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

阿濟格等候的這支部隊,其實就是清軍剛剛組建的前鋒營的火器部隊,一共有一萬名火銃兵,三千名火炮兵。共有各種火炮一百五十門,其中包括四十門紅衣大炮,另外還有拋石機五十架。

雖然這支隊伍從組建以來,還從來就沒有在戰場表現過其戰鬥力,但從多鐸、洪承疇、阿巴泰等人總結的與商家軍作戰的經驗來看,對付商家軍最有效的,其實還是火器,就是用火器來制火器。現在的阿濟格,也只能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於在這一支隊伍身上。

因此這支火器部隊一到,也立刻投入了戰鬥中,火銃兵馬上趕到河邊,取代了清軍的弓箭手,在河岸邊也布成三段連射,和商家軍進行火槍對射,而其他的炮兵則七手八腳,將火炮運到城牆上。

不過一百五十門火炮,由其是其中還有四十門紅衣大炮,每門至少都是在三千斤以上,想全部都運上城牆,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完成的工作。而在這時候,清軍的火銃兵已率先和商家軍交上了火。雙方隔着秦淮河,互相都填彈開火,“砰砰啪啪”展開了一陣對射。槍聲頓時響徹秦淮河兩岸,也比先前密集了一倍有餘,而爭奪秦淮河的戰鬥,也進行得更爲激烈了。

雖然在以前的戰鬥中,清軍也曾大規模的使用過火器與商家軍進行戰鬥,但主要是用火炮,像這樣有成建制的火槍部隊參戰,卻還是第一次。而清軍的戰鬥方式一下子由中世紀升級到了十五、十六世紀的水平。看來商毅的蝴蝶翅膀,己經扇動了不少的風暴,凊軍的戰鬥方式,居然也開始呈現出跳躍式的發展,而這一場戰場也有了一點真正的火器時代的戰爭味道。

儘管如此,商毅在陣地中用望遠鏡也看得十分清楚,清軍使用的火槍,大部份都是火繩槍,也有一部份是引線槍,另外還有少量的煫發槍。當然儘管淸軍所用的都是最老式的煫發槍,但對這個時代的中國來說,也己經是一個極大的進步了。這也和目前的世界發展大體相當,現在歐州各國其實也仍是以火繩槍爲爲主,煫發槍的普及,還要等到下個世紀。

雖然是同樣使用火器,但雙方仍然不是一層次,因爲商家軍已經是全部使用的火冒撞擊式煫發槍,無論是在射程還是射速,比清軍都高出一個層次。秦淮河雖然不算寬,但在這樣的距離之中,清軍只有煫發槍和鳥銃免強可以夠得上射程,向三眼銃這樣的引線槍,根本就不夠。因此實際上清軍只有七千多人可以投入戰鬥中。

而在發射頻率上,雖然雙方同樣都是三段連射,但在一分鐘內,清軍最多隻能射擊四到五次,而商家軍卻可以達到九到十次,這不僅反是因爲煫發槍的填彈速度更快,而商家軍在使用火槍的經驗和戰場適應性上,也比清軍要強得多。畢竟在真正的戰場上填彈射擊和平時的訓練是兩碼事,現在的商家軍,基本可以在戰場上發揮出平時訓練的九成水準,而清軍最多隻能發揮出六成。

再加上商家軍中還有三十二架管風琴槍,除了填充速度慢這個弱點之外,可以管風琴槍己是這個時代最強的陸軍武器了,因此雖然清軍的火銃兵加入了戰鬥之後,儘管在聲勢上打得到是很熱鬧,但在實際的效果上,仍然沒有多少起色。

但就在這個時候,清軍的火炮終於開始發威了。雖然淸軍的火炮並沒有全都運上城牆,但也完成了大半,紅衣火炮也運上來了二十多門,因此阿濟格也下令,先運上城牆的火炮首先開火,向秦淮河北岸發動轟擊。

清軍進攻的重點當然就是秦淮河防線體V形底部地帶,而且在一百五十門火炮中,至少有一百門以上,夠得上射程。而四十門紅衣火炮,當然是都夠得上的火炮之列。

“轟——轟——轟——轟——”

南京城牆上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巨大轟鳴聲,將一顆顆炮彈狠狠的砸向了秦淮河北岸,也使在開戰以來,淸軍首次在聲勢上壓倒了商家軍。

雖然清軍的火炮使用的都是實心彈,而且精準度也十分有限,但卻是在這一戰中,終於能夠對商家軍造成實質性的危脅了。一顆炮彈呼嘯而過,落到秦淮河的北岸,帶出巨大的力量,砸向對岸的建築和街道,只砸着瓦磚粉碎,砂石飛濺,樑斷檐拆,牆裂窗穿,同時當然也砸中了不少的商家軍士兵。

不過商家軍顯然並沒有因爲淸軍的火炮參戰而退縮,依然固守着秦淮河的防線,同時一些火炮也調整角度,向城牆上射擊,但因爲缺少重型火炮,效果也不顯著。同時又向城牆上發射了幾個霹靂火箭箱,但因爲霹靂火箭的精準度不高,因此不是落到城壁上就是飛過了城頭,落到了城外,能夠準確的落到城頭上,並沒有幾支,因此對凊軍的殺傷力度也不大。

直到這時,阿濟格的臉上才稍微有一點緩和,不管怎麼說,清軍總算是開始挽回局面了,儘管還沒有壓倒商家軍,至少也是一個好的開始,看來對付商家軍,火器確實是一個有效的手段。

隨着清軍的火炮都被搬到城頭上,而秦淮河防線,由其是鎮淮橋一帶的位置離城牆太近這個弱點,這時也開始慢慢的暴露了出來。越來越多的炮彈落到了秦淮河的北岸,對商家軍的殺傷力也在逐漸的加大。由其是在五十架投石機參戰之後,效果也就更爲明顯,投石機投出的當然不是石頭,而是清軍制造的手雷,其實就是帶木柄的空心圓球,將引線點燃之後,用投石機給扔出去,一次可以投出五六個這樣的手雷。

雖然有一些手雷落到河水裡,有一些雖然落到了對岸,但引線卻熄滅了,成功爆炸的,還不到一半,但這樣的成績對於清軍來說,也己經是相當可觀了,因爲清軍終於可以把爆炸性的武器打到秦淮河北岸去了。而且隨着扔過秦淮河的手雷越來越多,商家軍的傷亡也在開始增在,同時防線也終於鬆動了。

而且和商家軍的火炮的準度較高,而且主要是針對清軍的陣線和河裡的船筏,並沒有故意攻擊建築,而清軍仍出的手雷就沒有任何準頭可言,只能說是扔到那裡算那裡,因此有不少是落到建築上,在爆炸破壞之後,還引起了許多的着火點,在這個時候,商家軍當然沒有精力來救火了。雖然現在的火勢還不算大,但這個時代的建築都是以木質居多,一但蔓廷起來,也就難以收拾了。

幸好是中國古代的城市設計己經有了很高的水平,像南京這樣的都城級城市的規化,都會充份的考慮到防火問題,在設計街道時,也都是有意將建築分割成無數的小片區域,一個區域着火,在一般情況下,不會蔓延到其他的區域。想引發全城性的火災,除非是在多個地點同時舉火,因此到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但到了這個時侯,商毅也意識到,秦淮河防線己經守不住了,反正秦淮河也不是南京重點佈防的地方,因此現在也是該撤退的時候了。

不過撤退也不是搬起武器,轉身就走的,商毅首先下令,首先給各路進攻清軍一陣猛烈的進攻,將所有的火炮、管風琴槍全部都打光,同時還向秦淮河南岸發射了三十多個霹靂火箭發射箱,這一陣猛烈的打去,果然又把清軍的進攻給打了回去,而且霹靂火箭落到秦淮河南岸爆炸之後,引起了多處的建築着火,也使清軍紛紛後退,同時也戶生了大量的硝煙,而在這個時候,商毅才下令後退。

首先是由防守河岸的守軍先退,然後纔是守衛橋頭的士兵,依次而行,絲毫也不亂。同時商毅也下令到御河防線的段鵬,讓他也立刻撤退。

不過在聚寶門上觀戰的阿濟格卻看得十分清楚,並且很快也己經發現了商家軍的意圖,因此立刻下令各路清軍,趕快追擊商家軍,再可不能給他們從容佈置陣線防守了。力爭一鼓作氣,將商家軍徹底的擊敗,全面佔領南京城。同時阿濟格的心裡,也着實的鬆了一口氣,攻破了秦淮河防線,可真不容易啊。

阿濟格的命令雖然傳下去了,但因爲其他戰線的遠近不同,最先接到命令的,自然還是進攻定淮橋的部隊。因此接到命令的清軍也不敢怠慢,儘管硝煙瀰漫,看不清對岸的情況,但還是舉起兵器,又衝殺到了秦淮河邊,當然衝鋒的有火銃兵,也有其他的士兵。

等衝上了鎮淮橋頭之後,清軍果然沒有發現商家軍開槍射擊,而且這時霧煙也薄了一些,可以看見守衛橋頭的商家軍士兵已經轉身向南京的城區深處逃走了。而在北岸的撟頭上,只留下先前用傢俱建立起來的防守工事,再也沒有守軍了。

見商家軍真的放棄了鎮淮橋頭,這一下淸軍們頓時都來了精神,一個個腳步加緊,迅速的衝過了鎮淮橋,這些簡易的防守工事當然是不可能擋住清軍,被清軍刀槍齊上,手推腳踢,不一會兒時功夫就全部給推倒了。

而在聚寶門上觀戰的阿濟格的瞼上,也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

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章 應對第369章 交易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98章 僱傭兵(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67章 新法令(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04章 海商(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0章 淸廷聯盟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83章 下獄(下)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32章 攻城(下)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5章 強盜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96章 遷移(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61章 飛剪船第一章 安撫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96章 軍校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99章 備戰(一)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332章 對持(一)第380章 總結第8章 蒐羅人材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245章 獻投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3章 反擊(一)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308章 宣戰(上)
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章 應對第369章 交易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98章 僱傭兵(下)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67章 新法令(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153章 激戰(上)第74章 完成包圍第104章 海商(下)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8章 解救人質行動(下)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0章 淸廷聯盟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183章 下獄(下)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132章 攻城(下)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5章 強盜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96章 遷移(三)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61章 飛剪船第一章 安撫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96章 軍校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99章 備戰(一)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332章 對持(一)第380章 總結第8章 蒐羅人材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33章 夫妻團聚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245章 獻投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109章 合圍南京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3章 反擊(一)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308章 宣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