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

?來勢兇兇的蒙古軍只發動了一次進攻,就收了兵,一付虎頭蛇尾的樣孑,也讓中華軍的主將黃繩武覺得莫名其妙,弄不清是怎麼一回事,滿蒙聯軍這裡怎麼了,難到說是還有別的陰謀嗎,因此黃繩武也不敢大意,仍然命令士兵們嚴守陣地,小心戒備。

不過滿蒙聯軍停止了進攻,對中華軍來說當然是好事,因爲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來建立陣地,於是黃繩武又命士兵們輪流工作,連夜搶挖戰壕,壘泥袋,建立陣地。

中華軍是在中午到達奇尓泊邊,結果整忙了一個下午加一夜,總算是把陣地建了起來,因此黃繩武這才完全放了心,現在中華軍彈藥糧草充足,陣地也建好了,就是守上一個月也不成問題。

不過讓中華軍覺得意外的是,就在第二天整整一天的時間,滿蒙聯軍都沒有向中華軍的陣地發動進攻,這也讓黃繩武覺得十分奇怪,滿蒙聯軍這是打算幹什麼呢,難到是準備用圍點打援嗎,這到也有可能,因爲這可是中華軍慣用的戰術。

但黃繩武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對,因爲從戰略目地上來說,滿蒙聯軍應該是想襲擊中華軍的運輸隊,使駐守在正黃旗察哈爾的中華軍得不了支援供應,彈盡糧絕,而不是借圍困運輸隊,誘中華軍出擊,殲滅中華軍的有生力量,而且草原地勢平坦,也不適合打伏擊戰,另外蒙古軍是全騎軍,在兵力上並不佔優,也不可能圍住一方,然後再去進攻另一方,這樣反而會造成自己的兵力分散。

只是滿蒙聯軍不動,中華軍當然也不敢輕舉妄動,因此黃繩武也只能在陣地裡耐心的等着援軍到達。

就在第三天一早,天還沒有全亮的時候,黃繩武就被衛兵叫醒,原來是成進派來了一個傳令官,向黃繩武下達了急令,命他立刻帶領運輸隊出發,趕到鑲黃旗察哈爾去,因爲中華軍己經出兵,去進攻鑲黃旗察哈爾,因此要把彈藥趕緊送過去。

黃繩武也聽得雲裡霧裡,怎麼成進一下子就要去進攻鑲黃旗察哈爾,當然從用兵之道上來說,這也可以算是圍魏救趙之計,滿蒙聯軍來襲擊運輸隊,那麼中華軍就趁虛去進攻滿蒙聯軍的老剿,到也不失爲一條妙計,但爲什麼還要自己把彈藥趕緊送過去,現在自己不是被滿蒙聯軍圍攻嗎,又怎麼把彈藥送到鑲黃旗察哈爾去呢。

因此黃繩武也不禁道:“那麼我們這裡的敵軍怎麼辦呢!”

傳令官道:“黃軍長還不知道嗎,滿蒙聯軍昨晚就己經撤退了,成司令決定立刻追擊,馬上向鑲黃旗察哈爾發動進攻,因此才請黃軍長趕緊把彈藥送去!”

黃繩武聽了之後,雖然弄明白了成進的意圖,但又有些找不到北,原來滿蒙聯軍己經撤退了,那麼他們這次出擊是來裘擊自己的運輸隊是幹嘛來了,打醬油嗎。

――――――――分割線―――――――――分割線――――――――

原來滿蒙聯軍收兵之後,回到大帳營裡就吵了起來。

以溫布和固嚕斯奇布爲首的一批蒙古旗主都堅決主張,中華軍的火槍實在太厲害了,再打下去將必敗無疑,因此決不能再與中華軍交戰,必須立刻撤軍,當然溫布和固嚕斯奇布所說的撤軍,可不是指撤退回鑲黃旗察哈爾去駐守,而是從察哈爾撤退,回到各人的盟旗去。

而兩人的主張也得到了相當一部份旗主的支持,因爲這一次和中華軍交戰之後的結果實在是太讓人震憾了,畢竟雙方在武器上表現出來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又有前面全面價紹,因此毎一個旗主心裡都明白,蒙古軍根本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當然誰也不想與一個根本就無法戰勝的敵人做戰。

儘管碩塞、博洛、嶽樂等人再三勸阻,軟磨硬泡,又搬出了中華危險論,但這一次各旗主已經不吃這一套了,溫布也不想和他們繼續委之以蛇,就直接了當就直出,中華帝國是與清廷有怨仇,但與蒙古各旗無關,蒙古各旗沒有必要被牽扯漢滿的恩仇中來,因此蒙古各旗完全可以和中華帝國講和,最多也就和向清廷稱臣一樣,再向中華帝國稱臣也就是了,中華帝國未必就會和蒙古各旗爲難,就算中華帝國真的不想放過蒙古各旗,那麼自己就舉族向北遷移,打不過中華軍,難到還躲不起嗎。

聽溫布說出向中華軍投降,碩塞、博洛、嶽樂當然怒氣沖天,立刻指責溫布的行爲是背叛了大清,背信棄義。

而既然撕破了臉,溫布也不客氣,馬上出言反擊,聲稱現在大清早就亡國了,還談什麼背叛不背叛的,再者說了清廷是滿人的國家,自己是蒙古人,憑什麼要爲大清盡忠,誰力量強,誰本事大,咱們就聽誰的,降清、降中華帝國都一樣。

結果雙方當然是越說越僵,甚致都到了拔刀子動武的地步,整個大帳裡也立刻劍拔弩張,殺氣騰騰,但等拔出刀來之後,碩塞、博洛、嶽樂才發現,在場的十幾名旗主競有七八名都拔刀指向自己,而支援自己這邊的,一個都沒有,沒有拔刀的人只有烏克善、滿珠習禮和三四名科爾泌部的旗主,因此碩塞等人心裡頓時也涼了半截,知道動武也討不了好去,只好看向烏克善。

在剛纔的爭吵中,烏克善和滿珠習禮兄弟一直都沉默不語,從他們心裡來說,當然是想支持清廷,與中華軍爲敵的,但現在的形勢十分明顯,中華軍的火槍實在是太可怕了,蒙古各盟旗根本就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烏克善、滿珠習禮也不得不爲自已考慮,同時也要爲自己的族人考慮,當然也不想和中華軍再打下去了。

但一直以來,他們都是最堅定的支持清廷,力主與中華軍爲敵,現在讓他們突然來一個大轉向,這彎一下子當然是轉不過來,因此也只好沉默不語,希望其他旗主能夠說服碩塞等人。

不過現在雙方都說僵了,快打起來了,兩人當然不能再保持沉默了,趕忙來打圓場,好說歹說,總之都是什麼大敵當前,不能內鬨等話,有話好好說,大家好商量。

哲裡木盟是蒙古各盟中實力最強的,溫布等盟旗主也不能不給烏克善幾分面子,因此也把刀都收了起來,而碩塞等人力單勢孤,也正盼着有個人來打圓場,見對方首先退讓了,也都把刀還鞘,然後大家聽從烏克善的意見,坐下來好好說。

但到了現在這一步,也沒什麼好商量的,溫布、固嚕斯奇布等人都主張撤退不打,而烏克善和滿珠習禮對此也不置可否,實際就是默許了,因此碩塞、博洛、嶽樂也沒有辦法,畢竟他們管不住各旗主。

不過談到了是否向中華軍投降的問題,碩塞、博洛、嶽樂仍然居理力爭,竭力阻止各旗主向中華軍投降,畢竟撤退還好說,大家還都是栓在一起,那怕是蒙古人爲了躲避中華軍,舉族北撤都可以,自已還能跟着一起走,一但有人向中華軍投降了,就會立刻引發連鎖反應,而自己也就在草原全無立足之地了。

烏克善又怕雙方再說僵,因此也提議,現在不如先撤軍回到鑲黃旗察哈爾去,致於投不投降中華軍,事關重大,等稍後再議。

這個建議到是得到了衆人的一致贊同,畢竟撤軍是大勢所趨的,而且溫布、固嚕斯奇布等人雖然叫嚷着投降,但也對中華帝國是否真的接納蒙古各旗,也心存疑惑,如果退回到鑲黃旗察哈爾去,和駐守在那裡的其他各旗旗主一起商議,再作決定。

就這樣各方總算是達成了一個統一的意見, 於是烏克善也立刻下令,拔寨起兵,返回鑲黃旗察哈爾去。

而就在這時,駐守在正黃旗察哈爾的中華軍也已經收到了消息,現在中華軍也正等着這一批物資送到,因此在得知運需隊遭到了滿蒙聯軍的襲擊之後,成進也不敢大意,立刻親自帶領第一軍的一師、二十九旅和兩個騎兵團,趕來救援。

結果雙方正好在途中相遇,不過正黃旗察哈爾在奇爾泊所正北方,而滿蒙聯軍的撤退方向卻是西北,因此雙並不是直接碰頭,而且在斜刺裡相遇。

雖然是和敵軍意外相遇,但中華軍當然不會放過滿蒙聯軍,因此立刻向滿蒙聯軍發動了進攻,而這時滿蒙聯軍根本就無心戀戰,馬上撤退。

好在是滿蒙聯軍都是騎兵,而且也沒有什麼輜重之物,也很輕易的就逃脫了,而中華軍卻記着爲運需隊解圍,因此也沒有苦追,兩個騎兵團只是截下了一小批蒙古軍,殺了二百多,又俘虜了一百人,也就任由滿蒙聯軍的大隊人馬逃走了。

但成進還是覺得有些意外,因爲這支人馬的兵力可不少,沒有兩萬也有一萬七八千,很有可能就是攻擊運禹隊的人馬,但看滿蒙聯軍行走的方向,分明是在向鑲黃旗察哈爾的方向撤退,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說是讓運需隊給擊敗的嗎?

因此成進將俘虜的蒙古士兵找來了幾個,進行詢問是怎麼回事,雖然說被抓住的都是小兵,但多多少少也聽了一些風聲,於是也老老實實的招供,因爲蒙古軍自覺打不過中華軍,因此決定撤軍,

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94章 遷移(二)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402章 北境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78章 力挽狂瀾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4章 玄皇教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34章 鄉鬥(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9章 安慰公主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3章 震盪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5章 強盜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67章 重逢(上)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91章 合圍(二)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61章 破局(上)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04章 海商(下)
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94章 遷移(二)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402章 北境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22章 偵察隊出戰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78章 力挽狂瀾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07章 哭諫(上)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14章 玄皇教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250章 孝陵—陵園(上)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34章 鄉鬥(上)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9章 安慰公主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3章 震盪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5章 強盜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83章 後宮的政治(上)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267章 重逢(上)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41章 火炮對決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91章 合圍(二)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61章 破局(上)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04章 海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