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登萊巡撫(上)

就在商毅加緊操練民團的時候,周少卿拿着鄭知縣的嘉獎信又回到了淸水村。但和上一次回村時相比,清水村裡也冷清了不少。不僅沒有看見商毅和民團,周少卿還發現,連姨夫唐鎮和弟弟周少桓都不在村裡,只有老爹一個人在家。

看見了縣裡的嘉獎信,周世奇連打開都懶得打開,隨手就扔到桌子上。周少卿這才問道:“爹,民團到那裡去了。”

周世奇笑道:“現在民團的規模又擴大了不少,在淸水村裡以經住不下了,所以都搬到王家大屯去了,那邊地方大,而且經過匪賊的劫掠之後,又空出了不少地方房間,正好可以用來讓民團住駐,也省得留在村子裡鬧人。”

周少卿怔了一怔,喃喃道:“規模又擴大了?” 他忽然問道:“爹,您到底是怎樣打算的,一個民團搞得那麼大的規模做什麼?現在連縣裡都在傳咱們三村的民團。”

周世奇看着大兒子,淡淡道:“你都聽到了些什麼傳言?”

周少卿道:“縣裡的人都說,我們三村的民團比官軍還要厲害,官軍收拾不了的強盜,我們民團出馬,立刻就剿淸了。有人說我們做得好,但也有人說我們是不把官府放在眼裡, 這抵禦匪賊, 抄山滅寨本來就是官府的事情, 我們還是少參和好。”

周世奇“哼”了一聲,道:“你懂什麼?要是官府能夠指望,我們又何必自己辛辛苦苦成立民團呢?匪賊來劫掠我們村子的時候,官軍在那裡,官府又幹了些什麼?我們靠自已的力量打敗了匪賊,又把匪賊的老剿給操了,反到有人說三道四起來, 不用理他們。讓他們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周少卿還是有些但心,道:“爹,我覺得我們是不是做得有些過頭了,萬一真的引起了官府的猜疑,可不好吧!”

周世奇搖了搖頭,道:“你放心吧,我們民團到現在爲止,一直都是奉公守法,既沒有恃強凌弱,也沒有危害鄉里,剿匪的功勞也讓縣裡都跟着沾光,因此官府現在纔不會來管我們民團。相反只怕還會希望我們民團繼續辦下去,致少還能夠保證這一方的安全。你要記住,現在是亂世,在亂世裡,誰都靠不住,只能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如果到了太平盛世,不用你說,我也會主用把民團解散。”

聽了父親的話,周少卿雖然稍稍安心,但還是有些半信半疑,又道:“爹,這大道理是不錯,而且您想的也是很好,但我總覺得把民團交給一個外人來管,總是有些讓人不放心,就算咱們只想保村護民,但就怕是商毅有別的想法,如果日後他鬧出別的事來,只怕是會連累我們。我看還是找自己人來管理民團爲好。”

周世奇道:“這一點你到是多心了,我看商毅不會是這樣的人。再者說了,除了他以外,又有誰能出任這個總教師呢?你放心吧,爹活了這麼大一把年紀,看人的眼光還是不會錯的。”

雖然周少卿還是有些不放心,但見父親這麼說了,也不好再說些什麼,只好告辭回自已房裡休息去了。

周少卿走了以後,周世奇也不禁嘆了一口氣,其實周少卿說的話他早就想過了,而且他也和唐鎮早就商量過了,但一方面確實沒有人能夠代替商毅,包括唐鎮自己。這一點周世奇也非常清楚,民團能夠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能夠形成現在的戰鬥力,連續擊敗匪賊,不僅成功的保衛了村子和百姓,還剿滅了匪賊,解除了這一帶的後顧之憂,還積累下價值不菲的財產和物資,完全是商毅一手操辦起來。因此唐鎮也明確告訴周世奇,一但民團沒有了商毅,就會立刻撒攤子,成爲一盤散砂。

從另一方面看,到目前爲止,商毅也沒有表顯出什麼別得意圖來,對發起民團的三位村長,都十分尊敬,這一連串的行動都是在取得了三位村長的同意之後才進行,而在民團內部,凡事也都和三位副總教師及各個隊長一起商議,統一衆人的觀點,謀定而後劫,並沒有一點獨斷專行的意思。

而且剿滅匪賊收穫來的戰利品商毅也沒有私人侵吞,除去領取自己所得的那一部份之外,其餘全都記入民團的公庫,雖然所有的錢糧物資的使用都由他來調發,但每一筆帳也都記碌得淸淸楚楚,毎個月也都向三位村長交出一份明細帳本。

雖然現在把民團盤到了王家大屯,有些脫離控制的跡像,但這也是合情合理,畢竟是三村的民團,無論放在那個村子都不好,而且那一個村子也容納不下擴大了之後的民團。因此放在一個笫四方的地點,對毎個村子來說,也是一個都可以接受的。

同時在這次擴大團員規模的時候,所提拔任用的隊長、哨長,商毅也持秉公態度,按材錄用,論功提用。選用出來的人,也都基本能得到民團人員的認可,並沒有藉機提拔陪養自己的私人嫡系。還制定了明確的紀律和獎罰制度。

不僅如此,而且商毅現在無論是在民團還是在村子裡,都建立了崇高的威信,無論是團兵還是普通的村民,包括唐鎮、還有兒子周少桓在內,對商毅都極有好感。

可以說商毅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爲民團和村子的利益着想,也都是建立在更好的保護村子的利益基礎上,幾乎都無可挑剔。

因此周世奇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換人的念頭。甚至他隱約還感覺到,商毅的成就,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民團總教師。和他保持良好的關係,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

―――――――――分割線―――――――――分割線―――――――――

然而就在第二天,鄭知縣又派來一個親信人員來到了清水村,告訴周世奇和周少卿一件大事,登萊巡撫曾化龍收到了沂水縣的剿匪告捷公文,非常高興,因此駕臨沂水縣巡視剿匪的成果。同時,曾巡府對公文中提到,協助官軍剿匪的三村民團也十分感興趣,於是又指名要到淸水村來視察,並且接見民團的人員,當面嘉獎。巡府大駕一行將在三天之後架臨清水村。鄭知縣讓周世奇和周少卿,還有三村的民團作好迎接的準備。

這一下連周世奇也不禁大吃了一驚,而周少卿更是當時就懵了,要知道巡撫是掌握一省的軍政大權的地方大吏。登萊巡撫是在天啓元年(1621年),爲防備當時的後金從海路南下,從山東巡撫中分離出的,登州和萊州二府從屬。也稱山東海防巡撫,遼東沿海諸島亦屬於登萊巡撫管轄。

到了天啓七年(1627年),山東巡撫所轄的青州府又劃歸登萊巡撫治下。至此,明朝山東省共有六個府,山東巡撫與登萊巡撫各管轄三個,而登萊巡撫的轄區覆蓋了整個山東半島,並北至遼東沿海諸島及其海域,面積相後世的山東省全省。

周少卿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主薄,根本就沒有資格去見登萊巡府的面,對於他來說,巡府和當今皇帝基本上也沒什麼差別。反正都是自己基本不可能見到的大人物。一時腦子裡一團混亂,只能一迭聲的問周世奇:“爹,我們怎麼辦?是不是巡撫大人對我們的民團不滿,所以才……”

周世奇到是一臉沉穩,擺了擺手,道:“不要胡亂猜測,是福不是禍,等巡撫大人來了,就知道怎麼回事了。你今晚先回縣裡去,跟他們一起過來。”

其實要說周世奇不緊張那裡假話,他可以不把沂水知縣放在眼裡,但對登萊巡府還是誠惶誠恐。既使是自己當初在青州府裡爲官的時候,也只見過當時的登萊巡府楊文嶽二次,而且還只是隨同其他官員一起參見,連話都沒說上一句。只怕當時楊文嶽根本都不會記得他這個人。

不過周世奇到底是見過一些風浪的人,比兒子要強得多,立刻開始飛快的思索,這曾巡撫是不會無緣無故到一個小村來,從報信的人述說來看,還是這次民團剿滅青狼峰的匪賊引起來的,這時周世奇才真的有些後悔,沒想到自已村裡一個小小的民團居然會驚動了巡撫大人。早知如此,當時就別去打靑狼峰了。

但現在說什麼也都晚了,還是想一想曾巡撫對民團是什麼態度吧。周世奇首先想到,如果巡撫大人是對民團的做法不滿,那麼他也沒有必要親自到淸水村來,只用一紙公文發到沂水縣裡,想怎麼處理都行。而且從報信人的述說看,曾巡府雖然對民團說的不多,但似乎還並沒有什麼不滿的意思,相反還說出了要嘉獎民團的話來。

這麼看來到是一件好事。不過周世奇可也不敢這麼樂觀,畢竟一支小小的民團,協助官府剿滅了一夥匪賊,雖然是值得嘉獎,但也只用委託縣裡就行了,最多也就是把民團的成員招到州府裡晉見巡撫就行了,根本不直得一省的巡撫屈駕到鄉村來嘉獎。周世奇甚至冒出,這是不是穩軍計,先把自己穩住的念頭。

想到這裡,周世奇也不甴苦笑起來。忙先打發周少卿回沂水縣去,然後又命人立刻趕到王家大屯,把商毅和唐鎮請回來,同時又派人去把趙秉義和黃東山也請來。

衆人聚齊之後, 也都大吃一驚,一省大員駕臨鄉里,可不是多見的事情,別看趙秉義和黃東山在鄉里縣裡都是有頭有臉的人,但要說見巡撫,心裡也不禁忐忑不安,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由其是聽了周世奇的分析之後,衆人更是一頭霧水,不知所措。後來還是商毅提議,多想無益,還是做好接侍準備,致於是福是禍,也只有聽天甴命了。

第86章 意外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332章 對持(一)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95章 遷移(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79章 救急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49章 皇太極(下)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95章 遷移(二)第180章 報紙第251章 調兵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93章 合圍(四)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27章 夜襲(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38章 家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80章 放棄青州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64章 破局(四)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86章 意外第36章 編制民團第97章 僱傭兵(上)第402章 北境第148章 新政(一)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48章 皇太極(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332章 對持(一)第25章 作戰原則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84章 夜襲(二)第一章 真像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00章 備戰(二)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99章 備戰(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50章 進軍武昌(一)
第86章 意外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332章 對持(一)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95章 遷移(二)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79章 救急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150章 陰魂不散(下)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29章 進軍江西(一)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0章 亂世佳人(下)第49章 皇太極(下)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95章 遷移(二)第180章 報紙第251章 調兵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01章 收編海盜(二)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93章 合圍(四)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27章 夜襲(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38章 家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80章 放棄青州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64章 破局(四)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86章 意外第36章 編制民團第97章 僱傭兵(上)第402章 北境第148章 新政(一)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48章 皇太極(上)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332章 對持(一)第25章 作戰原則第30章 攻取兗州(六)第84章 夜襲(二)第一章 真像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100章 備戰(二)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99章 備戰(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50章 進軍武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