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

“老洪,現在的情況你應該都清楚,客氣話就不用說了,你有什麼好辦法解決嗎?”在洪承疇進宮參見禮畢之後,多爾袞揮了揮手,屏退了左右侍奉的太監宮女,然後單刀直入,奔向主題。

洪承疇現在也知道多爾袞的脾氣,因此也不以爲怪,道:“回稟攝政王,如今江南的局勢,並非不可爲,依然於我大清有利,當務之急,是先安撫吳、尚、耿三人。只要這三人安穩下來,那麼我大清掃平江南,統一天下,也就指日可待了。”

多爾袞點了點頭,洪承疇確實是一下說到點子上了。因此道:“老洪,你說的很對,說實話這件事情是阿濟格不對,做得實在有些太冒失了,不過依你看,要怎麼樣才能安撫住他們呢?”

洪承疇道:“依臣之見,吳、尚、耿三人所求,不過是想要掌兵,得地,自守一方,爲封疆大吏,並無造反自立的野心,因此朝廷不妨滿足他們的這些要求。現在南方尚在大半未曾平定,而且擁立數名前明餘藩爲主,可以讓他們帶兵進剿征伐,以助我大清儘早平定南方。”

多尓袞沉默了片刻,道:“老洪,當着你的面,我也不隱晦什麼,你說得辦法我也想過,確實是一個可行之策,但萬一這三個人佔領南方之後,有了地盤,兵力,不僅是自守,而且還成爲割據一方,那又怎麼辦呢?”

洪承疇微微一笑,道:“攝政王的但心自然不無道理。不過吳、尚、耿三人合則力強,散則力弱,我們正好可以借這個機會,將其分化散開,亦不用害怕他們有異心。而且如今我大清的首要勁敵仍是浙江的商毅,其他人均不足爲濾,就算日後三人都有割據自立之心,我們也可以將其逐個擊破。”

多爾袞眼睛一亮,洪承疇說得確實有道理,現在吳、尚、耿三部合兵共有二十餘萬,確實不容小視,但把他們三個分開,兵力最強的吳三桂也不過就是十餘萬人馬,對清廷的危脅也就大大降低了。而尚、耿二部都只有數萬人人馬,更是不足爲慮。

洪承疇又道:“依臣之見,莫如讓吳三桂提兵去收取四川之地。令尚可喜出兵,進取兩廣、福建,令耿仲明出兵進取湖廣,使三將各自分散,不能合力,而且這三路之中,均派朝廷兵馬協同,如此一來,就算三將奪佔了地方,亦不敢有輕舉妄動。”

多爾袞點了點頭,洪承疇果然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想出來的辦法也確實可行。他知道現在四川遍處西南,現在被張獻忠的大西軍佔領,把三降將之中實力最強的吳三桂派去攻取四川,不僅是把他從江南戰場調開,正好可以讓他去和張獻忠硬拼。雖然大西軍的戰鬥力遠不如商家軍,但也比一般的明軍強得多,而且這時張獻忠在四川己經營近三年,立足己穩,擁兵不下十萬,而又佔盡四川的險要地利,未必可以輕易攻取。

一但吳三桂遠征四川,在江南戰場只剩下尚、耿二人,也就確實不足爲濾了,雖然尚、耿二部合兵也有十餘萬大軍,但他們軍隊的戰鬥力遠不能和吳三桂相比。而且吳三桂部是以過去的關寧軍爲核心,不僅戰鬥力強,而且是吳三桂的嫡系部隊,忠心可靠。如果吳三桂扯旗造反,他們也一定會跟隨。但尚、耿二部的核心兵力卻是由關外的遼東漢軍和漢旗組成,老小現在都己遷到北京一帶定居,假如尚、耿二人真的反判,他們也不會跟着。因此只要是把吳三桂和尚、耿二人分散開,尚、耿二人根本就不敢和清廷對抗,只能老老實實爲清廷效力。

而吳三桂失去了尚、耿二人之後,也等於拆去了兩臂,聲勢必然大跌,也未必敢輕易和清廷反目。同時清廷還可以派出一部份兵馬,隨吳三桂一起徵川,可以趁機佔領一部份四川之地,不讓吳三桂獨霸川中,進一步制衡吳三桂的力量。

因此只要以後清廷措施得當,再別做出阿濟格那樣的蠢事來,完全可以把三將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既滿足他們掌兵據地的願望,又可以把他們控制在清廷的掌握之中,同時又朝中的滿州權貴也有所交待,畢竟三將只是在偏遠地區,不是在朝廷的中樞。

而且洪承疇說的最有道理的就是,現在清廷最大的敵人是商毅,只要把商毅打敗了,那麼其他人那還不是手到擒來了嗎?不過多爾袞卻又有另一個擔心,道:“如果他們幾個和商毅勾結起來,又怎麼辦呢?”

洪承疇搖了搖頭,道:“這三人都己是降清之將,商毅素以明室爲正朔,未必能信任他們,而且三將也自知自己難以取信於人,也未必敢輕信商毅,因此就算他們幾人和商毅勾結起來,最多也是互不相攻,但要說攻守同盟,恐怕難以形成。何況我們還可以從中挑拔取事,令他們互相攻擊。因此並不足爲懼。”

多爾袞一想也對,說穿了就是商毅和吳、尚、耿三人之間缺少信任,這也就沒有深入合作的基礎,因此就算是他們會連合起來對付清廷,但這種聯盟也是不穩定的,清廷也完全可以從心挑撥離間,拆散他們的聯盟。

洪承疇接着又道:“現在商毅困守浙江一隅,如果他想要擴大自己的實力,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沿長江北岸西進,收取湖北之地,二是沿海南下,攻佔福建、廣東。但無論他選擇那一條路,都勢必會和尚可喜、耿仲明發生衝突,因此他們根本也不可能形成聯盟。而吳三桂雖然和商毅沒有利害衝突,但一個在西,一個在東,遠隔千山萬水,就箅是結成聯盟,也不可怕。

聽完了洪承疇的講話之後,多爾袞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其實在這段時間裡,多爾袞也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處理吳、尚、耿三人的事情,他當然也傾向於對吳、尚、耿三人進行安撫,繼續讓這三人爲清廷效命,但又不能對他們讓步太多,讓他們覺得清朝很好欺負,從而助長了他們的氣焰,只是這個尺度多爾袞始終把握不準。但洪承疇的這一番安排確實是洽到好處,不僅給吳、尚、耿三人下好了這麼一個大套,就連商毅也被計算在其中,果然不愧是老謀深算之人。

壓了這麼多天的心理包袱終於被搬開了,多爾袞也只覺得心情暢快之極,在笑了一陣之後,多爾袞又道:“老洪,那麼你看南方的形勢我們又應該怎麼辦纔好呢?”

洪承疇聽了,也不由精神一振。其實在洪承疇看來,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這三個人並不難對付,儘管他們手握重兵,但卻缺少賴以生存的根基,而且三人都是從明朝降清的人,整個南方對他們都缺乏信任基礎,因此他們一但脫離了清廷的支持,很難在南方求得一席安穩之地,現在的這些做法,只不過是在這亂世之中,趁機挾要,爲自己謀取一些好處,因此對他們可以給一些甜頭,但該嚴厲時依然要嚴厲,所謂寬嚴並濟,到也不難控制。畢竟現在的清廷,可不比當初的明朝。

而讓吳、尚、耿三人能夠擁兵自重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在南方還有一個足以與清廷相抗衡的勢力存在,因此三人才能夠巧妙的利用雙方互相牽制對持的矛盾,在這個夾縫中左右逢源。因此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的辦法就是擊敗商毅的力量,致少也要先限制住商毅的勢頭。這纔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在山西、陝北辦理屯田的時侯,洪承疇就是以江淮戰役、南京戰役這兩次戰役爲基礎,並且結合現在南方的戰事進程,認真研究商毅的戰術特點,揣摩商毅的戰略佈局,從中尋找應對的辦法。從山西回到北京的路上,洪承疇已經想出了一個成熟的方案來,因此洪承疇也自信,只要清廷按自己這個方案實施,一定可以擊敗商毅,攻克浙江,進而掃平江南,統一天下。

聽多爾袞終於問到了重點上,洪承疇立刻道:“回稟攝政王,現在南方的局勢雖然混亂,但依然是對我大清有利,不過商毅其人,精通兵法戰守之策,麾下商家軍,驍勇善戰,兼善於火器之技,而且在浙江深得民心,並非一戰可取,因此不可操之過急,唯有循序漸進,方可取勝。”

多爾袞當然知道洪承疇這是話裡有話,因爲上一次南征的時侯,洪承疇就曾經提出過反對意件,認爲這次南征是無法掃平南方,應該緩推二三年進行,但自己沒有釆納,而結果卻正如洪承疇預見的那樣,雖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攻下了南京,但要說掃平南方,確實還無法實行。因此洪承疇再次提醒自己,不能急於求成。當然也是含蓄表示,如何要啓用自己,就一定要依自己的步驟來。

不過佔領了南京,滅亡了弘光朝廷和潞王監國,多爾袞的目地也達到了,掃平南方的事情,確實也不用急於一時。因此也點了點頭,道:“老洪,你儘管直說吧,我會盡量按照你的耍求去辦。”

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5章 受勳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76章 鹽場(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91章 勸進(上)第146章 亂攤子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92章 返航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一章 真像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88章 交易(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9章 催促出兵第155章 民嘯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71章 不解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章 清廷(上)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55章 民嘯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380章 總結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01章 守城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
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5章 受勳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76章 鹽場(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91章 勸進(上)第146章 亂攤子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92章 返航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一章 真像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88章 交易(上)第178章 琉球之變(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42章 匪賊來了(三)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9章 催促出兵第155章 民嘯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271章 不解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81章 佈置(二)第1章 清廷(上)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55章 民嘯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380章 總結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01章 守城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