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平南四策

洪承疇的平南之策大體可分四條:

第一條就是休養生息。因爲清廷雖然佔據了大半中國,但北方己經屢遭刀兵之苦,十分蕭條,而現在南方也不可猝得,無法從漕運中得到補充,因此只能採取積極措施,恢復生產、招集流亡人口、鼓勵墾荒,輕徭薄賦,以積累國力。同時也緩和滿漢對立情緒,這不僅僅是爲了平定南方,就是統一了天下之後,對於穩困清廷的統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洪承疇所說,快則三年,遲則五年的期限,也主要就是針對這一條而言。

第二條是整頓軍隊。洪承疇到是認爲滿漢八旗不應當擴軍,只用補充缺額,維持現況就足夠了。而且滿八旗的戰鬥力己足夠強,漢軍八旗也尚可,但隨軍的包衣、跟役卻是參差不齊,在戰場上很容易扯後腿,也需要進行必要的軍事訓練,在徵調入伍之後,也應該統一編制調動。另外就是降軍完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應該從中選其精壯者,重新編制,然後加以訓練,方可大用。

第三條是製造火器。通過這一次江淮之戰,商家軍使用的火器種類繁多,威力巨大,給清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這也是清軍南征失利的一個重大原因。不過商家軍的火器,大多數都是可以仿製的,因此清軍也應該大力發展自己的火器,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向西洋人購買,或請西洋人幫忙監造,並且擴大火器部隊,建立一支以使用火銃爲主,輔以其他火器的專業部隊,來和商家軍的火器對抗。

第四條是加強間報。向南方派遣大量細作人員,刺探軍計消息,離間刺殺收買威嚇,並且重點在於挑撥南京朝廷與商毅,南京朝廷與李自成,商毅與李自成等之間的關係,如果能夠挑動南方發動內戰是最好也不過。就算不能挑動南方內戰,也可以使南明朝廷離心離德,內耗不止,最終自然是讓清廷從中牟利。

多尓袞十分認真的看完了洪承疇所寫的這份平南四策。對其中有些贊同,有些不以爲然,有些甚至十分反感,當然還有一些也頗爲無奈。

比如洪承疇所列的第一條,雖然沒有明說,但隱隱就含有反對圈地令,要求滿漢平等的意思,但在多爾袞看來,圈地是爲了安置八旗子弟,使其能夠安心打仗,畢竟清廷的統治基礎就是八旗,而滿漢平等,更不可能,滿人才多少,漢人有多少,如果實行滿漢平等,豈不是把滿人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又還給漢人了嗎?因此休養生息到還可行,但什麼反對圈地、滿漢平等這些主張,是萬萬不可行的。

而洪承疇要求發展火器,多爾袞頗覺無奈,其實他到是也有這種想法,不過實施起來,卻有重重耐顧慮,一個是來自八旗內部的反對,只要是沒有和商家軍交過戰的八旗權貴,都認爲只有騎射之技纔是戰場的正途,而火器仍是傍們之術,因此堅決反對擴大火器隊伍。另外也有人擔心,一但擴大火器隊伍,勢必使漢軍的勢力擴大,危脅到滿軍的地位。

不過洪承疇建議整頓軍隊,加強用間,多爾袞到是極爲贊成,而且也正在做,現在多爾袞就在組建三大營,從八旗中選出強壯技精者入營,以取代過去的八旗兵制。同時也在向南方派遣了大量細作人員。

但總體來說,洪承疇的這份平南四策確實是極有見地,如果依計而行,三五年內,確實有可能統一天下,如果不是多爾袞己經早有預案,也許就釆用了洪承疇的建議,耐心的等上三五年。但現在……

多爾袞把洪承疇寫的折本放在桌案上,微微一笑,道:“老洪,你的法子很不錯,都是老成持重之見,不過廢時太久了,三五年的時間,只怕是太長了吧。”

洪承疇道:“統一天下,豈是一朝一夕間之事,歷朝歷代,莫不窮十數年之力,若是真能以三五年而功成,仍何其幸也。”

多爾袞呵呵一笑,道:“老洪,我有一計,只用半年就可以攻入南京,你以爲如何呢?”說着從案頭也帶起一份冊子,遞給洪承疇。

洪承疇也十分詫異,伸手接過冊子,打開來仔細觀看。而多爾袞坐在桌案後面,耐心的等待着洪承疇看完。

過了好一會之後,洪承疇纔看完了這份拆子,將拆孑合上,恭恭敬敬,放回到桌案上。多爾袞道:“怎麼樣,老洪,你如得此計如何?”

洪承疇思索了一下,道:“回稟攝政王,若是以此計行事,到是可以一舉而破南京,生擒朱由崧,但卻不足以收取江南之地,統一天下。”

多爾袞也不禁有些奇怪,道:“南京一失,南明即亡,怎麼說不能統一天下呢?”

洪承疇道:“朱甴崧沉迷酒色,昏庸透頂,並不足爲慮,而東林黨好空談,不務實,只顧爭權奪利,不顧大局,其中雖有一二君子,但也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因此南京並不難取,只是如今我大清的首要之敵,仍是浙江的商毅,而非是南明。”

多爾袞笑道:“商毅不是南明的臣子嗎?南京朝廷一亡,商毅又有何處可以依身呢?”

洪承疇搖了搖頭,道:“商毅如今確實是南明的臣子不假,但現在以是形如割據,自立一方,南明朝廷亦不能把他奈何,此次商毅與我大清爭衡,其兵馬錢糧、軍器,皆出於浙江,而且臣亦聽說,商毅正在浙江興利除弊,鼓勵耕種,經商聚財,可見商毅現在勢力己成,無需倚仗南京,故南京亡,商毅猶在,我大清依然不能統一天下。”

“何況休養生息,爲國之根本,而且如今北方屢遭刀兵之苦,百姓流離,田園荒無久己,據臣估計,目前最多隻能維持一年的戰事,而浙江本是江南富庶之地,未遭刀兵,而且商毅以然經營三年,基礎穩固,我大清此時出兵,雖能取下南京,但屆時南征大軍必師老兵疲,也未必能再取浙江,又後續不足,實在危矣。如此唯有先鞏固根基,方纔可行征伐之事。此舉關乎我大清之百年基業,因此臣不得不以實相告。還請攝政王三思。”

多爾袞沉默了良久,才道:“我們休養生息,但南明就不會勵經圖治嗎?南方歷來富於北方,又沒有遭受大的破壞,物產豐足,財源廣泛,自然不是北方可比,南京雖不足慮,但你也說了,商毅不僅善於治軍,也善於治民,如此三五年後,我們大清也許可以積累一些錢糧基礎,但誰知道商毅又會不會也己兵精糧足。”

頓了一頓,多爾袞又道:“何況以商毅目前的實力,完全足以攻入南京,廢朱由崧自立,或是挾朱由崧而號令南方,有他主政南方,恐怕就更難攻取了。因此我大清必須趁商毅尚未成勢之前,先舉兵征伐,滅其於未成之中,那怕是不能一舉而滅商毅,只要是取下南京,也能鉗制浙江,使商毅無法發展。你以爲如何呢?”

洪承疇當然聽得出來,多爾袞這完全是在強詞奪理,現在是急於在南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對自己的建議並不贊同,但該說的話一定還是要說的,因此洪承疇又道:“攝政王的但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在休養生息的同時,不會坐看南方發展,臣在平南四策中也言明過,可派遣細作,深入南方,挑動事非,使商毅與南京反目,就算商毅能夠攻入南京,或自立,或架空朱由崧,但無論那一樣,都勢必會讓整個南方視爲叛逆之臣,難以服衆。而我大清正好可以藉此良機,拉隴南方其他勢力,使其互相攻伐,內耗不止。就算商毅能夠統一南方,但實力也必然消耗殆盡,那時我大清再舉兵南征,就可勢如破竹,一舉統一天下。”

多爾袞聽了之後,又一次沉默不語。而洪承疇在桌案前站着,彎腰低頭,心裡在盤算着多爾袞的反應。殺自己估計不會,罷職賦閒恐怕是再所難免了。

其實多爾袞並不是急燥的人,也知道洪承疇所說確時是老成持重之舉,但在多爾袞的心裡,還有一點沒法說的心事。皇太極死後,多爾袞雖然力排衆議,擁立福臨爲帝,但那不過是爲了對付豪格的權宜之計,在多爾袞心裡,對皇位一直都沒有死心,雖然說現在自巳也算是大清的立皇帝了,但畢竟沒有坐下,還是有些美中不足。

不過現在福臨畢竟還是名議上的皇帝,雖然自己權勢朝野,也不敢妄行廢立之事,必須要建立奇功,以堵所人之口,而這個奇功自然就是殺過長江,滅掉南明,統一天下。因此多爾袞才急於再舉南征。

而洪承疇這兩年來察顏觀色,對多爾袞的心裡也揣摩了個七八分,但他是傍觀者清,深知這次南征的成功機會並不大,萬一再失敗了,自已可擔不起這個任務,因此明知多爾袞不愛聽,但也要把話說清楚。

過了好久之後,多爾袞才道:“洪卿,你先退下吧,容我三思。”

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3章 趕集(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93章 合圍(四)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9章 授藝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9章 安慰公主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404章 新年(下)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402章 北境第399章 國事(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27章 追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42章 海警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04章 完婚(二)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05章 完婚(三)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46章 制度(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4章 宣戰(上)第33章 餘波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01章 守城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19章 海盜(三)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90章 大勢所趨
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39章 江南初定(四)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3章 趕集(上)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93章 合圍(四)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9章 授藝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9章 安慰公主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404章 新年(下)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402章 北境第399章 國事(二)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27章 追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42章 海警第24章 南京使臣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379章 第二戰(四)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104章 完婚(二)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105章 完婚(三)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146章 制度(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4章 宣戰(上)第33章 餘波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101章 守城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19章 海盜(三)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90章 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