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多爾袞的煩惱

北京,紫禁城,敬思殿。

清廷實際的最高統治者,攝政王多爾袞這時正倒揹着雙手,在敬思殿裡來回的走着,而且不時還伸手拈在自己光禿禿的腦門上輕輕的搞打着。

在周圍伺候着的太臨宮女們現在都知道,這是多爾袞在遇到爲難的問題時,下意識的習慣動作,也說明現在的多爾袞正在集中精力的思考難心的問題,雖然多爾袞的脾氣不像阿濟格那麼暴燥,但誰也不敢在這時候去打擾多爾袞的思緒。

不過給多爾袞帶來煩惱的,恰恰就是阿濟格。

走了幾圈之後,多爾袞又轉回到書案前,看着書案上放着的三份拆奏,忍不住又從背後把手伸出來,用中指、食指在腦門上搞打了幾下。

在書案上放着的,一共有四份拆奏,分左一右三,兩批放置,左邊的一份是阿濟格發回來的,不僅報告了現在南方的形勢,同時着重指出吳三桂和尚可喜在進攻浙江時消極免戰,有意保存實力,罪不容赦。希望北京能夠再給自己拔調五萬兵力,將他們擒拿問罪。

而另外三份分別是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人發來的,內容到是大同小異,都是說明商家軍在浙江守備森嚴,輕易難以取勝,因此也建議清廷,暫時停止對浙江用兵,轉攻南方的其他地方,等掃平了南方其他各地之後,再來全力對付浙江,並且三人都主動請纓出兵,爲清廷掃平南方出力。不過吳三桂和尚可喜在字裡行間裡,還隱約透露出對阿濟格派遣他們出兵進攻浙江的不滿。

這四份拆奏的內容多爾袞早就己經看得都可以背熟了,他也並不是不知道,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漢族降將趁着南征之際,都在擴充自己的實力,不過這也是在戰爭期間難免的事情,不擴兵怎麼打仗呢。而且公平的說,這幾員降將在清軍入關之後,確實也非常賣力氣,如果沒有他們,清廷恐怕也難以取得目前的進展。雖然現在頗有一點尾大難掉之勢,但在目前來說,並不是很嚴重,比明朝的左良玉、江北四鎮來說,巳經好得太多了。

當然這到不是說多爾袞就打算對他們放任不管,從大原則上說,要削減這幾員降將的實力,是絕對正確的,但必須服從兩條大前提,一是不能影響到目前清軍的戰鬥力,二是不能讓幾員降將感覺到朝廷對他們不放心。

因爲現在清廷的首要大敵是南方的商毅和明朝的殘餘力量,而且滿族的人口實在太少了,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需大量藉助漢族人的力量,由其是這些投降依附清廷的漢族人。必須要他們感覺到清廷是誠心對侍他們,只有這樣,他們纔會盡心的清廷賣命。

既使是要削弱他們的實力,也要做到不動聲色,暗中動手,越自然越好,讓他們難以查覺到,清廷是有意在削弱自己的實力。雖然阿濟格是一番好心,但他的做法實在是太過明顯了,就差在腦門寫着讓吳三桂和尚可喜去和商家軍硬拼了。

想到這裡,多尓袞也不禁苦笑了一聲,自己的這個兄長論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要耍陰謀,玩手段還要差得遠了。如果是自己,或者是多鐸領軍,也一定會親自帶領一部份人馬,和吳三桂、尚可喜一起出戰,而且在戰爭中還會指揮着自己的人馬猛攻,做出一個表率來,這樣纔不會惹人懷疑。

現在淸朝和降將之間的離隙己經造成了,那麼這個爛攤子應怎麼收拾呢?是對他們加以安撫,盡力彌補還是索性來個釜底抽薪,把他們解決掉算了。

但無論是那一種,多爾袞都覺得不妥,如果要修復和這幾員降將的關係,清廷勢必要對他們做出一些實質性的讓步,授予他們更大的權利,但這樣一來說不定還真會讓他們成勢,變成了真的尾大難掉,而且就是八旗的貴族們,也不會同意漢族的降將臨架在自己之上。

不過想要把這幾名降將剷除掉又談何容易呢?現在在江南、江北的戰場上,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部相加,總兵力約在二十二三萬左右,而阿濟格和多鐸兩人手裡掌握的實際兵力只有十五六萬,雖然說清軍比漢軍較爲精銳,但如果真的把他們給逼反了,也是不好對付。

而且現在的南方尚未完全平定下來,還有商毅在杭州虎視眈眈,隨時都準備復奪南京,還打入到清廷防守鬆懈的湖北地區,如果真的把吳三桂等人逼得急了,萬一他們投靠了商毅,或者是和商毅達成了攻守同盟,以商家軍的驍勇善戰,再加上三員降將的兵多將廣,那麼這一次南征所取得的成果,也就全部都付逐東流了。

同時最爲關建的是,這樣一來,還會給其他的漢族兵將造成一個清廷不容漢人的印像,一但引發了連鎖反應,那可就要動搖清廷的統制基礎了。儘管在清廷內部,不斷有滿洲的大臣叫囂,要把所有的漢臣都逐趕出朝廷去,但多尓袞心裡十分清楚,如果真的沒有漢臣,清廷根本就無法運轉,想要維持清廷的統制,對漢臣雖然不得不防,但也是不得不用。所以多爾袞現在也頗有些左右爲難。

本來在奪取了南京,滅亡了弘光朝廷,進而又滅掉了潞王監國之後,清廷的形勢一片大好,儘管南方還有大片土地不在清廷的控制之中,各地反清抗清的勢力都在蠢蠢欲動,還擁立出了不少新的監國,甚致是皇帝,但除了商家軍之外,多爾袞並沒有把其他的勢力放在眼裡。而商家軍儘管實力強勁,但畢竟只有浙江一省,無法與佔領了大半個中國的清朝長期抗衡下去。因此就是統一天下,也大有成功的機會。

而多尓袞做爲清廷實際掌權者,又是南征的決策者,自然又獲得了很高的聲望,同時也有不少人都在猜測,多爾袞會不會藉着這個時機逼皇帝讓位,自己登基坐殿呢?在前不久多爾袞弄出一個祥瑞事件,也就是想試探一下羣臣的態度,也爲自已登位創造輿論。但如果在這個時候南方出了岔子,多爾袞期盼了己久的皇帝夢,可就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實現了。

因此多爾袞只覺得心裡越來越煩,忍不住又在自己的腦門上搞打了起來。心裡也怪阿濟格,本來是好好的事情,被他給弄成了這個樣子。

只是煩惱歸煩惱,事情還是要來解決的。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儘快先把南方的局勢穩下來,而對這三員降將還是以安撫爲主,致少在目前也要把他們穩住一段時間。因此多爾袞立刻回到案前,馬上發下了一道命令,招洪承疇回京入對。

因爲洪承疇反對第二次南征,因此被多爾袞派到山西、陝北一帶去督察屯田開荒的事務,不過在洪承疇臨行之前,曾向多爾袞提出過一些建議,比如在攻下南京之後,緩攻浙江,先取南方其他各省,再圖浙江等等,現在看來,洪承疇提出的這些建議都很有道理,而且多爾袞也打算採納,因此現在多爾袞又想起了洪承疇,希望他有辦法能夠解覺目前所面對的難題。

不過還沒等洪承疇回到北京,多爾袞發出的試探信號,也很快得到了迴應,弘文院大學士寧完我上書朝廷,盛讚多爾袞的平南功績,引來了祥瑞,爲大淸興旺的吉祥之兆。

寧完我是清廷的老資格漢臣,早在努爾哈赤的時代,因爲他在明朝不得施展,就投向當時的後金,在皇太極當政的時期,寧完我很受重用,僅次於范文程,因此寧完我也屢上建議;勸皇太極枋效漢族定官制、辨服色,並論伐明策略,論考試取官,這些建議也多被皇太極採納。但無論寧完我多麼努力,總是被范文程給壓着一頭,因此心裡也頗不服氣。

而在順治登基之後,多爾袞當政,洪承疇這樣的新貴開始出頭,而像范文程,寧完我這樣的老臣也多被棄用,但寧完我不甘心等着死在沙灘上,一直在尋找着東山再起的機會。

多爾袞覺得自巳弄個祥瑞出來很有創意,卻不知這套鬼把戲歷史上多得多了,寧完我一聽就知道是怎麼一會事,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等侍的機會終於來了。不過寧完我也是官場的老油條,又熟知滿漢兩族的心理,深知這種事情雖然是好機會,但收益大,風險也大。何況也不知道多爾袞到底是怎麼想的,因此也不能不給自己留有餘地。

但寧完我到底是有學問的人,春秋筆法的功力頗深,因此文章緊緊圍繞着多爾袞收取南京,平定南方的功績展開,雖然拼命爲多爾袞吹捧造勢,但卻是句句暗示,多餘的字一個不寫,這樣一來其他人都說不出,最多也只能說寧完我對多爾袞吹捧的有些過份,也抓不住他的大錯。而站在多爾袞的角度,卻是句句都寫在他的心坎上,搔動癢處。到也是頗費了一番心血。

但這時多爾袞正等着洪承疇回京來解決問題,因此對寧完我的這份上奏只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

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05章 北上第102章 備戰(四)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98章 遷移(五)第167章 雨戰(三)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37章 南方情報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86章 意外第188章 勸降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67章 重逢(上)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45章 迴歸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90章 遇刺(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69章 交易第405章 國策(一)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71章 追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83章 下獄(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
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205章 北上第102章 備戰(四)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207章 哭諫(上)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229章 清廷滅亡(一)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98章 遷移(五)第167章 雨戰(三)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37章 南方情報第72章 大戰曲阜(三)第86章 意外第188章 勸降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67章 重逢(上)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74章 清廷議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7章 湖北援軍(下)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10章 淸廷聯盟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134章 追擊清軍(一)第158章 進攻廣東(六)第145章 迴歸第234章 除夕——劫持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90章 遇刺(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369章 交易第405章 國策(一)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171章 追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83章 下獄(下)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