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

?果然, 就在隨後的幾天裡, 蒙古軍就化整爲零, 分成了十個小隊,不斷的向駐紮在正黃旗察哈爾的中華軍發動襲擊。

蒙古軍的小隊以三五百人編組成一隊, 平時躲藏在正黃旗察哈爾附近的深山密林裡面,遇到中華軍的小股人馬或者是巡邏隊之後,突然殺出,打中華軍一個措手不及,一但襲擊得手,或是中華軍有援軍趕到,就立刻撤退,決不多做停留。

甚致是對中華軍團級編制的人馬,蒙軍的小隊都會看準機會,從側翼,後面發動襲擊,一但中華軍的士兵反應過來,準備發動反擊的時候,蒙古騎兵就立刻撤退,也把騎兵快速、靈活、機動性強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

不得不說,蒙古軍的這種戰術確實令中華軍十分頭疼,畢競蒙古軍都是騎軍,來去如風,行動迅速而且蒙古騎兵確實都非常善於騎射之術,雖弓箭的射程不如中華軍的火槍,但也是遠程攻擊的武器,而且射箭的頻率也確實要比火槍快得多,因此一但等蒙古騎兵突擊到了五十步以內的距離時,中華軍就很難應付了,如果雙方在這個距離對射,蒙古軍並不落下風,而且有時蒙古軍還會分成兩隊,一隊在前方吸引中華軍的注意力,等中華軍列好陣式之後,另一路卻突然的從中華軍的背後殺出去,往往可以打中華軍的一個措手不及。

因此在最初的二三天時間裡,蒙古軍的襲擊屢屢得手,連續襲擊了中華軍的好幾個巡邏隊,中華軍一共陣亡了一百餘名士兵。

但對蒙古軍的這種戰術,成進在出兵之前就有所預料了,因此也立刻做出了調整,命令各巡邏隊在巡邏的時候都要加強戒備,由其是對山地、樹林,更是要萬分小心,一但遇到蒙古軍的襲擊,立刻在原地防守待援,而且不可只防一面,一定也要注意側翼和背後。

同時成進也將兩個騎兵團分成以營爲單位,在正黃旗察哈爾附近尋找蒙古軍的小隊,一但發現了蒙古軍的小隊,就立刻進行圍殲,因爲中華軍戰馬的的短途衝刺速度要比蒙古馬快得多,因此只要是被中華軍的騎軍盯上,蒙古軍就很難逃脫得了,而雙方展開激戰,中華軍的騎兵們使用火槍的射程比蒙古軍的弓箭遠,還可以使用手榴彈炸,因此蒙古騎兵很難佔得了上風,同時附近的步兵也會馬上趕過來參戰。

結果隨着中華軍加強了戒備之後,蒙古軍的成功率就大大降低了,一方面是中華軍以騎制騎,另外也因爲蒙古草原上儘管也有山地和森林,但基本還是以平原爲主,雖然說平原的地形確實有利於騎軍作戰,但也給蒙古的突襲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加上中華軍又普遍裝配了望遠鏡,因此蒙古軍往往離着還有好幾百步,就被中華軍發現了,可以從容的準備佈陣。

而且中華軍的火槍確實要比弓箭遠得太多了,這是蒙古軍的先天不足,基本是沒有辦法彌補得了的, 因此蒙古軍首先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才能夠接近中華軍,達到自己的射程以內,而在弓箭的射程內,如果再向前進一步,就會進入中華軍的手榴彈的打擊範圍,因此蒙古軍也確實是很難再得手了。

這樣的限制與反限制的拉距戰,一直進行了十天的時間,而在這十天的時間裡,中華軍陣亡的人數達到了二百八十餘人,己經超過了與蒙古軍的第一戰的陣亡人數,不過蒙古軍也沒有討得多少好去,被中華軍打死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六百人,因此就這樣耗下去,中華軍還是要比蒙古軍佔優一些,但這些戰鬥基本都發生在正黃旗察哈爾周邊二十里的範圍內,中華軍並未向鑲黃旗察哈尓發動進攻。

不過中華軍雖然在戰場上佔優,但爲此也消耗了大量的彈藥,因爲中華軍是靠密集的火力來殺傷敵軍,因此對付這種小股敵人的偷襲戰術,是最消耗彈藥的,有時放了幾百槍,也消滅不了幾個蒙古士兵,結果十天之後, 中華軍的火槍彈藥己經只剩下三成左右,只夠應付一場戰鬥的需要,而這一點也可以算是蒙古軍的這種偷襲戰術的成功之處。

但儘管如此,蒙古軍的偷襲戰術佔不到便易也是事實,因此蒙古各旗主對現在的戰局憂心重重,昭烏達盟和卓索圖盟有的旗主都已經想要打退堂鼓了,提議撤軍,當然不能說是怕了中華軍,而是說糧草接濟不上了,不過這到也是實情,因爲蒙古各部打仗,向來沒有後勤補給一說,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現在耗了十幾天的時間,出兵時帶的五千多頭牛羊,現在己剩下不足一千頭,再加上少量的青稞面和馬奶酒,最多也就只夠五六天吃的,因此這時有人提議撤軍,也算是合情合理。

碩塞、博洛、嶽樂三人都知道,一但蒙古軍一撤,察哈爾肯定是守不住的,而自己也就沒有了立足之地,因此到了這個時候,決不能讓蒙古軍撤軍,而且他們三人到底是是久和中華軍作戰,當然知道中華軍一般隨軍攜帶彈藥的數量,因此也基本可以推斷出,中華軍的彈藥不多了,只要再消耗他們兩三天,中華軍的彈藥就一定會耗盡,一但中華軍的彈藥用盡, 那麼戰鬥的局勢也就將向蒙古軍的一方逆轉過去。

於是幾人也極力的勸說各旗主,現在這個時候拼得就是雙方的意志力,就看誰先挺不住,誰就輸,因此一定要堅持下去,再堅持幾天,戰利就屬於滿蒙聯軍這一邊的。

同時他們也極力威嚇各旗主,不要以爲撤走了就沒有事,察哈爾是和三盟是脣齒相依,脣亡齒寒,一但中華軍攻佔了察哈爾,那麼他們的下一個目標不是昭烏達盟就是卓索圖盟,當然他們也不忘也再度把中華軍的兇殘渲染了一番,中華軍一但佔領蒙古,將把所有的蒙古男人全都殺光,將草原開避成農田,婦女和小孩淪爲漢人的奴隸,爲漢人做牛做馬,耕田拉犁等等。

不過這種洞嚇到也有些效果,各旗旗主聽了之後,也都免強打消了撤退的念頭,仍然留了下來。

而就在這時, 蒙古軍也終於收到了消息, 中華軍的運輸隊從豐鎮廳越過了長城, 進入到察哈尓地區。

碩塞、博洛、嶽樂三人聽了之後,立刻向各旗主建議,無論如何,也要截斷了這支運輸隊,使正黃旗察哈爾的中華軍無法得到補充,否則蒙古軍將必敗無疑,而相反,如果蒙古軍能夠截斷這支運輸隊,那麼中華軍的彈藥耗盡之後,蒙古軍也就可以一舉扭轉局面,徹底擊敗中華軍。

而烏克善聽了,也意識到這一次成敗的關建也就在此一舉了,因此當機立然,馬上下令,將出動大軍,一定要截下這支運輸隊,而其他各旗主雖然也都心懷鬼眙,但到了這個時候,也知道輕重緩急,於是也都贊同烏克善的決定,同意出兵。

烏克善也立刻調兵遣將,這一次哲裡木盟將出動一萬騎兵,昭烏達出動三千騎兵,索卓圖盟出動二千騎兵,而清軍將出動五千人馬,其中有二千騎兵,另外三千雖是步兵,也人人配一匹戰馬代步,這樣共計出動二萬兵力,而且烏克善、滿珠習禮、溫布、固嚕斯奇布、瑪濟克、碩塞、博洛、嶽樂等人也都悉數出戰,只留下察罕、索納穆帶領餘部守衛鑲黃旗察哈爾。

於是衆人率領着大軍,從鑲黃旗察哈爾出發,一路向西南行軍,繞過了正黃旗察哈爾,直奔向豐鎮廳方向而來。

中華軍的這支運輸隊正是北京軍區十八軍第五、十九旅和一個騎兵團組成,這一次攜帶着基本都是彈藥,只有少量的糧食,一共有火槍的彈藥三百餘萬發,各種火炮的彈藥五萬餘發,一共裝了八百餘輛大車,隨行的押送人員約有二千人,好在是現在中華軍的運輸車輛都是使用的四輪馬車,在畜力相等的情況下,裝載量増大了近一倍,否則所需要的車輛還要更多,而且蒙古草原的地勢也較爲平坦,也比較適合這種四輪馬車行走。

十八軍的軍長黃繩武也深知自己這一次運需的責任重大,因此也不敢大意,在大軍行進的途中,也把騎兵團分派出去,在前後左右四方打探敵軍的動向。

因爲帶着許多車仗,人馬的行進速度並不快,一天也只走了五十餘里的路程,雖然明朝沒有在長城以外修築官道,但來往出入長城的人多了,也踩出了一條路來,因此在出了豐鎮廳之後,人馬車隊沿着大道向北行進,過了太僕寺牧場之後,正式進入了察哈爾地區。

到第二天中午的時候,車隊到達了奇爾泊的南岸附近,遠遠的都可以看見奇爾泊一片蔚藍的水面,只要繞過了奇爾泊,沿着七金林河前進,大約還有兩天的路程,就可以到達正黃旗察哈爾了。

但就在這時,黃繩武收到了偵察兵傳回來的消息,在西北方向發現了大股的蒙古軍人馬,正向自己的車隊衝殺而來。

好在是在出發之前,黃繩武就己經預科到了,這一路上決不會平靜,因此也早有思想準備,於是立刻下令,命車隊加速進行,趕刦奇爾泊邊去,背水結陣,拒敵蒙古軍,同時又命人飛馬趕到正黃旗察哈爾去,向成進求救,

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2章 應對第160章 民心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91章 遇刺(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08章 哭諫(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279章 大不敬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92章 返航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32章 攻城(下)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45章 新年(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19章 投效(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53章 激戰(上)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55章 火船(一)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86章 講和(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97章 決議南征第80章 佈置(一)第24章 南京使臣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91章 勸進(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章 清廷(上)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7章 夜襲(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3章 出兵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
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2章 應對第160章 民心第89章 計劃調整(下)第91章 遇刺(下)第127章 主動出擊(上)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208章 哭諫(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279章 大不敬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92章 返航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32章 攻城(下)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45章 新年(下)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19章 投效(上)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53章 激戰(上)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55章 火船(一)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86章 講和(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96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二)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97章 決議南征第80章 佈置(一)第24章 南京使臣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91章 勸進(上)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章 清廷(上)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27章 夜襲(下)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73章 滿載而歸(一)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90章 技術革新(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98章 撤離麻城(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13章 出兵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84章 臺灣佈防(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