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新的啓程

商毅笑道:“聖明就免了,朕的意恩,叛亂也不是不管,該查的要查,該管的要管,該抓的要抓,該殺的也絕不能手軟,但並不要把叛亂看得太嚴重,更不要因爲叛亂,就把打擊面擴大,把一些無辜的人也牽扯進來,那怕是朝的舊族,由其是不能用‘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這樣的罪名來進行。這個口子千萬不能開。還是那句話,只要是我們自己做得好,做得過硬,也就不用怕任何人反叛。”

王夫之施了一禮,道:“皇上所言極是,臣等當尊旨照辦?”

商毅點了點頭,道:“好吧,那就擬法令吧。”

很快內閣就向外公佈了遼東的戰報,商家臺大捷,而對所謂的睿親王皇太孫也直言不諱,首先確定這個睿親王皇太孫的身份是假,真正的前清睿親王嗣子正在某農場進行勞動改造,然後詳細的說明了這個假睿親王皇太孫出現的經過,和真的前清睿親王嗣子在年齡、外貌上的不同之處,但也如實的承認,這個假睿親王皇太孫並未抓住,不過也表示政府正在積極追査此人的下落等等。

因爲公佈的情況資料詳實,而且非常合理,也承認還沒有抓到這個人,因此不僅是在關內,就是在關外的大部份地區,也都基本平靜了下來。儘管在民間雖然還有流傳,但除了極少數人之外,更多的人只是把這個假睿親王皇太孫當作一個奇聞異事,而不是一個政治信號。

而就在幾天以後,從北京也送上來一道公文,正是原清皇室成員聯名向南京內閣發來一封信,聲明多尓博現在就在農場裡進行勞動改造,並沒有逃到遼東去參加叛亂。同時也聲明原清皇室成員對新帝國對自已的寬容非常感激,並無二心,願意永遠在新帝國爲民,不承任何復避的想法,而且對遼東發生的叛亂非常憤慨,希望朝廷能夠早曰平叛成功。

因爲帝國並未封鎖遼東叛亂的消息,因此在勞改農場裡的原清皇室成員也很快就從報紙上知到了這一消息,一開始的時候,有不少人都頗爲興奮,認爲大清復避有望了,由其是一些年輕人,甚致還盼着叛軍早日打到北京來,好解救自己。雖然說衆人到現在都已經適應了勞動,但畢竟誰都不想在這多呆下去。

而福臨也是驚喜交集,但他到底是當過皇帝,見識也要比其他人強得多,一方面他也希望這次叛亂能夠成功,好解救自己脫困;而但另一方面,他同樣也擔心,叛軍是否能抵擋得中華軍,畢竟當年清廷百萬大軍都不是中華軍的對手,何況是現在中華軍己經擁有了整個天下。

但就在這時,原來的莊太后大玉兒提醒福臨,不要以爲遼東叛亂是好事,且不說這次叛亂成功的機率有多大,就算是最終成功了,清朝復辟成功,對其滿人來說,也許算好事,但對福臨來說,卻是大難臨頭。

福臨當然不解,因此也趕忙問母親是爲什麼?

大玉兒這才說出了理由,因爲現在自已還有中華帝國的控制之下,帝國可以隨時掌握自己這一羣人的生死大權,叛亂成功了,中華帝國完全可以先一步處死自己這一羣人,而叛亂失敗,自己這一羣人更是成爲中華帝國的後患,正常的話,也就是斬盡殺絕、永絕後患。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叛亂成功,自己這一羣人也被成功的解救出去,但那時的清廷,一定會有一位新的皇帝,而福臨卻是前清的最後一任皇帝,舊皇還在,新皇又怎樣登位呢?

聽完了母親這一番話之後,福臨這才恍然大悟,同時也嚇出了一身冷汗,這才明白過來,無論這次叛亂成不成功,自己都是沒有結果的。而這時福臨的頭腦中也是一片空白,不知該如何纔好,只能又向母親救助。

大玉兒也嘆了一口氣,這才告訴福臨,趕緊向中華帝國上書,表示自己的忠義,並發表遣責叛軍的聲明,言辭當然是越重越好,最後還要拉多尓傳出面發言,指出睿親王皇太孫是假冒的等等。只有這樣,纔有可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從母親那裡得到了這個主意之後,福臨也稍稍放心,同時也不得不佩服母親的政治智慧,這也確實是目前唯一的辦法,如果這樣還救不了自己的命,那也就只能怪自巳的運氣太差了。

於是就在第二天,福臨馬上招集原清的皇宮人員,向他們程述厲害,並聯名寫成了那一封信。

就在十天以後,福臨等人接到了商毅的聖旨,表揚了原清皇宮人員在這次叛亂中所持的態度,並且表示只要原清皇宮人員安份守己,不參於任何對國家不利的事情,中國也可以保證他們的安全,同時也希望他們繼續好好接受改造,爭取早日獲得釋放等等。並在報紙公開了聯名信。

而福臨等人接到商毅的聖旨之後,也都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把這一次災難給躲過去了。

其實在收到這封聯名信之後,商毅立刻就明白了福臨的用意,雖然知道福臨等人這樣做的目地是爲了自保,不過這一封聯名信對於穩定目前遼東的局勢,平定叛亂來說,也是有一定的幫助的。因此既然他們向自己示好,自己當然也應該投桃報李,對原清皇宮人員進行讚揚和安撫,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不過雖然取得了商家臺大捷,擊潰了叛軍中的最大一個勢力,並不等於遼東的叛亂己經結束了,因爲大勢力被擊潰,還有衆多的小勢力存在,他們有的盤據村莊,有的躲進了深山裡,當了土匪,人數雖然不多,但分得很散,而且對遼東的安全,也存在這不小的威脅。

而這個時候,瀋陽軍區現在兵力不足的弱點也完全暴露出來,面對着分散的叛亂軍,也頗有些無可奈何。好在是這時山東軍區的支援部隊也終於趕到了遼東,先期的一個師到達到瀋陽。這一下瀋陽的兵力也擴大的一倍,於是中華軍也立刻分派兵力,以二連爲一組,分成十二個小組,分頭去平定各也的叛亂。

這一來平亂的效果也大大増加,在一個月之後,各村莊的叛軍都被平定下來,三個月之後,躲進深山的叛軍也卻大部分被平定,而這時瀋陽軍區的部隊也從黑龍江撤回到了瀋陽,中華軍也有足夠的兵力保護遼東地區的安全,在一年之後,遼東地區的。

但不管怎麼說,遼東的局勢己經被控制住,商毅也基本放心,而且這時東北邊境的中俄戰爭也己經結束了,雖然中華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收復了尼布楚城,以中國的邊境擴充到了貝爾加湖一線,但對商毅來說,這還遠遠不夠,國家的領土,當然是越好,而現在能夠大面積擴充領土的地方,只有北方。

另外從地緣戰略的考慮,中國未來的主要危脅還是來自於南北兩面,而且在兩百年內,北方要勝於南方,畢竟北極熊的熊掌可以直接伸到中國來,現在中國己經在南海建立起了巨大的戰略縱深,因此在北方也同樣需建立戰略縱深地區。

不過帝國成立四年以來,一直征戰不斷,雖然說國家在財政上還足夠支持,但在人力物力上,卻消耗了大量,畢竟光有錢是不行的,還要有其他的糧食物資也是同樣重要。

而現在中華軍在南北兩面都取得了勝利,在末來數年以內,中國都將保持一個基本平安的局面,因此商毅也確定,暫時停止軍事行動,把重心放經濟建設上來,畢竟中國在政治上也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也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但戰爭的伏筆,在這個時候己經埋下了。

在洪憲六年(1655年)俄使巴伊可夫到達南京,與中國和談,但雙方的條件差距太大,和談無成而終。但有一部份哥薩克人投靠中國,遷移到貝爾加湖定居。

洪憲九年,中華帝國完成了遷都北京,並開始着手北征,十年,中華軍出兵北征,越過外興安嶺,攻佔了俄羅斯在東方的唯一居點雅庫次克城,並將中國的勢力擴展到北冰洋邊。

洪憲十一年,中俄第二次戰爭暴發,中俄兩軍在貝爾加湖西岸展開激戰,雙方投入的兵力都超過五萬,俄軍再次被中華軍擊敗,中國的地域擴展到了鄂畢河上游。

洪憲二十年,中國再度出兵,挑起第三次中俄戰爭,俄軍十萬大軍被中國殲滅,被迫與中國和談,承認勒拿河以東、南,鄂畢河上游以東的地區是中國的領土。

這次和談維持了二十年,隨後雙方又在廣闊的西伯利亞平原上展開了近五十年的爭奪,一共又進行了五次中俄戰爭,雙方二勝兩負一平,打成平手,但這時在歐州西部,拿破崙出世法國崛起,俄羅斯陷入了兩面爲敵的局面,只能與中國再次簽約,雙方以葉尼塞河爲界,劃分中俄領土,長達近百年的中俄戰爭才完全結束。

第247章 營救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38章 軍歌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8章 軍備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402章 北境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37章 新武器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63章 剃髮令(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65章 破局(五)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2章 李巖入鄂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81章 佈置(二)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86章 人材(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44章 規則(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381章 喜迅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8章 軍備第1章 喜迅(上)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332章 對持(二)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403章 新年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
第247章 營救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38章 軍歌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9章 安慰公主第8章 軍備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402章 北境第37章 進攻南陽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37章 新武器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63章 剃髮令(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65章 破局(五)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2章 李巖入鄂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81章 佈置(二)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86章 人材(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44章 規則(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172章 勸進(上)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381章 喜迅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8章 軍備第1章 喜迅(上)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332章 對持(二)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47章 金殿廷議第403章 新年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