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求彈劾

燈會之上,隨着長孫兄弟同去的不止一個長孫嘉慶一人,還有數位服侍的家奴,燈會上的事情自然瞞不過家主長孫無忌的耳朵。

次日午前,長孫無忌已經知道了昨夜燈會上的事情,頓時勃然大怒,命人將長孫渙和長孫衝傳來自己身邊。

“逆子!落雕弓乃你祖父之物,是你能隨意許諾於人的嗎?”兩人方一進門,長孫無忌便指着長孫渙怒喝道。

長孫渙本也沒想着能瞞過長孫無忌,長孫渙被長孫無忌呵斥地跪在地上,低着頭,大氣不敢喘,只是縮着頭解釋道:“阿爹息怒,我也不算是將落雕弓許給了李恪,只是口頭一說而已,給與不給還不全憑阿爹之意。”

長孫無忌道:“無知小兒,你中了李恪的圈套尚不自知,你當李恪是誰?李恪雖然年少,但行事狡詐,連我都在他手中吃過虧,他豈是好糊弄的!”

長孫渙雖在李恪手中吃過虧,但他對李恪其人卻很是不屑。

長孫無忌常在諸子面前提及李恪,要他們對李恪小心防備,但長孫渙卻不以爲然,畢竟李恪年紀便擺在這裡,他比長孫渙還要小上一些,他的心思和手腕又能強到哪裡去。

“李恪名聲雖大,不過都是虛名而已,阿爹何必懼他。”長孫渙嘴裡嘟囔了一句。

長孫無忌聽了長孫渙的嘟囔,心中怒意更甚,指着長孫渙道:“你若是有法子對付他,還用跪在此處嗎?”

長孫渙擡起頭,對長孫無忌道:“兒確有法子,不知阿爹可願聽?”

“說。”長孫無忌聽了他的話道。

長孫渙道:“李恪走後,兒命人盯着李恪的馬車,發現他的馬車還載了兩個身着宮婢衣服的女子,阿爹可知是誰?”

長孫無忌想了想,問道:“莫不是她的婢女?”

長孫渙道:“是長樂公主和高陽公主,她們穿着宮女的衣服,想必是李恪偷着帶她們出來的,若是我們藉此事參李恪一本,他也吃不消,陛下必定重責與他。”

按大唐宮規,公主不得私自出宮,李恪私帶高陽和長樂出宮,自然是犯了宮規了,若是仔細計較起來,李恪當削食邑三百戶,官降一級,緊閉半月不得出府門。

不過長孫無忌聽了長孫渙的話,卻搖了搖頭。

這樣的結果是能叫長孫渙出一口氣,但除此之外呢,區區兩百戶食邑,李恪豈會看在眼中,緊閉半月更是傷不得其根本,至於官位,皇子還會在乎官位嗎?只要李恪聖寵不失,怎麼對付李恪都是白搭。

更何況,若是長孫無忌這麼做,雖然對付了李恪,卻也開罪了旁人。

長孫渙行事衝動,思慮不周,長孫無忌對他的這個莽撞的次子頗爲失望,嘆了口氣。

長孫無忌轉而看向了長孫衝,似是考較地對長子長孫衝問道:“衝兒,你以爲呢?”

長孫衝乃長孫無忌嫡長子,也是長孫無忌最爲器重的一個,長孫家的家業將來是要交到他手中的。

次子可以糊塗些,以長孫家的權勢保得一身富貴不難,但繼承家業的長子絕不能是庸才。

不過叫長孫無忌稍感欣慰的是長孫衝的性格雖文弱了一些,但比起其弟倒是穩重不少。

長孫衝回道:“我們若是彈劾李恪,興許能叫李恪吃些小虧,但在彈劾李恪的同時也彈劾了表妹,兒臣以爲此事不妥。”

彈劾李恪便是彈劾長樂,而彈劾了長樂,長孫皇后的臉上自不好看,長孫無忌還沒有這麼蠢。

聽了長孫衝的話,長孫無忌的臉色終於好看了一些,比起長孫渙,長孫衝終究還算是可造之材。

長孫無忌道:“爲父有意撮合你和長樂的婚事,此事若是彈劾李恪,難免叫人說我們長孫家氣量狹小,也會惹得皇后不悅,於你,於長孫家都名聲不利,此事休得再提。”

在長孫無忌的眼中,長孫衝勉強算是中上之姿,雖比不得李恪那般少年狡詐,但也堪栽培。

長孫衝娶長樂公主乃是長孫無忌籌劃已久之事,事關他百年之後長孫家的富貴,長孫無忌覺不容許出現半點岔子。

長孫無忌想起這些,竟不禁幽幽地嘆了口氣,長孫衝若是能有李恪那般手段、心性和膽略,他又何至於爲了後輩如此費心。

——————————

司空府中,長孫無忌正在爲昨夜之事操心,而與此同時,李恪也沒有閒着。

正值午時,街道之上正是人稀之時,李恪身着便裝,悄悄自楚王府後門而出,策馬直望御史臺御史大夫溫彥博的虞國公府而來。

“煩請閣下替我傳句話,告訴溫大夫,就說北地故人來此,還請一見。”李恪既着了便裝,便是不願透露身份,自然不會遞上名帖,李恪連姓名都未透露,私下求見。

虞國公府的門子雖不知李恪的身份,但看樣子卻不似常人,興許真的是溫彥博的故交,於是連忙入府稟告。

溫彥博的北地故人,除了李恪還能有誰?

但溫彥博知道李恪沒有下名帖來見必有原因,於是並未自己高調地親自出迎,而是命門子帶李恪進了偏廳。

“老臣溫彥博拜見殿下。”溫彥博看着李恪一入偏廳,便上前拜道。

李恪上前道:“老大人快快請起。”

溫彥博看着李恪的一身便裝,問道:“殿下如此打扮,不知來尋老臣何事?”

李恪道:“李恪有一事相求,還需借老大人御史臺之威。”

溫彥博聽了李恪的話,不解地問道:“殿下乃當朝親王,身份金貴,何必去招惹那些臺臣。”

臺臣難纏,滿朝皆知,溫彥博雖爲御史臺首官,但在李恪面前也毫不避諱。

李恪道:“若非要事,我也不願麻煩老大人,不過此事對李恪而言干係重大,還望老大人相助。”

溫彥博問道:“不知殿下口中之事關係何人?”

李恪回道:“長孫無忌。”

溫彥博聽了李恪的話,臉上倒也沒有太多的訝異之色,反而苦口婆心地對李恪勸道:“老臣早勸殿下需謹慎行事,殿下一直不以爲意,如今可是遇到爲難之處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人必非之。

此事溫彥博早便勸過李恪,只是李恪未聽而已。

不過李恪搖了搖頭卻道:“老大人誤會了,李恪相求並非是爲了彈劾旁人,而是爲了彈劾自己。”

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六章 質子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七章 考較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五章 射花燈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六章 質子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十九章 醉客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八章 婚成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十九章 鹽行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六章 加註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六章 糧荒
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六章 質子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七章 考較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三十一章 涼州隱患第四十六章 李恪探病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十三章 南下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九章 南下籌謀第四十一章 收徒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三章 求情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六十章 東市巧遇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五章 射花燈第六十三章 心結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五十章 李家父子第五十五章 再臨擷玉樓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二十六章 賜封高陽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章 靈州軍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三十一章 留命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六章 質子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十九章 醉客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二十一章 花燭之夜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八章 婚成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十九章 鹽行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三十一章 叛國之污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六章 加註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四十六章 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