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

商毅淡淡道:“我剛纔己經說過,凡事在杭州經商的外藩商人,只要是尊從我的法令,誠信經商,其他事務全憑個人自由,本官並不干涉,而且本官即爲杭州的地方官員,也有責任保護每一個在這裡經商者的人身安全。也沒有任何理由,就想從我這裡將一個安分守紀的商團強行帶走,試問我又如何向其他商人交待呢?”

阿部重次道:“但是我有日本徵夷大將軍的命令……”

他還沒有說完,就被商毅打斷道:“徳川家光只是曰本的徵夷大將軍,管不了中國的事情,而且我和徳川家光無親無故,又憑什麼要給他這個面子。”

翻譯當然不敢直譯商毅直呼徳川家光的名字,因此阿部重次也不知道,但也覺得商毅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那麼督師大人知道這個商團的真實身份嗎?”

商毅點了點頭,漫不經心道:“當然知道,他們是豐臣氏的舊部,奉立豐臣秀吉的孫女爲主,按照你們曰本的習慣,可以被稱爲豐臣公主。”

阿部重次也不禁有點驚訝,道:“督師大人既然知道這個商團的真實身份,那麼想必也應該清楚,他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商團,我們……”

但他的話再次被商毅打斷,道:“這一點你不必多說了,徳川氏和豐臣氏之間的恩怨,我一清二楚,說起來還是德川氏理虧,當年豐臣秀吉死前,將幼子豐臣秀賴託付德川家康照顧,形同託孤一樣,卻沒想到徳川家康會乘機發難,奪取了豐臣氏的天下,而且還逼死秀賴和豐臣秀吉的遺孀澱君夫人,現在又想對他唯一的孫女動手了嗎?”

阿部重次也沒想到商毅會對日本的這段歷史這麼熟悉,因此也覺得有些尷尬,畢竟這件事情在日本也有公論,德川氏做得確實不地道,過了好一會才道:“督師大人誤會了,當年的事情,家康公也是迫不得以,秀賴公和澱君夫人之死也是意外,而且這一次我們想把公主帶回曰本,絕不是要加害於她,而是希望能夠把她好生奉養起來。以告慰太閣的在天之靈”

商毅擺了擺手,笑道:“貴使可不要誤會了,我對徳川、豐臣兩家的恩怨事非並不感興趣,也不想爲他們仲栽對錯,貴國想如何處置公主,我也不想多管,說這麼多隻是想讓貴使知道,所有的事情我都瞭解。如果貴國一定要帶回使團,那麼我損失的利益貴國打算如何補償呢?”

這一下阿部重次到有些糊塗了,不解道:“不知督師大人損失了什麼利益?”

其實商毅心裡早就把阿部重次罵了個狗血淋頭,因爲談判的策略,都是自己的底牌翻得越晚越好,因此商毅才費了這麼多的口舌,而且不斷的暗示,也不知道這個鬼子是真不知道還故意裝糊塗,就是一句都沒有說到點子上來,因此商毅也只好直接表明自己的態度,道:“我在浙江一向鼓勵海外貿易,貴國的商團在杭州經商三年,將我們中國的商品大量銷售曰本,爲我帶來許多利益,一但貴使把他們帶走,我和貴國的貿易來往也就斷了,豈不是損失巨大,不知貴國打算如何補償我呢?”

阿部重次這纔有些明白商毅的意思,過了好一會兒,這才道:“那麼督師大人希望得到什麼補償呢?”

說了這麼半天,商毅總算是等到一句自己需要的話,立刻道:“如果貴使把商團帶走,那麼貴國必須向我開放一個沿海城市,做爲我和貴國之間,進行貿易來往的通商口岸,允許我在通商口岸設立中國商館,管理貿易事務,並且在稅收、海關手續等方面,都要給予優惠政策。”

在十七世紀初,中曰貿易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因爲中國的大部份商品在日本都非常受歡迎,而且這個時候日本發現了銀礦,購買力也變得十分給力,在朱印船貿易的鼎盛時期,往往都是整船白銀運到中國來購買商品。

雖然日本在島原之亂以後,實行徹底鎖國的政策,朱印船貿易也完全停止,但日本也需一定的中國商品,因此鄭芝龍憑藉着自己在日本的雄厚基礎,不僅依然保持着和日本的貿易來往,同時還借這個時機,壟斷了對曰的貿易,在鄭芝龍的海外事業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和曰本之間的貿易來往。

因爲現在商毅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擴大海外貿易,日本就絕不能忽視。而且現在鬼孑手裡有白銀,也是不賺白不賺。同時商毅也需要從曰本進口銅礦和硫磺。因此商毅也一直希望擴大對曰本的貿易,只不過不想和鄭芝龍發生衝突,才暫時作罷。

現在鄭芝龍的勢力己經土崩瓦解,而鄭成功又羽毛豐滿,中日貿易之間出現了一個真空區,而商毅當然希望自己能夠填補這個真空區,壟斷中日貿易,但商毅並沒有鄭芝龍在曰本的基礎,而且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像歐州人那樣,用鉅艦重炮去打開日本的海關,因此在目前,只能藉助曰本商團來發展對曰本的貿易。

雖然依靠日本商團的貿易量也很有限,但也聊勝於無,不過如果日本能夠對自己開放一個通商口岸,日本商團當然也就可有可無了。這也是商毅的條件,只看日本人的態度了。當然提出什麼開設商館,稅收、海關手續的優惠政策等要求,也是另一種談判的策略,繼然被迫先出牌,那麼就不妨把價格喊高一點,給對方留出一個砍價的空間來。不過說完這段話之後,商毅自已也覺得有些可笑,這到有點後世歐州列強的口氣了。

不過在阿部重次看來,商毅完全是在胡攪蠻纏,因此阿部重次想都不用想,立刻斷然道:“督師大人,我認爲您提出條件實在是無禮的要求,我想將軍大人是絕不會同意的。”

曰本的封關鎖國政策,是從德川家康時代就開始實行,到德川家光時代發生了島原之亂以後,也將這一政策發展到極致。說白了就是怕開國之後,引入了外來勢力思想,影響徳川幕府的統制。既使日本對外界商品有一定的需要,基本都是由薩摩藩經琉球轉入,在日本本土, 幾乎完全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 而鄭芝龍能夠壟斷曰本貿易,只是一個特例。因爲他和曰本的關糸確實太緊密了, 徳川幕府對他也比較放心。因此商毅提出要求曰本開放通商口岸的要求,徳川幕府是肯定不會答應的。

而聽了阿部重次的回覆之後,商毅淡淡道:“那就是徳川家光的事情,他要維護他的統制,我要保障我的利益,大家談得來就談,談不來就拉倒。”

這時在阿部重次頭腦裡,也在積極思考,商毅提出這些要求的目地,其實阿部重次在徳川幕府中,也算是很有能力和見識的大臣,只是受制於日本的封關鎖國政策,對海外世界幾乎一無所知,也不知道世界的大勢變化,根本就沒有想到,商毅是在要求日本開設通商口岸,僅僅就是爲了進行貿易。同時由於有先入爲主的思想,阿部重次甚致懷疑,商毅這是不是在故意向日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其實是維護曰本商團,不想讓自己帶曰本商團回國。這麼看來,島津光久所說,到真有可能是真的。

順着這個思路想下去,阿部重次越想還越覺得真的就是這麼回事,許多事情也都能得出解釋,包括前面一定要讓自己解刀進見,而商毅積極尋求和曰本進行貿易,恐怕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此在心裡己經確定,商毅真的和日本商團聯合起來了。

雖然阿部重次心裡十分惱怒,很想發作,但畢竟還是記得自己的責任,而且也知道現在是在商毅的地頭上,自己如果冒然發作,恐怕也討不回好結果,因此道:“好吧,督師大人,您的要求我己經知道了,但這件事情我並不能作主,必須要回復將軍閣下,由將軍閣下來決定。因此向您告辭,明天我就返回日本,去向將軍閣下稟報。”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既然是如此,那麼就貴使回覆徳川將軍。”

其實從阿部重次臉上的表情,商毅基本也能夠看出來他的態度,對徳川幕府也不抱多大的指望,看來希望用和談的方式讓日本開國,基本就是不可能的,就像二百年後一樣,如果不重重搞打一下日本,是不會讓鬼子老實,當然到了那個時候,可就不僅僅是讓日本開國通商這麼簡單了。至少是讓日本淪爲中國的殖民地,甚致慢慢併吞日本。

不過在目前來說,這還只是一個構想,自己首要的大敵,還是清廷。而對日本的貿易,只能寄希望於曰本商團,爭取能擴大一些。商毅估計, 日本商團在近期內一定會來拜訪自己。

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42章 提案(上)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66章 忽悠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94章 撤兵第176章 鹽場(下)第60章 莊妃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271章 妙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61章 破局(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90章 遇刺(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161章 飛剪船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307章 民意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03章 海商(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49章 皇太極(下)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81章 進攻臺灣
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421章 中俄之戰(一)第142章 提案(上)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66章 忽悠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94章 撤兵第176章 鹽場(下)第60章 莊妃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271章 妙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20章 收復南京之戰(五)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61章 破局(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63章 再戰匪賊(二)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10章 合圍南京(下)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90章 遇刺(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222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上)第161章 飛剪船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307章 民意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32章 暗流涌動(四)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328章 徳川出兵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03章 海商(上)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49章 皇太極(下)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39章 驅逐荷蘭(二)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57章 進攻廣東(五)第39章 第二支西班牙艦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81章 進攻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