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豫北戰場(三)

中華軍到達趙嶽駐地的萬堤鎮,其他清軍一點察覺都沒有,一方面是因爲他們換上了清軍的衣甲,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是他們從趙嶽管轄的地方通過。

而在離開了萬堤鎮趙嶽的營地,雖然在沿路上遇到了兩支清軍的巡邏隊伍,但由劉成新出面和清軍打招呼,因此也沒有引起清軍的任何懷疑,輕輕鬆鬆的通過去了。

萬堤鎮離大名府城只有十多裡的距離,因此中華軍一路行進,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到達了大名府的北城前。不過這時卻是城門緊閉,吊橋高懸。

軍隊來到防城河邊,由劉成新上前,向城頭上的清軍喊話,要求他們開門放行。城上的清軍問了幾句,劉成新也都一一對答,城上的清兵也沒有任何懷疑,當然主要還是因爲現在清軍沒有收到任何的警報,因此清兵也沒有任何的警惕之心,於是馬上放下吊橋,打開了城門。

邵鋼一見,立刻帶領着中華軍踏上吊橋,幾乎是一路小跑衝進了大名府的城門。同時有不少士兵還拔出了刺刀,上在槍口上。

開門的清兵還沒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心裡還在奇怪,神工營的士兵真是急性子,就這麼一點距離,怎麼還跑着進來,而且這好端端的,爲什麼又要上刺刀呢?就在他們想着的時候,幾名中華軍的士兵也都己經衝到了近前,揮槍猛刺,幾個清兵還沒反應過來,頓時都一命嗚呼了。中華軍也趁控制了兩扇城門。而有不少士兵也把大沿帽給摘了下來扔掉,露出了挽着髮髻或是乾脆剪成板寸平頭的發形來。

這時在城裡的清兵也發現事情不對,但現在己經晚了,中華軍已經殺進大名府城。而等清兵揮動刀槍,衝上來想和中華軍交戰的時候,前排的中華年士兵立刻舉槍射擊,一下子又將清兵打死了七八人。射擊完的士兵立刻向城門的兩側分散,把位置讓給後排的同伴開槍射擊。結果在連續三四輪射擊之後,守衛城門的清兵也被中華軍連續不斷的火力打散,向城中退去。

同時在城門口的街道上,也是一片慌亂,百姓們都慌不懌路的四散奔逃。

而中華軍並不急於向城內的縱深擴展,而且馬上又分別從城門兩側,向城樓上發動了進攻。因爲只有攻佔了城樓,才能算是徹底控制了城門。

雖然這時城樓上的清兵己經醒悟了過來,也開始抵抗中華軍的進攻,但清軍畢竟是毫無準備的倉促應戰,而且守衛城樓的兵力也不多,被中華軍一面奮力向城牆上發動進攻,一面也連續用手榴彈轟炸清軍,在十幾分鍾之後,兩路進攻的中華軍先後都登上了城牆,隨後又進攻城樓。

攻上了城牆之後,城樓也就無險了守了,而剩下的清兵抵抗不住,只能舉手投降。中華軍一共抓住了六十餘名俘房。暫時將他們全部都捆綁起來,關進城樓的房間裡。而清軍在城樓上還有四門中型火炮和一些火藥炮彈,當然也都被中華軍充份利用起來。

見中華軍已經徹底控制住了城門,邵鋼立刻分派城門的防守,由一個營守住城門口的城內方向,一個營守住城門口的城外方向,一個營和剛起義的五百清兵守住城樓和附近的城牆,剩餘的一個營作爲預備接應兵力。

任務分派之後,仔責防守各地區的士兵也紛紛開始了佈置,在城門內外的士兵馬上尋找可以利用的物品和地形,構築單簡的陣地,而付責守衛城樓、城牆的士兵也在城牆的兩段設置陣地,並且在城牆、城樓的城垛口,靠城內的矮牆等地方都佈置下了士兵守衛。

僅僅只過了十幾分鐘的時間,清軍的人馬就已經殺到了。

守衛大名府的主將是清廷的正藍旗固山額真穆臣,有五萬守軍,在東南西北的城外各設了五千人馬守衛,留在城裡的,還有三萬人馬。

聽說中華軍冒充清軍,詐開了北城的城門,己經攻入了大名府城中,穆臣也嚇了一大跳,大名府的重要性他當然是清楚的,一但大名府失守,自己的腦袋也就保不住了。因此穆臣也立刻下令,調集人馬,向北城發動進攻,一定要復奪回城門。

清軍沿着幾條主要的街道,還有城牆上,都陸續趕到了北城附近,當然各路人馬在接近北城的地方,也都遭到了中華軍的猛烈打擊。

只聽“砰砰砰砰”在北城的四周,槍聲也如爆豆一般的響了起來,孑彈從屋檐上,房間裡,柱孑背後,石獅雕像的背後,從城牆城樓上,等等一切可能隱藏的地方,密係如同雨點一樣,向清軍射擊去。同時還有不少的手榴彈,冒着絲絲的白煙,扔到了清軍的陣中。

一來是清軍來得實在太匆欄,面對中華軍的打擊,確實有些猝不及防,二來也是因爲城中的街道過於狹窄,因此清軍的隊型不僅十分密集,而且毫無庶掩的地方,結果清軍頓時被打得死傷一片,由其是手榴彈,幾乎一炸就是一大片,炸死炸傷清兵十幾二十人,殺傷力差不多達到了最高的效果。

而在城市的街道中行軍,隊伍都是拉成長長的一條,前排的士兵遭到中華軍的打擊之後,清軍也都下意識的向後退,但後排的士兵還不知道前面是怎麼會事,只聽到槍聲大作,還以爲自己的前面士兵與中華軍展開了激戰,於是也盡力向前趕,希望能夠助同伴一臂之力。結果前後的士兵互相擁擠,反到亂了自己的陣角。

這種情況差不多在每一條街道中都會出現。而中華軍也趁勢對清軍展開了追擊打擊,在清兵的後面用火槍輪流射擊,從屋頂上向清軍的陣中仍手榴彈,使清軍更是亂上添亂。

街道上是如此,在城上更是如些,這個時候的大名府並非是什麼重要的軍事重鎮,因此城牆並不高厚,城牆上的寬度不過一丈三四尺,有的地方連一丈都沒有,在這樣狹窄的地方,並排最多隻能走六七名士兵,中華軍只用在城樓的兩端佈下四五排射擊陣形,然後迅速的連續開火射擊,就可以牢牢的擋住清軍的進攻。而其他的士兵,則可以充份的支援在城下的中華軍作戰。

因此在城牆上的中華軍,還有起義的清兵也都借用居高臨下的優勢,在城牆內側的矮牆上架好了火槍,向城下的清軍展開射擊,配合城下的中華軍作戰。其實這批參加了起義的清兵也都是受過嚴格的訓練,他們本身的素質並不差,雖然還有一部份人用的是火繩槍,但在這種場合,卻正是有利於他們的充份發揮,致少在守衛城門的戰鬥中,並沒有拖中華軍的後腿。

雖然穆臣在陣後急待直跺腳,指手劃腳的指揮清軍進攻,但這時混亂的局面已經形成了,穆臣再急也沒有用,只能盡力的來重新調整。

花了差不多大半個時辰的時間,清軍纔算是免強調整好了自己的陣型,才又重新向中華軍的防線發動進攻。向狹窄的街道極大的限制了清軍人數人的優勢,兵力無法充份的展開,只能一小批一小批的向上衝。而這種添油式的戰術在中華軍的火力防線面前幾乎毫無用處。在中華軍立體似的火力打擊下,清軍的進攻一次又一次的無攻而返,在毎一條街道,城頭都留下了大量的清兵的屍體,有二條街道,幾乎都看不到街面的道路。

而中華軍的損失,僅僅才只有二十餘人。剛剛投誠過來的起義部隊也都十分興奮,這樣的仗才得才叫痛快,以前在清軍的時候,那打過這樣一邊倒的戰鬥,而且想想過去在清軍裡受過的憋氣,現在卻打清軍打得落花流水,每一個人也都頗有揚眉吐氣的感覺,看來決定跟着趙嶽發動火線起義,確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雖然在大名府中駐守着一萬神工營的新軍,但神工營主要是駐守着城外的陣地,在北東西三個方向,各有三千神工營的士兵駐守,留在大名府城裡的,只有一千人。不僅人數少,而且清軍的火器水平也決定了,在巷戰中,跟本就無法與中華軍相比。因此僅管穆臣也將這一千神工營的士兵派上陣去,但對戰局依然沒有一點的作用。

穆臣雖然急得快要吐血了,但現實就是這樣的情況,急也沒有用,想要擊敗中華軍,估計只有等到中華軍把子彈都打光了才行。但誰知道中乒軍還有多少孑彈,而等子彈都打光了,又能剩下多少清兵呢?

這個時候纔有人提醒穆臣,還是趕緊去調東面和南面駐守的神工營部隊回來,畢竟要對付中華軍的火槍,也只能用神工營才行。穆臣聽了之後,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人立刻去調在城外駐守的神工營部隊回來,但城外的部隊至少都有十里遠,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趕到大名府來的。而穆臣也只好向蒼天禱告,希望自己的人馬趕緊來,而在這其間,可一定不要再發生任何意外了。

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86章 人材(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52章 談判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33章 餘波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42章 偵察兵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92章 勸進(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33章 互不相干第96章 遷移(三)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334章 突襲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3章 餘波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3章 趕集(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84章 開戰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36章 開業(三)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44章 規則(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47章 營救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65章 出兵第95章 遷移(二)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43章 提案(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71章 妙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78章 衡州府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93章 遷移(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06章 接頭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3章 反擊(一)第34章 迎頭痛擊第402章 北境第89章 交易(下)
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86章 人材(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52章 驅民充先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152章 談判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33章 餘波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142章 偵察兵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92章 勸進(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33章 互不相干第96章 遷移(三)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334章 突襲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33章 餘波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3章 趕集(上)第165章 雨戰(一)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84章 開戰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36章 開業(三)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44章 規則(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39章 秦淮河之戰(下)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47章 營救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165章 出兵第95章 遷移(二)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43章 提案(下)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71章 妙手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78章 衡州府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93章 遷移(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06章 接頭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3章 反擊(一)第34章 迎頭痛擊第402章 北境第89章 交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