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

商毅率軍從崇文門進到北京內城,,留下了一個營的兵力守衛崇文門,然後又對沈揚道:“沈同知,北京城恐怕很難熬過今夜,我這就和公主進宮過接皇上,我們連夜出城。你們在北京城中都有家屬。趕快回去收拾準備,搬取家眷,我們就在祟攴門匯合出城,。如果家住在外城的,就在廣渠門匯合,記住不可多拖時間,我們從宮中出來之後,以子時爲準,馬上就走,未到者就不等了。”

沈揚也點了點頭,回頭對其他人道:“你們都聽見了吧,趕快回家去收拾。” 說着沈揚自己也轉身向家裡趕去。不一會兒,錦衣衛就全散了,只有趙從夫和四五個人還沒有走。他們幾個人不是家不在北京,就是家裡無人,因此都不用回去。趙從夫道:“公主、商總兵,我陪你們進宮吧。”

商毅點了點頭,道:“好,公主,我們這就進宮。”

因爲內城還沒有被攻破,因此朱媺娖心裡大定,聽了商毅的話之後,也點頭道:“走,我們進宮去。”

一行人又趕向皇宮,雖然內城未被攻破,但城中之亂已絲毫不遜色於外城,一路都是火光燭天,潰兵敗將,到處在乘亂搶掠。不時都可以看見官兵爲搶劫錢物、婦女大打出手,刀劍相加,遍地都是死屍,商毅也不禁感嘆,有這個精神爲什麼不去迎戰大順軍呢?

而朱媺娖見城內也亂成一片,又不知皇宮中的情況如何,剛放下的心也不由又懸了起來。一行人來到了皇宮的東華門前,這時只見大門空空,守門的衛兵宮監早已逃得不知去向,而見見皇宮中冷清清的一片,朱媺娖心中預感不妙,叫了一聲:“父皇。”急忙就向宮中跑去。”

到了這個時候,商毅當然猜得出現在宮中是怎樣的一個情景,因爲後世的各種歷料雖然都是大同小異,但也都說得十分清楚了,因此也只好輕輕嘆了一口氣,命令其他士兵都在宮門口等着,自己只帶了吳漢生和兩個偵察排跟着朱媺娖一起進宮去了。

進宮之後沒走多遠,迎面看見一羣太監匆匆忙忙向外面跑去,商毅立刻命令,抓住了幾個,太監們嚇得大叫道:“好漢僥命,好漢僥命啊。”

朱媺娖拉住了一個,焦急的問道:“父皇現在那裡。”

這時,幾個太監才認出來是朱媺娖,有一個人道:“回稟公主,剛纔皇上在乾清宮召見皇后和袁妃,命太子和永王、定王出宮投奔周國丈去了。後來皇后和袁妃哭着出來了,然後皇上也出來了,這會兒大慨不是在西宮就是在坤寧宮。”

朱媺娖點點頭,道:“我們先去西宮。”西宮是袁妃的地方,離這裡較近,因此朱媺娖帶着商毅等人先趕到了西宮,只見宮中冷冷清清,不見一個宮女太監,燭火昏暗下,地上躺着一俱宮裝女屍,而且血流滿地。

朱媺娖尖叫了一聲,道:“是袁妃娘娘,她怎麼死在……”猛然想起什麼,趕忙又向宮外狂奔,大叫道:“母后,母后,你可不能……”

商毅只好苦笑了一聲,又帶着衆人跟了上去。

不一會兒朱媺娖就來到了周皇后的坤寧宮,還沒進宮門,就見宮中燭光搖動,依稀可見有不少人影在其中,這時只見周皇后的聲音道:“臣妾侍候皇上一十八年,平時素日皇上但凡肯聽臣妾一句話,又何致今日到此田地,但得與陛下同死社稷,亦無所憾。臣妾先行一走,在黃泉路上等候皇上。”

朱媺娖驚叫了一聲,急跑進宮中,大聲道:“母后,你可不能……”話語啞然而止,只見周皇后己經蹬倒了板凳,整個人已懸吊在空中,而崇禎這時舉着寶劍,正要砍向傍邊的一個宮裝小女孩。而那小女孩似乎己經嚇傻了, 呆呆的坐在地上, 一動也不動。而朱媺娖卻又尖叫道:“父皇,住手。”

但這時崇禎的劍己落下,收手也來不及了。就在這時,只見寒光一閃,“當”的一聲,崇禎手中的寶劍被一柄飛來的短刀擊落。原來是商毅在千均一發之際,扔出了軍刀,擊落了崇禎的寶劍,也救下了那個小女孩。

朱媺娖急忙跑過去,將那個小女孩抱住,看着崇禎,道:“父皇,你不要殺媺婕。” 原來這個小女孩是周皇后的親生女兒,昭仁公主朱媺婕,今年才十一歲,她和朱媺娖是一起長大,因此兩人雖不是一母所生,但感情很好。剛纔朱媺婕被周皇后和崇禎嚇呆了,這時見了朱媺娖,方纔回過神來,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

崇禎見了,也不由得長嘆了一聲,也再下不去手。而這麼一耽誤,等商毅命人將周皇后搶救下來時,也己晚了,周皇后已氣絕身亡了。

崇禎轉頭纔看見了商毅,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道:“商毅?竟是你來了,朕素來待大臣不薄,如今竟無一人能像前朝靖難時的程濟那樣隨朕而去,想不到你卻從千里之外趕到北京,朕縱死也心安了。”

雖然商毅對崇禎並沒有多少好感,但見他現在窮途末路的樣子,心裡也頗爲不忍,因此也沒有去反駁他那句”素來待大臣不薄” 的話,也沒有對崇禎施君臣之禮,只是道:“皇上,京師已難保全,請皇上立刻隨微臣離開北京,南下金陵,以圖復國。”

崇禎悽慘的一笑,道:“以圖復國?朕苦心經營十幾年,尚且不濟,南渡之後又談何復國。何況朕豈還有顏面南下嗎?”

朱媺娖雖然在安慰妹妺,但一直再聽着商毅和崇禎說話,聽崇禎這麼一說,不禁又道:“父皇,您快跟我們走吧。”

崇禎擺了擺頭,又對商毅道:“商毅,朕知道坤興公主一直傾心於你,如今朕就作主,爲你們兩人賜婚,願你以後能夠善待於她,朕縱死也當瞑目了。”

其實商毅也知道崇禎多半不會走,畢竟到了他這一步,死對他來說反到是一個解脫,現在崇禎估計也就是這種心態。剛纔只是像徵性的說說而已,因此也沒有多勸,只是道:“請陛下放心,臣必會照顧坤興公主終身。”

朱媺娖呆呆的看着兩人,沒有想到自己夢寐以求居然會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實現,心裡卻是空白一片,不喜不悲,只是抱着妹妹,一言不發。而這時昭仁公主到底年紀幼小,驚嚇過度,己經昏睡了過去。

這時崇禎又道:“一個時辰以前,朕己命太子、永王、定王去投周國丈府裡,你去把他們尋到,護送太子南下到南京繼位,沿續大明江山,願你日後盡力輔左太子,以圖復國。不付朕之其望。”

商毅道:“陛下之命,臣必然尊命,只是如今時局大亂,臣只怕太子也未必到得了周國丈府裡,臣想請陛下發一份詔書,如不見太子,則請南京大臣另立宗室藩屬爲帝,沿續大明江山,然後再以圖復國。”

崇禎想了一想,也點了點頭,起身起身又把自己的寶劍拾起,來插入劍鞘中,道:“你們隨朕來吧。”

說罷崇禎帶着衆人離開了坤寧宮,來到乾淸宮,在一張書案後坐下,抽筆在一張紙上刷刷寫了幾行字,又取過自己的玉璽大印蓋上,遞給商毅,道:“這個你就拿去給南京的官員吧。”

商毅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朕以涼德,纘承大統,意與天下更新,用還祖宗之舊,凡一十七年,奈何倚用非人,遂致虜猖寇起,社稷不安,嗚呼。因失江山,無面目見祖宗,不敢終於正寢。特令太子南渡,以繼帝位。若太子不渡,則立室藩爲帝,勵精圖治,以圖復國,慰朕心於泉下。”下面又有一小行字,寫的是:特令商毅攜詔南下,以告南京各官員。

而就在商毅看這份詔書的時候,崇禎又寫好一份詔書,遞給商毅,道:“這是給你和坤興公主賜婚的詔書,也收起來吧。”

商毅接過了詔書收好,崇禎又揮了揮手,道:“去吧,去吧。” 說着又把剛纔那柄寶劍遞給朱媺娖,道:“這是太祖皇帝留下來的御鳳劍,如今就傳給你了。”

商毅卻“咦”了一聲,見這柄劍身長達四尺有餘,是用黃金鑄柄,吞口是一個鳳形,護手兩側各鑲着一粒散發濛濛清光的夜明寶珠,顯得華麗之極。看起來十分眼熟。

崇禎看了商毅一眼,道:“你也認出了,這柄劍的事情媺娖都知道,以後讓她告訴你吧。” 說罷,將劍扔到朱媺娖身邊,出了乾清宮,不知去向。

朱媺娖把妺妺放下,道:“父皇。”

起身正要追出去,卻被商毅一把拉住,道:“公主,讓皇上去吧,你還沒有看出來嗎?袁妃死了,皇后也死了,皇上一個人怎麼可能還獨生呢?讓皇上自己去吧。”

朱媺娖身子一顫,沒有想到自己千辛萬苦把商毅請回北京,卻還是落得這樣一個結局,養母死在自己眼前,而父皇也死意己決,也禁不住悲從心生,顧不得還有其他人在場,撲到商毅懷裡,大哭了起來。

商毅摟着她的肩頭,道:“公主,現在還不是哭的時候,賊軍破城在即,而且我們現在還要去找太子。”

朱媺娖這纔想起崇禎的囑託,這才從商毅懷裡起身,擦了擦淚花,道:“走,我們這就去周國丈的府裡。”

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3章 出兵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章 喜迅(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67章 建設(下)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01章 守城第43章 拿人墊吧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46章 身世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87章 人材(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77章 鹽場(下)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90章 合圍(一)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91章 南京第236章 隱密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35章 鄉鬥(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0章 淸廷聯盟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3章 出兵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02章 備戰(四)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86章 意外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47章 穿插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89章 交易(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99章 備戰(一)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7章 夜襲(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
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3章 出兵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2章 喜迅(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67章 建設(下)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101章 守城第43章 拿人墊吧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246章 身世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87章 人材(下)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77章 鹽場(下)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90章 合圍(一)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91章 南京第236章 隱密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2章 李巖入鄂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35章 鄉鬥(下)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0章 淸廷聯盟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3章 出兵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02章 備戰(四)第122章 收復南京之戰(七)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86章 意外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147章 穿插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89章 交易(下)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99章 備戰(一)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7章 夜襲(下)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