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人材(下)

雖然孫和鼎一口拒絕,但商毅當然不會就這麼放棄,接着又道:“孫先生誤會了, 我並不是想請先生出頭作官。這次我只是想請先生出山,幫我監造一批火槍火炮而己。而且我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千總,又能夠給先生什麼官職。”

孫和鼎聽了,也覺得自己剛纔有些冒失了,道:“是在下失言了,不過就是監造一批火槍火炮,下才智淺薄,恐怕也幫不上大人。”

商毅見他的話己不像剛纔那麼堅決了,心中暗喜,繼續道:“今年十月,滿清韃子以經再次入關侵勢,如今以經打到河間府,不日即可打到山東,孫先生想必也應該知道了吧?”

孫和鼎點點頭,道:“這個在下也知道。”

商毅道:“韃子入關侵襲,算來以是第五次了,而每次都要擄去我大明無數子民百姓,使得我大明無數**離子散,淪落異鄉。說起來就令人扼腕嘆息。”

孫和鼎聽了,也不覺勾起了心事,孫元化被害的起因就是清軍的第二次入關奔勢,才策反了孔有徳等人,因此也苦笑了一下,道:確實令人心痛。”

商毅趁機道:“我身千總,雖是一介小官,但亦有保境護民之責。然而韃子弓馬厲犀,兇殘悍勇,且又人多勢衆。我大明官軍唯有以火器勝之。然而在我的穆陵關內,卻無人能製造火銃火炮。聽聞先生家傳淵博,精通西洋火器之技,故此才請先生出山相助,願先生念及穆陵關一城生靈,不吝賜教。” 說着商毅起身向孫和鼎深深一揖。

孫和鼎慌忙也起身,側到一邊,道:“大人,在下豈敢當大人如此大禮。實在是拆殺了和鼎。”

商毅道:“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出山相助呢?”

“這……”孫和鼎不禁也有些左右爲難起來,不過顯然比剛纔斷然拒絕的態度要強得多了。

商毅心裡暗笑,他知道在孫元化死後,孫和鼎兄弟三人雖然並未在出仕爲官,但卻一直都對大明王朝保持着的忠誠。在後來清軍入關,孫和鬥還參與了保衛嘉定的戰役,結果壯烈犧牲。而在清朝坐穩江山之後,孔有德被封爲定南王,他念及孫元化昔日對自己有恩,也曾數次遣人問候,並邀請孫氏兄弟出仕淸朝爲官,但勻被孫氏兄弟所拒絕,一直到死,也甘願做一個平民百姓。

因此商毅知道,如果拿報效朝廷,或是爲國盡忠,不一定能夠打動孫和鼎,但改用一頂爲了百姓的大帽子,果然就使孫和鼎心裡動搖了不少。

商毅接着道:“先生到了穆陵關,只是出任軍器工坊監作,並非爲官,因此也並沒有違被令尊的遺命。而且製造火器,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抗擊清軍,還能救護一城的黎民百姓,實在是功德無量之舉。還請孫先生不要推辭。恕我斗膽,試問若是令尊孫大人在世,今日會如何去做呢?”

羅遠斌也道:“孫先生,我們兄弟都決定跟着商大人到穆陵關去抵抗滿清韃子,只願先生能夠念舊日情誼,幫一幫我們。”

孫和鼎也不禁揹着手,在屋子裡走來走去,其實他的心裡也活動了不少,而這幾天來有關商毅的傳聞,在兗州城裡也傳開了,包括他在清水村辦民團起家的事情,都傳出去了不少。雖然孫和鼎不知到這些傳聞有多少可信度,但守住兗州卻實實在在是全倚仗着商毅,而孫家也是受益的百姓之一,因此孫和鼎對商毅的印像還不錯。

同時商毅的話也確實有一些打動了他,因爲孫和鼎受孫元化的影響,對製造西洋火器十分感興趣,並且跟着孫元化也參與過不少火炮的設計和鑄造工作。而在孫元化死後,他整理父親生前的文稿遺作,加上自己的研究,對火銃火炮的製做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只是苦於無法變成現實,也覺得甚是遺憾。因此遇到一個對西洋火器感興趣的官員,還親自上門來請自己,心裡也頗有遇到知音之感。

而且正如商毅所說,監造火器,並非出仕爲官,也沒有違背父親的遺囑。另外,抗擊韃子和救護一城的黎民百姓這兩頂大帽子也有不輕的份量,孫和鼎心裡,也還是有一些抵抗外寇入侵和救助天下蒼生的責任感。只是要他冒然一下就答應下來,又覺得一下子轉不過這個彎來,因此也猶豫不決。

就在這時,房門又開了,只見有兩人並肩走了進來,看見屋中有客人,兩個人也都怔了一怔。

商毅看這兩人,一人三十四五歲年紀,另一人三十左右歲,衣着都十分破舊,但相貌與孫和鼎有五六分相似。商毅心裡估計,這兩個人大概就是孫和鬥和孫和京吧。

果然就聽孫和鼎道:“大人,這是舍弟和鬥、和京。” 然後又對兩個弟弟道:“這位就是守衛兗州的商千總商大人,你們快來見禮。”

孫和鬥和孫和京顯然也大爲意外,羅遠斌他們到是認識,但不明白商毅怎麼突然一下來到自己的大哥家裡。但趕忙就給商毅見禮。而商毅也都還禮。

孫和鼎這才把商毅的來意對兩個兄弟說了一遍,而商毅也把剛纔勸說孫和鼎的那些話又重述了一遍,同時羅遠斌也在一邊幫腔。

孫和鬥聽完之後,立刻道:“大哥,我看您應該答應幫忙。我們兄弟雖然不能做官,但也應該爲抗擊韃子盡一份力量。”

孫和京也道:“是啊大哥,就爲了穆陵關一城百姓的安危,您也應該去幫這個忙,何況這也不違反父親的遺命。”

他們兄弟畢竟比孫和鼎年輕得多,由其是孫和京,在孫元化死的時候,他還不滿二十歲,雖然不敢違背父親的遺命,出仕做官,但也有些不甘心這麼沉寂下去,這一次商毅來請孫和鼎,兩人也覺得是一個好機會,至少能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孫和鼎本來就有些動心,見兩個弟子也主張自已出山幫商毅監造火器,也就不再猶豫,立刻答應了下來。商毅自然十分高興,又拿出十兩紋銀,讓羅遠斌去買一些酒萊,衆人好好吃一頓。

孫氏兄弟雖然極力阻攔,但羅遠斌接過了銀子,就這刻出門去了。而商毅又勸了幾句,只好作罷。

在等待羅遠斌的時候,商毅才又和孫氏兄弟詳談,問孫和鬥和孫和京會些什麼?是否也會鑄造火器。但兩人都搖頭表示,說鑄造火器,並非他們的擅長。原來孫元化是一個全面的科學家,他們兄弟三人各自繼承了孫元化的一些本事,孫和鼎善於製造火器,孫和鬥則是繼承了孫元化的兵法,還會一些武功,而孫和京主要鑽研數學、幾何等方面的知識。

商毅聽了,也不由大喜,當時就表示對他們兄弟三人會都聘用,由孫和鬥教導士兵們使用火器的方法,並且操演火器與其他兵種的配合。而孫和京卻是付責在穆陵關教授孩子、少年士兵數學、幾何知識。並開出了每人一月三十兩白銀的價格,並且保證,每年還有額外的獎勵。

孫氏兄弟也都覺得十分意外,如果商毅聘用孫和鬥指導使用火器,這還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但聘請孫和京教授數學、幾何知識。這就大出他們的意料了,儘管孫元化生前,也極力主張在大明推廣《泰西算要》、《幾何用法》、《幾何體論》、《西學雜著》等著作知識,但朝廷注重的只是鑄造火炮的技術,對其他並不感趣,更有不少士大夫理學家視這些數學、幾何知識爲奇淫巧技,傍門左道之術,不但不能推行,還應當加以制止。

而商毅這樣的一介武夫,居然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嗎?還要在穆陵關裡教授這些知識,現在的孩子,除了學習四書五經,應付科考之外,頂多也就是再讀一讀史書而己,誰有興趣來學數學幾何知識。孫和鼎甚至在想,商毅是不是覺待在聘請了自己和二弟之後,卻不聘請三弟,有些覺得過意不去,因此才拉孫和京去湊數的。

商毅見他們兄弟的表情,知道他們有些不理解,又進一步解釋道:“鑄造火炮,是一項綜合技術,並非只靠一門技術就能完成,其中涉及鑄鐵,鍛造、火藥、數學、幾何等等方面的內容。而其他方面,我穆陵關多少還有一些基礎,唯有這數學幾何,還是一無所能,而三先生精通此道,正是求之不得。教授給工匠士兵,無論是日後鑄造還是使用火器,都會大有益。而且穆陵關裡的孩子,曰後未必能夠各個考上科舉,因此學習一些數學幾何知識,日後也能計算丈量,有一技之長,也好混一口飯吃。”

因爲在後世,數學是一切科學技術的基礎,因此商毅的這一番見解,在現代社會中是最基本的常識,但在這個時代卻算是罕有見解,即是是精通這些學術孫氏兄弟也未必有商毅看得這麼深遠。也對商毅感到由衷的佩服。同時也生出了貨買識家的感慨來,覺得答應商毅出山幫助,到是走對了。

而商毅也察覺到他們兄弟對自己的態度大變,不僅是尊敬,還有幾分遇到知音的心理。也知道自己以初步嬴得了他們的好感。也十分高興,十七世紀什麼最重要?是人材最重要。現在自己手下的軍隊己初雛形,缺少的是各方面的人材。

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76章 鹽場(下)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47章 制度(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90章 遇刺(上)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4章 玄皇教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99章 備戰(一)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76章 鹽場(下)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41章 火炮對決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10章 婚姻(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77章 火炮對攻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47章 對策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91章 合圍(二)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02章 夜奔(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64章 破局(四)第4章 趕集(下)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章 喜迅(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87章 人材(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36章 南歸(下)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92章 合圍(三)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42章 提案(上)第84章 游擊戰(三)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72章 勸進(上)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19章 海盜(三)
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76章 鹽場(下)第211章 商毅的應對計劃第147章 制度(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90章 遇刺(上)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4章 玄皇教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99章 備戰(一)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76章 鹽場(下)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06章 淸軍來了(一)第41章 火炮對決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10章 婚姻(上)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77章 火炮對攻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47章 對策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91章 合圍(二)第100章 湖北失守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202章 夜奔(上)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42章 日本使臣(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64章 破局(四)第4章 趕集(下)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章 喜迅(上)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87章 人材(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36章 南歸(下)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92章 合圍(三)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142章 提案(上)第84章 游擊戰(三)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193章 禁宮之變(二)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172章 勸進(上)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19章 海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