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有大漢朝廷當靠山,就是不一樣

交州,位於大漢最南端。

自交州刺史張津死後,士燮與他的士氏家族便漸漸接管了這裡。

而這一管,便是一百多年。

他們經歷了諸侯討董,羣雄割據,三足鼎立。

而如此長的時間跨度,交州卻完全透明。

僅僅只在史書上留下寥寥數筆。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爲士燮本人的政治主張,就是不爭霸、不站隊、不折騰。

自然不能在中原各路諸侯打得火熱之時露臉了。

而士燮本人壽命又長,活了九十多歲。

使得交州全程不曾參與中原事務。

第二點原因,便是士燮家族受限於交州特殊的地理環境。

就算想要爭霸,那也是有心無力。

按理說,交州西通巴蜀,北連荊襄,東接吳會。

內部也不乏有交趾郡這樣繁榮的郡縣,並不是完全沒有爭霸的實力。

但外部阻隔的客觀因素,斷絕了交州爭霸的可能性。

交州與益州之間隔着雲貴高原。

交州與荊州之間隔着五嶺山脈。

交州與揚州之間隔着閩南丘陵。

中原想打進交州不容易,交州想要打到中原同樣是困難重重。

再加上交州惡劣的自然環境,未得開發的瘴地。

所以交州,絕對不是漢末諸侯敢去挑戰的副本。

大家都不會放棄中原的富庶,主動申請到這種地方來。

但偏偏有這樣一個人,放棄了荊襄的繁榮,來到了這裡的窮鄉僻壤。

章武二年,開春。

交州,蒼梧郡。

嶺南的春天來得比各地都早,溼熱的空氣中瀰漫着草木蒸騰的氣息。

諸葛亮一行人沿着崎嶇的山道緩緩前行。

馬蹄踏過泥濘的小徑,濺起渾濁的水花。

交州的山,不似荊州那般峻拔,卻更顯蒼莽。

茂密的叢林遮天蔽日,藤蔓纏繞。

偶爾傳來猿猴的啼鳴,在空谷中迴盪。

遠處,鬱水蜿蜒流淌,水色渾濁。

岸邊雜草叢生,偶有漁夫撐着小舟劃過,驚起一片水鳥。

“……先生,前面便是蒼梧城了。”

廖化指着遠處低矮的土城牆說道。

諸葛亮並非是一人前來,他畢竟幹了幾年的荊州牧。

還是提拔了不少心腹起來。

儘管是自己主動申請要去交州避禍的,但原來受過自己恩惠的廖化、劉磐等人。

也主動放棄了荊州大好的發展前景,以及豐厚的福利待遇。

毅然決然,選擇了陪諸葛亮同來交州。

士爲知己者死,廖化如果沒有諸葛亮的提拔,是斷不能這麼早就嶄露頭角的。

而劉磐則是前荊州牧長官劉表的侄兒。

他勇猛過人,歷史上曾多次侵略艾縣、西安縣等地,讓孫策忌憚不已。

不得不派出太史慈到海昬去壓制劉磐。

自劉表死後,劉磐本應該會逐漸淡出政壇。

但諸葛亮到任後,還是提拔了這位“前朝”的驍勇悍將。

何況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兩家嚴格意義上也能扯出一點關係來。

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與劉表是連襟,都娶了蔡諷的女兒。

所以,論輩分,諸葛亮確實應該喊劉表姨夫。

何況,諸葛亮一個徐州外來戶,能夠成爲荊州名士。

不跟當地一把手交好,你怎麼可能上得了“熱搜”,成爲荊襄名士?

“大家一路辛苦了,先停下來歇息歇息罷。”

諸葛亮非常感激一路追隨他來交州的友人們。

雖然不多,只有十幾人。

但光是他們肯來交州這種地方,這都已經足以證明其真心了。

要知道,交州的前身是南越國。

自漢武帝滅南越以後,交州名義上早就歸屬於大漢了。

可直到東漢末年,交州都歸屬漢朝四百年了。

可這裡,依然被人們視爲“流放之地”。

莫說漢朝,

即便是到了唐宋時期,生產力已經相當發達的時代。

統治者依然習慣把罪臣,貶到嶺南這種荒涼的地方來。

比如唐朝的韓愈、宋朝的蘇軾都被貶到過嶺南。

在古代,流放是僅次於直接處死的刑法。

其意圖就是希望你能夠死在流亡途中。

唐宋尚且如此,更不必說漢朝還未完全得到開發的時期了。

目前,通往交州的路只有一條。

那就是從荊州的零陵走水路,且只能走水路。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條道路能夠通往交州。

當然,如果你不介意死在半路上的話。

也可以嘗試走陸路。

所以都說蜀道難,入交州其實更難。

面對這種“隨機槍斃”式的避禍,諸葛亮也是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

在零陵逗留了近一年,期間詢問了許多土人、瀏覽了許多書籍。

在做好萬全準備後,他纔敢正式去往交州。

幸在一路還算順利,諸葛亮一行人全部安全抵達了交州。

而抵達交州後,第一個要去的地方便是蒼梧郡。

這裡是離中原最近的郡城了。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開打之前,劉備在與魯肅會談時。

就曾說他如今兵敗,打算跑到蒼梧郡去投奔太守吳巨。

而魯肅一聽就知道劉備是在扯犢子,心下也反應過來劉備在試探自己。

於是主動提出讓劉備跟東吳結盟抗曹。

這體現了劉備的政治智慧,因爲當時他剛剛被曹操打敗。

如果主動提出跟東吳結盟的話,他會處於一個很吃虧的地位。

所以變着法的讓魯肅主動提出來,是你東吳找我劉備結盟的。

通過魯肅的反應,也不難看出當時人對交州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

去了,那就是直接退出歷史舞臺。

而諸葛亮要挑戰的,就是這樣一個地獄級的副本。

“諸位休息的差不多,我們便繼續趕路罷。”

諸葛亮拿出手絹,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入交州難,在交州內行走更難。

因爲交州就是今天的兩廣。

其中尤以廣西的十萬大山最爲出名。

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坡路險道。

諸葛亮拄着一根藜杖,艱難前行。

當地的村落稀疏,茅屋低矮。

百姓衣衫襤褸,赤足在田間耕作。

稻田裡的水泛着青黃,顯然是因其耕作粗放,遠不如荊襄之地的精耕細作。

幾個孩童躲在樹後,怯生生地望着這羣陌生的北人,眼中既好奇又畏懼。

“此地民生,竟如此凋敝。”

劉磐皺眉道。

諸葛亮輕嘆:

“交州遠離中原,瘴癘橫行。”

“又兼蠻漢雜居,歷來不受朝廷重視。”

正說着,前方傳來一陣喧譁。

只見一羣赤膊的蠻人扛着獵物從林中走出,腰間掛着短刀,目光警惕地盯着他們。

廖化下意識地按住刀柄,諸葛亮卻擡手製止,上前拱手道:

“諸位,我等自荊州而來,並無惡意。”

爲首的蠻人打量了他一番,用生硬的官話問道:

“你們是漢官?”

諸葛亮點頭,“正是。”

那蠻人冷哼一聲,“漢官來交州,不是徵稅,就是抓人。”

諸葛亮搖頭,“我等只爲暫避戰亂,絕無他意。”

蠻人將信將疑,最終揮了揮手,帶着同伴離去。

劉磐低聲道:

“先生,此地民風彪悍,恐怕不易立足。”

諸葛亮望着遠處的蒼梧城,淡淡道:

“正因如此,才更需有人來治理。”

隨後,一行人趕到了蒼梧城。

蒼梧城的城牆低矮,夯土斑駁,城門處只有寥寥幾名懶散的士卒把守。

諸葛亮一行人的到來,顯然驚動了城內。

“荊州牧諸葛先生到訪?”

蒼梧太守吳巨聽聞消息,眉頭一皺。

荊州畢竟挨着蒼梧,此前諸葛亮平荊南時,也是威震嶺南。

吳巨自是聽過他的名號的。

而且他本人的前領導是劉表,名義上本就是荊州牧的下級。

如今諸葛亮來了,自然也是他的長官。

但吳巨在蒼梧這種窮鄉僻壤,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逍遙自在。

又哪裡肯接受中央政府的領導呢?

諸葛亮必然不是來嶺南旅遊的,心知來者不善,吳巨連忙召集心腹區景商議。

“諸葛亮?他不是在荊州嗎?怎麼跑到交州來了?”

區景疑惑道。

吳巨捋着長鬚,沉吟道:

“聽說諸葛亮用人失誤,險些丟了荊州。”

“於是他引咎卸任,沒想到竟被朝廷派到了交州來。”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吳巨沉吟片刻,低聲道:

“劉備勢大,不可明着得罪。”

“不如先迎他入城,探探虛實。”

商議既定,即吩咐手下人妥善準備了。

然後二人一同去迎。

城門緩緩打開,吳巨親自出迎,臉上堆滿笑容:

“諸葛先生遠道而來,有失遠迎!”

“死罪死罪。”

諸葛亮微微一笑,拱手還禮:

“吳太守客氣了。”

入城後,街道狹窄,商鋪稀疏。

行人衣衫簡樸,顯然此地遠不如荊州繁華。

吳巨將諸葛亮引入府衙,設宴款待。

酒過三巡之後,諸葛亮才緩緩從袖中取出一卷文書,遞了過去。

“這是……?”

吳巨疑惑接過,展開一看,臉色頓時一變。

——朝廷詔令,任命諸葛亮爲交州刺史,總領交州七郡軍政。

沒錯,諸葛亮在零陵逗留近一年。

劉備的文書早就發過去了,讓諸葛亮就任交州刺史。

畢竟,交州這種地方他手下可沒人願意去。

如今諸葛亮既然主動提出去這種窮鄉僻壤,那劉備當然願意順水推舟,直接委任他爲交州刺史了。

不過,這個交州刺史的名頭,也是有名無實。

畢竟交州只是名義上歸屬朝廷,實權卻掌握在地方土人與漢人豪族手中。

即便諸葛亮是交州刺史了,但交州的地盤,還是需要他靠自己去爭取。

這方面,

劉備除了給諸葛亮一個宣稱之外,實在予以不了其更多支持。

因爲真的沒人願意去。

所以,

諸葛亮看似拿到的,是劉表單騎入荊州的劇本。

但實則諸葛亮的劇本比劉表要難得多得多。

劉表雖然是一人一騎去荊州上任。

但荊州畢竟不是化外之地,當地也是以漢人居多,人心基本上是向漢的。

所以劉表在籠絡好幾個當地豪族,擺下幾場鴻門宴,宰了幾個宗賊之後。

便基本確定了自己在荊州的統治地位。

但交州不同,交州遠離中原朝廷,是妥妥的蠻夷之地。

當年漢武帝爲了消化南越,遷了大量的漢人去交州。

可即便四百年過去,漢人佔本地人口的數量依然不如土人。

而且爲數不多的漢人都已經發展成了地方豪族,更不會鳥朝廷派來的人。

文化、語言的差異,只是諸葛亮要頭疼的問題之一。

更嚴重的還是交州的地形環境。

交州即現代的兩廣地區,這裡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地形極其破碎,造就了衆多的峰林谷底。

這便使得郡縣治所,往往相隔數百里的險峻山路。

其破碎情況有多嚴重呢?

就這麼說吧,

即便是今天的廣西,依然存在隔村不同話的現象。

更別提兩千多前的古代了。

這種地理阻隔,就導致行政效率極其低下。

所以交州看似是一州,實際上七個郡之間壓根兒不熟。

說是老大是士燮,但你看吳巨會怕他嗎?

你不服就派兵過來把老子滅了。

就怕你一萬兵過來,到頭只剩下一兩千人。

堪稱是行軍槍斃。

區景在一旁偷眼瞧見,心中暗驚,卻強作鎮定,笑道:

“原來諸葛先生已是新任刺史,真是可喜可賀!”

吳巨亦回過神來,連忙起身行禮:

“下官拜見刺史!”

諸葛亮扶起他,溫聲道:

“吳太守不必多禮,本官初至交州,還需仰仗二位。”

吳巨與區景對視一眼,心中各自盤算。

諸葛亮畢竟是朝廷派下來的,兩人不太敢得罪他。

畢竟朝廷要真想發兵來打交州,蒼梧是肯定擋不住的。

蒼梧已經算是交州相對發達的州郡了。

可吳巨也僅僅只能拉出五千兵馬來,你便知道軍事力量的懸殊了。

所以即便諸葛亮沒有帶軍隊過來,吳巨明面上也不敢將其得罪。

最終,吳巨展顏笑道:

“刺史放心,蒼梧上下,必當全力配合!”

諸葛亮微笑頷首,目光卻深邃如潭。

他看得出,這二人不過是虛與委蛇。

但此刻,他並未點破,把二人惹急了,對他也同樣不利。

故諸葛亮只是淡淡一笑:

“有吳太守此言,本官便放心了。”

在簡單的一番寒暄之後,吳巨專門爲諸葛亮安排了一間衙署。

諸葛亮謝過,領人去了。

當夜,吳巨府中密室。

“這諸葛亮,分明是來奪權的!”

區景咬牙切齒。

吳巨冷聲笑道:

“不急,劉備雖強,但交州天高皇帝遠。”

“他諸葛亮孤身在此,能翻起什麼風浪來?”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先假意順從,待摸清他的底細,再做打算。”

“倘若諸葛亮願意乖乖做一個泥塑木偶,不與我們爭權。”

“那我蒼梧奉他做個交州刺史又有何不可?”

“可諸葛亮若是不安分,那就只能讓他‘病死’在交州了。”

吳巨陰惻惻一笑。

不到迫不得已,他不想殺朝廷命官。

但要到殺的那一地步,吳巨並非沒有退路。

畢竟外地人意外死在嶺南的情況,實在屢見不鮮。就是你想查,都很難查的清楚。

不過,一次兩次還好。

倘若次次你都給朝廷命官“意外”了。

那肯定也是不行的。

所以,

對於殺不殺諸葛亮這件事,吳巨是不想浪費自己的復活甲的。

他也想看看諸葛亮願不願意配合。

真配合當個吉祥物,那吳巨肯定樂見其成。

省得死了,朝廷換一個態度更加強硬的人來。

另一邊,諸葛亮站在驛館窗前。

望着蒼梧城的夜色,神色凝重。

廖化低聲說道:

“先生,白日裡觀此二人陽奉陰違。”

“只恐二人恐心懷鬼胎,並非真心實意歸順朝廷。”

諸葛亮輕輕點頭:

“亮知道。”

“那爲何不先發制人?”

“時機未到。”

諸葛亮淡淡道,“交州局勢複雜,貿然動手,只會打草驚蛇。”

他轉身,目光堅定。

“我們初來乍到,應當先站穩腳跟,再徐徐圖之。”

廖化、劉磐躬身領命。

次日,晨霧未散。

吳巨的請帖便送到了驛館。

是吳巨想設宴款待諸葛亮。

一來盡地主之誼,二來爲新官上任賀喜。

“先生,此宴恐有詐。”

劉磐在一旁出聲提醒。

“宴非好宴,只怕是鴻門宴。”

廖化握緊刀柄,沉聲道,“屬下願隨行護衛。”

諸葛亮輕輕搖頭,將請帖合上。

“不必。”

“若吳巨真要加害於我,即便你們隨行,我們也難逃此劫。”

他目光沉着,冷靜分析。

“他今日設宴,無非是想試探我的虛實。”

“若我戒備森嚴,反倒讓他心生警惕。”

廖化皺眉,“可先生孤身赴宴,若遇險……”

諸葛亮微微一笑,“正因孤身,他反而不敢輕舉妄動。”

“我若是死了,吳巨纔是真正的百口莫辯。”

吳巨真要殺諸葛亮的話,肯定是要一網打盡,不能留活口的。

不然,等廖化等人逃回去。

那吳巨不死定了嗎?

劉磐卻仍不放心:

“雖然如此,也須防備。”

“不如讓屬下暗中埋伏在府外,以備不測?”

“不必。”諸葛亮搖頭,“你們另有要事。”

廖化與劉磐對視一眼,然後異口同聲是何事。

諸葛亮乃壓低聲音說道:

“吳巨雖爲太守,但蒼梧真正的勢力,在於本地漢人豪族與土著首領。”

“你們帶人去暗中聯絡,探探他們的態度。”

廖化、劉磐對視一眼,終於抱拳:

“喏!”

待二人離去,諸葛亮轉身走向內室。

黃月英正在整理行裝,見他進來,擡眸問道:

“夫君可是要去赴宴?”

諸葛亮點頭,“吳巨設宴,不得不去。”

他頓了頓,“夫人,亮另有一事相求。”

黃月英眨巴眨巴眼睛,正色道:

“夫君說的哪裡話來,你我夫妻之間。”

“何談相求二字。”

諸葛亮笑了笑,乃低聲說道:

“亮初至此地,便發覺交州民生凋敝,農業粗放。”

“手工、紡織更是鮮少見着。”

“故亮想請夫人暗中走訪,查探此地實情,看看有無改良之法。”

黃月英微微一笑:

“夫君放心,此事交給妾身便好。”

諸葛亮握住她的手,眼中閃過一絲愧疚。

“讓夫人隨我來這蠻荒之地,受苦了。”

“亮心中實在過意不去。”

黃月英搖了搖頭頭,輕聲道:

“夫妻一體,你去哪,我便去哪。”

“徐州也好,荊州也罷,即便是這交州瘴癘之地,也不能將我們分開。”

說罷,黃月英便開始爲諸葛亮整理衣冠了。

期間,見他眉間仍有鬱色,心知肯定是對錯用馬謖一事耿耿於懷。

是啊,她夫君是一個何其驕傲自信之人?

常自比於管仲、樂毅。

如今卻鬱郁不得志,被“貶”到了交州這種蠻荒之地來。

諸葛亮面上雖然仍舊樂觀,可內心裡一定是非常難受的吧?

念及此,黃月英乃溫言開解道:

“夫君,荊州之事,莫要太過掛懷。”

“你年方而立,來日方長。”

諸葛亮繫緊腰間綬帶,聞言一怔,旋即輕笑:

“夫人寬慰,亮心領了。”

“只是世人皆道‘謫宦交州,仕途盡毀’。”

他忽的轉身,眸中精光湛然。

“亮偏要在這瘴癘之地,做出一番事業來!”

黃月英將羽扇遞到他手中,抿嘴一笑:

“這纔是我認識的諸葛孔明。”

“去吧,妾相信你一定能夠做到。”

“讓朝中那些庸碌之輩瞧瞧,我的丈夫絕對不輸給他們任何人!”

夫人!

諸葛亮一把摟住黃月英,對她這番話十分感動。

夫妻之間,果然是患難見真情吶!

“……撲哧。”

黃月英輕聲一笑,將諸葛亮推開。

“好了夫君,你還要赴宴呢。”

“在那之前,不如再讓妾身爲你彈唱一曲可好?”

諸葛亮頷首,作揖道:

“那便有勞夫人。”

黃月英乃取出一尾琴,撥弄琴絃唱道——

鳳兮鳳兮思高舉,

世亂時危久沉吟。

半生遇知己,

蟄人感興深。

明朝攜劍隨君去,

羽扇綸巾赴征塵。

龍兮龍兮風雲會,

長嘯一聲舒懷襟。

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

餘年還作壠畝民。

清風明月入懷抱,

猿鶴聽我再撫琴。

……

是夜,月白風清。

廳堂內燭火通明,吳巨舉杯相迎。

“使君遠來辛苦!交州鄙陋,比不得荊州錦繡之地啊。”

諸葛亮苦笑搖頭:

“吳府君說笑了。”

“亮若有治州之才,何至於……唉……”

他指了指南方,“到這般境地?”

區景趁機試探,“聽聞使君在荊州時,連東吳都忌憚三分……”

別看東吳比之曹劉弱,但那只是跟曹操、劉備比。

跟交州比起來,那也是個體量相當恐怖的存在。

“虛名罷了。”

諸葛亮自斟一杯,“若非馬幼常失了公安…….唉。”

“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話落,仰頭飲盡,袖口沾了酒漬竟不拂拭。

吳巨與區景交換眼色,又殷勤佈菜。

“使君日後有何打算?若有需用之處,下官定當效勞。”

諸葛亮醉眼朦朧地擺手,“全賴府君照拂!亮只求在此養病讀書。”

“州務麼……咳咳,還要多仰仗二位。”

說着竟嗆咳起來,慌忙以袖掩面。

吳巨與區景對視一眼,都陷入了沉思。

夜宴結束以後,吳巨與區景對坐商議,案上酒盞尚溫。

“如何?”

吳巨捋須笑道。

“我觀那諸葛亮,不過是個失勢文人。”

“胸無大志,終日只知飲酒自嘆,不足爲慮。”

區景眉頭微皺:

“府君,此人昔日可是荊州州伯,師出天樞。”

“豈會如此庸碌?會不會是其故意演戲,專爲慢我等之心呢?”

畢竟,能做到省級一把手的人物。

肯定不能是個庸碌之輩。

吳巨嗤笑一聲,“景兄多慮了。”

“若他諸葛亮真有經天緯地之才,怎會丟了荊州,被貶到這蠻荒之地?”

“劉備何等惜才?卻將諸葛亮流放到了交州。”

“連劉備都放棄他了,足見此人並無真才實學。”

“與馬謖之流一樣,都只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言過其實耳。”

區景仍不放心:

“可萬一”

“沒有萬一!”

吳巨揮手打斷,“今晚宴上你也見了,他言語頹唐,舉止失儀。”

“連酒漬沾袖都不顧,哪還有半分名士風範?”

區景沉吟片刻,終於點頭。

“……府君所言有理。”

“不過,爲防萬一,我們還是要做些試探。”

吳巨眯眼一笑:“我已有計較。”

“來日選幾個貌美歌姬,送去驛館伺候。”

“再讓城中官員輪流設宴,邀他赴會——”

他壓低聲音,“讓他們各自帶上家中美妾,席間多勸酒,看他是否真如表面這般頹廢。”

區景眼中精光一閃。

“妙計!若他沉溺酒色,便是真廢了。”

“若他推辭不受.”

“那便是裝模作樣,別有用心!”吳巨冷笑,“到時再除他不遲。”

妙,妙啊!

兩人定下計劃之後,相視大笑。

夜色沉沉,驛館內燭火搖曳。

諸葛亮端坐案前,廖化與劉磐肅立階下,低聲稟報今日暗訪所得。

廖化抱拳說道:

“先生,末將今日到蒼梧暗地裡走訪。”

“這陳氏家主陳肅,乃是蒼梧大族。”

“世代經營鹽鐵,掌控鬱水漕運。”

“其家主陳肅言,吳巨上任以來,強徵鹽稅。”

“又縱容親信搶佔良田,陳家三處鹽場已被強奪了兩處。”

諸葛亮輕搖羽扇,“他可願相助?”

“陳肅說,若先生能幫助其奪回鹽場,並降低鹽稅。”

“他不僅願意資助我們錢糧,並會在必要之時,爲我們發聲。”

廖化壓低聲音,接着說道。

“但他還有個條件——”

“日後若是平定了交州,先生需許其陳家子弟入仕爲官。”

諸葛亮輕搖羽扇,淡淡道:

“陳肅的條件,並非難事。”

話落,叮囑廖化道:

“繼續與其保持聯絡!”

“遵命!”

接下來,諸葛亮又問劉磐的走訪結果。

劉磐今日則是見着了一位俚人首領。

那人自稱是南越王的後裔。

“末將潛入俚寨,見着了冼氏首領冼朗。”

“此人精通漢話,言其部族屢遭吳巨部曲劫掠。”

“女子被擄爲婢,男子強徵爲役。”

“俚人素來剽悍,竟肯忍氣吞聲?”

諸葛亮挑眉問。

“冼朗說,去年他們曾聚衆反抗,卻被吳巨勾結烏滸蠻夾擊,折了三百勇士。”

щшш ●T Tκan ●C ○

劉磐握緊刀柄,沉聲說道:

“俚人與吳巨有着血海深仇。”

“所以冼郎表示他願意出兵相助,但求先生承諾——”

“事成之後劃蒼梧以南的山林,由俚人自治,漢官不得擅入。”

諸葛亮乃道:

“交州本地,族羣混居。”

“吾本就不欲使漢人,搶佔夷人領地。”

“若能使兩族和睦相處,自然大善。”

於是,接着問還有沒有?

廖化想了想,接着說道:

“對了先生!城南張氏,受戰亂避禍至此。”

“其家主長痛斥吳巨不通文教,以蠻法治漢民。”

“張家在本地紮根近二十年,頗有影響力。”

“或許對我們也會有用。”

諸葛亮頷首,又問:

“張氏家主是誰?”

廖化想了想,然後道:

“末將若是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叫張紘。”

張紘?

諸葛亮對這個名字可不陌生。

張紘乃是徐州大族。

受戰亂影響,舉家搬遷去了江南。

當年李翊最早給劉備舉薦人才時,就曾推薦了張紘。

只可惜沒找着他人。

作爲江東二張之一,

張紘卻並沒有如歷史上那般,跟張昭一起被東吳徵辟了去。

主要還是因爲歷史線變動,淮南、江東、徐州的局勢衝突加快。

危機全面升級。

導致張家覺得待着江東也不安全,便舉家搬到蒼梧去了。

這一待就是二十年。

畢竟搬家之後,基本上就定居了。

不存說會搬回去的可能。

因爲漢末搬家,死亡率也是很高的。

窗外傳來更鼓聲,諸葛亮起身推開木窗。

夜霧中隱約可見蠻寨篝火,與城內零星燈火遙相對峙。

“漢人求仕途,俚人求自治,士族求文治.……”

他輕聲自語,“吳巨卻讓他們求而不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天授此三人助亮也。”

諸葛亮嘴角微微翹起,露出了一抹微笑。

……

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
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178章 北方一統,袁神啟動!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383章 百里長街送孔明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17章 願合步騎十萬,為君匡君濟民(求追讀!)第227章 天樞 臥龍 鳳雛,拉動天下的三駕馬車第89章 袁譚感動,我與子玉親如兄弟(求訂閱!)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92章 李翊變樂毅,呼吸間,下齊七十餘城第76章 李翊的威風今非昔比了啊(求追讀!)第279章 臨江仙赤壁懷李子玉第232章 郯侯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09章 劉備 李翊俱得一子,本初用兵再圖南下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265章 戰江夏孫氏報仇,殘手足禍起楚宮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第131章 這裡都是忠臣,哪有奸臣?第275章 套路中的套路,計中計中計第215章 用兵如神,打仗的最高境界,是指揮敵人第295章 劉備:爲什麼不學曹操?爺們要臉第50章 劉備:我也遇到吾之子房了第195章 斬顏良誅文丑,關公名震河南第165章 我比老劉先有子第111章 許劭相面,李翊乃超世之傑,非本時代人物第334章 順天應人,劉協禪位;炎劉不絕,劉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77章 齊國政場風雲變,幾多官吏下河南?第93章 曹操:大耳欺我太甚所以向他求和吧(求訂閱!)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386章 諸葛亮出任雍涼總督,司馬懿加封蜀地丞相第49章 走過最長的路,是你的套路(求追讀!)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378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兒輩們皆已成婚,元老們終究是真的老了第384章 漢軍來了,青天就有了!吳地易主,陰霾就散了!第308章 人心是最好的一課,劉禪與李治的成第293章 呼風喚雨,人前顯聖,天神莫過如此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40章 徐州最後一個大患(求追讀!)第313章 冢虎降臨,司馬懿的進化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70章 一時瑜亮,周郎見孔明第216章 李翊佈局,天下諸侯皆爲棋矣第353章 張遼威震逍遙津,江東鼠輩得其名第196章 建安三神醫獨佔其二,老劉這福氣能小?第318章 天下誰人不投齊?第321章 中原大戰正式打響,開闢第一戰場陳第78章 待上濃妝,好戲開場(求首訂!15)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204章 賈文和料算人心,李子玉忘履相迎第288章 劉備:丞相是寡人之蕭何,卻不須爲第29章 麋家的決定(求追讀!)第368章 劉備:朕不想當高祖,也不想讓阿斗第371章 男追女不少見,女倒貼追男,其人必有“霸道”第141章 劉備:我的軍師真是什麼都能做啊第306章 李翊:我又當爹了?還是個七歲的兒第187章 不是隻有你曹劉會叫外援第177章 十萬哥:為河南規劃戰略的人,一定是一個天才第87章 壯士快意無經緯,丈夫當流英雄淚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8章 聰明人最瞭解聰明人(求追讀!)第7章 丹陽諸將,誰與爭功?(求追讀!)第356章 魏國出了個百年奇才,正是相爺敵手第199章 見着李翊,方知天下庸才甚多,不如翊者多,勝似翊者少第4章 李先生果然是一位經綸濟世的高人(求追讀!)第115章 劉備我的軍師可比蘇秦張儀第220章 曹操:孤這一生走過最長的路,是李翊的套路第352章 合肥有我,便無敵!第304章 曹瞞痛失愛子,劉備三得麟兒第361章 神龜壽盡,魏武謝幕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153章 一廂情願的傾慕,萬人之上的孤獨第278章 御人術劉備獨斷,西陵口李翊借風第186章 徐州的工作環境更好,俺們申請調離崗位!第117章 曹操兵鋒甚急,快去找玄德公求救!第94章 出海去遼東?也就軍師能想的出來!(求訂閱!)第47章 惶恐不安的曹豹第311章 亂世被髮好人卡,何嘗不是一種悲哀第280章 曹操挾民渡江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第44章 徵辟到土豪哥了(求追讀!)第336章 高祖盟誓,非劉不王,臣不敢爲此破第359章 善惡有報,奸雄遭厲鬼索命第301章 魏延 陳到:丞相,我們太想進步了!第160章 軍事我管,農事我管,醫療衛生我還第309章 李翊:逆子,你是要跟吾打擂臺?第225章 釃酒臨江,萬民擁護,固一世之雄也第144章 疆土不懂分與合,隻歎人心隔第190章 益德巧計破張郃,雄風浩蕩震山川第170章 神醫來徐州,外贈一神將?第10章 李先生為我們帶來了久違的勝利(求追讀!)第348章 關羽 張飛 趙雲 許褚算個什麼東西?第148章 鼓角轟轟,看誰一念之差蠢蠢欲動(說一下之後的更新計劃)第316章 曹魏爆兵,與齊國的殊死一搏第103章 陳登驚駭,李翊身處驚濤駭浪之中,尤弄潮兒(求訂閱!)第298章 吾輩魚水,豈在簿牘之間?第51章 臧霸:“劉備有高人相助啊!”第168章 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李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