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

先島羣島雖然離臺灣的海路不足一百里,但卻是屬於琉球羣島的最邊緣地帶。_)而這時的琉球王國早己經淪爲曰本薩摩藩的傀儡政權,因此商家軍在石桓島和西表島建立了海軍基地的消息,也很快就傳到了薩摩藩所在的日本鹿兒島。

這個時候薩摩藩在曰本戰國末期的幾位風雲人物島津勝久、島津貴久、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島津忠桓等人都己作古,現任的藩主是島津忠桓的次男島津光久,現年三十歲,是在三年前繼任薩摩藩大名。

現在琉球王國是薩摩藩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薩摩藩也視琉球羣島爲自己的私人禁地,不許他人插手,那怕是邊緣地區,也不例外。因此島津光久得知明軍在石桓島和西表島上建立海軍基地之後,也大吃一驚。第一反應就是這一定和鄭芝龍有關,因爲在島津光久的映像中,明朝只有鄭芝龍有船隊在海上活動。

薩摩藩和鄭芝龍到還有一些生意來往,因此島津光久在立刻派出弟弟島津忠朗爲使者,前進西表島,向駐守那裡的明軍提出交涉,並要求明軍立刻撤離先島羣島地區。

那知島津忠朗到了西表島之後,發現駐守在這裡的其實是西班牙軍,也不禁大爲震驚,因爲他們只帶了中文通譯,而西表島也沒有日語翻譯,只有兩個會一些中文的傳教士,結果雙方溝通十分麻煩,必須先譯成中文,再分別譯成西班牙語和曰語,但日本的翻譯和傳教士對中文的理解上,又有很大的差別,結果說了半天,雙方都沒有完全弄明白對方的話。

只是有幾件事件,島津忠朗總算是弄清楚了,佔領西表島的明軍與鄭芝龍並無關係,這支西班牙軍是受僱於一個叫商毅的明朝候爵的私軍,但島津忠朗也不知道這個商毅是何許人也。而西班牙軍的主將莫亞的理解是,對方也想佔領西表島,但晚了一步,因此要求自己離開,好把這個島讓給他們。這下雙方當然談不好,莫亞的態度越來越強硬,而島津忠朗則認爲對方是蠻不講理,結果自然是不歡而散。

島津忠朗回到琉球之後,仔細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商毅是海上的一股新興勢力,好像和荷蘭人打過一仗,還佔領了臺灣。等他回去向島津光久報告之後,島津光久也百思不得其解,有心派人到明朝去面見明朝的皇帝,但一來太耗時間,也不知那裡去找門路,島津光久畢竟也是一藩之主,當然知道那一個國家的官場這趟水不好走,商毅既然敢公然侵佔先島諸島,一定是有所倚仗,就是找到明朝的皇帝,也未必能讓明軍撤離,當然薩摩藩以武力脅迫控制琉球王國的事實,則被島津光久直接無視掉了。

因此島津光久最終還是決定,還是用武力來解決。以這近百年來明朝的態度看,對海外並不感興趣,馬尼拉的華人被大屠殺後,明朝沒有理,而薩摩藩侵佔琉球王國之後明朝也沒有理。因此這次自己用武力奪回西表島和石恆島,估計明朝還是不會理。

不過現在的薩摩藩可不是當初關原之戰時的曰本強藩,封地被徳川幕府削減了大半,精兵強將也損失大半,而且又缺乏水軍的力暈,島津光久又下令徵集船隻,組織軍隊,結果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總算是徵集齊了六十餘艘大小船隻,軍隊六千餘人,由島津忠朗出任主將、並率領伊勢貞行、平田宗興、樺山久平等家臣大將,收復西表島和石垣島。

不過在這幾個月的籌備時間,島津光久也打聽到一些先島明軍的情況,他們的總兵力約爲兩千左右,還要分守兩個島,而戰船也不足二十艘,因此以自己這樣的兵力,奪回這兩個島還是綽綽有餘的。而島津忠朗也是信心十足,帶領着船隊出發。

薩摩船隊首先停靠琉球,以琉球王朝的都城首裡爲後方基地,然後刀向先島諸島進攻過來。而島津忠朗派家臣樺山久平爲先,率領三十艘戰船,攻領先島諸島東北的宮古島,爲前方基地。

樺山久平是薩摩藩的名將樺山久義之後,而樺山久義正是幫助薩摩藩控制琉球的主要功臣,樺山久平也很以自己先祖爲豪,只是他出生之後,曰本己統一在德川幕府的旗下,薩摩藩也無力與德川將軍相抗爭,因此只有老老實實做了順民,承平日久,武士也無建功立業的機會。因此樺山久平也己經感嘆自己晚生了幾十年,沒有趕上那個叱吒風雲的大時代。

而現在總算是有了出戰的機會,因此樺山久平也興奮異常,決心在這次戰鬥中一定要立下武勳,也爲樺山家增加榮耀。因此在攻佔了平良島之後,樺山久平也不顧主將還沒有趕到,就留下少數兵力守衛平良島,自己帶領着大隊船隊,向石垣、西表兩島進攻過來。

薩摩船隊到平良島之後,立刻被西表、石垣二島上的西班牙軍發現,兩名西班牙軍官莫亞和阿爾維斯經過商議之後,決定率領船隊主動出擊,先給薩摩船隊一個迎頭痛擊,同時也派人向浙江報急,也派人到臺灣,請駐守臺灣的沈壽嶽派兵來支援。

正好這時樺山久平也率領着艦隊向石垣島進發,雙方在先島諸島中部的水納島海域遭遇,展開激戰。

在這一戰中,西班牙僱傭艦隊一同投入十五艘戰船,都是中小型戰艦,最大的是八百噸的皇家園林巡遊者號,另外還有四艘七百噸戰艦、六艘六百噸戰艦,四艘五百噸戰艦。而薩摩船隊出動了二十六艘戰船,不過這時日本的造船技術十分落後,最大的一艘也不超過五百噸,還有八艘兩百噸以下的小船。結果一方船少但體大,而另一方小則多,算成總噸,還大致相當。

但一打起來可就滿不是那麼回事了,因爲曰本的海戰理念依然停留在當初的豐臣秀吉侵朝戰爭時代,仍然是以靠近用火箭射,然後接舷跳幫戰爲主要戰術,薩摩船隊的船小不說,而且配有火炮的戰船竟還不足十艘,而且最多的一艘戰船上裝配的火炮只有八門,還都是小炮。而西班牙僱傭艦隊隨便拉出一條船的火炮都要超過它們一倍,而旗艦皇家園林巡遊者號,一共裝配了七十門火炮,一下子就要把薩摩船隊比化了。

結果一戰下來,薩摩船隊被打得大敗,被擊沉六艘,俘虜二艘,拆兵六百餘人。樺山久平帶領着敗軍逃回平良島去了。而西班牙僱傭艦隊僅僅只被燒燬一條船,受傷兩艘,損失了三十四名士兵。

不過儘管西班牙僱傭艦隊在第一戰取得大勝,但薩摩船隊的後隊趕到了平良島之後,戰船總數超六十艘,雖然船小炮少,但也是蟻多咬死象,莫亞和阿爾維斯也不敢輕易向宮古島發動進攻,因此把戰船集中在西表島和石垣島之間,兩面支持,而同時駐守臺灣的沈壽嶽也拔來了一千士兵,六艘船,幫助守島。只等浙江派來援軍。

――――――――分割線―――――――――分割線――――――――

商毅現在當然還不知道雙方水戰的結果,不過對這次中日之間的衝突可以不敢馬虎,他對日本本來就沒什麼好感,只不過是現在騰不出手來收拾他們,何況這一回小日本居然主動惹到自己頭上來了,那自然也就不會客氣。

而且商毅也十分清楚,這個時代的日本頗有些向一百年後的中國,閉關自守,承久太平,戰國時代的尚武精神和血氣之勇己被太平時光消摩得差不多了,而武士道瘋狂精神還要等到二百多年以後,纔會出現,因此也可以說,現在的日本正是國力隆盛,但武力鬆馳的時候。

商毅當然不會對日本講什麼費尓沷賴精神,相反越是落水狗,就越是要痛打。而且自從商家軍走向海洋之後,向南的目標就是馬尼拉,而向北的目標就是琉球,這是這兩處地方,正是東亞及東南亞海域的南北要路,佔領西表島和石垣島只是第一步,商毅正愁沒機會對琉球下手,想不到曰本人主動把機會送上門來了,這可是上門的買賣不得不做啊。雖然現在以自己的力量,攻打馬尼拉還頗有不足,但對琉球動手,還是足夠的。

因此就在很短的時間裡,商毅就做出決定,一次不僅僅是要把薩摩藩痛打一頓,讓他們知道疼爲止,而且一定把自己的海上勢力插入到琉球羣島內部。同時也是對整個曰本的一次搞山震虎,看一看徳川幕府會有什麼反應。

於是商毅也立刻決定,取消今天下午視查兵工廠的行程,招集海軍將領開會,商討這次這次對曰本薩摩藩的戰鬥安排佈置計劃。也命成進和黃震馬上去通知安排,讓海軍將領明天上午都趕到督師衙門來開會。

成進和黃震離開了督師衙門以後,商毅忽然想到在杭州還住着一個充滿了疑點的日本商團,而且這個日本商團就是來自薩摩藩,那麼這次的戰爭和他們會不會有什麼關糸呢?因此商毅也立刻下令,讓人把安全處的付責人周奇找來,問一問曰本商團的情況。

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42章 勸降第4章 趕集(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87章 人材(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234章 收尾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55章 火船(一)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406章 國策(下)第188章 勸降第一章 真像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88章 交易(上)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198章 廷議(上)第85章 地雷陣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60章 民心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52章 談判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55章 火船(一)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
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242章 勸降第4章 趕集(下)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87章 人材(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234章 收尾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55章 火船(一)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406章 國策(下)第188章 勸降第一章 真像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88章 交易(上)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198章 廷議(上)第85章 地雷陣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160章 民心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152章 談判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55章 火船(一)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