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南京規劃

南京,花牌樓大街,錦繡天下繡莊。

“好了,你們的手續都辦齊全了,可以開業了。”一個四十多歲的辦事員將一個公文袋遞給紫玲瓏,道:“你是這裡的老闆娘吧,各種證件都在裡面,可別弄丟了。否則補辦起來可就麻煩了。”

出現在辦事員面前的紫玲瓏,是一個三十四五歲年紀,風韻猶存的婦人樣子,趕忙雙手接過來,然後滿面堆笑道:“這麼快就批下來了,真要多謝幾位官爺了。”說着從袖口取出一塊銀子,遞了過去,笑道:“這點小意思,給幾位官爺買點水喝。”

那辦事員擺了擺手,道:“老闆娘,不用了,我們商家軍可不興這一套,你們也是小本生意的人,賺一點錢都不容易,收起來吧。我姓張,有什麼事情就倒衙門來找我們。”

紫玲瓏怔了一怔,但馬上又恢復了笑容,道:“幾位官爺可真是廉潔奉公,奴家可是佩服得很。只是這以後奴家就在這街上混口吃得,也少不得還要麻煩各位官爺,這點錢實在算不了什麼,還是幾位官爺收下來吧。”

張辦事員笑道:“老闆娘,這錢我們絕對不能收,我們是有紀律的。你的擔心我知道,但你放心吧,以後好好做生意,尊守各項規定,就不會擔心有人會來刁難你們。”

紫玲瓏道:“幾位官爺太客氣了,王法也大不過人情,你們不說,我們也不說,有誰還會知道呢?”說着就要把銀子硬塞給張辦事員。

這時另外一個年經一點辦事員有點不耐煩了,道:“都說了不收,還拰讓什麼,我們有紀律,私自收錢收物是要犯錯誤的,你明白嗎?”

張辦事員趕忙把他攔住,道:“小趙,你這是什麼態度,出來的時候我不是告訴過你們,要和氣,要有耐心。”轉頭又對紫玲瓏道:“老闆娘,你儘管放心好了,以後有我們商家軍管理南京,和以前明朝不一樣了,只要是奉公守法,就不會擔心有人會來刁難你們。如果真的有人故意爲難你們,索要財物,可以去投訴他們,一經查實,我們絕不會輕僥了他們。”

紫玲瓏聽了,只好把銀子收了回來,立刻又換了一付感激的表情,道:“商家軍真是太好了,有商家軍在,我們這些小百姓就真的什麼也不用怕,安心過曰子了。”

張辦事員點了點頭,道:“那是當然,好了,老闆娘,我們還要趕到下一家去,先走了。”

紫玲瓏趕忙道:“既然是這樣,奴家也就不耽誤幾位官爺的功夫了,幾位官爺好走,有空常來坐坐。”

等這一行人走了之後,紫玲瓏才下令將大門關好,自己返回來裡間屋裡來見墨經緯。

見到墨經緯之後,紫玲瓏道:“剛纔的事情你都看到了吧。”

墨經緯點了點頭,道:“能夠把底層的小吏員都整治成這麼廉潔自律的樣子,商毅確實不簡單。只看他佔領南京還不足一個月,就能把南京恢復成這個樣子,我記得清軍佔領這裡三個多月,街上幾乎還看不到多少人行動。雖然說商毅是沾了漢族人的便宜,但能夠做到這一步,也不容易了。而且馬上就開始重新登記戶籍,看來商毅打算長期佔着南京不走了。”

紫玲瓏笑道:“那是當然,他費了多大精力,花了多少功夫,才得下來南京,而且又是戰略要地,如果換了是我,我也不會把南京輕易放棄。”

墨經緯搖了搖頭,道:“我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商毅的意思,恐怕是要把他的治所從杭州搬到南京來。不然的話,也不會在南京城裡後”

紫玲瓏道:“那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南京本來就是南方的中心,又是當年朱元璋的龍興之地,商毅要把這裡當自巳的首城,也是很正確的,正好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在南京重新佈置,這個繡莊不就是我們的新據點嗎,現在我們也已經取得了新的戶藉,和營業許可證,箅是在南京立足下來了。”

墨經緯道:“這一點我到是有些不明白,爲什麼我們的新據點不是青樓,而是繡莊呢?雖然說紫明樓不在了,但還可以開其他的青樓。”

紫玲瓏道:“青樓雖然是消息的集散之地,但目標太過明顯,以前明朝還在的時侯,南京城裡牛鬼蛇神聚集,各方勢力交錯,因此我們可以在各支勢力之中左右逢源,由其是可以拉隴東林,復社的人,這幫人自命清高,又沽名釣譽,很好利用。但現在不同了,南京是商毅一手遮天,東林,復社早己煙消雲散,在這個時候我們冒頭,豈不是自找苦吃嗎?繡莊雖然沒有青樓那麼多的消息來源,但江南刺繡,天下聞名,歷來都是搶手貨,何況商毅又鼓勵手工作坊發展,因此只要是我們把繡莊的名頭打響,還能向海外銷售,自然會和達官貴人拉上關糸,那時也就能夠打開局面了。”

墨經緯皺了皺眉,道:“你說得到是沒有算,但這麼做下去,需要多少時間才能達到我們過去的勢力。”

紫玲瓏冷笑了一聲,道:“你以爲情報工作是很容易做的嗎?以前明朝管理鬆馳,防範不嚴,纔給了我們許多空子,只要是拿銀子開路,就沒有擺不平的事。現在是商毅在這裡當政,從剛纔那幾個人就可以看出來,商毅是眀鬆暗緊,我們然是在南京落了戶,但繡莊的規模,人數,經營狀況,都要向官府報告,也就等於是說,稍有不慎,就容易露出馬腳來,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還是稍安勿躁,老老實實的打基礎,儘量少弄些事情。”

墨經緯沉默了半響,才終於點了點頭,道:“你說的是。”

――――――――分割線―――――――――分割線――――――――有一點紫玲瓏和墨經緯到是沒有說錯,商毅確實有把行政中心從杭州幫到南京來意圖。

因爲等商毅的領土擴展計劃基本完成之後,自己將擁有整個長江中下游兩岸的地區,而這樣一來,杭州的地理位置就顯得過於偏東,不利於對全局發號施令。另外杭州在歷史上曾經做爲南宋首城,給人以偏安、不思進取的印像。而南京則正好位於這片地區的中心位置,同時又特殊的政治影響力,當年朱元璋正是在南京建基立業,驅逐蒙元,統一天下,而且正好現在南京的人口己大幅減少,空置出大量空閒地區,也有利於城市的重新規劃,和安置官員、士兵的家屬成員。因此從各方面來說,南京都要比杭州更適合做行政中心。

按照商家預想的計劃,在明年下半年的時候,將把自己的行政機構從杭州搬到南京來,而杭州只是作爲一個經濟中心地區,和主要的對外港口存在了。

另外把行政中心由杭州遷移到南京,說白了就是一次遷都,在徹底擊敗清廷之前,南京將做爲商毅勢力的政治軍事經濟核心存在,估計這段時間相當長夭,不僅是官員和士兵,包括杭州的大戶、商人也都會考慮在南京開設分號,工廠等等,因此也會給南京帶來大量的人口,有利於加快南京的恢復速度。

因此商毅也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按照近現代的城市模式,好好重新規劃一番,把南京建成一座新型的城市。現在李巖留守南京,就要開始做一些基礎工作了近現代的城市,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地下排污、排水管道設施和通暢的地面交通,其次是合理的城市佈局,工業區、行政區,居民區、商業區都要有十分明確而清晰的劃分;然後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當然像南京這樣的超級大城市,要想全部重建,至少也需十年以上的時間,而且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儘管商毅現在不缺錢,但也不可能把大量的人財物力全部投入到南京的城市建設中來。

不過好在是南京的城市規劃在中國古代來說,己經是做得非常合理了,擁有比較完善的地下排污、排水管道設施,只是由於長期缺乏保養和維護,才造成了的堵塞,只需要經過清理疏通,就基本可以滿足使用,最多也只用新開避少量的排污、排水管道就可以了,比起全部重建,要省事得多。而地面道路、房屋重建,都可以慢慢來,不求一下子全都做好。

而且雖然經歷了兩次戰爭,但損壞的大多是民居建築,皇城也有一定的損壞,但行政區的損壞並不大,完全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商毅現在也不打算修復皇城,因此重建的規模並不大,只要把供官員、士兵居住的房屋修好就行了。不過這些新建的房屋,商毅也打算改變過去的木質結構爲主的建築,而改爲全部建成磚木混合結構的房屋。而其他商家、大戶的房屋,只給他們劃出地皮,建房的事情,就甴他們自己去完成了。

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52章 對持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91章 合圍(二)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77章 火銃試射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4章 天像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84章 夜襲(二)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63章 通商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52章 談判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87章 挑戰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89章 交易(下)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75章 浙江援軍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35章 開業(二)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45章 獻投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93章 遷移(一)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55章 火船(一)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45章 貨幣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91章 合圍(二)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09章 宣戰(下)
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52章 對持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91章 合圍(二)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36章 編制民團第77章 火銃試射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24章 天像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84章 夜襲(二)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63章 通商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52章 談判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87章 挑戰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89章 交易(下)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75章 浙江援軍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135章 開業(二)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245章 獻投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147章 制度(下)第93章 遷移(一)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55章 火船(一)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45章 貨幣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91章 合圍(二)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237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14章 商毅的條件第309章 宣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