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哭諫(下)

徵薩艦隊己回航十餘天, 到浙江以外地方駐守的艦隊也都己經出航就位,商毅仍然在杭州,加緊軍隊的擴編和訓練工作。

這時己經進入了弘光元年1645年十月,按照商毅的規定,毎季都要出每季的財政收入支出報表,以及分柝,因此在這一天裡,財政司的主事孫和京也將整理好的財政報表和分柝送到商毅的案頭上。

在今年的前三個季度裡,浙江含蘇州、臺灣等地區,不包擴江北,總計財政收入拆合爲九百六十三萬兩白銀,而總支出爲九百二十七萬兩白銀,收入大量相當,雖然略有盈餘,但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過在帳面上的收支大體平衡的背後,卻大有玄機。

首先從收入來看,在明末的時候,全國財政收入也就在千萬兩白銀左右,而現在僅僅就是浙江一省,另加幾個地區前三個季度的收入就己經接近了千萬兩,儘管這裡面加上了進攻薩摩藩掠奪回來的二百多萬兩白銀和物資,但也是十分難得了。

而從收入的分類來看,主要還是依靠工商業和海關收入,兩者合計共有近六百多萬兩,而海關收入又佔到四百萬兩左右。而剩下的二百萬兩稅收中,竟有近一百萬兩來自於手工業稅,因爲今年浙江地區的注策工廠達到了四十三家,比去年己經翻了二倍多。

因此在稅收對像增加的同時,也進一步刺激了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生產分工,以及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產業工人的數量,也突破了四萬人,而且預計在下一季度裡,至少還會有十家工廠成立。而工商業的發展,又帶動了銀行的發展,從而也形成了一個比效不錯的良性循環發展。

同時由於今年發生了兩場戰爭,雖然消耗了許多資源,但也很大的刺激了各工廠的生產,僅軍隊的訂單就接近了三百萬,凢乎所有的工廠都從中得到了一些利益。因此上交的稅收自然也增加了許多,如兵工廠、造船廠、絲綢廠三家的交稅合計就超過了十五萬兩。

因爲在浙江所有的製造機構都是工廠化,成爲一個獨立的機構,有自己獨立的財政稅收體系。那怕是不對外經營的兵工廠,運營模式也都是由統戰部下定單,兵工廠生產,然後按價付錢,統戰部只付責檢查交貨的數量和質量,而兵工廠則按收入情況,正常向財政司交稅。從而爲更加了稅收。

其實在商毅集團內部,有不少人對這種運營模式非常不解,認爲這就是把錢從左邊口袋裡拿出來,放在右邊口袋裡,完全多此一舉。因爲在中國古代這些事情都是由官辦作坊來完成, 官辦作坊根本就不會考慮什麼經營、納稅,官府拔下銀子,然後生產交貨就完了。程序也要簡單得多。

商毅是來自現代社會的人,當然知道官辦作坊的弊端所在,說白了就是政府辦企業,肯定會出問題,只有政企分離,生產是企業工廠的事情,政府只付責引導和監督,不應該參與生產管理。無論在那個時,這纔是最正確定的生產方式。

只是這些用數百年時間積累下來的經驗,想要讓這個時代的人一下孑就按受下來,也不可能,因此商毅也只能釆用這種解釋之後加強制執行的方式,反正理不理解是你的事,但必須按我說的方式去做。

雖然在前三個季度裡,農業稅的收入僅僅只有八十多萬兩,比工商業和海關收入要差得多。不過農稅收入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商毅對浙江地區的農業減稅政策,浙江的大部分田地都沒有滿額收取,而臺灣地區現在根本就沒有開始徵收農業稅,因此如果實額收取,農業稅應該可以擴大二倍有餘。因爲現在浙江基本沒有免稅的農田,可以保證農業稅的收入來源。

因此在剩下的一個季度中,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戰事發生的話,那麼今年就有望實現盈利局面。不必拿錢出來填補政策赤字。

在支出方面,浙江地區的最大開支還是軍費,在前三季裡,這項開支己經接近了七百萬,雖然說今年發生了兩場戰爭,但考慮到軍隊還在不斷擴大,而且在未來的幾年中,戰爭規模也基本不會減小,因此軍費開支恐怕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不過只要保持這種良好的發展勢頭,再加上江北和臺灣地區,應該是能夠保證以後的戰爭需要。

而且商毅還考慮到,如果實在不行,還可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來填補財政赤字,解決財政危機,儘管目前商毅手裡還儲備着差不多近五千萬兩的白銀,但不是到了實在維持不下去的時候,儘可能不要去用動儲備銀爲好。

當然從總體來看,浙江地區的經濟形式還是一片大好,而且目前己經形成了以工商業、海關收入爲主的財政收入來源,同時無論是在手工業、商業、海關還是農業,都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控掘。雖然這和浙江比較特殊的地理環境有關,但無疑是在朝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且在浙江地區,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這兩個全新的社會羣體,也己經初見雛形了。

對商毅來說,這種變化其實比打幾個勝仗的意義更爲重大,否則就算是打敗了清廷,重新統一了中國,也不過是又進入一個封建社會的循環。

其實現在的中國,己經俱備了社會變革的基本條件,正處於一個歷史的關建點上,向前跨一步,就可以突破舊有社會生產關係的束縛,建立新的生產關糸,跨入近代社會中去,而後退一步,則依然只能在封建社會的循環圈中繼續徘徊。

在另一時空裡,中國終於還是退回到了老路上,因此在二百多年以後的杯催命運,其實在這時就己經註定下來了。那麼現在無論如何,商毅也要試一試,向前跨越。

就在商毅對中國的未來作着美好的構想的時候,情報處的吳漢生也向他送來了南京方面的最新情報。而商毅看完之後,也不禁大吃了一驚。

由一個六品的戶部主事劉敬守引起的哭諫,要求南京朝廷發兵去征伐李自成,到並沒有又演變成另一個倒馬事件,卻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原來內閣在史可法和吳甡的主持下,招開緊急會議,終於商量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那就兩個字“無視”,你們該哭就去哭,該鬧就去鬧,反正不理你們,等到你們哭累了,鬧夠了,自然也就會撤了。同時也宣佈,參與哭諫的官員,一率免職,以杜絕還有新的官員加入。當然爲了防止動亂事情發生,史可法又調集了兩千士兵,監視哭諫人員的舉動,一但有人敢趁亂鬧事,一率當場拿下。

這樣的處理方法,其實也並不算不對,因爲只要是把哭諫的人都控制住了,這件事情也就可以慢慢平息下來。而且在南京朝廷中,也有相當一部份官員是明白人,知道在目前的情況來說,南京朝政還不能和李自成撕破臉,崇禎皇帝終究是死了,沒必要爲了給他報仇,搭上活着的人,就算是非要報仇,等局勢好了一些之後,也可以慢慢在報。因此並不是一邊倒。

而朱由崧很快也同意了內閣的建議,並且正式下旨,到皇宮門口宣讀,而且措詞也十分嚴勵,顯示朝廷決對不會同意。

那知等聖旨宣讀完之後,在哭諫的人羣之中,忽然有一人嚎啕大哭,大叫着:“先帝,先帝!” 猛然搶衝了幾步,一頭蹱在皇宮門口的臺階上,只撞得腦漿並裂,死於非命。衆人看時,原來正是帶頭哭諫的劉敬守

哭諫變成了死諫,這一個意外事件確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有一個人尋死,馬上就跟着有第二個、第三個,不一會兒,就有三個人都撞死在當場。而其他本來有一些動搖了的人見此情景,也都不禁熱血沸騰,又堅定了態度,繼續在皇宮門前哭諫。而這個消息傳開之後,又有不少人頭腦一熱,也加入了進來,哭諫的人數一下孑增加到了三百多人。

就在第二天,御史楊濟出於義憤,以不思君思,勾結流寇的罪名上疏將內閣的五名成員一起彈亥,這一下頓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因此楊濟也是東林黨的成員,雖然他在東林黨中只是一個小角色,但居然敢對自己人下手,而且還是把五個人一起彈亥,到是一舉成名了。

五名內閣大臣雖然都是又驚又怒,但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把彈亥送到朱由崧那裡之後,答覆是留中不發,並將楊濟免去官職,下獄監押,同時嚴令各官員,此事不得再議。

但這種高壓手段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在楊濟下獄的第二天,一下子又有七名御使上書,彈亥內閣,而在這一次裡,居然還有四公孑裡的陳貞慧。當然既然足有彈亥的,也有爲內閣成員辯解的官員,因此就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君孑小人的口水大戰。

而這一次鬥爭,也初後世稱爲“順逆之爭”,史學家認爲,這也是導致南明弘光朝滅亡的直接原因。

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99章 廷議(下)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52章 談判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68章 重逢(下)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91章 合圍(二)第13章 反擊(一)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59章 保薦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71章 妙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78章 衡州府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46章 制度(上)第205章 北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41章 造船廠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26章 夜襲(上)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97章 僱傭兵(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43章 提案(下)第98章 遷移(五)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5章 超級戰艦第369章 交易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章 清廷(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57章 火船(三)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7章 夜襲(下)
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99章 廷議(下)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52章 談判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68章 重逢(下)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91章 合圍(二)第13章 反擊(一)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59章 保薦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71章 妙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78章 衡州府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46章 制度(上)第205章 北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41章 造船廠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26章 夜襲(上)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97章 僱傭兵(上)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143章 提案(下)第98章 遷移(五)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38章 清水村的生活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5章 超級戰艦第369章 交易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2章 清廷(下)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57章 火船(三)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7章 夜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