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合圍(一)

這時中華軍第一軍,以及第十一軍的第七師都已經到達,但中華軍雖然沒有向清軍的陣地發動進攻, 但也沒有撤軍, 而是在清軍的陣地之外駐守。

這時阿濟格也來到了淮河南岸,查看這邊的戰事情況,後來的步兵交戰中,清軍又損失了三千多的兵力,不過阿濟格並沒有太在意,因爲清軍畢竟守住了淮河南岸的的陣地,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而且因爲先前的交戰是在離陣地較遠的地方進行,因此清軍的陣地還向外擴張了一些,至少目前的地方可以容納下六七萬士兵。於是阿濟格也打算,等將人馬都渡過淮河之後,再和中華軍交戰。

不過經過了前幾天的戰鬥, 這時清軍的中路軍減員己經接近了萬人, 而且被清軍寄於厚望的騎軍在與中華軍的交戰中,也沒有佔到多少便易, 另外目前在淮河北岸, 還要留下一定的兵力駐守, 因此清軍調過淮河南岸的只有五萬多人馬, 這樣的兵力當然不足以再向中華軍發動進攻, 於是阿濟格也決定,將左右兩翼的部隊都調到中路的息縣來,就在中路渡河,並且集中兵力,在淮河南岸與中華軍決戰。

於是阿濟格也立刻下令,命令左右兩翼的人馬立刻向中路靠壟,而在淮河南岸,暫時堅守陣地,等待人馬聚齊之後,在向中華軍發動進攻。結果第二天,雙方都按兵不動,清軍在等待着其他兩路的人馬到來,而中華軍則在加緊搶修陣地防線。

清軍的左右兩翼人馬離息縣的距離都不遠,到了下午的時候,兩路人馬都陸繼到達了息縣,當然因爲這時在左右兩翼,清軍都與中華軍在隔河對持,因此也不可能一下了全部都轉移到了息縣來,在原來的陣地上,還是要保留一部份兵力,一面是看守陣地,同時還付責押運隨後的輜重物員,來到息縣的,都是輕裝簡行的人馬,不過兩名主將阿山和阿哈尼堪也都己經隨軍趕到了息縣。

這個時候清軍在息縣一帶,己經聚集了十二三萬大軍。好在是開封送來的物資補給品都屯積在息縣,因此到不用擔心後勤物資的供應不夠。但甴於息縣的地方太小,容納不大這麼多的兵馬,因此從左右兩翼趕過來的人馬都駐紮在息縣城外。

而阿濟格也十分滿意,當夜他又返回淮河北岸,在息縣城中設宴招待左右兩翼的將領,要求他們今夜好好休息,準備在明天與中華軍決一死戰,力爭一舉一擊中華軍,直搗光州。而在席間,衆將當然也都不能示弱,於是一個個都慷慨激揚,胸膛拍得“啪啪”直響,也都紛紛保證,明天一定會努力作戰等等。因此席間的氣氛也十分熱烈,衆將也都盡歡而散。而在當夜,阿濟格着留宿在息縣城裡。

但就在當晚,局勢發生忽然的變化,清軍左右翼的留守陣地都遭遇到了中華軍的襲,首先是在三更時分,中華軍集中了第十一、十七、二十,三個軍的兵力,向清軍的右翼軍發動了進攻。

中華軍的第十一、十七、二十軍都是被雪藏了十幾天的時間,看着留守淮河防線的幾支部隊和清軍大戰數場,打得昏天暗地,人人心裡都不禁有些求戰心盛,因此勁頭早就攢得足足的,現在終於得到了出戰的機餘,那還不人人爭先,個個奮勇,雖然這時是黑夜,但在一連串火炮和霹靂火箭的打擊之後,清軍的陣地上也燃燒起不少的火光,足以讓中華軍的士兵在發動地面進攻時,看清戰場的情況。於是從進攻的一開始,戰鬥就進行得異常的猛烈。

返到並不是說,清軍的右翼陣地在黑夜裡沒有預防,其實清軍確實留下了必要的守夜士兵,而且在中華軍發動進攻的時候,也向全軍發出了警告。

但這也僅僅只是常規的晚間值守,對中華軍突然發起的進攻,清軍確實有些出預料不足:一是沒想到中華軍會從自己的側後方發動進攻,因此就算是守夜的士兵極時的發出了警告,但清軍也不可能在這短短的時間就就佈置好防線。二是沒有料到中華軍會集中這麼多的兵力,三個軍的兵力差不多在八萬左右了,而這時清軍在右翼的留守的人馬不足一萬人, 實力相差也極爲懸殊。

而中華軍卻是早有準備,而且又己攢足了勁,一上來就是一陣猛衝猛打,清軍的陣地在這樣突如其來的攻擊下,並沒有堅持太長的時間,本來就並不牢靠的防線,趕快就被中華軍給攻破了。中華軍的士兵突入了清軍的陣地中,和清軍展開了白刃作戰。

但既使是白刃戰,清軍的抵抗也沒有堅持多久,很快就立刻全軍敗逃,好在是這一次作戰,中華軍的任務並不是殲滅這支清軍,而是儘快擊清軍,趕到息縣去合圍阿濟格倍的主力,因此沒有采用包圍作戰,而是正面強攻。結果敗退之後的清軍才得以比較順利的脫身,沿着淮河北岸,向息縣的方向撤退。

擊敗了清軍的右翼之後,中華軍只留下一個旅在這裡收拾陣地,清理戰場,統計戰利品等等工作,其餘的部隊馬上對清軍展開了追擊,當然這種追擊也不是全力狂追, 而是不緊不慢的墜在清軍的後面,既不讓清軍跑丟,也不輕易的追趕上去。

清軍的右翼離息縣只有二十五里的路程,因此雙方互相追逐了不到兩個更次,清軍的敗軍就己經逃到了息縣東部的清軍外圍。

因爲跑得快的敗軍己經先期趕到,將右翼遭到中華軍的消息傳到了息縣,因此清軍也提前了足夠的時間作好了準備,不過在黑夜中,清軍也不敢輕易出擊,只是等中華軍追擊到陣地前的時候,清軍的火槍手、弓箭手、火炮等等也都一起開火,向中華軍發動攻擊。

遭受到了清軍的抵抗之後,中華軍也立刻停止了進攻,並就地對清軍展開了火力反擊,於是就在黑暗中,雙方的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槍炮亂響,火光閃爍不斷,而且在各自的陣地上也都逐漸燃燒起星星點點的火光來。

但中華軍畢竟是有備而來,又是主動進攻的一方,見清軍的正面防守十分嚴密,立刻只留下一部份人馬在這裡和清軍對持,其餘人馬馬上展開迂迴,繞到清軍的側翼去尋找突破點,而清軍卻是倉促應戰,在黑夜中也不知道中華軍有多少兵力,因此也只能一味守住陣地,不敢出擊。

而在黑夜中,清軍也看不見中華軍的動向,再加上槍炮大作,連中華軍行動的聲音都聽不到,結果中華軍成功俯繞到了清軍的側面,清軍對此幾乎都一無所知,等中華軍向清軍發動了攻擊,清軍才知道自己的側翼已被中華軍攻破了。

這一下清軍終於抵抗不住,只好放棄了外圍的陣地,向後退去。好在是這時清軍的援軍趕到,終於在息縣城外二里多的地方成功的擋住了中華軍,雙方又互相射擊對攻起來。而這一次清軍也長了教訓,注意了對自已側翼的保護,而中華軍見這時到達的地方也差不多了,於是一面和清軍周旋,一面也在分佈兵力,在息縣的東側,對清軍進行包圍封鎖。

原來阿濟格在息縣城裡睡得正香的時候,忽然被手下的親兵叫酲了,才知道自已的右翼陣地遭到了中華軍的進攻,巳經全軍敗退了下來。

阿濟格也不禁一機靈,頓時睡意全無,立刻下令聚集衆將商議對策。等衆將都到齊之後,阿濟格又收刻了報告,中華軍己經在進攻清軍的外圍陣地了。阿濟格也來不及和衆將商議,立刻命令阿哈尼堪馬上帶領本部的人馬,趕去外圍陣地增援。

等阿哈尼堪離開之後,阿濟格纔開始和衆將商議,應該如何應對中華軍的這次進攻。現在的局勢很明顯,中華軍在淮河南岸全力防守,估計是把主力轉移到了淮河北岸,向清軍發動進攻。

有人認爲現在其實是一個大好機會,因爲中華軍是在外線,而且被淮河一分爲二,雖然說淮河並不寬,但也會給中華軍的兵力南北調度造成一定的困難,而清軍位於內線,而且在淮河上已經架好了五座浮橋,兵力調配遠比中華軍方便,因此清軍正好可以對中華軍,逐個擊破。

阿山就建議應該集中兵力,先在淮河北岸與中華軍決戰,然後再將戰線南移,與南岸的中華軍一戰。因爲清軍一直都在找中華軍的主力決戰,現在既然找到了,當然就不能放過,現在清軍在淮河北岸大約有八萬人馬,淮河南岸大約有五萬兵力,因此再從淮河南岸調二三萬人馬過北岸來,就有足夠的兵力向中華軍發動全面進攻,可以一戰而勝。

但巴牙喇甲喇章京噶達渾則認爲,既然中華軍的主力在北岸, 不宜首先碰硬敵,而且雖然清軍在南岸的兵少,但卻是全軍的精銳,另外中路軍所有的火炮也都拖到了淮河南岸,又佈置好了陣地。因此就算要打,也該先打南岸的中華軍,先擊敗弱小者,再打北岸,與強敵決戰。

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55章 民嘯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96章 對策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9章 催促出兵第90章 金陵風月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403章 新年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35章 鄉鬥(下)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89章 交易(下)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332章 對持(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81章 出兵(下)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46章 亂攤子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32章 攻城(下)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82章 破敵之策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
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155章 民嘯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96章 對策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05章 清廷御前會議(上)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9章 催促出兵第90章 金陵風月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403章 新年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35章 鄉鬥(下)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67章 新法令(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89章 交易(下)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332章 對持(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81章 出兵(下)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46章 亂攤子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132章 攻城(下)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82章 破敵之策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