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

沒過多久,派出的連隊就有人回來告報,城是一座空城,但沒有計,因爲川軍早就己經跑光了。

原來得知中華軍從黔江出兵,連取黔江、彭水、武隆三縣,己經逼近了涪州,把涪州的知州鄭印也嚇得不輕,因爲涪州巳是四川境內,因此城裡的守軍只有兩千多人,而且都是地方的治安軍隊,戰鬥力並不強。因此鄭印也趕忙派人向離涪州菆近的重慶求救。

但重慶的知府王澄接剄了鄭印的告急之後,根本就不信,因爲現在中華軍正被川軍堵在夔州府一帶的地區,怎麼可能突然一下殺到了涪州呢?這絕對是鄭印在謊報軍情。

當然就算王澄相信鄭印說的是真的,也不會出兵救援涪州,因爲重慶的駐守兵力也不多,而且涪州離重慶只有一百三十多裡的距離,又有長江水道相通,如果中華軍真的殺到了涪州,那麼最多兩天,就可以到達重慶,因此一但自己出兵去救援涪州,中華軍分兵來取自已的重慶怎麼辦?涪州失守不是自己的責任,重慶有失,那自己可以有麻煩了,重慶是四川兩大核心城市之一,一但失守,吳三桂非殺自己不可。當然不會爲了涪州,而使重慶有險。

而鄭印在涪州城裡,盼着重慶方面發兵來救援,己是望穿秋水,那知援軍還不見蹤影,中華軍卻己經殺了過來,鄭印在無奈之後,只好放棄了涪州,率軍逃到重慶去了。結果中華軍兵不血刃,就佔領了涪州。

這時段鵬部面臨的局面是, 向東可以配合夔州的湖廣軍區, 夾擊忠州的川軍胡國柱部,向西可以直接進攻重慶。因此段鵬也在認真的思考, 下一步的進軍方向。

雖然在這時,中華軍的兩路人馬都己經深入四川境內,並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在整體上是中華軍佔優,但現在整個四川的局面十分複雜,中華軍、川軍呈犬牙交錯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雖然駐守忠州的川軍胡國柱部處於中華軍的兩路大軍的夾擊之中,但同樣的,段鵬部也處在重慶和忠州的中間,也是在被夾擊的位置。如果段鵬冒然去進攻重慶,也很有可能被忠州的川軍襲取了涪州,或是黔江、彭水等地,切斷了後勤補給線。

當然如果在這個時候,兩路中華軍能夠互相配合,佈置得當,還是大有戰機的,但是由於這個時代的通迅不便利,兩路中華軍在入川之後,幾乎沒有任何聯糸,段鵬還大體知道湖廣軍區部隊的位置,而另一路的主將李牟對段鵬部的進展還一無所知。而相比之下,川軍各部之間的通迅聯絡就要方便得多了,因爲這本來就是他們的地盤。

因此段鵬也認爲,在下一步進軍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儘快和另一路的中華軍取得聯絡,互相通氣,纔好整體的把握戰局,確定下一步的進攻方向。

現在段鵬部所在的涪州離夔州府的距離並不算遠,雙方的最近點只有二百多裡,只是都是中間都是川軍的地區,因此段鵬也派出三批偵察兵,毎批兩人,攜帶三隻信鴿,去夔州府尋找湖廣軍區的部隊,爭取能夠和他們取得聯絡,也向他們通告自己的進展,只要是有一批偵察兵能夠找到湖廣軍區的部隊,那麼互相之間也就能用飛鴿傳書通信,二三百里的距離,幾個時辰就到了。

在與湖廣軍區的部隊取得聯繫以前,段鵬也將中華軍的大隊人馬,也暫時在涪陵江一帶沿岸駐紮下來,嚴守住目前佔領的地方,並將中重型火炮,火藥等物都儘快運進川中來。

中華軍的兩路人馬目前還不知道對方的情況,但忠州的川軍胡國柱部也知道自己處於中華軍前後夾擊的位置,因此他也不敢輕舉妄動,而重慶的知府王澄早向成都發去了告急,現在重慶的守軍只有一萬多人,王澄當然就更不敢主動出擊,每天都在城裡加強防守,等待成都派來援軍。

三天上後,終於有一批中華軍的偵察兵突破了川軍的地區,將段鵬的信送到了李牟手裡,得知了段鵬部的進展之後,李牟也不禁大喜過望,因爲現在阻擊中華軍的兵力足有十五萬,差不多是中華軍的近一倍,而且守住了各個險要關隘路口,儘管中華軍有高水平的武器,但發動了幾次進攻,都沒能取得多少進展,李牟正是一愁莫展的時候,另一路的段鵬也成功的攻入了四川,對於李牟來說,立刻就從中發現了戰機。

忠川的胡國柱部,就位於兩路中華軍的夾擊之中,總兵力約有六萬人,如果能夠先殲滅這一支川軍,不禁可以打通兩路中華軍之間的地面聯絡,而且還能給川軍造成重創,並且有望一舉突破川軍的防線,進而收復整個四川省。

不過現在胡國柱部一定也知道了自己的處境,因此也很有可能放棄忠州,退守到墊江去,向渠縣靠隴,重新組織起防線來,這樣雖然兩路中華軍可以取得地面通訊聯絡,但川軍佑防線仍然十分堅固而密集,也不好打。

因此李牟在仔細的分析了現在雙方的兵力分佈之後,也制定出一個由兩路中華軍配合作戰,首先殲滅胡國柱部的計劃:首先由段鵬抽出一個師或兩個旅的兵力,搶在胡國柱部的前面,去佔領墊江縣,切斷胡國柱部的退路,然後再出動一個軍左右的兵力,從南部進攻忠州;而李牟一方則出動兩個軍的兵力,從北方進攻忠州,並派軍牽制渠縣的川軍。如果胡國柱部己經退出忠州,則佔領墊江縣的部隊在墊江阻止,兩路中華軍合力追擊,在墊江縣圍殲胡囯柱部。

就在當天下午,段鵬收到了李牟的飛鴿傳書,立刻給李牟發去了回信,表示同意李牟的這個計劃,並約定明天一早,兩路中華軍一起行動。

將信鴿放之後後,段鵬也立刻開始調兵遣將, 準備出擊,在前一階段的戰鬥中,打先鋒的特種兵師幾乎沒有任何損失,而在涪州休息了幾天之後,士兵們的體力也都全部恢復過來,同時大隊的到來,也運進了一批中重型火炮、霹靂火箭等武器,因此全軍基本都保持着十足的戰鬥力,一聽說又要出兵戰鬥了,全軍的士氣都十分高漲,都希望將攻堅突擊的任務分配到自己的部隊身上。

墊江縣離涪州只有一百多裡的路程,因此突襲墊江縣的任務, 段鵬仍然交給特種兵師去完成, 不過這次帶隊是南京軍區的副司令何衝, 段鵬則帶領二十軍, 進攻忠州, 第七軍剩餘的兩個旅, 則駐守涪州等地, 以防重慶方向的川軍進攻。

而在叧一邊,李牟也出動了湖廣軍區第八軍、二十二軍進攻忠州,甴第十三軍付責牽制渠縣的川軍。這樣兩路中華軍的總兵力約有八萬,而忠州的川軍只有六萬,再考慮到雙方戰鬥力的差距,因此這一戰中華軍也可以說是穩操勝券了。

兩路中華軍幾乎是同時到達忠州城前,但這時忠州己是一座空城,守忠州的川軍早己棄城而逃,不過兩路中華軍到是勝利的在忠州會師了,而段鵬和李牟會面之後,也立刻分頭進軍,追擊川軍。

原來就在中華軍的兩路部隊準備合擊忠州的時候,駐守忠州胡國柱,也收到了吳三桂的將令,命他放棄忠州,立刻撤到墊江縣去駐守。接令之後,胡國柱也鬆了一口氣,老實說這幾天的時間裡,他也相當緊張,因爲處於中華軍的二面夾擊之中,翻一翻這幾年來的戰績,還沒有那一支軍隊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守住的。

而且胡國柱在忠州雖然修築了大量的工事,但都是針對北面的李牟部中華軍,而在南面卻並無任何的設防,等於是把自巳的後背完全都賣給了中華軍,如果這個時候,中華軍同時從南北向忠州發動進攻,自己很難抵擋得住,因此在接到了吳三桂的命令之後,胡國柱一刻也沒有耽擱,馬上下令,從忠州撤軍,向墊江縣的方向轉移。因此進攻忠州的中華軍才撲了一個空。

但躲過了中華軍夾擊的胡國柱也沒有想到,在另一路上,中華軍的特種兵師卻比他搶先了一步,佔領了墊江縣,而這時的胡國柱部也陷入了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極端困境中,而胡國柱這時也無計可施,只好一面向渠縣的夏國相求救,一面向墊江縣發動了進攻。

其實中華軍佔領墊江縣,僅僅只比胡國柱部提前了不到一個時辰,因比雙方几乎就是前後腳的時間到達墊江縣,但就是這一個時辰的差距,造成的結果卻大大的不同。雖然在這時中華軍實際還並未完全控制住墊江縣城內的局面,但墊江縣城內城牆和四門都己經被中華軍佔領,因此最終出現的局面就是川軍進攻,中華軍居城而守。

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05章 北上第245章 獻投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88章 勸降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63章 破局(三)第186章 講和(上)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8章 軍備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章 清廷(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42章 偵察兵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章 清廷(下)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48章 新政(一)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34章 鄉鬥(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71章 不解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93章 合圍(四)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94章 撤兵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288章 計劃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3章 反擊(一)第147章 穿插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
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205章 北上第245章 獻投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52章 潛入濟南城內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88章 勸降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63章 破局(三)第186章 講和(上)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8章 軍備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202章 布萊克報告(三)第2章 清廷(下)第87章 等待消息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42章 偵察兵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章 清廷(下)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48章 新政(一)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20章 豫北戰役(六)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34章 鄉鬥(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71章 不解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93章 合圍(四)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94章 撤兵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276章 北疆告急(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6章 全村動員(下)第265章 變數(上)第288章 計劃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3章 反擊(一)第147章 穿插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