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吳甡的調停

其實城門被砸開,也並不就等於城池以經失守,因爲城門口十分狹小,進攻兵力無法全面展開,如果守軍全力防守,也不是沒有守住的可能,至少也能夠頂一陣子,而且這時商家軍還沒有派出士兵,去搶佔被自己砸開的城門洞。

但對左軍來說,心理上的防線卻以經徹底崩潰了。經過前兩次敗仗之後,左軍現在對商家軍以經懷有很深的恐懼感,因爲是有城牆可守,士兵們還能免強頂着,而城門被商家軍的火炮轟開之後,在絕大士兵的心裡,這一仗就以經敗了,咸寧是肯定守不住了。因此士兵們立刻就慌亂了起來,紛紛扔掉武器,跑下了城牆,向其他的城門方向逃竄。

左良玉也沒有想到,自己手下的士兵竟然對商家軍害怕成這個樣,又氣又急,他拔出佩刀,在空中揮舞了幾下,大聲道:“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商家軍還沒有進城,守住城門,快去守住城們,我們是一定可以擋住商家軍的。”

但左良玉喊了半天,卻沒有人理他,士兵們還是照樣亂跑,有人一邊跑着還一邊大喊:“商家軍殺進來了,咸寧守不住了,大家快跑啊。” 這句話可比左良玉喊得有用得多,一下子就在士兵中傳揚開來。

只氣得左良玉頓足捶胸,回頭一看,卻發現自己身邊的士兵也只剩下了一半,七門火炮到有五門火炮的炮兵都逃跑了。看得左良玉也目瞪囗呆,但也一點辦法也沒有。而這時***也道:“大帥,我們也撤吧,現在弟兄們都差不多跑光了,等商家軍殺進城來,我們說不定就都跑不了了。”

左良玉一聽,也是道理,也正要下令撤的時候,忽然金聲桓大叫道:“大帥你看,商家軍撤軍了。”

左良玉呆了一呆,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但忽然也想起來,好像商家軍有一陣沒有開炮了,因此左良玉趕忙趴着城垛口,向城下看去,果然見商家軍正在收拾陣地上的火炮,牽過馬來套車,而且後隊以經向後轉,變成了前隊,依次的撤退。

看到商家軍突然撤軍,左軍的諸將都忍不住齊聲歡呼起夾,而左良玉也長出了一口氣,這可真是要謝天謝地謝人了,商家軍居然是撤軍了。然後趕忙命人去收隴城中的亂兵,同時又把城門趕緊修好關閉,嚴密守衛。不過左良玉的心裡卻又犯了嘀咕,商毅這葫蘆裡到底是賣的什麼藥,是真打算留給自巳一條活路,還是想玩一把貓戲老鼠的把戲。

其實商毅雖然不是一個瞠目必報的人,但也決不會得饒人處且饒人。商毅的原則是不要輕易的去惹別人,但如果惹了別人,那就要讓別人不敢再來惹自已。因此依他的性子,肯定是要殺入咸寧去,把左良玉給趕出城去,徹底把左良玉打得伏伏帖帖爲止。而之所以會在眼看大勝的時候撤軍,完全是因爲吳甡到了。

原來得知商毅以經收復了武昌府之後,吳甡也不禁大喜過望,因爲武昌府可是湖廣的治所之地,收復武昌府,可以說是出京督師以來最大的一個勝利。而且如果能夠一鼓作氣,消滅掉張獻忠,那麼自己不敢說是功高蓋世,至少也是本朝的第一功了。因此在這一刻,吳甡的心裡也充滿了建功立業,成爲本朝第一功臣的雄心壯志。

於是吳甡也決定,要親自到陣前去督戰。雖然在出戰之前,吳甡答應過商毅,不會干涉他作戰,但現在參與圍剿張獻忠的,可不是商毅這一支人馬,需要有一個人去坐鎮協調指揮,而這個人自然是非吳甡不可了,相信商毅也是能夠理解這一點。

於是吳甡立刻帶領着馬科和一萬人馬,也渡過長江,趕到湖廣境內,來到了武昌,才知道商毅以經把張獻忠逼到了咸寧,於是吳甡馬上又趕來到了咸寧,正好遇見了劉良佐和黃得功的大營,因此先來到這兩人的大營詢問目前的情況。

那次這一問才知道,原來明軍不僅讓張獻忠給跑了,而且商毅和左良玉還打了起來。這一下可把吳甡也嚇得不清,說實話,現在這兩個人無論是那一個,吳甡都得罪不起,無論是逼反了那一個,自己身爲督師,都是脫不了干涉的,而在朝中的陳演,也絕不會錯過這個整倒自己耐機會。因此吳甡趕忙於是帶着劉良佐和黃得功前來調停,正好這時商毅正在進攻咸寧,吳甡來到商毅的軍中,極力相勸商毅,請他不要魯莽行事,還是先撤軍,其他的事情慢慢再談。

而商毅想了一想,也覺得現在還是不要和吳甡把關係弄疆了,因此也決定給吳甡一個面子,雖然以經轟開了咸寧,但還是下令撤軍。反正要攻下咸寧,隨時都可以。

衆人一起回到了商毅的大營,吳甡這才問起這是怎麼一會事,商毅也把整個事情的經過都說了一遍,同時又把左夢庚還有左軍的一些俘虜都帶了上來,讓吳甡過目,並且由吳甡問話。

其實也不用怎麼問,吳甡基本都相信了商毅的話,這主要還是因爲左良玉的名聲太差,吳甡督師都快三個月了,在名議上是左良玉的上級,但向左良玉連下了六道檄令,而左良玉居然連個面都不給見,現在是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而商毅雖然也些不服管教,但也比左良玉強得多,而且打仗還是十分買力,這次南下完全就是他一個人在撐着大局,因此吳甡心裡自然會偏向商毅了。

而且得知商毅把左良玉打得大敗,連左良玉的兒子都給抓了起來,吳甡表面上雖然不說,但心裡卻是十分高興,早就該教訓教訓左良玉了,他簡直就狂得沒邊了。吳甡甚致還想,要不要趁這個機會,乾脆就把左良玉給解決掉算了。他知道現在崇禎和朝廷早就對左良玉非常不滿了,只不過現在內憂外患,又顧忌左良玉人馬衆多,因此纔沒有動他。但現在有了商毅,完全能夠製得住左良玉了,如果自己能夠幫助朝廷順便解決這個麻煩,那可又是一件大功。

不過這個念頭只在吳甡的頭腦裡一閃而去,就立刻被吳甡否定掉了,因爲左良玉畢竟還是實力雄厚,萬一事情做得不周密,沒能解決得左良玉,反到把他給逼反了,可就麻煩大了。商毅手裡有兵有,到是沒什麼,而自己是一定要承擔這個責任,之前督師所建立的這些功勞可就全都傅諸流水了,那麼自己可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因此還是不要節外生枝爲好。

而在另一方面,吳甡也考慮剄,想要解決左良玉,只能依靠商毅,而就算能順利的把左良玉給解決掉,但商毅完全有能力成爲下一個左良玉,到時候又有誰能去制住商毅呢?

因此在吳甡心裡,也很快給這件事情定下了一個調子,那就是盡力和平解決,施恩於左良玉,讓左良玉和商毅互相牽制。這纔是最好的辦法。

於是吳甡又勸商毅,還是應當以大局爲重,畢竟左良玉也是朝廷官員,如果鬧到了朝廷中去,對商毅日後的仕途也有影響。萬一真把左良玉給逼反了,那就更不好收拾了。

其實商毅並沒有要把左良玉趕盡殺絕的意思,只是要教訓教訓他而己,既然吳甡這麼說了,也正如借梯下牆,滿口答應下來。但啇毅堅持一定要左良玉親口認錯,並且賠償錢糧物資,這是贖回左夢庚的費用。當然這些錢糧物資黃得功和劉良佐也有一份,這可是商毅當初答應他們的。

對商毅的這個要求,吳甡到也沒有什麼意見,因爲在他心裡也覺得有必要好好教訓一下左良玉,也讓左良玉別在那麼驕狂下去,日後也好使喚他幹活。反正是讓商毅來當這個惡人,自己裝和事佬。而黃得功和劉良佐更沒意見,反正是由商毅出面去敲左良玉的竹槓,自己乾落得現成的,有這樣的好事,那又何樂而不爲呢?

於是衆人商議決定,在當天下午,吳甡帶着黃得功和劉良佐進了咸寧,來見左良玉,對他曉以利害,時而聲色俱厲,時而好言安撫,總之是軟磨硬泡,逼着左良玉服軟不可。

而上午的攻城戰也使左良玉徹底明白,商毅可不是朝廷,能夠由自己盤弄,而且自己現在根本就沒有和商毅討價還價的資格,吳甡肯出面來調停,以經是給了自己一個臺階,如果自己還不下,那也就只有立刻造反了。反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今天先忍下這一口氣,以後再慢慢想辦法找商毅算這筆帳。

於是雙方又經過了一輪討價還價,最終決定,左良玉向商毅賠償白銀十萬兩,糧食三萬石——這些都是張獻忠送給左良玉的,結果在左良玉手裡還沒捂熱乎,就馬上讓出來了。不過吳甡也爲顧全左良玉的面孑,不要他當面向商毅賠禮道歉,寫封信算了。

好在商毅也不在乎這個,只要左良玉服軟了就行,他當然不指望左良玉以後就老實了,但至少左良玉想找自己的麻煩,也要仔細的想一想,能不能承但得起自己報復的後果。因此左良玉把錢糧送到商毅的大營之後,商毅也把左夢庚給放了。

隨後商毅又分給劉良佐和黃得功兩人各兩萬兩白銀,五千石糧食。這件事情也終於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31章 攻城(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90章 合圍(一)第165章 雨戰(一)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54章 水上進攻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86章 人材(上)第399章 國事(二)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45章 獻投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400章 國事(三)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67章 變數(三)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03章 夜奔(下)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66章 忽悠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46章 身世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90章 合圍(一)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
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36章 機構調整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36章 海軍計劃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31章 攻城(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78章 長城填詞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90章 合圍(一)第165章 雨戰(一)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7章 解救人質行動(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54章 水上進攻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72章 撤離南京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86章 人材(上)第399章 國事(二)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245章 獻投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1章 戰局的變化(三)第400章 國事(三)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267章 變數(三)第290章 帝國體制(六)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203章 夜奔(下)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117章 戰後總結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66章 忽悠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16章 假太子案(三)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100章 蘇州暗戰(下)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46章 身世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90章 合圍(一)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