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

正月初四。

成進在高淳縣收到偵察兵發回來的報告,清軍己經分兵兩路,趕來支援外線,一路由正藍旗滿洲梅勒額真珠瑪喇率領,兵力爲一萬五千,趕到溧水縣,來支援覺羅巴哈納,合計兵力約有四萬二三千左右;另一路由正白旗梅勒額真卓羅率領,兵力爲兩萬,駐守當塗。現在清軍在外伐的總兵力約在六萬五千左右。

溧水和當塗都在高淳北部,一個偏東、一個偏西,距離都差不多,三地正好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而在這個三角形的中間,是石臼湖。

昨天下午,成進就接到了商毅的命令,讓他主動尋找戰機,打擊清軍,因此也立刻招集軍部和各師、旅的師、旅部軍官開會討論,商家軍下一步的進攻目標。

現在商家軍駐守在高淳縣的兵力是第一、五師,第一、五旅。另外有二個騎兵團,共計兵力在四萬二千左右,而且上一戰消耗的彈藥也得到了補充。不過軍部的另二名成員中,只有參謀長尤洪亮在高淳,副軍長趙英傑帶着第九師駐守在寧國府。

軍官們都到齊之後,成進才道:“各位現在清軍分駐兩地,正好給了我們逐個擊破的機會,而從溧水和當塗駐守的兵力來看,溧水的兵力明顯多於當塗,因此我認爲我們首先應該攻打當塗,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打溧水。大家認爲這個計劃有沒有什麼問題,請儘管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一師的師長蘇建林首先發言道:“軍長,我也認爲應該先打當塗,因爲督師大人一直教導我們,先打弱小之敵,然後再集中兵力,打強大之敵,而清軍當塗、溧水兩地的兵力相差十分明顯,以我們現在高淳的兵力,完全可以一舉攻打當塗。”

他剛一說完,第一旅的旅長黃繩武也發言道:“蘇師長的意見我贊同,但我們在攻打當塗的時候,溧水的清軍一定不會坐視不管,因此我們也不能不防,還是應該抽調一部分兵力,阻擋淸軍的援軍。圍城打援,應該同時進行。”

第五師的師長程培經搖了搖頭,道:“現在不同於上一次,清軍的兵力己經多於我們,如果圍城打援同時進行,一定會造成我們的兵力分散,不符合督師大人常說的集中兵力的原則,因此我認爲我們這一次的主要還是進攻當塗,而不是打援,對於溧水來的援軍,只用派少量兵力阻擊,拖沿他們的速度,是爲進攻當塗爭取時間就行了,因此我認爲阻擊援軍的兵力最多不能超過一個師,而其餘的兵力都要用來進攻當塗,力爭在短時間內,打敗當塗的清軍,攻取當塗,然後回過頭來,再打援軍。”

第五旅的旅長鬍旭皺了皺眉頭,道:“各位都想過沒有,萬一清軍不來救援當塗,反而是進攻高淳,那我們怎麼辦?是不是在高淳至少也要留下一個旅吧,這麼一來,進攻當塗的兵力可就是剩下一個師和一個旅,另加二個騎兵團,而且在攻城戰中,騎兵團也發揮不了什麼作,因此我們實際用於進攻當塗的兵力,還沒有守軍多,這樣的兵力是否能在短時間內攻下當塗呢?”

他的話也讓衆人都沉思起來,程培經道:“那麼用兩個旅分別來阻擊和守衛高淳,騎兵團機動策應,集中兩個師去攻打當塗呢?”

胡旭道:“也好不了多少,兩個師最多也就是兩萬多人馬。如果是野戰、遭遇戰當然不成問題,但在攻城戰恐怕還有些不足。”

其他人聽了,也都覺得有些爲難。

這時第一軍的參謀長尤洪亮道:“大家換個思路來想一下,難我們一定要守住高淳嗎?督師大人不是常說嗎?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我們這次全軍出擊,不在高淳留下一兵一卒,清軍要佔高淳,那就讓他們佔好了。等我們攻下了當塗,清軍自然就會放棄高淳了,我們回頭照樣可以在把高淳奪回來。”

蘇建林道:“如果清軍不放棄高淳呢?我們的後路豈不是危險了嗎?”

成進道:“那樣更好,我們連寧國府都可以不要,讓第九師退守到廣德州,只要守住清軍通向浙江的道路就行了。致於我們,正好可以利用清軍分兵的機會,再去進攻溧水,我就不信,清軍敢不理溧水。要是那樣的話,我們連高淳都不管了,直接去進攻南京的清軍。和督師大人裡應外合,一舉殲滅南京的清軍。”

其他人聽了之後,也都覺得這樣的方案可行,因此衆人也迅速的統一了意見。成進也立刻分派兵力,由第一、五師,第五旅付責進攻當塗,第一旅和一個騎兵團付責阻擊。另一個騎兵團爲機動兵力。同時也下令駐守在寧國府的趙英傑,立刻回兵去駐守廣德州。然後各路人馬,立刻出發。

駐守當塗的正白旗梅勒額真卓羅是在初二的下午從南京出發,初四纔到達當塗,那知纔剛過了一天,一口氣還喘過來,就接到了報告,商家軍集中了近三萬的兵力,前來攻打當塗。

收到這個消息之後,卓羅也嚇了一大跳,他可是參加過南京戰鬥的,對商家軍猛烈的火力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像,那根本就不是血肉之軀能夠阻擋得了的。

現在當塗的兵力到是不少,共有二萬二千左右,而且包括四個滿州甲喇,共計五千多人,另外還有七個漢軍甲喇,約一萬多人,素質也比較可靠,但火器卻十分少,在出兵的時候向阿濟格軟磨硬泡,纔要到了一千火銃兵,和一千個清廷自制的震天雷。還有二十門小火炮,而卓羅最想要的紅衣大炮一門也沒有,一來是阿濟格要全部留着在南京使用,二來那玩意太重,要是帶着紅衣火炮出發,估計現在卓羅還在路上。

以這樣的兵力,如果是對付其他的明軍,到是綽綽有餘。但現在面對的可是商家軍,卓羅可是一點把握也沒有。不過既然來到了當塗,也不能不戰自退,因此卓羅一面下令準備守城,一面向溧水的覺羅巴哈納求救。

當塗位雖然位於內陸,但是太平府的首府,因爲是南京的上游,明朝在這裡設了建陽衛駐守,相當於一個地方軍區,因此城防設施也比其他的府州好一些。而且黃得功曾在當塗駐守了六七個月,不僅這裡擊敗了左良玉的東進大軍,還阻擊過清軍,又重新修築了不少防禦工事,可以說在南京外線地區,當塗算是城防設施最好的城市之一。

也是正因爲如此,卓羅心裡也還有了一點底,雖然自己打不過商家軍,但守二三天還是不成問題,而在這段時間裡,覺羅巴哈拉的援軍也應該能趕到了。

商家軍的進攻是在初五中午發動的,首先集中了兩個師的二百餘門火炮,對着當塗的東面城牆展開了一陣猛轟,同時還發射了五百多發霹靂火箭,聲勢驚天動地。雖然卓羅在南京進攻秦淮河的戰鬥中,也見識過商家軍的火力,但那時主要是用步槍組成密集的火力網,而這一次卻是用火炮爲主,以密集兇猛的火力覆蓋打擊守城的清軍,造成的聲勢也要比在南京時大得多。

儘管當塗的城牆還算十分堅固,雖然沒炸開了幾個豁口,但到是沒有被炸塌,但清軍在城牆上被這一陣狂轟爛炸打得傷死無數,根本就站不住腳,只能紛紛退卻,而清軍的二十門小炮因爲射程不足,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卓羅也沒有別的辦法,總不能讓士兵們在城牆上當靶子一樣的挨炸吧,因此也只得下令,讓清軍退到城裡去駐守,同時也想着,守城牆是守不住了,那麼自已也退到城裡,等商家軍攻進城內之後,再和商家軍打巷戰吧,就像商家軍駐守南京那樣。

而成進在陣中見清軍都撤下了城牆,也立刻下令,火力向前延伸五十步,同時命令步兵出擊,立刻佔領城牆。

第一師的兩個步兵團的士兵早就在等着出擊的命令,隨着成進的下令,立刻都扛着木梯,冒着還沒有消散的硝煙,向當塗的城牆逼近而去。而各門火炮也紛紛調整自己的角度,也讓炮彈打到更遠一些的位置。

由於這時在城牆上基本巳經沒有清兵防守,第一師的兩個步兵團也十分順利的衝到了城牆邊,架起了木梯,蹬上了當塗的城牆上。也演繹了一場接近於完美的首先以炮火覆蓋壓制,然後再由步兵突擊,佔領陣地的炮步結合戰術。

成進也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這一招商家軍巳經用得曰益熟練了。不過有了攻打高淳的經驗,成進也知道,僅僅是攻下了城牆是不能夠,在進入城裡還有一場艱苦的巷戰要打。因此也立刻下令,命第一師的炮兵團和第四師也立刻跟進,殺入當塗城中,迅速向城內展開兵力,打擊清軍,擴大戰果,力爭在短時間內攻佔當塗。第五旅作爲預備隊,等待命令。同時也派出偵察兵,到當塗的其他三面去偵察清軍動靜,一但清軍撤出當塗,就立刻派遣騎兵團追擊。

第78章 衡州府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79章 大不敬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84章 開戰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91章 南京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3章 震盪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145章 規則(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19章 海盜(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08章 進京(上)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03章 海商(上)第91章 遇刺(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3章 出兵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50章 再攻濟南第5章 強盜第177章 鹽場(下)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04章 海商(下)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43章 提案(下)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01章 備戰(三)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33章 餘波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09章 宣戰(下)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22章 造船(上)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80章 佈置(一)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08章 進京(上)第92章 合圍(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03章 完婚(一)
第78章 衡州府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79章 大不敬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84章 開戰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91章 南京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3章 震盪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145章 規則(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19章 海盜(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208章 進京(上)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103章 海商(上)第91章 遇刺(下)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3章 出兵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50章 再攻濟南第5章 強盜第177章 鹽場(下)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104章 海商(下)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43章 提案(下)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5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二)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7章 山東戰役(五)第101章 備戰(三)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33章 餘波第352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三)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10章 跨海入朝(三)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309章 宣戰(下)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122章 造船(上)第96章 商毅的目地第80章 佈置(一)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08章 進京(上)第92章 合圍(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20章 新武器(一)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7章 民團教師(三)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03章 完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