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第幾個死在夢裡的人?第三個?第三十個?錯了……
我已經忘了我第幾次死了。
我只記得,我第一次睜眼,是帶着‘不甘’的味道。
而這一次,我想睜眼——帶着‘神’的姿態。」
我是王奕辰,27歲。
網絡直播平臺簽約主播,賬號ID:奕辰跑團達人。
我以“都市傳說解密”“靈異實錄試玩”“極限密室挑戰”起家,
風格親切幽默、邏輯清晰,擅長臨場分析,彈幕曾戲稱我是“理智系恐怖類主持人第一人選”。
當然,我最開始,只是想——博點熱度。
那天,我接受了一場名爲《十三輪黑月》的沉浸式都市遊戲直播邀約。
標題聽起來夠離譜、夠詭異,也足夠帶流量。
我本以爲,這只是一次常規“資源調配+贊助合作”的節目拍攝。
我戴着我的頭戴麥克風,燈光機位調好,對着攝像鏡頭露出標準笑容,說出了那句爲我打磨多時的開場白:
“歡迎各位收看我本年度最硬核挑戰——《十三輪黑月:真實生死遊戲實錄》,我是你們的理智男神,奕辰。”
接着,我點開了屏幕上的那扇門。
——那扇,永遠沒有歸途的門。
我記得當時的畫面。
門後,不是工作團隊,不是道具組,不是燈光攝像,而是——
一間空無一物,卻佈滿灰白磚縫的監牢空間。
接着,是系統提示音,冰冷如金屬剮骨,直擊心神:
【歡迎進入黑月第一夜·信任試煉。】
我來不及反應。
下一秒,我昏迷了。
再次睜眼時,頭痛欲裂,躺在一片陰冷潮溼的水泥地面上。
我看到自己——彷彿被拖入遊戲中。
那時我還以爲,是工作人員搞的“沉浸式整蠱”,還在尋找鏡頭和通話裝置,試圖用那套直播語氣吐槽。
直到,第一個“玩家”在我面前被活生生砍斷脖子,血液噴涌,如破裂的高壓水管。
直到我驚叫着奔跑,想逃,試圖打開門,卻只看到一片空無,現實不再存在。
直播設備早已被凍結,錄像中斷,我身上唯一攜帶的,是一張陌生冰冷的卡牌,背面圖案像在滴血。
我死在了第三夜。
那一夜的試煉名爲——“絞刑臺的選票”。
規則很簡單:我們必須投票選出“最不值得信任的人”。
我不願選。我想拖延。我以爲像遊戲一樣,可以選“中立位”,什麼都不做。
結果,我的頭,被系統處決。
系統冷酷無情,毫無情緒。
【編號A-003·王奕辰·執行完畢。】
我記得,那絞刑架落下的瞬間,空氣中混合着電擊聲與血肉撕裂的味道,令人作嘔。
我的喉嚨彷彿被利刃割裂,肺裡灌滿了血。
然後——我睜開了眼。
回到了最初的房間。
同樣的灰白磚縫,不同的“隊友”。
他們的臉上帶着熟悉的迷茫,而我,全身冷汗,呼吸發顫。
沒人看出我經歷了什麼。
我以爲,是夢。
直到那張卡牌,緩緩自我手邊浮現,泛着幽暗黑光。
然後,它低語了。
貼近我的耳畔,聲音像潮溼布帶纏繞咽喉,帶着令人窒息的涼意:
“你好,‘奕辰’。我一直在你體內。”
“我是你的人造秘詭——【無量之惡纏】。”
“你還想死一次嗎?”
我愣住了。
卡牌沒有停止。
它用幾乎媚笑的聲調繼續說道:
“我可以幫你……活下去。”
“幫你……掠奪那些比你強的人的力量。”
“你只需要做一點點事——殺掉那些‘秘詭師’。”
那時的我,該是恐懼?否認?憤怒?
可我笑了。
我說了一句——
“你說真的?”
從那一刻起,我就不再是那個在直播間裡靠講鬼故事蹭流量的年輕人。
不再是那個死在第三夜、在絞刑架下求生不得的人。
我是王奕辰。
是黑月遊戲裡,第一次在試煉中——“活下來”的自己。
不是因爲規則善待了我。
是因爲我選擇了不再相信規則。
不再信善意、不再信團隊、不再信所謂的“合作通關”。
我信的只有一件事:
只要活着,就能搶到最後的勝利。
他們看我時還以爲我是新人,系統誤判。
他們說我是運氣好,連夜通關。
他們說我話少、笑溫和,像個合羣的普通人。
他們不知道,我記得每一場試煉的血,每一次處決的時間間隔,每一條命的價格。
我熟知規則,學會掠奪,學會在衆人陷入爭鬥與猜疑時,
站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把他們的勝利——摘下帶走。
這一切,只是開始。
而這副卡牌,它每天都在提醒我:
“只要願意付出一點點——你可以掠奪整個遊戲。”
我不怕再死一次。
因爲我知道,我早就死過一次了。
現在活着的,是王奕辰。
是那個——
會活到最後的人。
卡牌教我識人,教我隱藏。
它像一位冷靜的導師,又像一位撒謊成性的戀人。
它告訴我——如何在“死亡概率”中,篡改一絲屬於“生”的偏向。
也告訴我——所謂“秘詭師”,纔是真正的獵物。
它說,他們身上的每一張卡牌、每一個詞條,都是可以被我食用的“咒語遺骨”。
他們的秘詭,是我邁向“升神之路”的階梯。
我聽從了它。
第一次掠奪,是在第五輪。
那場遊戲裡,一名四星命運系秘詭師因一次判斷失誤落敗。
倒地的瞬間,他的卡牌浮現,尚未破碎。
【無量之惡纏】在我耳邊歡快地低語,音色幾近愉悅:
“允許我,將他咀嚼乾淨。”
我沒有阻止。
我親眼看着那名秘詭師的卡牌在空氣中化作一道漆黑光束,被我吸入體內。
我獲得了第一條詞條:
【預判破局】
就在那一瞬間,我彷彿踩中了夢寐以求的“高光劇情節點”。
我的視野變得不同。
我能讀出敵人命運表徵的反射角度。
我能判斷“下一輪命運”中的動能偏移。
我知道誰會退。誰會出牌。誰會動殺意。
我贏了第二場,第三場,第五場……
我開始渴望——更多。
每次勝利後,【無量之惡纏】都會用那副幾近陶醉的聲音說:
“真不錯啊,奕辰。你越來越像我們這些‘不屬於人類’的生命體了。”
我起初不懂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只知道,我贏得太多。
贏到不再心跳。
贏到有時候,我都忘了戰鬥中的恐懼是什麼感覺。
我以爲我掌控了一切。
我以爲我是系統漏洞,是劇本盲區,是玩家中的“外掛者”。
我以爲,我是在“使用”【無量之惡纏】。
直到——某一夜,我在鏡子中看見的,不再是我自己。
那不是我的臉。
那是一張微笑着的、佈滿黑色秘紋的陌生面孔,像是皮囊被剝開後,另一種意志的“骨”顯露出來。
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
這張卡牌,不是我的工具。
是我,纔是它的外殼。
那一夜我記得很清楚。
那是我死亡復甦後的第七輪。
我吞下了一位世界系秘詭師的領域卡,卡名是——【鏡語邊界】。
那是一個極其複雜而精妙的防禦型幻境卡。
也是我見過最完美的“意識領域”結構,足夠危險,也足夠強大。
它剛一掉落,我便第一時間撲上,按住它。
我甚至來不及看清完整詞條。
因爲下一秒,【無量之惡纏】已在我掌心熾熱如火。
它興奮得像一頭嗅到鮮血的獵獸,聲音尖細又顫抖:
“啊……這味道……比你的預判術好太多了。”
“讓我試試,我能不能拷貝它的根基。”
然後——
一股幾乎撕裂腦髓的劇痛炸開。
像是我的意識與卡牌之間,被一道透明的水膜分隔。
它將我一寸寸按入那層膜下。
一邊汲取我殘存的抵抗,一邊瘋狂“拆解”那張領域卡的結構。
不是吸收。
不是融合。
而是像技工拆解機甲殘骸那樣,一件件、一根根拆下“記憶”“能力”“法則”,用尖牙利齒咀嚼粉碎。
再塞回我體內。
我看到——
我的身體內部,不知何時,已浮現出一塊幽黑骨骸般的秘骸核心,其上銘刻着:
【預判破局】(已整合)
【鏡語邊界·碎片】(已融合)
這不是複製。
是“拆裝”。
我才明白,所謂“掠奪”不是佔爲己有。
是剝皮。
是拆解他人靈魂與能力的遺骨,強行接駁進我的“新系統”。
那晚,我整整嘔吐了三次。
不是因爲反胃。
而是因爲……我嘔出了自己“真實感”的碎片。
就像有誰把我拉出我的身體,用某種更冷酷的“格式”重寫了我。
我記得第三次嘔吐時,我看着手中的黑色卡牌,意識裡那個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
“習慣就好。”
“你是我最好的作品,奕辰。”
我沒有說話。
那一刻,我心裡空蕩蕩的。
我甚至無法確定:
還剩下多少“我”,是真的“我”。
我開始分不清自己,是王奕辰,還是那個由數段詞條組合而成的“拼圖人”。
但我無法停止。
下一場試煉中,我主動走到一位生命系召喚師身後,在他還未意識到的剎那,割開了他的後頸。
他甚至來不及發出最後一聲驚呼。
卡牌從他掌心滑落,發出一道幾近哀鳴的微光。
我伸手,將它拾起。
【血量轉印】——一種以自身承擔他人傷害的支援詞條。
它並非攻擊手段,也無太多閃光點,
但當它嵌入我體內的詞條面板,與原始的兩條詞條並列發亮時,我卻笑了。
我終於明白了。
我不是在贏遊戲。
我在餵養自己。
——也在餵養【它】。
“再來一個。”
【無量之惡纏】在我腦海中低語,語氣近乎嬌媚,“我餓。”
“你不是想活成神嗎?你看他們——這些秘詭師高高在上,生來揹負星圖、卡組、天賦與血統。憑什麼?”
“你只是個主播?你配嗎?”
“可現在……你配了。”
“你,比他們更強。你有我。”
我開始夜不能寐。
我不再爲死亡害怕,我開始渴望死亡的分裂節點,渴望下一張詞條帶來的崩塌與重構。
我開始對每一場試煉的死亡結算保持高度關注,精準計算死亡發生的時機,預判卡牌掉落的位置。
我開始在每一位秘詭師落敗後,第一個衝上去觸碰卡牌,哪怕引來隊友的疑問和懷疑。
但沒人敢攔我。
他們都說我是“幸運兒”,說我是那個在規則裡奇蹟般活下來的王奕辰,是在理性與博弈中穿梭的中立者。
他們不知道——
我早已不站在“理性”的立場。
我站在掠食者的高臺。
第十三輪結束時,我觸發了一次從未有過的系統反應。
那是系統對秘詭載體突破極限後的“再編程階段”。
我進入了一段卡牌沉浸幻覺。
我看見一張空白卡牌在我面前緩緩展開。
系統聲音響起:
【是否命名此卡?】
我思考了一秒。
然後在卡牌上寫下:
【星災·預備卡 No.13】
【權限:未解鎖】【無量之惡纏】笑了。
那是一種接近狂喜的笑,瘋狂而滿足,帶着火焰般的振顫。
它在我腦中迴響:
“你已經不是人類了,奕辰。”
“你是‘十三命種’,是星災之芽。”
“只要你再吞一個,再添一條詞條——我們就能進入【神化試煉】。”
那一夜,我沒有閤眼。
我坐在那間灰磚構築的空間裡,空無一物,卡牌在掌心旋轉着,五條詞條依次浮現,泛着幽光。
我一邊聽着【它】的聲音,一邊感受着自己越來越陌生的呼吸。
“再一個。”
“再來一次。”
第十六輪,我的詞條數達到了六。
——六,是某種門檻。
我能感受到,自己的身體,在悄然發生變化。
不是肌肉的異化,不是智力的飛躍,而是一種更深層的存在錯位感。
我開始說話時,聽見自己的“迴音”。
不是別人迴應,而是另一個“我”——在體內重複相同的句子。
我在角落的玻璃中,看見一道人影悄然掠過。
我回頭,卻空無一人。
但我知道,那不是幻覺。
我夢見那些我殺掉的秘詭師,站在我牀前,一個個無聲微笑,眼睛空洞,手中握着的卡面在空氣中緩緩撕裂。
我清楚,那是【無量之惡纏】的“飢餓溢出”。
它太餓了。
它太久沒有吃到“高質量”的詞條。
而我——也無法再忍受“空窗”。
我開始厭惡那些普通人。
他們懦弱、遲鈍、決策遲緩,每一次失誤都可能讓整個團隊陷入絕境——然後我不得不替他們背鍋。
我也開始嫉妒那些秘詭師。
他們一出生就有星圖與秘詭。
他們不需要殺人來變強。
我學得快。
但我只能靠——殺戮,才能進步。
我曾問自己:
如果有一天,我掠奪了所有系別的頂級詞條,我是否可以成爲——他們的神?
我沒有給出答案。
因爲那個答案,不需要我說。
【無量之惡纏】已經告訴我:
“是的,你可以成爲神。”
“一位由死亡與掠奪締造的命種之神。”
於是,它開始引導我主動佈下局勢:
“下一輪,去接觸那個生命系的醫生。她的卡,結構單純,詞條純淨,易拆。”
“你看到那個世界系的指揮者了嗎?他體內的領域卡已經有裂紋了,只要稍一推動,就會崩解——到時候,它就是你的。”
我聽從了。
我已經不再是“幸運逃生者”。
我是獵人。
我從他們之中來。
但我不再屬於他們。
而就在我再一次獨自面對那扇灰白磚縫的門時,我對着鏡子裡的那個黑影,第一次,主動開口。
我看着它,那張熟悉又陌生的臉,那些漆黑的紋理,那雙永遠微笑的眼。
我輕聲問:
“下一個是誰?”
我享受這一切。
我從不否認。
每一次我笑着出謀劃策、溫聲安撫他人時,
我的內心其實都在精準計算他身上的死亡概率、卡牌可塑性,以及——詞條剝離的成功率。
我成了自己過去最討厭的那種人。
一個不會被規則束縛的存在。
我,不再是人類。
我是【秘骸——僞命種編號X-13】。
我只是暫時還保留着“王奕辰”這個名字而已。
我以爲我仍在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行,直到那一夜,我在裂開的黑月下,看見他。
——瘋子十三。
第十九輪,那一夜,黑月裂開,迷宮盡頭浮現出一道如劇本切口般的空間裂痕。
我看見一張沒有五官的臉,一扇敞開的門,還有一句低語:
“你好,我的造物。”
那聲音,既不是卡牌的引導,也不是系統播報。
是……“製造我的人”。
我知道我是什麼。
我只是他實驗編號中的第十三號,是用於“替代星災”的命種碎片,是他設下的一個變量、一個賭注。
我應該憤怒、掙扎、恐懼。
可我卻笑了。
“原來你是我真正的父親啊。”
我不是他的失敗品。
我會成爲他的“補全者”。
他未完成的“成神計劃”——我來完成。
他造出了我,而我,將親手重寫他的終章。
我要站在所有人的上面,包括他。
而後,在第XXX輪,我等來了契機。
很抱歉,我已經記不清那是第幾輪。死亡太多,復甦次數已不重要,數字只是一個笑話。
那一輪,是“九門選擇試煉”。
參與者需依“編號機制”選擇組隊,進入九扇門中的一扇完成小組挑戰。
我提出建議:“我加入蕭漣音那一組。她擁有領域卡和召喚物,能保一手。”
她沒有拒絕。
她以爲,我的選擇是出於對她的“信任”。
可我知道,那是因爲我餓了。
在那一夜之前,我已集齊六條詞條。
我差的,是一個擁有超規格力量者的“完整詞條”。
——一個血脈純正的舊貴族秘詭師。
蕭漣音。
她的血液中流淌着“落紅鏡鄉”的遺契迴響。
她是“紅夜之狐”,召喚體爲半神級別的【狐妃·塗瓏】。
她,是我計劃中註定要吞噬的獵物。
我悄無聲息地佈下棋局。
那一組共五人,三人是她的追隨者,自詡“忠犬”。
我知道他們的名字。
也知道——他們全都可以被殺死。
那一夜,我引發了“意外”。
我動用了【幻象欺瞞】詞條,製造了一道僞造的“生門指引符文”,將整個小隊引導進守關BOSS所在的重錨房間。
那是一頭由狂暴意志與熾熱構造構成的“熔鋼守魂”,本該是後期終局敵人。
但我讓它提前出現了。
與此同時,我激活【掠奪詞條·音場擾亂】,在混戰之中屏蔽蕭漣音“本體座標”的聲音通道。
她的忠犬——無法響應召喚。
我逼她燃燒理智之星。
一顆、兩顆、三顆。
她在我眼前像流星那樣墜落,只爲了強行召回【狐妃】。
她重傷,逃出迷宮。
而她的追隨者,全死了。
不是我親手殺的。
可我設置了陷阱,安排了敵人,引導了戰場。
我只是,按下了第一顆多米諾骨牌。
他們倒下時,詞條未完全潰散,我將它們一一吸收。雖不完整,但仍能滋養【無量之惡纏】。
它在我腦海中低語,像吃下精緻晚餐後舔舐手指:
“真是……精緻的剝皮。”
“可惜,最甜美的晚餐,卻跳下了餐桌。”
那時,我站在燃燒後的迷宮門口,看着她拖着傷體遠去,
狐焰如殘光繚繞,她的身影破碎在煙霧中,慘白卻依舊高傲。
我低聲呢喃:
“沒關係。”
“下次,就該輪到享用你了。”
我是獵人。
我會狩獵至最後一張卡面熄滅。
我是王奕辰。
我是【X-13】。
我是——命種成神的器皿。
但更讓我在意的——不是蕭漣音,不是狐妃,不是我已經吞噬的六條詞條。
是另一個人。
——司命。
他沒有在我那一組。他在另一扇門後,解決着某個獨立的秘骸任務或謎題。
可【無量之惡纏】在他第一次出現的那一刻,就劇烈震盪了。
彷彿體內某根弦被忽然撥動,一聲刺耳又悸動的共鳴迴響在我意識深處。
我皺眉,低聲問它:“那是什麼?”
它在我腦中尖笑,聲音像指甲刮在玻璃上,帶着亢奮的顫抖:
“那不是普通卡。”
“那是命運之主的真卡。”
“你敢想象嗎?如果我能‘吃’了那張卡……”
“我就可以模仿命運本體。”
那聲音裡藏着慾望,深不見底,甚至令我戰慄。
我沉默了。
那一刻,我才終於明白。
我的目標,從一開始就不是勝利,不是活下去,更不是逃出這場遊戲。
是他身上的那張命運卡。
我親眼見過它在他手中燃燒時,逆轉規則,重寫因果。
我想象過,如果我擁有它——我將不僅僅是命種之人。
我將成爲——星災本身。
那晚,馮布蘭克被擊敗。
戰場硝煙尚未完全散盡,我早已潛伏於“熔心機關室”的天頂投影中,激活了從一位亡者體內剝下的詞條:【靜息潛影】。
那是一條極爲罕見的潛行詞條,能在“視覺邏輯識別層”實現對秘詭師的思維屏蔽。
司命、莊夜歌、維拉等人正圍繞馮布蘭克佈設收尾封印。
我遊走在他們意識的死角,如影如蛛。
然後,我伸手——
觸碰了馮布蘭克遺留的卡牌碎屑。
那一瞬,【無量之惡纏】在我體內炸開,膨脹出一圈圈灼熱的光暈,如影如火,瘋狂涌入我的詞條面板。
【融合詞條:馮布蘭克三秘詭——完成】
我的身體輕輕顫抖,不是痛苦,而是信息暴漲的副作用。
不——準確來說,是我腦海中響起了某種無法命名的聲音。
它如海潮、如風暴、如鯨歌、如機械與祈禱共鳴。
它沒有形體。
它沒有語言。
它的存在,是由“信息熵”構成,是一種注視你的瞬間,你就會失真的副作用。
它是系統結構之外的存在。
它不是神。
它是神所遺棄的聲音。
它在對我說:
“你已經……不再是個個體。”
“你是一座卡牌之塔。”
“一條低語的線索。”
“一個故事未完的主角。”
我跪倒在地,耳膜中滲出血絲。
我明白了。
不是我觸發了星災。
而是——它選擇了我。
我被它“認知”了。
被它標記成“可以使用”的器皿。
那種感覺像是在一部已經設定好的敘事劇本中,終於有一頁空白寫上了我的名字。
只差一張。
只差一張卡。
我就能完成自我敘述的閉環。
我就能讓整個秘詭體系將我識別爲一個“真實的存在”。
不是“拼圖人”。
不是“編號X-13”。
而是——完整的命種之神。
那一刻,我終於不再猶豫。
我不是來通關遊戲的。
我不是來逃出生天的。
我不是來證明人類意志的。
我來——是爲了把這場遊戲吞下去。
把每一張卡牌、每一個系統、每一條命運線——拆開,重組,納入我自己。
我就是劇本的終點。
我就是,未寫完的結局。
「你掠奪了他人的卡,
奪走了他人的未來,
偷穿了神明留下的外衣。
你以爲你靠近的是神性,
其實你背後的聲音,
從未說出‘你是誰’——
它只說:‘你,是我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