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

雖然清軍已經做好了迎戰的準備,但戰局的發展卻並非向博洛預料的那樣,中華軍渡過了滹沱河之後,一連過了五天,都沒有向真定府發動進攻,只是在城外修築陣地駐守。

這一下博洛也不禁奇怪起來,中華軍這樣反常的舉措,一定是另有打算,博洛馬上想到的是,中華軍會不會是使用聲東擊西之計,明攻真定,暗取河間,雖然說清軍在河間府也留下了一部兵力駐守,但畢竟是以真定府爲主,這裡現在己經集中了河北七成以上的兵力,如果中華軍虛攻真定,而集中主力實取河間的話,以河間府現在的留守兵力,根本就不夠,當然如果中華軍以主力來進攻真定,雙方以主力對主力決戰,清軍能不能守住真定府,其實博洛也沒有把握。

但經過清軍的探子打探之後發玩,中華軍並沒有在河間府一帶集結兵力的跡像,主力人馬似乎確實都集中在真定這一線,因此博洛也覺得有些摸不着頭腦了,那麼中華軍這是準備幹什麼呢,但現在博洛也不敢輕易的派兵出擊,去試探一下中華軍在真定的人馬是不是真的主方,因此也只好這麼僵持着。

但就在二月十二日,博洛收到北京發來的急報,太原失守,嶽樂己退守到了保定,命博洛立刻放棄真定、河間一線,退守保定與嶽樂匯合,保衛京師。

博洛這才明白, 原來中華軍還是用的聲東擊西之計,只不過並不是要攻取河間,而是攻取山西。

其實成進在真定城前按兵不動,並不是等着山西那邊的消息,也不是什麼聲東擊西之計,而是怕自己這一路的迸軍太快了,清廷放棄北京逃跑,因此纔有意放緩了進攻的速度,穩住清軍,讓其他各路中華軍先行一步,切斷清廷的退路。

因爲現在中華軍對清軍,根本就用不着什麼聲東擊西之類的戰術,搞得這麼複雜,中華軍不僅戰鬥力強於淸軍,而且在總兵力上,也遠遠超過了清軍,現在連同朝鮮的戰局,中華軍對清廷一共也纔出動了三個軍區的兵力,而在後方,還有四個軍區沒有動。

就在成進率軍向河北發動進攻的時候,趙英傑也率領着第十一、二十五軍向山西發動了進攻。

因爲瓦克達和勒克徳渾一直都守在陝西按兵不動,因此清廷現在的兵力嚴重不足,整個山西省一共也才只有三萬多人馬駐守,根本守不住這麼大的地方,嶽樂也只能集中兵力,固守幾個重點的城市,對其他地方,也只好全部郜放棄。

而就是這樣,清軍的兵力也仍然遠遠不夠,因爲山西是京師的側翼,例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較起真來,幾乎毎一個州府都有戰略要地,而嶽樂也只能從中挑選了幾個重中之重,首先當然是山西省的首府太原府,這是山西的核心地區,不能不守,其次是山西西南的平陽府,東南的潞州府這麼三個地方,就連山西與河南省交界的天然屏障太行山區都放棄了。

儘管太行山區確實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這一塊地區的地域太廣,連綿達到數百里,把嶽樂手上的這三萬人全扔在這裡都不夠,而且太行山區位於山西省的最南端,一但把兵力都集中在這裡,中華軍可以從河北彰德府出兵,進攻清軍的側翼,切斷清軍後路,因此嶽樂也不得不放棄太行山。

結果中華軍從太行山經過的時候,沒有首先一點阻礙,十分順利的通過了太行山,進入山西省境內,然後直奔潞州府而去。

嶽樂在潞州府佈置了一萬守軍,人數還算是差強人意,但武器裝配卻慘不忍睹,沒有一門火炮,火銃也僅僅只有五百餘支,而且還全是火繩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爲山西駐軍,本來就是臨時的,清軍的火槍火炮基本都留在了河北。

其實潞州的地勢很好,城西是漳水、城北是藍水,而且在東南還有壺關互爲相望,如果軍隊、裝配都足夠的話,可以給中華軍制造出相當大的麻煩,只可以現在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如中華軍,這一仗的結果自然也是沒有一點懸念了。

不過這一戰也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二十五軍第一次代表中華軍出戰。

二十五軍是中華軍唯一一支全由投降部隊組成的軍級建制,因爲加入中華軍的時間短,根本就沒有經過糸統的訓練,火炮團全部取消,全軍只配備少量的小炮,就連火槍也只裝配了一半,到不是統戰部不給他們,而是因爲二十五軍的士兵都不會,儘管說會使填裝彈藥、開槍射擊並不難,幾天就可以學會,半個月基本就可以練比較熟了,但那只是單兵射擊,要達到很連貫的三段射擊的水平,至少也要訓練三個月,因此這個時候就算配給他們火槍,估計也只能當長矛使,那還不如用真正的長槍好使,至於火炮更是不行,因爲中華軍的炮手至少都會一些簡單的數學幾何知識。

因此統戰部也決定,先給二十五軍裝配一半的火槍,慢慢練,等練熟之後,再給另一半士兵換裝,而其他士兵還是使用長槍,這樣也就能保持二十五軍的戰鬥力,而二十五軍的三名主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也都明白,這是事實,並不是中華軍有意刁難自己,也沒有別的話說。

結果在二十五軍從應天府開拔之後,到開封府的一路上,換了裝配的士兵都在練習火槍的射擊技術,至少先把個人射擊練熟,而且在經歷了違紀的風波之後,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也不敢再馬虎,不僅經常告戒士兵,尊守紀律,而且還派出自己的衛兵監查管理,因此在這一路上,也沒有再發違紀的事情。

到達開封之後,二十五軍被分派跟隨趙英傑進攻山西,結果一路順風順水,一直打到潞州府來。

因爲己經偵察清楚,清軍在潞州城裡的兵力並不多,因此趙英傑決定,把主攻潞州的任務,交給二十五軍來完成,一來是看一看二十五軍的戰鬥力,還有這一段時間之後的精神面貌;二來也是想了解一下清軍現在到底還有多少戰鬥力。

而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也知道,加入了中華軍,早就都是要出戰的,而且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瞭解,三人也明白,想在中華軍裡混個好前途,必須要在戰場上有所表現才行,因此也十分痛快的答應下來,並且積極動員部下的士兵,明天這一戰一定要好好打,不能給自己丟瞼。

當然趙英傑並不是有意借清軍之手來消耗二十五軍的兵力,因此在戰鬥一開始,安排其他的炮兵爲二十五軍提供火力支援,並且也派出了爆破組,爲二十五軍首先打開城牆。

老實說二十五軍的老兵也不算少,從張獻忠還在世的時候,就跟着一起東征西殺,滿中國亂跑的,也大有人在,什麼樣的戰都打過,攻城戰當然也不例外,但向中華軍這樣,一開始就用猛烈的火力壓制住了城牆上的守軍,確實還是第一次見到。

由其是爆破組上去之後,“轟”的一聲,炸開了潞州的城牆,不少二十五軍的士兵也都傻了,因爲按照一般的攻城經驗來說,城牆被打開,也就意味着城池基本被攻破了,但這纔剛剛開始攻城,就一下子把城門給炸開了,這也太快了一點吧,因此二十五軍的官兵們都盯着潞州的城牆被炸開的缺口,都呆在那裡,連發動衝鋒都忘了,還有不少士兵直柔眼睛,懷疑自己看錯了。

而在主陣中觀戰的趙英傑卻急得直跺腳,大叫道:“孫可望在幹什麼,都己絰炸開了城牆,怎麼還不進攻呢,難到是要貽誤軍機嗎。” 趕忙派出一個衛兵去催促孫可望進攻。

收到了衛兵的命令,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三人才如夢方醒,孫可望趕忙下令進攻。

在昨天三人都己經商量好了,各自挑選出一個營來,組成第一批突擊隊,這樣損失人人有份,打贏了人人有功,誰都不吃虧,因此下令之後,由三個營組成的突擊隊立刻向潞州城發動了猛攻。

其實剛纔這一耽誤,連清軍也都有些奇怪,因爲按照常理,炸開了城牆之後,中華軍就會馬上發動地面進攻,這個時候誰堵在缺口的地方誰到黴,因爲中華軍的第一波進攻可不是好玩的,因此清兵們都紛紛散開,誰也不敢厷揝其鋒芒,但等了一會兒,清軍才發現,在中華軍炸開了城牆之後,只是在原地等着,而還不發動進攻呢,茣非是中華軍又有了什麼新式的武器,等着自己把缺口堵起來再使,因此一時也是人人納悶,居然沒有人想到厷堵缺口。

直到中華軍開始向潞州城發動進攻,清兵們也才如夢方醒,原來中華軍還是要發動地面進攻啊,這不是在耍自己玩呢,就算是中華軍厲害,但有這麼玩的嗎,不過清軍也來不及細想了,趕忙都去堵住城牆的缺口,但這時已經晚了,中華軍已衝到了城牆邊,雙方在城牆的缺口處展開白刃激戰。

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77章 名士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96章 對策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章 應對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6章 夜襲(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94章 撤兵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370章 戰術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7章 朱印船(上)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86章 出獄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86章 講和(上)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8章 許婚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56章 重新整編第308章 宣戰(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4章 天像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80章 佈置(一)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04章 海商(下)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48章 皇太極(上)
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74章 八旗圈地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68章 救援兗州府(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77章 名士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96章 對策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19章 工業基礎第330章 前哨戰(下)第2章 應對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26章 夜襲(上)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94章 撤兵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370章 戰術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7章 朱印船(上)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206章 重回穆陵關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2章 再徵湖北(二)第135章 南京規劃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186章 出獄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61章 國事家事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104章 海商(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42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第186章 講和(上)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8章 許婚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56章 重新整編第308章 宣戰(上)第46章 援不援救王家大屯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26章 江北之爭(三)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4章 天像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213章 李自成敗逃第80章 佈置(一)第159章 戰爭的收穫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04章 海商(下)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48章 皇太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