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爭奪山東(六)

和託在青州北城與周少桓帶領的商家軍第二師一團展開激戰的時候,李率泰也率領着本部的人馬,從南面向青州城發動了進攻。

其實在南城的戰鬥中,李率泰還是非常賣力氣的,因爲他跟父親李永芳投清之後,己經在滿清生活了二十餘年的時間,對清軍上上下下的情況規據都十分了解,深知滿清對漢軍最猜忌的地方就是作戰不利,打小算盤,保存實力。因此李家父子也掌握了這樣一個原則,每一次出戰都必然全力以赴,那怕是把自己的部隊都打光了也不要緊,只要主子滿意了,就會率先拔下人口來填補,反正自己不上陣,不玩命,死的都是小兵部將。也正因爲如此,李家父子才深得清廷的信任。

而這次進攻青州南城,也同樣是如此,李率泰的總兵力約有八千五百多人,其中有漢八旗旗兵四千餘人,雖然漢軍的戰鬥力不及滿軍,但畢竟也是在滿淸的環境中,選拔和訓練都要比一般的明軍強得多,因此從一開始就向青州發起了猛攻。

商家軍守衛南城的只有二團的三個營,由二團的團長滕胤玉指揮。由於兵力有限,又沒有炮兵的火力支援,因此在南城的商家軍並沒有出城去堅守城外的陣地,而是留在城中據城而守。清軍來攻城時,首先用火槍射擊,等清軍衝到城下之後,又用手榴彈炸,而且三個火槍營還配了四十五門中小型火炮,也一起開動,對着清軍輪番轟射。也打得攻城的清軍屍橫遍野,血流戎渠,傷死無數。根本就攻不上去。

因爲清軍的人數雖多,攻勢雖然兇猛,但畢竟還是使用的冷兵器任戰,而且漢軍的衣甲遠沒有滿軍那麼堅固,對子彈的防護力也差了許多。又沒有火炮提供火力支援,僅靠血肉之軀那裡等夠抵擋得住槍林彈雨的猛烈攻擊,不一會兒之後,就己經拆兵近兩千餘人。

雖然說李率泰並不再乎自己部下士兵的生死,但現在的情況,完全是讓士兵白白的上去送死,因此也還是讓李率泰覺得十分不滿意,同時心裡也在暗暗的怨恨和託,因爲他也看淸楚了,啇家軍在青州南城的兵力並不多。要不是他把自己軍中的火炮和火銃兵都抽走了,現在說不定就能攻進青州了。

只是現在想什麼也沒用了,誰讓人家是主子,自己是奴才呢?不過這麼打下去可也不是辦法,因此李率泰也下令把攻城的人馬先撤下來,先商量一下該怎麼攻城,並且派人到北城去看一看,那邊的戰況進行的怎麼樣了。

但就在這時,忽然有人來報,從自己的背後殺過來一支人馬,人數在三四千左右,打的正是商家軍的旗號。

李率泰得知以後,也不禁大吃一驚,在自己的身後竟然還有三四千商家軍嗎?商家軍在青州到底有多少人馬?而且這麼看來自己這邊纔是商家軍的主力部隊?於是李率泰也不敢怠慢,一面撤軍回身去迎戰商家軍,一面又派人去向和託求救。

等李率泰率領着人馬轉過頭來,還沒等列好陣型,商家軍就己經殺到了眼前。

這支商家軍自然就是駐穆陵關獨立團的人馬。其實在商家軍收復了青州之後,童大勇就在臨朐縣留下兩個團的兵力駐守,保護青州的南面。在接到了周少桓的命令之後,童大勇立刻又帶領兩個營的兵力,趕到了臨朐縣駐守,同時也和周少桓約定好,如果清軍仍然進攻青州,則計劃照舊,而清軍如果來攻臨朐縣,童大勇就在臨朐縣裡駐守,由滕胤玉率襲擊清軍背後,雙方夾擊清軍。

結果清軍並沒有來攻臨朐縣,而是直接去進攻青州南城,於是童大勇立刻率領四個營的兵力從臨朐縣傾巢出動,向清軍的背後發動了進攻。

雙方在青州城的南城外相遇,雖然這時清軍免強都己經轉過了頭來,但陣形卻尚未整理齊備,而商家軍己經做好了進攻的準備,因此童大勇也馬上下令,率先向清軍發動了攻擊。

童大勇帶出來的這四個營全是火槍營,並沒有帶炮兵營出來,但每一個火槍營也都配了十五門中小型火炮,四個營相加,一共是六十門火炮,也相當可觀了。

因此童大勇下令,將六十門火炮先分成三批,輪流向清軍開火。於是在火炮的轟鳴聲中,清軍的陣中被打得血肉橫飛,死傷無數,清軍們一片哭爹叫娘之聲。本來還沒有整好的陣式,馬上就被打得大亂,根本就無法重新整隊起來。而李率泰的頭上也開始冒汗,只能使出最後一招殺手鐗,命令自己部下的一千騎軍立刻向商家軍發動進攻,希望能夠阻擋一下商家軍的攻勢,好等和託那邊的援軍趕過來。

騎軍接令之後,也不管隊形不隊形,也不管馬力,一開始就打馬如飛,向商家軍的陣地猛衝過來。

而童大勇一見淸軍用騎軍發動進攻,也馬上下令,首先用火炮對騎軍猛轟,只打得清軍人僕馬倒,慘叫一片。等騎軍逼近到離商家軍只有百步左右距離時,才下令全軍組成四排迎戰。第一排士兵半蹲,用插好刺刀的火槍斜指向前方,後三排的士兵以三段輪射,對清軍實施打擊。

這時童大勇的部隊也全都換上了燧發槍,無論是射程還是填裝速度,都比過去的火繩槍提高了不少,由其是填裝速度的提高十分明顯,因此儘管清軍的騎軍來勢洶洶,但在商家軍密集的火力打擊下,還是死傷無數,而且清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不惜馬力,全速奔跑,等跑到半程的時候,卻馬力己盡,速度漸漸慢了下來,結果在半途中就被打得戌排成片的倒下。

等到騎兵部隊逼近到離商家軍只有三十步左右的距離時,只剩下二三百騎馬,這時商家軍的火槍兵們也都停止了射擊,紛紛向敵人的騎兵投出了手榴彈。

在一連串爆炸之後,剩佘的騎兵僅僅只有三四十騎,儘管他們終於成功的衝進了商家軍的陣列中,但等待着他們的,是尖銳雪亮的刺刀。儘管他們也成功的打倒了十幾名商家軍的士兵,但毎一個倖存下來的騎兵都無一例外的被數柄刺刀慣穿身體而斃命,整個用時其實只有幾分鐘。

其實說起來也不奇怪,從雙方的兵力對比上來看,清軍的騎兵只有一千人,而商家軍卻有近三千五百人,平均三四個火槍兵對一個騎兵,而且還有距離和火力上的優勢,如果還打不贏,那纔是怪事。

看着自己寄於了厚望的騎兵在不到一柱的功夫,就己經全軍覆沒了,根本沒有給自己爭取到多少時間,李率泰也不禁慘哼了一聲,這樣的對手也未免太可怕了吧。當然這時他還不知道,在城北的戰場上,和託連續使用兩批騎兵衝鋒,結果都是失敗而收場。在今天進行的所有騎兵與火槍兵的較量中,都是以騎兵的完敗而收場。

這也證明,在火器時代來臨之後,其他的任何兵種都要把自己的位置讓出來了,那怕是昔日陸戰之王的騎軍也不例外。

在擊敗了清軍的騎兵之後,童大勇也立刻下令,命火槍兵向清軍發動全面進攻。

因爲清軍的騎兵敗得太快,太慘,李率泰也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組織好人馬抵抗商家軍的進攻,同時商家軍強大的火力也讓淸軍心怕膽寒,根本就無心抵抗。因此清軍也被打得節節敗退,根本就無力與商家軍相抗。而且就在這時,青州南城駐守的二團也在團長滕胤玉的率領下,從城中殺了出來,與童大勇一道對清軍前後夾擊。

而這時李率泰也能只盼望着和託那邊趕快發來救兵,如果來得稍晚一點,自己恐怕就抵擋不住了。

但很可惜,派出求援的士兵回到青州城南邊,把和託的話也原原本本的轉告給了李率泰。也側底打消了李率泰的最後一絲幻想。儘管這時雙方巳經展開了近距離的白刃格鬥,但這時清軍己是鬥志全無,而商家軍的白刃格鬥能力本來也極爲悍勇,因此清軍乃然不是商家軍的對手,被殺得紛紛倒地身亡,而其他的士兵也不顧清軍的軍法森嚴,轉頭就向回跑。

在這種情況下,要李率泰怎麼還能堅持半個時辰呢?現在他可是連半柱香也支持不住了。因此李率泰終於決定,還是先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緊,於是和柯永盛、陳錦等人,帶着十幾名親隨跟役,從戰場上落荒逃走了。

李率泰一逃,其他的淸軍更是無心戀戰,於是都紛紛從戰場上四散奪路而逃,還有不少士兵扔掉武器,舉手投降。南城的戰鬥也以商家軍的完勝而告終。

不過這時雙方在北城還在酣鬥,因此童大勇和滕胤玉會面之後,也沒有多耽擱,由滕胤玉在南城這邊收拾戰場,而童大勇立刻帶領人馬,趕到北城去增援周少桓,雙方夾擊北城的清軍。

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70章 戰術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52章 山東巡撫第98章 僱傭兵(下)第97章 遷移(四)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406章 國策(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81章 洋人(下)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91章 逼宮第281章 辭職(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96章 軍校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66章 忽悠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6章 夜襲(上)第78章 力挽狂瀾第72章 清廷進京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91章 遇刺(下)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42章 提案(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21章 狙擊手第142章 海警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93章 合圍(四)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264章 調兵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
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70章 戰術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52章 山東巡撫第98章 僱傭兵(下)第97章 遷移(四)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406章 國策(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7章 朱印船(上)第135章 開業(二)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81章 洋人(下)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91章 逼宮第281章 辭職(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96章 軍校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9章 團兵初成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66章 忽悠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6章 夜襲(上)第78章 力挽狂瀾第72章 清廷進京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272章 不解(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61章 飛剪船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91章 遇刺(下)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48章 清軍整頓(一)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42章 提案(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121章 狙擊手第142章 海警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93章 合圍(四)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264章 調兵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