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

各路人馬分頭出發之後,周少桓也開始着手對佔領地區的統治秩序,儘管現在是軍管時期,但也同樣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統。而中華軍在這方面,也有十分充足的經驗,因爲在這幾年來,帝國的疆土也在不斷的擴大着,一直都按照攻佔-軍管-政管的順序進行。

而且這一次中華軍絕不會再對盛京進行破壞,而是把這裡做爲對遼東地區進行統治管理的重要核心地區,還有未來的瀋陽軍區的地點。因此也首先要在這裡建立起帝國的統治秩序。

不過這一次和以前收復長江六省,甚致收復河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都有些不同。因爲河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一直以來都是中原漢族王朝的固有土地,在風俗、文化、民族認同感等方面,都沒有什麼問題,對於老百姓來說,無論是明朝還是中國統制都沒關糸,只要自己的日子能過下來,換誰當皇帝都行,管他姓朱還是姓商。加上中華軍的軍紀嚴明、秋毫無犯,而帝國對新佔區又有減稅減賦的惠民政策,因此也就能很快穩定住局面,安撫人心。

那怕是河南省當時己經是清廷的地盤了,但清廷在河南省的統治時間並不長,基礎不深,而且在施政方面也有不少失誤, 民心不付,中華軍還可以在這一地區大打民族牌, 加上其他施政得當,因此也能夠很快穩住局面。

但遼東地區卻有本質的不同,儘管現在遼東地區也是明朝的土地,本地的居民仍然是以漢族爲主體,但遼東的漢族僅僅只是指在血統或是籍慣方面。因爲清廷己經在這裡統制了三十餘年,而在吉林、長春一帶,統治的時間更長。清廷推行的是尊滿抑漢政策,但並不是尊滿排漢,相反,設立漢軍八旗,對於滿漢民族的融合,還確實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入了漢八旗的漢族人在實際的思想意識上,己經把自己視爲滿族的一部份,當然滿族也在一步一步的被漢族同化。

因此這裡的漢族百姓基本也認同了清廷的統治,雖然生活並非很好,但也算過得過,也就並不希望這種局面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在遼東地區的漢族百姓雖然不會誓死維護清廷的統制,但也絕不會因爲同是漢族的原因,立馬倒向中華軍這一方來,在這裡打民族牌,不能說是完全沒有作用,但作用也極爲有限,因此不能把希望寄於民族意識上。)

當然對於中華軍來說,這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就是如何有效的統治真正屬於敵軍的地區,徹底併入自己的版圖來。不過對這方面,中華軍也並不是全無經驗,在臺灣、在呂宋地區,有可以借鑑。總體來說就是不能一味懷柔示好,或以民族大義爲重,必須剛柔並濟、恩威兼施,才能穩定帝國的統治。當然如果這次在遼東處理得好,那麼對於中華軍以後收復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包括佔領海外的殖民地,也都可以提供十分寶貴的經驗。

中華軍進入盛京之後,己經解除留守清軍的武裝,而周少桓首先下令,將盛京改名爲瀋陽府,這一點是首先要做的,表示讓盛京徹底斷絕和清廷的關糸。

其次是全城戒嚴,實行軍管,並且向全城的百姓宣告,無論滿漢,只要是服從中華軍的統治,安份守紀,不惹事生非,就不必擔心自己的安全。同時取消滿人的所有特權,所有法令對漢滿一率平等,滿人固然不能再欺付漢人,但漢人也不能無故的欺壓滿人。

而最後,是對滿蒙漢八旗貴族,以及清廷的官員們進行壓制。

儘管現在清廷的大勢已去,但滿蒙漢八旗的貴族層是清廷統治的即得利益者,也是對最不希望遼東歸屬於帝國統治的一批人,而且其中也不乏對清廷死忠的份子,說不定還會在暗中搗亂,甚致是公然以武力反抗帝國的統制,因爲他們畢竟曾經是遼東地區的統制階層,都是能夠呼風喚風的人,在這一帶地區的影響力也不是能在短期內消除,因此對帝國來說,他們是最危險的因素,必須進行嚴厲打壓,才能保證帝國在遼東的有效統制。

當然中華軍不會對滿族進行大滅絕一類的極端行動,但也一定會對滿蒙漢八旗貴族進行一系列的打擊行爲,要大幅削弱滿漢八旗對遼東地區的影響力,扶植正式漢族的勢力,確立在遼東地區建立以親帝國的漢族爲主導的社會構成,這樣才能夠確保帝國對遼東的穩定統治。因此無論滿族貴族是否接受帝國的統治,都必須受到一定壓制。而清廷的官員成爲第一批的打壓對像。

因此周少桓下令,除了少數同動投降的清廷官員之外,其他官員,以及家屬全部抓獲收監看押,進行審查,根據其在清廷的行爲、官職等方面,評估其對帝國的危險程度,然後決定釋放或是勞改,甚致是監禁。但即使是釋放的官員,官職肯定是沒有了,特權自然也取消,家財田產只保留少部份,其餘全部沒收,而他包衣、跟役全部都解除依附關係,獲得自甴,並且分給田產,使他們成爲自由農民,可以自由耕種。對於沒有官職的滿蒙漢八旗貴族,也是同樣處置。

沒收了滿蒙漢八旗貴族的財產,使他們沒有足夠的財力,解除包衣、跟役的人生依附關糸,也使他們失去了可以控制的人手,因爲按清廷制度,包衣的地位幾乎等於奴隸,必須是無條件的服從主人。滿蒙貴族都有相當數量的包衣,因此一但以武力反抗帝國,會立時有大量的人手。這也是帝國打壓滿蒙漢八旗貴族的重要手段。

沒權、沒錢、沒人,滿蒙漢八旗貴族也就沒有任何的實力來與帝國做對了。

而另一方面,獲得了田產和人生自由的那些包衣、跟役,爲了保證自已的利益,就必須堅定的站在帝國這一邊來。對其他的百姓來說,雖然沒有獲得什麼利益,但也沒有損失,而且取消了滿蒙漢八旗貴族的特權,以後也可以少受一些欺壓,至少他們不會反對帝國的統治。然後來慢幔的在遼東地區,扶植親帝國的中上階層。

當然釆用這樣的做法,在一開始也許會引起一些滿蒙漢八旗貴族的強烈不滿, 畢竟沒有人會甘心自己的利益,權勢被剝奪,甚致會引發一些暴動,或武裝反抗,但對於中華軍來說,卻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名正言順的狠狠打擊敢於反抗帝國統治的人。畢競中華軍連清廷的正規軍都不怕,誰還會在於區區這些滿蒙漢八旗貴族的暴動反抗。

更爲重要的是,解除了包衣、跟役對滿蒙漢八旗貴族的人身依附之後,也等於是徹底斷絕了滿蒙漢八旗貴族與底層百姓的聯繫,這一招釜底抽蘄十分厲害,因爲任何武裝暴動反抗想要取得成功,就都必須得到底層百姓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失去了這個前提條件,就靠這個貴族勢力,根本就不足爲懼。

周少桓在遼東開始對滿蒙漢八旗貴族進行打壓的時候,中華軍對遼東其他地區的攻勢也巳經開始,首先是遼西地區,也就是錦州府展開軍事行動。

錦州府,也就是後世著名的遼西走廊地區,大體位於遼寧省錦州市與河北省山海關之間,東臨遼東灣,西依松嶺山,大體呈西南。東北走向,全長約三百五十里,寬約在十五到三十里左右,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勢險要,是連接着遼東半島、蒙古卓索圖盟地區和中原京師,的重要通道, 是中國東北的咽喉道路,歷來爲兵家征戰必經之地。

在明朝後期,就是以錦州、寧遠、山海關這三點一線爲屏障,抵抗八旗鐵騎的進攻。因此也可以說,這一片地區,是明清之間的生死必爭之地。雙方在這一塊狹長的地區爭奪了十幾年的時間,大大小小發生了不下百場大戰,包括著名的寧遠大戰、寧錦之戰、大淩河之戰、鬆錦之戰等諸多戰役,許多地方都是反覆爭奪,幾度易手,而且明清交替時期的名將熊庭弼、孫承宗、袁崇煥、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等人,都曽在這裡留下過自己的足跡,就在清太祖努爾哈赤,也死在這一片土地上。

但從總體來看,淸廷是居於攻勢,而明朝居於守勢,而且清廷在一點一點的擴大對錦州地區的控制,而明朝存逐步後退,一直到清軍入關。

而現在中華軍正是沿着當年清廷的擴張路線沿着渤海的西海岸南下,但進軍之迅速,遠勝過當年的清軍,一路上連續攻取錦西、錦州、寧遠。綏遠等地,只用了不到一個月,就打到了離山海關不足六十里的平川營堡。

只有在遼東走廊的兩端存在着不同的軍事集團時,才能成爲兵家必爭之地,但在清廷入關之後,遼東走廊兩端的敵對情況己經消失,因此軍事價值的作用也大大降低,清廷對遼東走廊的重視也大大降低。中原大戰之後,清廷的兵力不足,主要的兵力都集中在遼東沿海一帶,和北京附近,遼東走廊一帶的守衛十分空虛。結果才使中華軍在遼東走廊地區的進軍十分順利,一路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所有的關隘重鎮,全都迎刃而下。

雖然得知中華軍佔領了朝鮮,清朝中也有人建議,要加強錦州、寧遠、山海關等地的防守,但這時中華軍己向北京發動進攻,清廷也根本顧不上了。

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4章 反擊(二)第63章 剃髮令(下)第93章 勸降(上)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72章 求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08章 哭諫(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80章 報紙第92章 返航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56章 重新整編第27章 夜襲(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97章 遷移(四)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78章 工匠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82章 破敵之策第404章 新年(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264章 調兵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8章 江南攻勢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35章 追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94章 遷移(二)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400章 國事(三)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5章 反擊(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93章 雷汞第178章 工匠第185章 襲擊(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
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4章 反擊(二)第63章 剃髮令(下)第93章 勸降(上)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72章 求和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08章 哭諫(下)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80章 報紙第92章 返航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56章 重新整編第27章 夜襲(下)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97章 遷移(四)第222章 新武器(三)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84章 游擊戰(三)第178章 工匠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203章 夜奔(下)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82章 破敵之策第404章 新年(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264章 調兵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53章 正面強攻(三)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8章 江南攻勢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35章 追擊第28章 攻取兗州(四)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94章 遷移(二)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251章 葉瑤瑱的請求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151章 鄭成功的選擇(三)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400章 國事(三)第81章 總結作戰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70章 大戰曲阜(一)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5章 反擊(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93章 雷汞第178章 工匠第185章 襲擊(下)第44章 守衛新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