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南下

戴友規走後,範遇也告辭離去。

李承嗣怔怔的坐了一會兒,這時外面侍衛來報,說是城外各營的駐軍聽說朱延壽已死後也都紛紛表示效忠楊行密,服從李承嗣的命令,唯獨朱廣德帶着自己的數十親衛得到消息後連夜逃走,史儼已經派騎兵去追殺。

對此李承嗣沒什麼表示,不過是個無權無兵、也沒什麼威望的毛頭小子而已,連他父親都被殺了,即便他逃走了又能成得什麼事?

天亮以後,李承嗣下令各營都頭以上將領全部前往李承嗣大帳議事,各將領沒有一個膽敢不到的,即便那些曾經被朱延壽倚爲心腹的將領此時也戰戰兢兢的進城拜見,恭聽楊行密的詔令。

等人都到齊後,李承嗣先宣佈了楊行密的詔令,又將朱延壽的首級遍傳諸將,見到朱延壽首級後,這些將領更是絕了反抗的想法,紛紛起誓效忠。

李承嗣又好好安撫衆將,讓他們各守其職,同時對駐軍將領作出一些必要的調整,防止有人暗中圖謀作亂。

自此整個壽州完全落入李承嗣的掌控,而淮南內亂爆發的消息也迅速傳開。

杭州,錢鏐乃是最早得到田覠起兵消息的人之一。

當初田覠從杭州撤退時錢鏐、顧全武等有識之士都預料到了田覠將要造反,所以他手下的密探一直都關注着宣州的情況,在田覠起兵誓師的第二天他就得到了消息。

不過在當初田覠撤軍時他還想着將來要起兵趁火打劫,將淮南當初所做之事全都還回去,但這段時間他手下各州又出現了新的變化,讓他不得不改變主意。

歷史上的錢鏐在經歷了武勇都之亂後雖然威望有所衰減,但實力猶在,所以他手下各州雖然有不穩的趨勢,但在錢鏐的彈壓下不敢做得太過分;但這一世因爲蘇州、湖州被攻佔,錢鏐實力大損,遠遠比不上歷史上的他,所以地方上野心勃勃的幾個州刺史也就更加肆無忌憚,甚至已經公開起兵征伐。

上個月,當淮南兩路出兵響應王師範的時候,睦州刺史陳詢起兵進攻蘭溪,因爲擔心田覠和淮南再次趁機攻打杭州,所以錢鏐只敢派出少量軍隊在方永珍的率領下前往抵禦,因爲兵力較少一直只能勉強維持局勢。

而之前趁着武勇都之亂驅逐了錢鏐任命的刺史自己當上刺史的溫州將領丁章又非常神奇的被一個木匠殺了,丁章的部將張惠於是趁機自稱刺史;但還沒等張惠坐穩自己的位置,處州刺史盧約又派遣他的弟弟盧佶率兵攻打溫州,張惠猝不及防下被打得大敗,連溫州都丟了,只能獨自一人逃奔福州。

此外,衢州刺史陳璋這段時間也在大肆擴張軍隊,雖然還沒起兵造反,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面對地方上的亂局,錢鏐早就感到焦頭爛額了,田覠起兵造反的消息傳來才讓他鬆了口氣,在幸災樂禍的同時,錢鏐也下定決心趁着這個機會出兵平定那些不穩的州縣。

二月初七,在田覠出兵水陸並進攻打升州時,錢鏐也在杭州誓師,以顧全武爲將起兵攻打離杭州最近的睦州刺史陳詢。

永興縣。

這裡是屬於鄂州的一個大縣,是武昌節度使杜洪的軍需糧餉的重要來源。

自從上月出兵以後,李神福和他的副將舒州團練使劉存率軍西征後的第一個目標便是這裡,然而杜洪手下大將駱殷在得知淮南起兵後沒等與李神福交戰就直接放棄了這裡。

兵不血刃的佔領了永興後,李神福笑着對劉存說,“得到了永興便等於已經得到鄂州的一半了。”

他們這次西征雖然主要目的是爲了引誘田覠起兵造反,但西征杜洪也是他們的重要目標,如今能輕鬆拿下永興李神福也感到很滿意。

二月初八,當李神福率軍繼續西征,一路長驅直入包圍鄂州城時,田覠造反的消息突然傳來,與此同時到達的還有楊行密讓他迅速撤兵平叛的詔令。

在歷史上,當田覠造反的消息傳來時李神福已經大敗杜洪的主力,又在洞庭湖一戰擊敗了荊南節度使成汭的十萬大軍,正是聲勢驚人之時,所以他收到詔令撤軍時,膽戰心驚的杜洪根本不敢出兵攔截他,最終輕而易舉的撤兵返回。

但這一世李神福還沒有取得一戰擊敗成汭十萬大軍的驚人戰績,而杜洪的主力也還在,士氣也不低,所以他若是貿然撤軍杜洪肯定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坐視不理。

當然這也難不倒足智多謀的李神福,當天李神福一邊放出謠言說自己準備撤兵,一邊又大張旗鼓的撤退,同時暗中安排劉存設下伏兵。

結果杜洪果然派兵來追被劉存的伏兵擊敗,李神福這才施施然撤軍返回。

升州。

與歷史上不同,這一世的升州因爲有楊渥的提醒,在李神福出征以後,楊行密又派了孫琰前來鎮守。

孫琰一到升州後便開始加強警戒,讓因爲李神福出征在外而有所懈怠的升州守軍軍紀爲之一振,所以當田覠率軍水陸並進想要像歷史上那樣襲取升州時,卻在這裡碰了釘子。

接下來田覠自然沒法像歷史上那樣用李神福的妻子兒子去威脅他,而李神福也不必親自下令向自己的兒子射箭,這也是楊渥在這一世所帶來的積極改變。

泗州。

收到李承嗣發來的消息楊渥才鬆了口氣。

歷史上田覠三人造反沒有起多少波瀾就被鎮壓下去了,然而這一世因爲楊渥的到來而使得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當初一手推動他父親楊行密將田覠三人提前逼反的他,在最初是滿懷信心的,但等到安仁義在張灝的接應下偷襲了廣陵,甚至只差一點就攻破牙城,這讓他嚇出一身冷汗的同時也慶幸不已。

當然這還是楊行密考慮到他和楊靜關係親密,擔心影響到他指揮作戰,所以隱瞞了楊靜死去的消息,不然他肯定要悲痛自責了。

接着因爲張灝的突然反叛太過出乎他的意料,讓楊渥也擔心壽州那邊是不是也會出現意外,所以這幾天不斷催促大軍加速前進,此時已經趕到了泗州,直到收到朱延壽已死的消息才徹底放下心來。

既然朱延壽已死,李承嗣也控制了壽州局勢,那麼他也就沒必要再趕到壽州去了,而接下來纔是這場戰爭的重點。

“傳令,調轉船頭南下,目標潤州!”

ps:今天只有兩章,另一章在晚上,明天會補一章。

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章 家宴(下)第二十八章 逃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章 朱廣德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五百章盧枇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
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四百五十一章戰前調動第四十六章 楊渥的新手下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第三百六十一章登陸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百五十八章謹慎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刺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百二十八章寇彥卿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六章 家宴(下)第二十八章 逃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十二章 合議第六百一十二章討伐張文禮第四百三十章內閣變動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六章 家宴(下)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四十六章 矛盾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四百五十六章機會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六百四十八章倒戈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章 朱廣德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四百一十章酒館喝酒第四百一十三章王審知的決定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零二章 嘉興之戰(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三十二章 徐溫的建議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五百章盧枇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二百二十一章 選拔人才第三百五十九章到達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下)第四百九十五章勸進第二百四十五章 逃脫第三百四十六章審判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三百五十四章中計第六百二十七章朱友貞的決斷第五百八十四章追封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一百九十四章 心滿意足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動第七十二章 蘇州之圍(五)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二百零二章 新軍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三百零七章 歡呼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四百六十六章奔潰的右翼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五百六十八章密謀第一百三十章 兵變(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軍紀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六十四章說服(上)第五百三十四章壞消息第四百零九章軍校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