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

鬱督軍山南,大漠戈壁,這已經是梯真達官一行人路經戈壁的第四日了。

戈壁乾旱難行,寸草不生,沙暴更是常有,在這樣的大漠中每多待上一日,便多一分危機,無論人畜,俱是如此。

這樣的道理梯真達官自也清楚,但他也無可奈何,因爲這戈壁中的環境越是差,這路便越是難行,走地便越慢。

這處戈壁分割漠南、漠北,寬近千里,最長處逾兩千裡,而梯真達官一行的腳程一日最多不過百里上下,若是碰上風沙再大些的時候,一日只能行五六十里,若是如此算下去,要徹底走出這戈壁,至少也要十日光景。

這樣的速度着實是太慢了,可梯真達官又不敢快,若是強行加快腳程,就算人和駱駝受得了,隨行的牛羊也吃不消,恐怕等不到靈州,就已經死了過半了。

梯真達官一行五千餘人,帶着十五萬匹牲畜,不敢太慢,怕誤了迎親的時辰,又不敢太快,怕帶着的牛羊吃不消,就這樣不快不慢地走了四日,也才過了小半的路程。

而就在此時,薛延陀一衆人困馬乏的時候,他們還不知,就在他們的不遠處,一處矮坡的背後,有幾雙眼睛正在盯着他們。

“將軍,薛延陀人到了。”矮坡的背後,一個楚王府親事府的衛率指着不遠處的,浩浩蕩蕩的一羣人,對薛仁貴道。

薛仁貴點了點頭道:“傳令下去,衆軍備戰。”

“諾。”王府衛率應了一聲,下去安排了。

大漠之中,寸草難生,本就不是居留之地,但因爲此處是朔方通往漠北的要道,故而來往的商旅也不少,這些商旅也養活了一羣人——沙匪。

這些沙匪大多數十或百來人爲一羣,各分勢力,在戈壁中爲寇一方,騎快馬,持輕刀,專門洗劫來往的客商,薛仁貴他們此行假扮的便是這大漠中的沙匪。

這些沙匪以劫掠客商爲營生,凡來往人等,只要被他們瞧見了,人數不衆的,敵得過的,他們大多會尋機動手,但這一次的薛延陀卻不同,梯真達官南下,所率之衆多爲汗庭精銳,又打出了旗號,戈壁中的沙匪哪敢冒犯,都躲在了一邊,幾日過去了,梯真達官自己也漸漸放鬆了警惕。

一日的正午,是他們最累的時候,也是他們警惕最是鬆懈的時候,隨着“呼”地一陣,大漠中一陣大風吹過,揚起了一陣黃沙,黃沙鋪面而來,一時間也迷住了梯真達官一行人的眼睛,一行人拖着漸漸有些沉重的步子,趕着牛羊牲畜繼續前走。

可就在此時,一陣沉悶的馬蹄聲在右前方響起,一隊二十餘人的輕騎突然出現在了他們的眼前,直往側面襲擾,衝着正被驅趕着的牛羊而去。

“沙匪,帕夏,這是沙匪。”與梯真達官同行的昆谷看見了眼前薛仁貴一行人假扮的沙匪,對梯真達官道。

梯真達官點了點頭,但看着眼前的二十餘人,卻總覺着有些不對勁,眼前的一衆人看着確是沙匪無異,但他們人數雖少,行進間卻也擺出了陣型,進退有度,與那些一盤散沙的沙匪全然不同,而且他們不過二十餘人,若只是尋常的沙匪,哪裡有這份膽量。

不過此地有這樣的沙匪倒也並非全無可能,蓋因隋末亂世,天下征戰,而後又是大唐和突厥的數載南北之戰,有多少士卒兵敗逃亡,流落到了此處,落地爲匪,這些亡命之徒餓極了,也未嘗沒有殊死一試的可能。

梯真達官看着這些沙匪直奔牛羊而去,也不曾多想,便急忙命隨行的汗庭士卒策馬迎上,擋在了這隊沙匪的身前,要護住軍中的那些牛羊牲畜。

這些梯真達官眼中的“沙匪”自然就是薛仁貴所率的王府衛率了,薛仁貴識兵善戰,所率的王府衛率更是精銳,騎術精湛,在這荒漠之中也是進退自如。

薛仁貴雖然武藝超卓,但自知人手有限,也不去硬衝薛延陀的軍陣,不想着直接奔入牛羊羣中屠宰,而是隻在外圍襲擾,保持安全的距離,時不時地衝着薛延陀的士卒射上一支冷箭。

薛延陀的士卒上前,自然是衝着保護牛羊而去,可薛仁貴所率的“沙匪”輕刀快馬,來去如風,只是繞着這些牛羊打轉,也不輕易下手。

薛延陀的士卒守着身後的牛羊,也不敢輕追,只是看着“沙匪”去的方向便堵了過去,被“沙匪”牽着鼻子來回晃盪,也別無他法。

薛延陀的士卒防的仔細,這些“沙匪”一時間也無法下手,眼看着時間過了許久,薛延陀的士卒圍上來的也越來越多,這些“沙匪”更是無從着手了。

“帕夏,這些沙匪畢竟人數不濟,怕是要退了。”薛仁貴帶着一衆“沙匪”只是在外圈襲擾,並無入陣的意思,看樣子也是別無他法了,昆谷看着眼前的情狀,對梯真達官道。

“不錯。”梯真達官看着這些沙匪在外圈遊離,始終尋不得良機的時候,也覺得他們很快便會退去了,點了點頭應道。

梯真達官本是薛延陀部落大酋,並不善統軍,看着眼前的“沙匪”竟未覺出這是一個圈套,就當梯真達官也覺得這些“沙匪”即將撤退的時候,後軍卻又突然傳來了消息。

“帕夏,大軍後端突然又出現了一羣沙匪,直奔押送水車和草料的後軍而去。”後軍突然來了人,對梯真達官稟告道。

“不好!”梯真達官一聲輕呼,這才明白了過來,原來眼前的二十餘人不過是在分散他們的注意,牽扯他們的兵力罷了,這些“沙匪”真正的目標是後軍的水車和草料,而他們,自然和眼前的二十餘人沙匪是一夥的。

梯真達官問道:“後軍情況如何?”

薛延陀士卒回道:“後軍防備空虛,那羣沙匪趁虛而入,已經打翻了許多水車,燒了許多草料。”

梯真達官聞言,忙對昆谷吩咐道:“快,快帶人去後軍馳援。”

就在這一刻,梯真達官終於確定了,眼前的這些人絕不會是沙匪,他們根本就是不是衝着劫掠牛羊而來,他們是衝着後軍的補給,是要毀了這個十餘萬牛羊的飲水、草料,讓它們乾死、餓死在這大漠之中。

他們不求財,而是爲了阻撓他們往靈州而去。

梯真達官指着那羣“沙匪”,急令道:“速遣軍上前,務必將他們生擒。”

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四章 恩蔭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七章 命格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章 相爭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一章 朝覲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七章 和親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五章 汗庭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一章 定帥第十七章 安置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十八章 逼反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四章 祿東贊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八章 惡陽嶺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
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五十四章 長安秋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九章 起兵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四章 恩蔭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六章 大雨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七章 命格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七十九章 巧取第三章 李世民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十章 相爭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十七章 仙娘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七十四章 流言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八章 鞠文泰第四十二章 夜談第一章 朝覲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九章 賀蘭越石之死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七章 和親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五章 汗庭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一章 定帥第十七章 安置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十八章 逼反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三十四章 虛張聲勢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四章 祿東贊第三十一章 不過芻狗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十五章 河上琴音第六十章 鐵勒九部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八章 惡陽嶺第六十七章 交易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六十一章 頡利北征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