第56章 重新整編

果然商毅一作決定,其他人也不再有意見,而且也給黃東嶺和趙英豪留足了面子,畢竟還是降底了處罰的標準。而唐鎮也覺得商毅的決定比自己更合理一些,不管怎麼樣,人家在戰場也拼過命,這份功勞也不能被一筆勾消。因此處罰決定就這麼定了下來。

不過當對這二十二人的處罰決定公佈之後,還是在民團內部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人人都感到了震驚。不少因爲當時沒拿戰利品,而暗暗後悔的團兵們,這時也都不由暗自慶幸,好在當時自己忍住了,要不然這次受罰的就是自己了。

不過總體來說,老團兵對這個處罰到沒什麼意見,但新團兵卻多少都有一些情緒,有不少人在背地裡還有一些抱怨。但很快這些抱怨和情緒都被平息下來,因爲商毅按照各支團兵的表現,給參戰的每一個人都發放了這次戰鬥的獎勵,包括受處罰的團兵在內,該得的獎勵依舊照發。同時對戰死的團兵也是依例撫卹,並且還是承諾,善養他們的家人。對新老團兵都等同一視。

見自己立下的功勞都得到了回報,而且戰死的同伴的家人也能得到善養撫卹,新團兵們的心裡這才平衡了下來,覺得這樣也不錯,反正憑自己的本事吃飯。雖然還有少數人依照不滿意,但這種情緒以經不在是主流了。其實中國的農民大多數還是純樸的,他們要求得並不多,只要公平就行了。

砍下來的首級自然都交給張光遠和王仲平帶回縣城裡去請勸,而對於俘虜的處理,則也費了一番周折,首先由各村的村民們來指認,如果是在一年內,被匪賦掠虜去的男子,就由民團出面,擔保他們是村民而不是匪賊。而婦女則甴指認出的村民來分辯匪賊的家眷,從中只找出少數,絕大多數婦女都留了下來。結果俘虜中,留下了男子有二百三十二人,女子一百九十八人。

這主要是因爲商毅考慮到,現在新村民中,男女比例極不平衡,幾乎達到一點五比一以上,多保留一些婦女,和單身村民組成家庭,也有利於村民的穩定。反正幾個匪首都死了,也不怕她們這些女流能翻起多大浪來。

當然也不能讓官兵們只帶首級和俘虜回縣城,商毅又對張光遠和王仲平兩人各贈送了白銀五百兩,每名士兵各二十兩白銀,同時又讓他們帶回一千兩白銀,分發給縣裡的各官吏人員。結果官兵們自然是皆大歡喜,滿載而歸。

送走官軍之後,商毅才招集留下來的男女,當衆訓話道:“你們都是從青狼峰裡出來的人,我不管你們在青狼峰上做過些什麼,是給匪賊做苦力還是以經當了匪賊,或者是匪賊的家屬,但現在靑狼峰以經被平滅了,你們現在也都算是安善良民,和匪賊也徹底了斷。留在村子裡也會分給你們毎人一塊田地,以後就老老實實靠自已的辛苦勞作過曰子吧。”

頓了一頓,商毅又道:“不過既然來到我們的村子,就要守我們村子裡的規據,誰要是膽敢不守規據,以爲還是在靑狼峰上那樣,仗着自己有幾分力量,會點武藝,就可以欺壓良善,危害鄉里,我可絕不饒他。青狼峰又怎麼樣,老駱駝又怎麼樣,不是照樣被我們滅了。所以你們要想好,願意留下的就留下,不願留下的,馬上就可以離開,我們絕不阻攔。現在你們決定把。”

結果男女衆人沒有一個人願意離開,都要留下來。

―――――――――分割線―――――――――分割線―――――――――

隨後的幾天裡,商毅都十分忙碌,雖然安置村民的工作都交給周世奇等幾個村長來處理,但民團的規模進一步擴大,也需要重新組編,同時還有民團的軍紀,獎罰制度和標準,這些工作都需要商毅親自動手來做,工作量可一點也不少。

首先在民團的編制上,依然採用主力團、輔助團、少年團三級編制。但毎一級都了經過大的調整。

主力團的規模擴大了一倍有餘,共分七個步兵隊,一個偵察隊,因爲現在有了足夠的馬匹,因此商毅還組建了一個騎兵隊。

毎個步兵隊的人數爲一百人,設隊長一名,副隊長一名,原來的各隊隊長全都保留,副隊長由這幾次戰鬥中表示出色的團兵或輔助團的隊長出任。而商毅不在兼任隊長。七個隊的性質和隊長分別是:

第一隊隊長周少桓、副隊長童大勇,由二十名長弓手,二十名刀牌手、六十名長槍手組成;

第二隊隊長鮑銅鋼、副隊長成剛,由二十名短弓手,二十大砍刀手,六十名長槍手組成;

第三隊隊長**、副隊長成進;第四隊隊長黃震、副隊長劉伯濤;第五隊隊長趙英傑、副隊長馮峰,這三個隊都是全長槍手隊。

第六隊隊長尤洪亮、副隊長趙拓,由五十名大砍刀手,五十名刀牌手組成;

第七隊隊長蔣義屈,副隊長嚴政方,是全長弓手隊。

而在每個隊下,又分爲五個哨,每哨二十人,設哨長一名,由這幾次戰鬥中表示出色的團兵擔任。

騎兵隊爲六十人,因爲民團裡缺少騎兵的人材,因此隊長由唐鎮兼任。騎兵配備的武器裝備有鐵甲、長槍、大砍刀、盾牌、短弓。

偵察隊擴大到五十人,隊長仍然是周琦、副隊長是吳漢生,全隊又分爲五個哨,每個哨十人,也設哨長一名。偵察隊的每人也配一匹戰馬。其他武器裝備有皮甲、長槍、單刀、盾牌、飛斧,短弓,以及一些特殊裝配。

主力團補充進來的人數基本都是從新團兵中選拔,年齡都在二十五歲以下。因爲商毅考慮到,自己在清水村、八角臺村、十里屯村中,總歸還是一個外來人,雖然有了比較高的威信,但還缺乏號招力,雖然到目前合做得都十分融洽,但一但雙方對民團的理念發生矛盾,三村可以非常輕易的收回民團去。因此也有必要在民團中陪養自己的嫡系部隊,以防萬一。而這一點新團兵正好合適,他們缺少鄉村勢力的約束,現在基本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另一方面,多招收年輕人,也有利於以後陪養基層的軍官人材。

商毅本來還想發展火槍隊和火炮隊,但目前條件還不成熟,民團裡總共也才二門虎蹲炮。火槍還沒影子,因此這個計劃暫時擱置起來,等有條件了再上馬。

輔助團在原則上,還是所有青壯年都加入,但這一次商毅也作了重大調整,首先按年齡段分編,將十八至三十歲編爲靑年團、三十一至四十五歲編爲壯年團。靑年團將是做爲主力團的輔助力量和後備力量,一但主力團兵力不足,也會抽調他們出戰。而壯年團在原則上是不參加對外的征戰,只責任保衛村子,維護地方治安。

輔助團同樣也按隊-哨分級編制,毎個隊同樣也擴大到一百人,總計編制有二十三個輔助團隊,十個靑年團和十三個壯年團。

只有少年團的變化不大,還是以十四至十八歲的少年組成,每隊依然是六十人,設隊長一名,分四個哨,每哨十五人,設哨長一名。民團共計有八個少年團隊。

不過商毅正式規定,以後的征戰,會酌情抽調少年團,一但少年團兵達到十八歲以上,將自動進入主力團。並且又規定,每一個少年團的團兵必需要會識字,也委託周世奇請人,來專程教他們識字。因爲商毅考慮到,這是民團的重要後備力量,而且以後的一些宣傳工作,都要交給他們去做,認識一些字,能做基本的閱讀和書寫,也是完全有必要的。

同時教少年們認字,也讓他們的父母能夠覺得在少年團還是有一定的好處,也不會阻攔少年們加入少年團了。

民團重新整編完畢之後,總計兵力達到了三千五百人以上,在對外征戰中,差不多可以抽調一千八百至兩千左右的兵力。只要再配備上足夠的武器,別說是應付一般的匪賊,就是遇上較大規模的流寇,也可以一戰了。

同時商毅又招集了唐鎮等人商議,根據古軍法的十七條斬律,[紀效新書]中的軍紀,以級後世紅軍提出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原則,重新制定了新的軍紀和獎罰制度,並正式向團兵們公佈,做到對違返軍紀的行爲有法可依。

當然商毅也知道,團兵幾乎都不識字,因此在每天的訓練之前,都讓人領着團兵一起朗讀,天天如此,一直到團兵們能夠背頌出來爲止。

但和現在民團的規模相比,後勤力量顯得嚴重不足,鐵匠、木匠都有缺口,還有會製做火藥的工匠更少,而且技術也難以達到以後發展的要求,都需要慢慢加強。由其現在三個村加起來還不到十名大夫,遠遠不夠,在商毅的計劃中,最付還要組成一支醫療隊,最好還能招集一些年輕的婦女做護士,不過這件事還不能着急,慢慢來吧。

因此商毅也不僅感嘆,想拉扯出一支人馬來, 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72章 水路攔截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66章 雨戰(二)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03章 海商(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3章 各懷鬼胎第236章 隱密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34章 宣戰(上)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94章 救援蘇州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20章 投效(下)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405章 國策(一)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3章 震盪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22章 造船(上)第90章 合圍(一)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85章 襲擊(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55章 火船(一)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
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72章 水路攔截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66章 雨戰(二)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03章 海商(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3章 各懷鬼胎第236章 隱密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34章 宣戰(上)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94章 救援蘇州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20章 投效(下)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52章 派遣內應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405章 國策(一)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3章 震盪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22章 造船(上)第90章 合圍(一)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85章 襲擊(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55章 火船(一)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83章 游擊戰(二)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