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

原來田見秀等人兵敗之後,逃回到信陽,收隴殘兵竟只剩下九千多人,一萬五千五營的精銳人馬也只剩六千多,可以算是一個空前的慘敗。

同時退到了信陽之後,田見秀也但心商毅會趁勝來攻取信陽,現在自己手下這幾千殘兵敗將,而且都被商毅打怕了,根本就不是商毅的對手,因此也不敢留在信陽,帶領着人馬放棄了信陽,退守到德安府境內的隨州,然後留下白九鶴和劉體純在隨州駐守,自己連夜趕回襄陽府,來向李自成請罪。

得知田見秀慘敗而歸,李自成也不禁大吃一驚,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自成自從崇禎三年(1627年)起事以後,雖然也遭遇過不少敗戰,但敗得這麼慘的時候,也只有崇禎十一年(1637年)李自成在陝北被洪承疇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才能與之相比。只不過那時李自成的底子薄,足足用了兩年多時間才恢復了元氣。雖然說現在李自成的家底豐厚了,能夠扛得住一兩次敗仗, 但也心疼不已。由其是五營的精銳人馬,竟然一下子賠進去了八千多人,這可是李自成爭奪天下的本錢啊。

因此當李自成聽到田見秀回到襄陽向自己請罪的時候,李自成也不禁勃然大怒,當時就恨不能下令,將田見秀斬了。幸好左右的權將軍劉宗敏、制將軍李巖、丞相牛金星、謀士宋獻策、顧君恩等人紛紛解勸。

劉宗敏道:“闖王,見秀兄弟跟着你這麼多年出生入死,立了那麼多汗馬功勞,現在不過就是打了一個敗仗,你就要殺了他嗎?這也太冷了弟兄們的心了吧。”

牛金星也道:“闖王,大敵當前,先斬大將於軍中不利,因此還請闖王三思啊。”

雖然李自成這時以經自立爲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不過在他的軍中,人們還是習慣性的稱他爲“闖王”。劉宗敏和牛金星一文一武,都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他們兩人開口爲田見秀求情,李自成也不禁把怒火壓了一壓,目光又落到了李巖身上。

李巖文武雙全,頗受李自成看重,不過他雖然被封爲制將軍,但並沒有領軍,主要還是起一個謀士的作用,而且因爲李巖加入李自成的部下的時間比劉宗敏和牛金星等人都要晚,因此在一般的情況下,他們開口說話之後,李巖都不會輕易發言。

但見李自成看向自己,李巖也只好輕輕咳嗽了一聲,道:“闖王容稟,無論闖王是否要殺田將軍,但至少也該叫他進來見上一見,然後問一問這一戰是如果敗的,是明軍悍勇還是明將多智,是寡不敵衆還是大意中伏,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明軍的兵力有多少,明軍的主將又是人何人,這些事情也要問個明白,以後我們再見了這支明軍,也好做到有所準備。至於殺不殺田將軍,等這些事情問明白之後,再做決定也不遲。”

聽了李巖的話之後,李自成心裡才覺得舒坦了一點,也認爲有幾分道理。於是也點了點頭,道:“好,李先生說是,叫田見秀進來見我。”

田見秀進來之後,只見李自成沉着臉,而劉宗敏、李過、赦搖旗等人臉上帶着同情,牛金星、宋獻策搖頭晃腦,李巖、顧君恩面無表情,正個屋子裡的氣氛十分沉悶。

田見秀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立刻跪倒在李自成面前,道:“下屬田見秀,見過闖王。末將這次出兵大敗而回,請闖王治罪。”

李自成“哼”了一聲,道:“說吧,這次你是怎麼打了敗仗的,給我詳詳細細的說一遍。”

田見秀道:“末將不敢隱瞞闖王,這支明軍實在與其他明軍不同,他們善使火器,裝備火炮火銃的數量極多,而且訓練有素,火炮的射程極遠可達五六百步,威力巨大,而火銃射速極快,幾乎連綿不絕,我軍的盔甲盾牌,根本就無濟無事。” 說着,就將羅川口一戰和千沙灘一戰的經過都詳細講講了一遍。最後還道:“末將以經打聽淸楚,這支明軍只有七八千人,來自山東青州府,主將叫做商毅,仍是山東守備司同知,登州駐守參將,而且他還仿效當年的戚繼光,自號商家軍。聽說此人年紀並不大,還不足三十歲。”

聽完了田見秀的講說之後,李自成也不僅沉思起來,儘管李自成沒有學過什麼正規的兵法,不過也是久病自成醫,經過了十幾年的征戰之後,李自成也算是身經百戰的人了,實戰經驗十分豐富,雖然覺得田見秀所說的話中有一些確實令人難以相信,但總體來說,應該不會有太多的出入。

不過火炮火銃自己也不是沒有見過,好像並沒有田見秀說的那麼可怕。但田見秀也是跟隨自己多少年的老弟兄了,他的能力自己裡清楚的,絕不會無緣無故就被明軍打敗。而且從剛纔田見秀向講說來看,也不向是在騙自己,他的佈置和安排也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在正常情況下, 那怕是遇上了孫傳庭或是左良玉的人馬, 也不會失利,難到是真的向他所說,這一次明軍所使用的火銃火炮與過去的不同嗎?而且這支明軍的主將商毅是誰,以前從來就沒有聽說過,他纔不到三十歲,還是這麼年輕的一個人,就以經當上了參將,這有可能嗎?

李自成沉呤了一會,環視了一遍在場的衆人,道:“各位兄弟,你們中間有誰聽說過這個商毅,是何許人也呢?”

衆人聽了李自成的詢問之後,都面面相覷,答不上來。只有李巖出列,道:“闖王,在下到聽說過這個人。”

“哦!”李自成頗覺意外,道:“李先生,快說說這個商毅倒底是什麼人?”

在闖軍之中,只有李巖平時比較留意明朝的一些動向,因此對商毅的事情,也聽說了一些,不過闖軍中沒有專門的諜報人員,李巖獲得消息的來源也不過是從行商走販,來往客人,再就是打下州府之後,抄沒的朝廷公文搪報上獲取。因此他雖然知道有商毅這個人,對他的事情也瞭解一些,但多數都是之字片語,道聽途說,而且還是真假參半。

不過李巖畢竟也是有頭腦的人,當然分得那些是真,那些是假,那些真假難辯。在心裡也組織好了對付的言語。聽李自成問起,李巖答道:“聽說此人仍是山東地方的一個武將,年紀確實不大,在去年韃子入侵中原的時候,率軍駐守靑州,抵抗韃子,居說將韃子殺了個大敗,因此頗受明朝皇帝的看重,才被封爲山東守備司同知,登州駐守參將。”

李自成聽了,也點了點頭,道:“這個人敢抵抗韃子,看來到是個人物,不可小看了。” 雖然這時李自成等人都還沒有認識清軍對大明朝的危脅,不過出自出民族出身的心理,對清軍本能的厭惡,而且也多少聽說過一些清軍兇殘的暴行,因此對商毅敢於和淸軍作戰,李自成到也有幾分佩服。

這時劉宗敏站了起來,叫嚷道:“韃子有什麼可怕的,那都是明軍太沒用了,如果是換了咱們,根本就不可能讓韃孑打進來。商毅又有什麼了不起來,我看他的火炮火銃不過都是嚇唬人而已,闖王,就讓我領一支人馬,再去復奪光州,我一定把商毅活捉過來見你。”

李自成聽了,卻又沉思不語,他現在以經完全恢復了冷靜,光州那邊肯定是要發兵去復奪的。否則商毅攻取了信陽之後,就可以直取徳安府,近逼襄陽了。不過這個商毅決不是一個好對付的人,無論他用的火炮火銃是不是真的有田見秀說的那麼厲害,但田見秀被他打敗了,這可是真的。因此對這個人可不能小看了。

就在李自成又沉呤不語的時候,顧君恩出列,道:“闖王,依在下之見,襄陽仍四戰之地,易攻而難守,不可以爲建基立業之地。何況自古以來,欲王於天下者,莫不據是關中而窺視中原,而後才進攻河北、山東、江南之地,漢唐大業,便如是者呼。因此不必在此與明軍糾纏,不如先取關中,以爲基業,然後帝略三邊,資其兵力,再取山西,更可一舉進克京師。京師破,明亦亡,則商毅、吳甡之輩,亦無用武之地,還不就束手就擒,而闖王之大業必成。”

顧君恩的這一番話雖然說得之乎者也,但李自成還是有點文化的人,因此大致還是能聽得懂,無非是叫他先別理現在的商毅了,先取關中,後取北京。等把明朝滅掉了之後,商毅不就自然不戰而勝了嗎?

其實在襄陽建立了政權之後,有兩條路擺在了李自成的面前,一是順江而下,攻取南京,坐收江南之地,天下分南北而治,然後再圖北方,另一條就是顧君恩的意見,北上先取北京,然後再圖江南。雖然從李自成心裡來說,他是想選擇北上,因爲陝北是他的老家,錦衣還鄉是所有中國人的願望,何況是現在以經成勢了的李自成呢?

不過當時來說,這兩條路都不好選,因爲陝北有孫傳庭在坐鎮,他和李自成是老對手了。而在南方,不僅有左良玉在,還有張獻忠在一邊虎視眈眈,因此李自成也一直猶豫不決。但現在必須做出一個決定了。

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64章 破局(四)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86章 出獄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80章 佈置(一)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34章 勸說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165章 出兵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84章 開戰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08章 進京(上)第121章 狙擊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62章 破局(二)第234章 收尾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章 喜迅(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402章 北境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3章 出兵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
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03章 發行貨幣(下)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37章 南方情報第64章 破局(四)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52章 山東巡撫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22章 玄皇妖女(上)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86章 出獄第193章 清廷的準備(上)第80章 佈置(一)第30章 鍊鋼廠和蒸汽機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77章 火炮對攻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34章 勸說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36章 海軍計劃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165章 出兵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84章 開戰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208章 進京(上)第121章 狙擊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62章 破局(二)第234章 收尾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1章 喜迅(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402章 北境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3章 出兵第106章 圍殲阿濟格(二)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