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

鬆平信綱的建議, 只是在私下裡向德川家光提到過, 並沒有正式公佈。徳川家光對此到也頗爲贊同,一方面是出於他對鬆平信綱的信任,另一方面也確實是出於對曰本現在面臨局面的嚴重危機感。日本人雖然做事是死腦筋,但接受新事務還是很快的,何況是向中國學習,並不丟人。

只是還沒來得急施行,徳川家光就己經死了,否則也許日本的明治維新會提前二百多年發生。

而現在面臨着更爲嚴重的局面,鬆平信綱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也終於制定了三條辦法, 來應對目前的局勢:第一、立刻派人和倒幕派進行談判,只要是放棄倒幕的主張,在名議上臣服於幕府,就給他們更大的政治特權,不用向幕府進貢,也免除每年到江戶來定居等等,這樣一來,就以化解曰本國內的緊張局勢,趨於緩和;第二、是馬上組建使團,到中國去向商毅表示臣服,並且效仿朝鮮,成爲中國的藩屬國,俱體的條件,可以慢慢商量,而以前幫助清廷的這些事情,都可以推到已故的徳川家光身上,這樣雖然可能喪失一部份主權,但也就可以使中國失去武力干涉日本的借日,使徳川幕府暫時保存下來;第三,全面向中國學習,改革日本的政務,開海裕國。

但這三條辦法提出之後,對徳川幕府的衝擊之大,當然是可想而知的,就連在妥協派內部,也有許多人反對鬆平信綱提出的辦法,認爲這三條辦法完全就是喪權辱國,一但和倒募派談判,允若他們的種種政治主張,等於是讓他們變向的獨立,而且還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其他大各都爭相向幕府提出這些要求,日本豈不是又退回到了戰國時代;而僅管日本千餘年來,一直都在向中國學習,但始終都沒有真正的臣服過中國,現在不僅要向中國稱臣,認中國爲藩主國,而且還要供手讓出一部主權,這也讓日本人難以接受;另外閉關鎖國是徳川家康制定的國策,相當於是曰本老祖宗定下來的規據,現在要公然修改,自然也是一片譁然之聲。

其實鬆平信綱也知道,自己這三點辦法確實是有點喪權辱國, 但日本現在面臨的局面, 也只能放棄相當一部份利益, 總比幕府全完滅亡要好得多。只要保住了幕府這一口元氣,也就能夠慢慢的恢復,總還是有希望的。因此也苦口婆心的勸說其他的大臣,向他們陳明利害,表示現在只能忍辱負重,委屈救全。

妥協派的大臣大多都是位高權重,從心裡來說,也不願和倒幕派發生戰爭,因爲他們都是現在日本的即得利益者,都怕失去眼前的利益,這一點和中下層武士不同,武士想要升官進職,只能通過戰爭,建立軍功。因此經過了鬆平信綱的反覆勸說,不少大臣也都免強對鬆平信綱的這三點辦法表示了支持。當然也有一些人堅持不同意,而鬆平信綱也沒有精力來說服他們,只能以自己的權力來壓制住他們。

內部統一了意見之後,鬆平信綱也和酒井忠勝展開了艱難的談判,酒井忠勝當然是說什麼都不同意鬆平信綱的主張,雙方一連談了三天,仍然還是沒有消除分歧,結果最後鬆平信綱也沒有辦法,只能危脅酒井忠勝,如果他還不同意,就聯合其他大臣,要求罷免酒井忠勝家老的職務。

酒井忠勝也不僅臉色大變,因爲妥協派的成員基本都是中上層官員,如果他們真的聯合起來,要求自己退位,自己確實很難保住家老的位置,因此這纔有一點緩和,表示自己需要考慮一下,再做決定,而鬆平信綱也覺得不能把酒井忠勝逼得太急了,也就同意給酒井忠勝三天的時間考慮,同時也決定等到三天之後,如果酒井忠勝還不肯妥協,那麼自己就真的聯合其他大臣,罷免酒井忠勝的家老職務。

曰本的局勢,就在這關建的三天中。

三天之後,酒井忠勝領導的強硬派沒有任合動靜。而在一清早,鬆平信綱穿好了衣服,佩好了武士刀,雖然現在鬆平信綱也是快六十歲的人了,但穿戴整齊之後,還是顯得精神煥發,沒有老態龍鍾的樣孑。

不過鬆平信綱也知道,今天就是和酒井忠勝攤牌的日孑了,在昨天他己經聯絡好了堀田正盛、三浦正次、太田資宗、阿部重次幾名幕府的其他重臣,一擔酒井忠勝還不更妥協,那麼就聯合起來,向酒井忠勝發難。因此鬆平信綱也覺得信心十足,同時也在想,等自已的建議通過之後,就要着手開始學習中國,全面改制,那麼這次派到中國去的使團,不僅是要向中國稱臣,而且還要認真考查中國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日本開海之後,一面與中國委之以蛇,一面也要儘快的發展自已, 重新振興日本。

一邊想着, 鬆平信綱已經走出了府邸, 而他的座車和侍衛們己經在府門口停好等候。鬆平信綱正要上車,只見有人攔住了他的馬車,道:“中老大人,請等一下。”

鬆平信綱一看,就皺了皺眉頭,原來喊他的是一個年輕武士叫小西彌九郎,他的年奉只有四十石,是一個下級武士,不過是真新陰流出身,劍術十分高明,在幕府武士之中,也得有一號。不過他是一個堅決主張強硬立場的人,曾經在大街上求見過鬆平信綱二次,要求鬆平信綱放棄妥協,立刻向倒幕派開戰,但被鬆平信綱斥退了, 但他確實對幕府忠心耿職。

見又是他來求見自己,鬆平信綱心裡一陣厭煩,揮了揮手,道:“把他趕走。”

幾個侍衛一擁而上,將小西彌九郎連推帶搡,趕到一邊,而這個小酉彌九郎到是很強,跪在地上大哭着叫道:“中老大人,請您放棄您的三點建議吧,這樣只會將曰本推向滅亡之境。請您下令,我們願意爲了幕府,和長州藩、和中國決一死戰,但千萬不能談判講和。”

鬆平信綱己經上了車,聽到了他的喊聲,也不由一陣怒氣衝胸,在馬車上指着小西彌九郎道:“你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四十石武士,也敢對國家大事指手劃腳嗎,下一次讓我再遇見你,決不會再饒你了。” 說着一轉頭,對車伕道:“開車。”

馬車啓動,行駛在道路上,待衛在馬車的兩側護衛,轉過一道街之後,走上了江戶的主道,朱雀大街。鬆平信綱坐在車裡,氣火才漸漸平息了一點。

就在這時,只見空中飛飛揚揚,飄下來無數的紙片,依稀可以看見,上面還寫着有字,其中有幾張還落到了鬆平信綱的馬車上,鬆平信綱拾起了一張,只見上面用硃砂寫着兩個大字“天誅”。

鬆平信綱不甴臉色大變,急忙道:“小心護……”

話聲未落,只見從兩側的店鋪、小巷中衝殺出來無數的浪人武士,一個人都揮舞着雪亮的武士刀,殺向鬆平信綱的馬車,而且嘴裡還不停的喊着:“天誅,天誅。”

鬆平信綱所帶的護衛們也都紛紛拔出武士刀,和剌客們激戰了起來。一時間整個朱雀大街上刀光劍影,鮮血飛濺,成爲修羅戰場。

而鬆平信綱也在馬車上從脅下拔出佩刀,雖然他一生也見過不少大風大浪,但這時也十分緊張的盯着這一場撕殺。心裡那還不明白,這一定是酒井忠勝佈置安排下的刺客,要刺殺自己。心裡也不禁暗暗後悔,不該給酒井忠勝以喘息之機,同時也下定了決心,等這一次脫險之後,一定對酒井忠勝決不情。

但這羣武士的人數並不比鬆平信綱的護衛少,而且其中還有不少高手,手下十分兇狠,在激戰了片刻之後,鬆平信綱的護衛已傷死近半,已有好幾名刺客逼近了鬆平信綱的座車。

已有護衛退到了鬆平信綱的座車,道:“老中大人,快下車吧。”

鬆平信綱正要下車,只見有人速步趕到車前,手中的武士刀舞出了一片寒光,連繼續砍倒了好幾名護衛,一直殺到鬆平信綱的車前,正是先前那個小西彌九郎。只見他猛的爆吼一聲,騰身而起,雙手執刀,向馬車上的鬆平信綱當頭砍下。

鬆平信綱一見,也急忙揮刀招架。

“當”的一聲,鬆平信綱的虎口震裂,長刀落地,整個人也跌坐到車裡。雖然說日本人自幼都習劍術,但鬆平信綱並不以劍術善長,何況又是年近六十的人了,當然不是年輕力壯的真新陰流高手小西彌九郎的對手。

擊飛了鬆平信綱的長刀之後,小西彌九郎也落到馬車上,鬆平信綱指着小西彌九郎,道:“你們……”

只說了這兩個字,小西彌九郎厲聲喝道:“天誅。”手中的武士刀一揮,刺入了鬆平信綱的胸膛。

鬆平信綱慘叫了一聲,指着小西彌九郎的手慢慢的垂下,頭腦裡的最後一個念頭是,自己這一死,那振興曰本的計劃也全完了。

――――――――分割線―――――――――分割線――――――――

鬆平信綱慘死在街頭,在隨後的三天時間裡, 妥協派的主要大臣堀田正盛、三浦正次、太田資宗、阿部重次等人或被監禁, 或被處死,強硬派也迅速控制了幕府政局。

十天之後,日本內戰爆發。

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38章 家事第309章 宣戰(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83章 夜襲(一)第145章 新年(下)第13章 反擊(一)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20章 投效(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81章 辭職(下)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6章 夜襲(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3章 勸降(上)第199章 廷議(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93章 遷移(一)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章 喜迅(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3章 出兵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34章 勸說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400章 國事(三)第271章 不解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86章 人材(上)第13章 出兵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2章 應對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章 清廷(下)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64章 調兵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332章 對持(二)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51章 撫平青萊
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38章 家事第309章 宣戰(下)第333章 對持(三)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83章 夜襲(一)第145章 新年(下)第13章 反擊(一)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120章 投效(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72章 水路攔截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81章 辭職(下)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6章 夜襲(上)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3章 勸降(上)第199章 廷議(下)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93章 遷移(一)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45章 規則(下)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章 喜迅(下)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13章 出兵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34章 勸說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400章 國事(三)第271章 不解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86章 人材(上)第13章 出兵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2章 應對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83章 下獄(下)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2章 清廷(下)第202章 生絲之戰(三)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264章 調兵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332章 對持(二)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51章 撫平青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