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

回到了杭州之後,這時周世奇等穆陵關轉移過來的行政人員和一批工匠早己經到達了杭州。衆人見商毅回來了,也都十分高興,因爲這一分開就是半年的時間,互相之間也都十分想念,述說離別之情,講了好一陣子。

商毅立刻招集所有的人開會,首先將王夫之向衆人作了介紹,並且正式任命王夫之爲文書司的主事,將直接受商毅的領導。其他人也都向王夫之的加入,表示了歡迎。

隨後商毅又宣佈將在杭州成立正式的行政系統,其實商毅在穆陵關時就以經建立了一個十分完善齊備的行政班子,只不過在當時有許多人都有些不理解,因爲當時商毅的轄區很小,只有穆陵關和南北的兩個縣城,完全沒有必要把幕僚的班子弄得這麼複雜而細緻,而現在看起,用在浙江卻是正此合適,而且經過大半年的工作運行之後,也都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現在只是把這套班子完整的移到浙江來,只需熟悉一段時間,就可以開始發輝作用了。

只不過讓周世奇覺得詫意的是,難道說這是商毅早就準備好了有這一天嗎?

現在己經是十一月末的時候,商毅要求各個部門用一個月的時間來熟悉情況,在新年左右,就要開始正式的開展工作了。並且提交各部門明年的工作計劃。

同時商毅還對行政班子進行了一些小的調整,因爲現在商毅實際的控制地區有杭州、湖州、紹興、嘉興、寧波五府,而且這五府的原來行政機構都被叛軍破壞掉,朝廷也沒有派新的官員來。商毅當然知道,大明朝廷現在那還顧得上這些事情,那麼就由自已來組建五個府的地方行政機構吧,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把這五個府的行政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當然商毅派出的官員現在還不能自稱知府,而是叫代理行政官員,但實際是行使知府的權力。因爲杭州府是目前商家軍的駐紮地,因此由周世奇來出任,紹興府由周少卿出任,湖州府由原來的沂水縣知縣鄭茂出任,嘉興府和寧波府由原來十里屯和八角臺村的村長趙秉義和黃東山出任。

任務分派完畢之後,商毅道:“各位,雖然你們現在只是代理官員,但我會向朝廷奏明,以後爭取會讓你們都成爲正式官員,這一點你們儘管放心。”

衆人聽了,也不禁都喜形於色,因爲在此之前他們中間最大的也不過是個知縣,向趙秉義、黃東山也就是個村長,壓根就沒有做過官,現在一下子就竄到了知府的位置,不亞於一步蹬天,同時毎個人心裡都明白,這完全就是受商毅的恩澤所致,因此也都死心塌地的根着商毅幹下去。

這時商毅又道:“不過各位,有一點我必須首先向你們說明白,我們商家軍自從成軍以來,一直秉承的都是保護地方,護境安民的原則,從來都沒有做過呈強凌弱,欺壓良善,危害鄉里,魚肉百姓的事情。在山東是如此,現在到了浙江,還是如此。因此如果誰要是違返了我們商家軍建軍的原則,我決不會輕僥。諸位都是和我一起看着商家軍的發展到今天,而且大多數都還是我的長輩,我不希望看到那一天的到來,因此還請各位都好自爲之。”

他說完之後,周世奇道:“商毅,你放心吧,我相信他們都不會胡來。”然後轉頭對另外四人道:“你們剛纔都聽清楚了吧,都好好想一想,是誰讓你們有今天的地位,是誰讓你們坐到這一步的,你們平時不是也都恨那些貪官污吏嗎?現在自己可不要做了貪官污吏。如果你們不好好的幹,對得起商毅嗎?”其他四人聽了,也都紛紛表態,表示自己一定不會辜負商毅的期望。

當然商毅也知道,不能就憑他們這幾句話,就能完全信任。靠官員自身的操守,是完全靠不住的。也許現在他們所說的都是出自真心,但到了任上之後,日久天長,各種誘惑太多,誰都不敢保證會不會變化,因此加強監督是完全有必要的。於是商毅也決定,成立正式的紀律檢查司,負責對各級官員的行爲、工作進行監督工作,可以直接向自己彙報。不過現在先暫時由仲栽司兼任。

在最後,商毅又宣佈了一項決定,如果自己以後出征打仗,或者是另有其他事情要離開杭州,將由葉瑤瑱代替自己主持浙江所有的行政事務,所做出的決定,全都有效。因此以後的所有行政會議,葉瑤瑱都將參加。

對這一點其實衆人到並不覺得有什麼意外,因爲在商毅領軍南下的這半年時間裡,葉瑤瑱實際上就以經代替他主管商家軍的政務了。只不過現在商毅正式硧認了葉瑤瑱的權力地位。

散會之後,其他人都離開,只有王夫之留了下來,到了商毅的面前,拿出一張紙遞給商毅,道:“大人請看,這是用活字印出來的小樣。”

商毅趕忙接了過來一看,果然見在一張紙上正反都工工整整印看一頁文字,毎個字的大小大約在十五毫米左右,紙跡清晰,排列整齊,而且還散發着一股油墨的香味。商毅也不禁大喜,道:“很好,果然是弄出來了,走,我們馬上去印刷坊。”

兩人急匆匆的來到了印刷作坊,這時作坊的執行掌櫃齊文遠和兩名師傅王鬆和朱書剛正在忙碌着,見商毅和王夫之來了,三人趕忙迎了上來,道:“大人,王先生你們來了。”

商毅和王夫之剛一坐下,王鬆就拿來了十幾張小樣稿,遞給他們,道:“大人,王先生,你們看,我們又印出了二十多張小樣,全部都是一樣,這活字印刷印的,真比木雕整販的還要好。”

朱書剛也道:“是呀,小人幹了十幾年的印刷工匠,能夠印出這樣整齊的小稿,還真不多見。而且還是用活字印的。大人提供的這種墨真好用,一點也不沁水。”

商毅隨手翻了幾頁,道:“都印得不錯,齊掌櫃,如果用活字印刷,價格比木雕整版相比怎麼樣?”

齊文遠道:“回大人,小人也計算過了,雖然活字印刷的字模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但如果能把字模都準備齊全,那麼無論是成本還是速度,都比木雕整版的要好得多,而且印刷的量越大,戌本就越便宜。”頓了一頓他纔像想起什麼,又道:“只是不知這印墨的費用如何?”

商毅一笑,道:“印墨的費用你不用考慮,就當是和水煙墨差不多吧。”心裡想着亞麻和松脂都不是什麼貴重東西,就算比煙墨貴一些,也貴不到那裡去。

齊文遠聽了,也精神一振,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道:“比如以印這本【論語】爲例,如果用木雕整版,制模至少要二三個月的時間,但只要是有足夠的活字模,最多三天,就能把模版排好,加上印壓、裝訂、成書的時間,最多十天,因此速度會大大提高。”

王夫之聽了之後,道:“但如齊掌櫃所說,只不過是印成速度會快一些,對書的成本並沒有大的降低呀。”

齊文遠笑道:“王先生,印成速度快了,成本自然就低下來了。而且一但印完之後,這些活字模還可以重新打亂,排印其他書籍。如果我要再印一本【大學】,用木雕整版,就又要重新制版了。這樣成本自然就大大降低下來。而且木雕版最多隻能印到三四百次,如果要印一千本書,則至少要刻兩套木雕版,而鉛活字的可印次數一定比木雕版多,而且一但那個字模壞了,只用換一個就可以,其他還可以使用,這樣也比木雕版省錢。”

商毅笑道:“如果把四書五經各印一千本,一共算下來,可以省多少錢。”

齊文遠仔細想了一想,道:“俱體的我算不清楚,但至少可以便宜一半是可以肯定的,說不定只有原來的三成左右。”

這一下連王夫之的驚呆,如果一本書的成本真的只有原來的三成,至少又有一大批人可以買得起書了,同時也有大批人可以自己出錢印書,那怕就是便宜一半,那也是相當可觀的。同時心裡也在盤算,自己是否整理一下以前寫的書稿,先結集出一本書。憑自己和商毅的關糸,這個門路肯定走得通。

商毅也點點頭,道:“好吧,那麼現在緊要的是鑄造一批字模出來。首先選出最常用的一千個字來,毎個字鑄造二十個字模,然後再選一千個比較常用的字來,毎個字鑄十個字模,有了這兩千個常用字模,差不多就可以開始起印了,如果再缺字,就暫時用刻木字模代替吧。但是在今年以內,一定要把這兩千個字模鑄齊,一家鑄造作坊做不了,那麼就多找幾家來做,費用不是問題,儘管再帳上支取,總之明年開年之後,我就要用。”

商毅轉頭又對王夫之道:“而農兄,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來負責,首先選那兩千個字出來,由你和齊掌櫃商量着辦吧。”

王夫之忙道:“大人請放心,這件事情在下責無勞貸。明年開年之後,大人就可以印刷書籍了。”

商毅點了點頭,現在活字印刷技術現在以經攻克了,那麼下一步就可以開始酬備辦報紙的工作了。等到明年開年之後,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報紙將提前二百多年誕生。

第180章 出兵(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05章 完婚(三)第143章 提案(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90章 合圍(一)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73章 阻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72章 勸進(上)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38章 家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90章 遇刺(上)第167章 雨戰(三)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83章 下獄(下)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81章 洋人(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72章 求和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8章 軍備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5章 受勳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3章 震盪第91章 遇刺(下)第234章 收尾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9章 催促出兵
第180章 出兵(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05章 完婚(三)第143章 提案(下)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90章 合圍(一)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73章 阻擊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79章 新年氣像(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72章 勸進(上)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38章 家事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90章 遇刺(上)第167章 雨戰(三)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83章 下獄(下)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81章 洋人(下)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72章 求和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8章 軍備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6章 進攻北京(三)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5章 受勳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60章 清軍南進(下)第23章 震盪第91章 遇刺(下)第234章 收尾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9章 催促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