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

第十六章北地亂起

薛延陀,漠北,浚稽山。

“先生,你猜我此次北上,父汗怎麼說?”浚稽山帥帳中,大度設方自汗庭回來,便連忙使人招來了趙德言,對趙德言問道。

趙德言擡頭看着大度設,見得大度設面帶得色,於是回道:“特勤今日神清氣爽,興致頗佳,想必是此番北上必有所得了。”

大度設點了點頭,笑道:“不錯,我依先生之言告知父汗,父汗已準我出兵諾真水,南下試探大唐。”

趙德言聽得大度設所言,似也替大度設高興,拱了拱手,笑道:“如此便恭喜特勤了,可汗準特勤出兵諾真水,征伐阿史那思摩,特勤這是離可汗之位又近了一步,實在是可喜可賀。”

“哈哈...”

大度設高笑了一聲,對趙德言道:“先生之言正和我心,此番父汗準我南下,我必當在十日內全據諾真水,把這塊水草豐美的草原納爲我大度設所有。”

諾真水地處陰山北麓,水草豐美,與白道川併爲整片漠南草原最爲肥沃的草場,比起大度設所駐守的浚稽山好上不知多少。

大度設若得了諾真水一帶的草場,他便可借諾真水草場多牧牛馬,數年後實力大漲,一躍而爲漠北強部,到時繼任可汗便就是水到渠成了。

趙德言道:“諾真水草場空曠,少有人駐守,阿史那思摩更非驍勇,特勤要取諾真水不過舉手之間罷了,在下先在此恭賀了。”

對於趙德言所言,大度設倒是深以爲然,不過大度設想了想,卻道:“草原,是狼的天下,阿史那思摩投入大唐,早已成了李世民豢養的羊,野性全無,如何會是野狼的對手,諾真水已是我囊中之物。不過...”

大度設頓了頓,道:“不過父汗的壯志已經漸漸消磨殆盡,這些年父汗偏安漠北,貪圖享樂,早已沒了當初和突厥爭雄的膽氣。阿史那思摩初到定襄,立足未穩,如此良機,父汗卻只准我進諾真水,不得過白道川,不可乘勢將突厥趕出漠南,全拒陰山,實在是可惜地很。”

大度設說着,懊惱地拍了拍掌,顯然對夷男可汗的謹慎頗爲不滿。

大度設野心勃勃,雖不似拔灼那般狂妄,但也未曾將阿史那思摩看在眼中,在他看來,阿史那思摩一戰可定,何必畏於大唐兵威,畏首畏尾,平白錯失良機。

趙德言勸慰道:“可汗年歲漸長,膽識也不比以往了,如何有特勤之志,可汗不準特勤過白道川,所憂的不過是惹怒了唐人,引得唐人北伐罷了。”

大度設:“唐人所強,不過倚仗堅城而已,外戰又有何懼,我薛延陀兒郎生長於馬背,豈是唐人可比。若唐人膽敢北上,反倒正和我心意,我正好可將唐人一網打盡。若是李恪敢來便是最好,我也報了長安辱我之仇。”

大度設本就不是心胸開闊之人,當初在長安城芙蓉園,大度設獻馬反被李恪羞辱之仇,大度設牢記至今,若有機會,他恨不得取了李恪性命,方能平心中之怨。

大度設之言入耳,趙德言的眼中頓時閃過一絲亮光,他等的就是大度設這句話。

趙德言道:“特勤悍勇,橫行大漠,若是唐人膽敢北上,必是自取欺辱。特勤所憂,不過可汗約束而已,不過以我看來,可汗之言不過一句空話,特勤不聽也罷。”

“你這是何意?”大度設雙眼緊盯着趙德言,問道。

趙德言回道:“孫子兵法有句話,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知特勤有否聽過?”

大度設不耐煩地擺了擺手,道:“你們這些漢人,慣會講些花話,仔細想來卻無半點用處,你只管把話同我講明白便是,不必多扯這些。”

面對大度設的輕慢,趙德言非但不以爲辱,反倒點了點頭,耐心地解釋道:“特勤一旦南下諾真水,同阿史那思摩交戰,兩軍陣前廝殺,戰局便是瞬息萬變,豈是可汗一句話便能約束的。更何況到了那時,我薛延陀將士已經殺紅了眼,可汗的一句話還管得住他們嗎?”

大度設聽着趙德言的話,緩緩地,臉上露出了笑意。

趙德言所言,正是一個法子。

薛延陀不比大唐,大唐以皇帝爲尊,凡大唐疆土之內,各州都督,各統軍府皆受皇帝之命,唯李世民之言是從,但薛延陀卻非如此。

薛延陀之強,並非強在薛延陀一部,鐵勒九部,各有其衆,各遵其命,名義上雖受夷男可汗節制,但卻只聽命於各族之長。就連薛延陀內部,也是分了各部,大度設統兵五萬駐守浚稽山,這五萬人便是大度設所屬,來回調度便宜,甚至不必經由夷男許可,這便是大度設最大的底氣。

草原之上強者爲尊,父子君臣之說反在其次,只要大度設揮軍南下,入諾真水,越白道川,破定襄城,全拒漠南,到時他便是半個草原的王,甚至可以自立爲汗,與北面的夷男並立。

大度設想着,彷彿定襄城已經近在眼前,恨不得即刻揮軍南下了。

大度設點了點頭道:“先生所言極是,屆時兩軍陣前,數萬大軍廝殺,豈是我隨口便能喝止的,到時我只需向前一揮,我薛延陀男兒前衝,便可順勢南下,若是能乘勢破了定襄城自是最好,我也不必再看人臉色,若是不能,至少跟父汗也有個交代。”

一旁的趙德言看着大度設的模樣,臉上也緩緩露出了笑意,不過他的笑卻與大度設不同,他不是爲大度設南征而笑,而是爲大度設落入了自己的圈套而笑。

大度設若是不入白道川,興許此事還是薛延陀和突厥間的領土紛爭,可他一旦入了白道川,圍攻定襄城,那便是距大唐北線的雲州、蔚州也不過百里之遙了,到了那時,唐軍豈會坐視?

大度設雖和唐軍打過些許交道,但卻從未直面過唐軍兵威,但趙德言卻知道,當初的突厥何等興盛,頡利也算是一代雄主,照樣敗在了唐軍手下,更何況是他麾下的五萬胡騎了。

正如他在長安時同李恪所言的那般,薛延陀乃至整個漠北絕非鐵板一塊,若是漠北無戰事,有善於隱忍,名高望重的夷男可汗坐鎮鬱督軍山,節制鐵勒九部,薛延陀國內便不會生亂,大唐取之不易。

可一旦北線戰起,薛延陀和突厥乃至和大唐生戰,本就各懷鬼胎的鐵勒九部便會悄生嫌隙,便給了大唐自內擊之的機會,到了那時再想破薛延陀,便容易地多了。

第二十章 尋人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六章 加註第十一章 擇師第十八章 請旨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九章 飲酒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二十章 敲打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章 將行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章 將行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一章 朝覲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二十章 馬周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
第二十章 尋人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章 西南戰事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六章 加註第十一章 擇師第十八章 請旨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九章 飲酒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八十六章 鹽行易主第八章 不讓寸步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二章 彈劾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二十章 敲打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三十四章 以身赴險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章 將行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二章 將行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一章 太子之危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四十六章 設計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六十九章 行殯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一章 朝覲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五十九章 入宮釋疑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二十章 馬周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四章 王玄策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十七章 兵困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