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出任千總(上)

其實在曾化龍心裡,早就存在了這個念頭。

按明朝慣例,是由文官節制武將,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巡撫爲一地的最高軍政大員,管轄範圍區內的所有守備、指揮、同知、千戶甚致是參將、總兵都歸他管轄。但巡撫本身卻是不掌兵的,只有調兵之權,。如果是在正常時候,當然無關緊耍,只要巡撫一下令,誰敢不聽從。

但現在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朝廷對地方和掌兵大將的控制力度,以經下降了許多,誰手裡有兵有將,有糧有槍誰就是大爺,特別是一些掌握重兵的大將,基本就是拿朝廷的旨意當擦屁紙,看完就扔,執不執行全看心情好壞。而朝廷還不能過份得罪他們,萬一逼急了也從了賊,或着投降了關外的滿淸,那可就更遭了。其中最爲典型的就是左良玉,朝廷對他還只能哄着玩。

且此什麼巡撫、總督、督師這類地方大員,在以前聽起來雖然牛皮哄哄,威風凜凜,但在這個時期卻是受夾板氣的主,上面有朝廷逼着,下面有武將頂牛,兩頭都受氣,裡外不是人。過去被任命剿滅流寇的朝廷大員,如陳奇瑜、楊嗣昌、包括洪承疇,都吃過武將不聽調遣的虧。

在山東地區雖然沒有左良玉那樣手握重兵的大將,但衛所的軍馬也都掌握在地方將領手裡,他們雖然還不敢明目張膽的違抗朝廷命令,但接到將令之後,不是百般推託,就是陽奉陰違,或者表面應承,暗中下套下拌,反正就是以保存自己的實力爲先,再或者就是向朝廷要餉。曾化龍雖然是登萊巡撫,實際上也就是個光桿司令,誰都支使不動。

其實曾化龍到山東上任的時候,到是懷着萬丈雄心,很想在登萊地區做一番事情來的,但到任了幾個月之後才發現,原來在這塊地方里,除了自已手底下的幾百家丁之外,覺得誰都靠不住。因此他也迫切的希望能夠拉扯起一個自己班底,找幾個自己能信得過又有能力的武將,來幫自己一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曾化龍看到沂水縣發上去的告捷公文,就隱隱覺得這個民團或許正是自己需要的,因此纔不惜以巡撫的身份屈尊大駕,來到清水村來,就是想來碰碰運氣。

結果到了清水村,見到商毅之後,通過和他的一番交談,並親自了解了剿滅青狼峰賊匪的經過,又看過了民團的演練之後。曾化龍發現商毅這個人雖然年輕,但爲人沉穩,舉止得當,不僅精通兵法,而且還善於練兵,雖然只不過是一個民團,就被他整得比官兵還要強,如果藉機向朝廷薦舉,不僅是爲國求賢,也是給自己培養了一個親信大將,讓他訓練出一支勁旅官軍,對自已在山東大展拳腳,一展抱負,是大有益處的。

千戶雖然一般都是由軍戶世襲,但在現在這個時候,也可以作特殊處理,只要把商毅原來的戶籍轉爲軍戶就行了,反正現在奇山所也是一個空缺,因此只要是由曾化龍出面向朝廷薦舉,批下來基本足沒有問題。而千戶雖然不是什麼高級武將,但也有正五品,手底下的士兵覈定標準是一千二百人,以商毅這麼年輕,就從平民百姓一躍就成爲五品武將,幾乎就是一步登天了。而且從此以後,他的後人中只要有男丁,只要不犯大錯,就可以永遠世襲這個奇山所千戶的職位。

因此曾化龍身邊的一干文臣武將都盯着商毅,目光中充滿了羨慕和嫉妒之情。就連周世奇也大爲震驚,雖然他也估計到商毅絕不僅僅會曲尊一個民團教師,但也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就發達起來了,而且還受到巡撫大人的賞識,日後繼續晉升,也不是難事。同時又大爲但心,奇山所離沂水縣有六百多裡,商毅這一走,民團可怎麼辦?萬一他再把民團的人帶走,那又怎麼辦?豈不是要馬上撒攤子嗎?

就在這時,只聽商毅道:“大人,請恕草民不能從命。”

這一下不僅是其他人,就連曾化龍也驚呆了,他還從來沒想到商毅會拒絕,難到說他認爲做武將沒有前途,打算考科舉嗎?這也不是不可能,因爲明朝一直都是文尊武卑,因此既使是有人想來從軍,也先考科舉,進入文官系統,然後再轉武職,來個曲線救國。只是商毅現在連個秀才都不是,再者將上千戶也可以重新再考科舉的。

因此曾化龍徐徐道:“這又是爲何呢?如今大明天下不寧,內有賊匪叢生,外有韃子在側,本官見你確實有真材實學,爲何不願爲官,爲朝廷盡力呢?莫非是嫌棄千戶太小嗎?”

商毅忙道:“大人誤會了,天下興亡,匹夫有則,何況商毅身爲大明子民,自當爲國盡力,又豈能嫌棄官職大小?”

曾化龍點點頭,道:“那又是爲何呢?”

商毅道:“當初草民在清水村組建民團,就是希望保衛鄉親,並不奢求爲官顯勝,而奇山所位於登州沿海,離沂水縣有五六百里,草民如果去奇山所就任,只怕就難以再回這清水村。草民實在舍不下這裡的鄉親們,因此只想大人將草民安排在就近地區,草民定然絕不推辭。”

“哦!”曾化龍到沒想到商毅會是這個理由,不過戀鄉顧土也是人之常情,這不正好也說明商毅是個重情誼的人嗎?那麼現在自己提拔了他,那麼他一定會感念自己的提攜之恩。就像左良玉現在如此飛揚拔扈,連朝廷的旨意都可以不放在眼裡,但對當初提拔自己的候恂卻始終尊敬有加,候恂的話有時比聖旨還有效。自己說不定也能做個候恂。

而在另一邊,周世奇差一點都落了淚,沒想到商毅對淸水村懷着這麼深的感情,忍不住偷偷看了周少卿一看,見周少卿低下了頭,面有愧色。

人都是有感情的,在清水村生活了兩個多月,商毅確實有些不忍離開,但這僅僅只是他拒絕的原因之一。其實對商毅來說,作一個地方性帶兵的小武將,可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千戶雖然不算大官,但有自己掌握的人馬軍戶,而且在所裡這一畝三分地上,就是土皇帝。可以名正言順的練兵,擴軍、屯土、招收流民,造火器,配火藥。甚至是主動出擊、抄山剿匪都不會有顧忌。許鄉民團做不了的事,都可以正大光明來做。

但現在商毅以經在這一帶建立了一個相當紮實的基礎,除了清水村、八角臺村、十里屯村以外,王家大屯和七柳鎮以經就等於是商毅的私人勢力了,這麼好的基礎怎麼能夠輕易放棄呢?一但到了奇山所,一切又要從頭開始。而且奇山所就在曾化龍的眼皮底下,想幹點什麼都要小心謹慎,那有在這裡這麼寬鬆。因此商毅就只想在這附近混個官當,要麼就寧可還在清水村當個民團總教師,絕不離開這裡太遠。

曾化龍也沉呤起來,一時衆人都不說話了。

過了好一會兒,青州知府孟宏恭才道:“巡撫大人,關於舉薦商毅一事,卑職到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曾化龍看了他一眼,道:“說吧。”

孟宏恭道:“大人爲國求賢,提攜後進,虛懷若谷,令人敬佩。而商毅眷戀故土,不忘鄉親,也是仁心可嘉。依卑職看,不如就在青州府境內,爲他安排一個職位,則兩全其美,豈不皆大歡喜嗎?”

曾化龍點了點頭,道:“青州府內有什麼空缺職位嗎?”

孟宏恭道:“回稟大人,在青州府境內,沂水縣東北三十里,爲沂水臨駒兩縣交界處,有一穆陵關,原設巡檢司,但如今匪盜叢生,巡檢司也難維護地方。因此依卑職之見,不如舉薦商毅爲青州衛千總,駐守穆陵關。一則使商毅軍入伍,爲朝廷盡力,二也可成全商毅保衛鄉土之心,一舉二得,日後有功,再慢慢提升也不晚。如果因爲缺少品級,則不訪向五軍督提府伸報,加團練守備行千戶事之銜。”

曾化龍想了一想,千總和千戶雖然是一字之差,但區別很大,千總是一個沒有品級的地區武官街,另外也不能世襲,雖然治下也有一千人的標準,但比起千戶來,還是差了許多。雖然品級的問題,也確實可以如孟宏恭所說,爲商毅申報一個團練守備行千戶事就可以解決,但畢竟是個的虛銜。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由巡撫直接委任,不用經過五軍督提府。

因此又問道:“商毅,你的意思呢?”

其實商毅根本就弄不懂這裡面還有這麼多文章,不過他知道千總也是一個低級武官,標下一千人,而目也聽明白了,讓他駐守穆陵關,也就是在那裡算一把手。離沂水縣也不遠。因此也不在推辭,立刻道:“草民自當從命。”

曾從龍點了點頭,他原想把商毅安排在自己身邊,但這樣也不錯,都是自己舉薦,也滿足了商毅的需要,至於把商毅培養成自己的得力助手,以後再逐步來,只耍他真有能力,還怕得不到晉升的機會嗎?於是點點頭,道:“好吧!我回登州之後,就立刻下公文來。” 轉頭對孟宏恭道:“孟知府,日後商毅在你的治下爲官,還要多多教導纔是。”

孟宏恭道:“大人放心,卑職一定會細心教導。”

他看得很清楚,巡撫是很看好商毅的,只要自己把商毅安排好了,曾化龍一定高興。而且剛纔他也看出來,商毅確實是個將材,有他在自己境內坐鎮,大概也會安穩兩年。

就在衆人覺得皆大歡喜的時侯,忽然有人來報,有一支匪賊來進攻沂水縣。

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94章 撤兵第142章 海警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06章 接頭第134章 勸說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9章 安慰公主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98章 國事(一)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6章 投靠第135章 開業(二)第307章 民意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55章 插曲第29章 授藝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73章 阻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07章 民意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35章 南歸(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章 喜迅(上)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66章 新法令(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
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94章 撤兵第142章 海警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06章 接頭第134章 勸說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82章 游擊戰(一)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9章 安慰公主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200章 布萊克報告(上)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82章 進攻黃州(三)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98章 國事(一)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286章 年度總結(下)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36章 投靠第135章 開業(二)第307章 民意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55章 插曲第29章 授藝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3章 擁立監國(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73章 阻擊第176章 入川之戰(一)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227章 蒙古出援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4章 進攻北京(一)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307章 民意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35章 南歸(上)第176章 鹽場(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章 喜迅(上)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66章 新法令(上)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37章 南方情報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