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

在北伐之戰前,李恪在朝中固然也有許多交好的官員,其中甚至不乏溫彥博、杜如晦這樣的宰輔之臣,但這些人也俱是當年隨李世民建國的從龍元宿,對李世民忠心不二,真正算得上李恪絕對心腹,敢叫李恪託以身家性命,甚至敢去商討大逆之事的朝中大員卻只恩師岑文本一人而已。

但今日起,卻不同了,此次北伐,楚王府上下傾巢而出,而隨着北伐大捷,楚王一脈,尤其是李恪的嫡系心腹各個都是身負大功,自然而然地也就從王府內屬,轉而進了省臺六部,出現在朝中大員之列了。

其中王玄策被調入御史臺,拜御史中丞,爲御史大夫韋挺的副手,御史臺的佐貳官。御史中丞別在殿中,掌蘭臺秘書,外督州部刺史,監察地方,內領侍御史,繡衣直指,受公卿奏事,權柄極重。

而且御史臺首官御史大夫非是常設,若是御史大夫去職,御史中丞便會順位代掌御史臺,甚至若是時機合適,還有直接升任御史大夫,有就此與六部尚書並列的可能。

而馬周則入了尚書省,拜尚書右司郎中,成了尚書右僕射杜如晦的所部。尚書省首官爲左右僕射,亦爲朝中左右相,而後左右丞,左右丞後便是左右司郎中。

右司郎中屬尚書右僕射管轄,協掌尚書都省事務,監管兵、刑、工三部諸司政務,位在六部郎中之上。因在省臺,位置緊要,就是六部尚書、侍郎見了也需客氣幾分。

其實對於馬周突然被調入尚書省,李恪起初也是有些訝異的,畢竟尚書省直達天聽,爲天子臂膀,可不是尋常能進的,但李恪隨即想了想也就明白了過來。

當初在揚州時杜如晦便對馬周頗爲讚許,欲薦馬周入京爲官,只不過那時李恪並未放人,故而杜如晦也不便強人所難,而如今北伐大捷,封賞有功之臣,杜如晦身爲右僕射,自然也參與封賞名單的草擬,要調馬周到自己麾下還不是輕而易舉。

王玄策和馬周已經步入中樞,至於蘇定方、席君買、薛仁貴等人也是各有封賞。

蘇定方拜左衛大將軍,授盧山都督,出鎮漠北,席君買以右威衛將軍掌陌刀軍,進了禁軍,薛仁貴也官升三等,升任楚王親事府典軍,就連裴行儉也因功升任楚王府諮議參軍事,更上一層。

邊地三載經營終得果,楚王府與幷州大都督府上下自然是一派歡騰,但與此同時,有一人卻陷入了兩難,此人便是因功新拜禮部侍郎的長孫衝。

臨朝獻捷,朝會後李恪特在擷玉樓設宴,宴請楚王府、幷州大都督府原一衆屬臣,長孫衝原拜幷州大都督府錄事參軍事,自也在與宴之列,長孫衝朝會之後回了府,剛換了便服正欲出府,卻被長孫無忌喚了過去。

長孫府主院的內廳,長孫無忌正在廳中端坐,神色嚴肅,長孫衝見狀,上前拜道:“兒拜見阿爹。”

“哼!”

長孫無忌輕哼了一聲,盯着長孫衝的雙眼,問道:“你剛回府中,這又是出府做甚?”

長孫衝如實回道:“大都督今日在平康坊設宴,款待府下衆臣,着兒務必出席,兒此去正是往平康坊赴宴。”

當真是怕什麼,來什麼,長孫衝之言才落,長孫無忌的眉頭便皺了起來,道:“你喚李恪大都督作甚,眼下你已不在幷州大都督府內任職,調入禮部,你當喚楚王。”

長孫衝聞言,回道:“阿爹說的是,只是大都督之稱兒叫的慣了,一時未能更易。”

長孫無忌指着長孫衝道:“你可知道,你這句話若是傳到了太子耳中,該當如何,到時就算爲父也保不得你。”

長孫衝道:“兒愚鈍,不知阿爹的意思。”

長孫無忌道:“你是長孫家子弟,太子亦是長孫皇后所出,你們分屬表親,儲位之爭,你本就該站在太子一邊,如今你卻和李恪走的這般近,若是太子知曉了,又該作何感想。”

長孫衝回道:“兒曾在楚王麾下效力,此番能得建功亦是楚王賞識,因楚王於兒有恩,故而如此,其中並不涉朝爭,不涉儲位,不知阿爹何出此言。”

長孫無忌道:“楚王與太子兩立,滿朝皆知,你與楚王走的這般近,便是與太子作對,你豈能不知,日後你與楚王一衆,還是疏遠些的好。”

長孫無忌的話傳入長孫衝的耳中,不過須臾,長孫衝的心情頓時低落了下來。

長孫沖和李恪還有李承乾俱是相熟,李恪和李承乾各是何等人,他們身邊的人又是何等人,長孫衝清楚地很。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長孫衝也是敦儒之人,頗有才學,他每與李承乾宴飲,席間所坐俱是李元昌、柴令武之輩,雖然仗着家世人前顯貴,但內裡卻大多鄙薄不堪,所談論的也都是聲色犬馬,蠅營狗苟之類,叫長孫衝在席間如坐鍼氈。

可長孫衝與李恪相交卻不同,李恪文韜武略,待人隨和,李恪麾下諸如王玄策、馬周、裴行儉之類也俱是文武幹才,一時之選,與他們相交長孫衝只覺如沐春風,通身舒泰。孰高孰低,孰上孰下,不比也明。

不過長孫無忌當面,長孫衝自然不會同長孫無忌講這些,長孫衝只是道:“兒與楚王相交,乃君子之交,平淡如水,問心也無愧,不知又何錯之有。”

長孫無忌聽着長孫衝的話,頓時急了,長孫無忌是長孫家嫡長子,將來可是要繼承長孫家的,若是長孫衝是這般想法,待將來李承乾登位,那長孫家豈不危哉?

長孫無忌神色俱厲地糾正道:“李恪乃是奸詐之人,最善籠絡人心,你這是被李恪迷了心竅。”

長孫衝爭辯道:“兒雖不必阿爹這般老練,但自問也閱人不少,是非善惡還是分的清的。”

長孫無忌看着長孫衝同他爭辯的模樣,一下子有些驚住了,長孫無忌很難想象,在北地三載,長孫衝竟變了這般多,不止模樣成熟了許多,就連性子都變了。

以往長孫衝的性子有些軟懦,從不敢與他爭辯,這一點也曾讓長孫無忌很是擔憂,這不是一家之主該有的模樣,可隨着長孫衝在北地歷練三載,如今的性子竟剛強了不少。

若只是性子上的變化,長孫無忌自然求之不得,欣喜萬分,但偏偏長孫衝竟是爲了李恪在和長孫無忌相爭,長孫無忌如何受得住。

長孫無忌怒道:“李恪給你下了什麼藥,竟爲了他敢同我頂嘴!”

長孫衝純孝,也無意惹怒長孫無忌,忙解釋道:“兒不敢和阿爹頂嘴,方纔是情急之語,望阿爹勿怪。”

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章 爭執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十八章 聘禮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十三章 拜師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五十章 相爭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八章 鞠文泰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二十七章 三策
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章 爭執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十九章 風暴將起第四章 強攻浚稽山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二十七章 破敵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六章 文士與道士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十八章 聘禮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十三章 拜師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四十四章 李長沙第五章 引薦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五十七章 改觀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十九章 太子側妃第二十七章 出兵與否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四章 長孫兄弟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五十章 相爭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五十七章 擷玉樓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五十五章 禁中奏對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八章 鞠文泰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二十七章 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