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進攻南陽

清廷在南陽地區防禦的主將是懷順王耿仲明駐守兵力約有八萬五千左右其中也還包括一支新軍神兵營兵力約有一萬三千餘人神兵營的統領是李永芳的五子巴顏也就是駐守山東兗州的李率泰的弟弟

雖然和徐州、山東相比南陽的駐軍顯得少了一些但清軍在南陽西北的陝西西安府還有尼甚和韓岱的駐軍約四萬五千人另然在湖廣以西就是吳三桂的四川不管什麼說現在吳三桂也是偏向清廷一邊的因此南陽地區有諸多的後援防禦實力並不算差

但讓耿仲明覺得十分苦惱的是清廷所封的四大異姓王中孔有徳已死尚可喜在廣東奉立朱以海爲帝成爲南明永安朝廷的實際掌權者在名議上已經叛清而吳三桂也在四川形同割據當上了土皇帝都屬於是在我的地盤我做主的那一類只有耿仲明現在仍然不得不受制於清廷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雖然現在耿仲明奉清廷之命在南陽駐守儘管在名議上南陽的所有守軍都歸耿仲明節制但其中真正屬於耿仲明嫡系的部隊只有四萬餘人而在其他有部隊除了神兵營之外還有漢軍正白旗固山額真石延柱部約一萬八千人馬神兵營其實是聽命於石延柱的其實耿仲明根本就調動不了他們另外還有降將、原明大將左玉良之子左夢庚部約一萬五千人馬也是直接聽命於清廷

因此現在的南陽地區其實是耿仲明和石延柱兩人一起駐守俱體的兵力分佈是耿仲明部駐守南陽部將徐得功、連得成率一萬五千人馬駐守鄧州左夢庚部駐守新野;而石延柱部駐守唐縣、神兵營駐守泌陽南陽在古時也被稱爲宛城實際上是由耿仲明駐守宛西石延柱駐守宛東之所以這樣安排也主要是因爲清廷對耿仲明並不放心

北方舉義反正發生之後駐守西安府的尼甚、韓岱部人馬奉多爾袞之命去甘肅的叛亂也使南陽地區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外援因此這也讓耿仲明和石延柱兩人十分擔心如果這個時候中華軍向南陽發動進攻自己恐怕就難以應付了

幸好多爾袞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以川北四府之地換取了吳三桂威逼湖廣西境

一來是得到了清廷的四府之地二來吳三桂也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因此在接收了川北四府之後吳三桂也命自己手下的大將郭壯圖、高大節、王屏藩三人分別率軍進駐興安、夔州、黔江三地三路人馬合兵約有近六萬全部都威逼湖北西部這一來也讓耿仲明和石延柱安心了不少如果吳三桂肯幫忙當然比尼甚、韓岱要強得多了

而也就在同時湖廣軍區也收到南京統戰部的命令準備發動南陽戰役進取南陽之地配合山東軍區的作戰同時也爲下一步鉗制中原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

湖廣軍區是南京設立的五大軍區中額定兵員最多的一個包括有五個師、五個旅、騎兵師、特種兵師各一個總兵力約在十一萬五千左右司令部設在武昌府

收到南京統戰部的命令之後湖廣軍區司令部的成員李定國、楊武丞、李牟等人也立刻招集各軍軍部成員回到武昌參加軍事會議討論怎樣完成統戰部下達的命令

第六軍的軍長李漢軍首先發言道:“現在清軍在南陽兵力並不多隻有八萬多人而且還分爲耿仲明和石延柱兩部各自爲政正好有利於我們逐個擊破而且西安府的尼甚和韓岱去甘肅平亂無法援助南陽因此我認爲這一次的作戰計劃應該是很容易實現的”

第六軍一直駐守在襄陽一線和南陽的清軍對持因此李漢軍對清軍在南陽的情況十分了解

十七軍的軍長李元胤道:“如果僅僅只是南陽並沒有多少困難但現在吳三桂派遣人馬進駐興安、夔州、黔江全部都逼近我們西面邊境一但我們全力進取南陽吳三桂從西邊再打過來我們怎麼應付”

十七軍是駐守恩施-荊州一線夔州、黔江兩路的川軍都威逼到了他的防區因此李元胤也各軍當中倍感川軍的壓力

這時楊武丞道:“進取南陽之地我看只要兩個軍就各夠了剩下兩個軍留守兩湖地區能不能抵擋得住吳三桂的進攻呢?”

十三軍的軍長黃向東道:“聽說現在吳三桂在川中號稱擁兵二十萬雖然誇大了一些但十五六萬總會有的如果用來進攻我們出動的人馬不會少於十萬兩個軍的兵力雖然不算少但要防守的區域太廣了恐怕兵力會分散得很厲害?”

第八軍的軍長黃慶文連連搖頭道:“我們爲什麼一定要防守呢?難道就不會集中兵力主動出擊進攻四川迫使吳三桂撤軍嗎?”

楊武丞道:“依我看這次雖然吳三桂出兵逼近鄂西地區不過是作出一個姿態最多也只會對湖北發動幾次中小規模的進攻全面進攻的可能性不大吳三桂比誰都要狡猾絕不會輕易來進攻湖北因此我看有兩個軍駐守兩湖應該是足夠了”

李牟搖了搖頭道:“這樣把希望寄託在’敵軍不會…’ 太冒險了 萬一吳三桂真的會全面進攻湖北呢? 誰敢說就絕対沒有這種可能性”

李漢軍道:“那麼統戰部的命令怎麼辦?”

李牟道:“我們可以將情況如實向南京反應請求給湖廣増派兵力然後再出兵現在吳三桂出兵是事實統戰部應該是能夠理解的”

楊武丞道:“等増派的兵力到達湖北至少要一個月會不會拖得太久了不要忘了我們這一次作戰還有一個重要的目地就是配合山東那邊作戰如果再拖一個月這個目地恐怕就達不到了”

這時一直沒有開口的李定國終於發言道:“我看可以雙管齊下一面向統戰部反應請求増派兵力一面也可以出兵進攻南陽就目前川軍的情況來看留下兩個軍駐守兩湖是綽綽有餘瞭如果吳三桂再出大軍我們的援軍也差不多就到了而且我們也不用守住全境只要分守住幾個重要的城市等吳三桂真的進攻過來只要守住幾個耍點那麼是我們的援軍晚幾天也足堅守到援軍趕來就算丟一些無關緊要的地方也不會影響大局只要援軍來了或是我們攻佔了南陽府就可以立刻回兵救援把川軍趕走返樣一來也就不會耽誤時間一舉兩得”

其他人聽了也都認爲李定國這個辦法很好因此也決定按統戰部的要求首先出擊進攻南陽同時也立刻給南京統戰部發文要求增派兵力

而這一次出兵的分工是甴司令員李定國參謀長李牟率領第六、八兩個軍另加一個特種兵團和一個騎兵團共計約六萬二千兵力進攻南陽而副司令員楊武丞留守率領十三、十七軍的剩餘兵力守衛兩湖地區由十三軍十九師駐守勳陽拒敵興安的川軍二十八旅駐守夷陵拒敵夔州的川軍十七軍六旅駐守恩施拒敵潛江川軍十七旅駐守湖南辰州特種兵師和騎兵師的剩餘兵力爲總預備隊

同時李定國又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首先措辭嚴厲的質問吳三桂兩湖和四川近年以來一直各守彊界相安無事何況中華軍是以抗清爲已任並未以吳三桂爲敵而這次吳三桂無故增兵邊境威逼湖北莫非是想與中華軍一戰嗎?隨後又警告吳三桂現在他是出兵救援清廷如果中華軍調轉槍口對四川用兵清廷又是否會援救四川呢?因此何去何從還想吳三桂三思而行

吳三桂接信之後也陷入沉思中他心裡當然清楚前面的一大堆都是廢話中華軍不是與自己爲敵那是因爲清廷還沒完一但清廷滅亡下一個就輪到自己但後面的一但中華軍進攻四川清廷會不會來救援自己以前吳三桂到真沒想過這個問題

現在清廷最大的問題是需要時間來緩過這一口氣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清廷能夠有個二三年時間平定內亂製造火器、練好新軍積草屯糧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希望和南京爭雄的當然真要是那樣南京會不會容清廷從容發展會不會再弄幾個北京暴亂的事情那又另當別論了

因此如果現在中華軍改變目標把槍口對準四川恐怕是清廷最希望看到的結果要說吳三桂不怕中華軍絕對是假話吳三桂本身和中華軍交過手這幾年的戰績也擺在那裡如果清廷對中華軍還能頂一陣但中華軍全力進攻四川吳三桂絕對是完了而清廷就箅是救援四川估計也不會比自己現在做的好多少指望發舉國之兵絕不可能

想到這裡吳三桂也不禁打了一個寒顫自己這次不會是引火上身吧

但問題是清廷真的完了自己同樣也難倖免那麼自己應該怎麼辦呢? 該不該救援清廷呢?這一下吳三桂可真是左右爲難了

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91章 南京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402章 北境第35章 超級戰艦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章 應對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52章 對持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56章 重新整編第67章 建設(下)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67章 重逢(上)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85章 夜襲(三)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71章 不解第87章 人材(下)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96章 軍校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84章 襲擊(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36章 隱密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84章 襲擊(上)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5章 強盜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77章 鑄炮第86章 人材(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8章 蒐羅人材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01章 備戰(三)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72章 水路攔截
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91章 南京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402章 北境第35章 超級戰艦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章 應對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36章 編制民團第252章 對持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56章 重新整編第67章 建設(下)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67章 重逢(上)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85章 夜襲(三)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71章 不解第87章 人材(下)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71章 撤離徐州(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96章 軍校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84章 襲擊(上)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236章 隱密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48章 清廷平亂(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84章 襲擊(上)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5章 強盜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177章 鑄炮第86章 人材(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8章 蒐羅人材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01章 備戰(三)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72章 水路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