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

但就在第二天中午, 蒙古軍沿着密雲縣南部的白河, 向北方行走的時候中華軍的騎兵追上了蒙古軍

原來北京的北部的駐守任務是甴中華軍的第十軍付責軍長章一平收到了偵察兵的報告之後也不敢大意因爲還不知道是那裡來的人馬而且很有可能是清廷的援軍一定要弄清楚才行因此也立刻派出一個騎兵團前往尋找這支軍隊

而且經過了五六年的引進優良馬匹, 並且進行配種培育新型戰馬之後這時中華軍的戰馬素質都相當的到提升由其是山東、淮南兩個軍區因爲主要是付責北方作戰因此在中原大戰以前, 就己經全都換上了新培育出來的優良戰馬或是引進的馬匹這些戰馬不僅身軀高大結實而且在速度和耐力方面也同樣不差也進一步提升了騎軍的戰鬥力

三千多騎軍留下的痕跡當然是可以輕鬆發現因此中華軍的騎軍一路向北追趕經過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終於在密雲縣附近的白河邊上追上了蒙古軍

碩塞雖然沒有在戰場上與中華軍的騎軍交戰過現在當然知道中華軍的每個軍區裡都有一支騎軍部隊而且儘管中華軍和清軍之間發生的騎戰次數並不多多數是以步兵來對抗騎軍但也並不是從來沒有從雙方之間發生過的幾次騎戰來看中華軍的騎軍和清軍的八旗鐵騎相比也絲毫不遜色當然中華軍的騎軍也確實是佔了不少武器的便宜因此從心理來說碩塞是不想和中華軍交戰但見中華軍已經追趕上了碩塞也只得下令蒙古軍迎戰於是雙方在白河邊展開了一場騎兵之間的對決

但蒙古騎兵對中華軍的情況所知不多從心裡來說蒙古兵確實是很瞧不起漢族的騎軍而且見對方的人數似乎還比自己略少一點因此也對與中華軍作戰充滿了信心

結果在戰鬥一開始蒙古騎兵就發現自己確實是有些低估了中華軍

雙方一開始是各自策馬對衝, 在尚未短兵相接的時候首先各自用弓箭、火槍對射但中華軍使用火槍在射程上比蒙古軍的弓箭大雖然中華軍的騎兵所用的是後填彈式火槍射程其實也就在五十到六十步之間但騎兵所用的弓都比較短射程一般都在三十到四十步之間而中華軍的火槍則不受限制馬上步下都一樣也要稍勝一籌因此中華軍首先向蒙古軍發動攻擊在一輪火槍射擊之後衝在最前排的蒙古騎兵被打倒了一片

不過雙方遠程武器的射程差距並不大騎軍對衝這麼一點差距幾乎是折就過了因此蒙古軍隨後就以弓箭還擊雙方都各自損失了數十人

當怨幾十步的距離對於雙方來說基本都只有一次發射的時間因此蒙古士兵再射完了弓箭之後立刻收好彎弓拔出佩刀或長槍準備近戰

但中華軍的的騎兵配備的都是一支火槍二支短槍火槍射擊完之後士兵一面拔刀準備近戰一面也抽出了短槍對蒙古軍進行第二次射擊

這時雙方的距離己經拉近到了只有十餘步在這個距離內蒙古兵是絕不會使用弓箭攻擊因爲就算是射完箭之後雙方也就短兵相接了根本就沒有換兵器的時間因此也完全沒有想到中華軍還能再用火槍射去而且由於這時雙方的距離已經很近了中華軍的命中率也大大提高還有不少人對蒙古騎兵的戰馬下手結果蒙古騎兵又被打倒了一大排同時也有不少戰馬倒下又絆倒了許多自已身後的同伴

隨後雙方終於衝撞到了一起展開了白刃戰雙方各揮刀舉槍奔向自己的對手蒙古騎兵在馬術和馬上格鬥能力上顯然要比中華軍高出一籌他們可以在馬背上作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來什麼蹬底藏身、夜叉探海鷂子翻身都能使中華軍的攻擊落空然後從令人意想不到的部位發動反擊

但雙方交蹬而過的時候被打下馬來的卻是以蒙古士兵居多因爲中華軍的騎兵毎人都配了兩支短槍除了少數衝在前排的騎兵之外絕大多數人的短槍都是留在短兵相接時才使用盡管蒙古士兵的射術高明可以在馬背上騰挪閃轉躲避中華軍的進攻但卻忽視了他們座下的戰馬是再明顯也不過的目標因此有大半的中華軍士兵都是向蒙古士兵的戰馬動手結果戰馬一匹一匹哀叫着倒下把背的騎士給摔下來而在這種騎軍對戰中, 一但落馬結果就相當悲慘了很可能會被無數的戰馬踐踏

當然也有少數中華軍騎兵是和蒙古騎兵進行單純的馬上格鬥雖然中華軍騎兵的騎術不及蒙古士兵但中華軍所乘騎的戰馬普遍都比蒙古馬大了一號在身高和力量上都佔着明顯的優勢如果兩馬相撞十有**都是蒙古馬不敵因此中華軍的騎兵雖然在騎戰技術上不及對手但藉助戰馬的優勢仍然可以與蒙古軍相抗衡的

等雙方的隊型互穿而過之後中華軍的騎兵們也抓住這個緩衝的時間重新填棄彈藥因此雙方一連進行了四五次衝殺蒙古軍傷亡超過了一千人而中華軍的傷亡只有六七百左右而碩塞見勢不妙立刻下令撤退

中華軍騎兵難得有一展身手的機會當然不能這麼放他們走了因此也在後面緊緊的追擊

而這個時候中華軍的優勢就體現出來儘管蒙古馬的耐力出衆但短途衝刺迉度並不是其擅長根本就跑不過經過了改良品種的中華軍的戰馬而失去了速度的優勢在騎兵的追擊戰中是非常致命的因此蒙古騎兵所擅長的在撤退中反擊的戰術也根本無法發揮出來

中華軍的騎兵不斷的從蒙古軍的側翼斜插上來配合後面追擊的直衝人馬將蒙古軍的的隊伍不斷的分割殲滅就像用鈍刀割刀一樣毎一刀下去都會讓蒙古軍損失一大塊因此跑出了二十餘里的距離之後蒙古軍又損失了近一半的兵力

這一下連碩塞也都有些慌了手腳因爲現在離古北口還遠而且就算是到了古北口離蒙古盟旗地區還有相當一段的距離又沒有預設接應的人馬中華軍完全可以追上蒙古騎兵將其全殲難道說這一次自已逃不掉了嗎因此碩塞也不禁暗暗的後悔不該冒險越過到長城以南的地方來

就在雙方你追我趕一直殺到了黃昏時分從白河也追到到了潮河邊突然從河邊的樹林裡殺出了一支清軍直撲中華軍的騎軍而來

中華軍也沒有想到在這裡會有清軍接應蒙古軍而且也不知道這支清軍是那裡來的人馬究竟有多少兵力因此也不敢冒然迎戰而且迅速撤離了戰場然後派人回北京送信

不過在這一戰中中華軍一共殲滅了蒙古騎兵一千七百餘人而自身的傷亡也達到了八百餘人另外還繳獲了二百多匹戰馬仍然是取得了一場勝利

而救援蒙古軍的這支淸軍是博洛、嶽樂兄弟的敗軍

原來在涿州失守之後博洛、嶽樂帶領着殘兵退進了大房山裡好在這時中華軍的注意力都放在北京因此也沒有怎麼搜找他們

兩人在大房山裡躲了幾天又仔細商議了一下認爲現在北京肯定是被中華軍攻佔了因此再回北京去已經沒有意義而綱等一干人員如果不是沒有逃出了北京失陷在城裡那麼也就應是在通向蒙古的路上那麼現在自己也應該設法也逃到蒙古去如果綱等一干人員逃出來了就在蒙古和他們匯合再圖復國如果沒有逃出來就訖求蒙古各盟出兵復奪北京爲清廷報仇

商議決定之後兩人也帶着隊伍出了大房山但又不敢從北京附近走因此繞了一個大圈首先從滬溝河上游的沿河口所渡過了滬溝河然後一路向東北而行經過白羊口所、昌平、渤海所、密雲等地沿着潮河準備由古北口出關

因爲繞了一個大圈因此博洛、嶽樂也沒有和碩塞帶領的蒙古軍碰上不過在沿路上到是也收容了一些零散的清兵等到了潮河邊時到差不多聚齊了近四千人正好這時碩塞和蒙古軍敗退到了這裡博洛和嶽樂才帶領人馬殺出來驚退了中華軍救下了碩塞

三人相見之後也是悲喜交加而現在也基本確定北京已經失守而綱等一干人十有**是失陷在北京城裡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撤回到蒙古去再說不過三個人也知道剛纔中華軍是不知虛實才暫時撤退一但出動大軍再來追擊可就逃不掉了因此也連夜逃出了古北口趕赴蒙古

而這時在北京城裡成進接到了騎兵的報告之後也有些吃驚原來是蒙古人也參和進來了因此立刻下令第十五軍趕奔北方駐守宣府、密雲一線防守住各個長城隘口以防蒙古軍再突入到長城以南來同時又令第十一軍馬上返回山西立刻清掃山西的清廷最後殘佘力量收復山西全境並嚴密駐守大同一線確保長城以南地區的安全第一軍、第十軍留守北京

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56章 奪船(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6章 南歸(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308章 宣戰(上)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23章 造船(下)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57章 火船(三)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44章 規則(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80章 放棄青州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68章 變數(四)第101章 守城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399章 國事(二)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69章 交易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84章 襲擊(上)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96章 遷移(三)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34章 勸說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29章 計劃(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
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56章 奪船(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6章 南歸(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308章 宣戰(上)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102章 大島海戰(上)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23章 造船(下)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57章 火船(三)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04章 突襲盛京(三)第35章 超級戰艦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97章 困境(上)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0章 浙江巡撫第144章 規則(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80章 放棄青州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68章 變數(四)第101章 守城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399章 國事(二)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369章 交易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1章 全面進攻計劃(上)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84章 襲擊(上)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96章 遷移(三)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34章 勸說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84章 四徵湖北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29章 計劃(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