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

刑部,陰暗潮溼的牢房。

嚴冬雖去,但刑部簡陋的牢房中依舊帶着厚重的寒意,與這股寒意一同的還有一股難聞的黴味,初入之時,顯得尤爲刺鼻。

大牢中環境極差,就算是刑部司管牢獄的員外郎都極少前來,更別說其他的刑部堂官了。但今日不知怎的,堂堂刑部首官,刑部尚書章仇兼瓊竟親自帶着人前來查視,當真叫人覺得有些奇怪,不過奇怪的遠不止此。

這位尚書大人巡視竟然不準任何牢吏跟着,只是自己帶了一個青衣布衫的小廝,而且尚書大人竟還對這個布衣小廝似乎頗爲尊敬。

章仇兼瓊指着一個蹲坐在角落裡,身形落拓的年輕男子,對身旁的小廝道:“殿下,此人就是宮女程芊的嫡親兄長程錦。”

難怪章仇兼瓊這般尊敬這個布衣小廝,原來他不是別人,竟是喬裝而來的壽王李瑁。

“他看起來不像是奸詐之人,他到底犯了什麼事,竟惹上了人命官司,入了刑部的大牢。”李瑁站在不遠處看了眼程錦的面相問道。

章仇兼瓊回道:“這程錦本性不壞,但卻是個急性子,他的老父母在南陽老家耕田,因爲水道開挖的原因與鄰居起了爭執,被鄰居推搡了幾下,摔傷了腿,這程錦回鄉後便一刀將推搡他老父的鄰居一刀殺了,被府衙判押解進京,等侯處決。”

李瑁聽着章仇兼瓊的話,點了點頭:“如此說來着程錦倒是個孝子了。”

章仇兼瓊道:“孝順是孝順只是魯莽了些。”

李瑁笑道:“本性不壞就好,否則本王就算有言在先也懶得救他。你安排一個死囚和他換一下,把他撈出來,送他到劍南去給本王打理田莊。”

李瑁在劍南有良田萬頃,田莊數十處,想要藏一個人還是很容易的。

章仇兼瓊的臉色卻露出了一絲疑色,問道:“此事幹系重大,留着他終歸是個隱患,殿下何不將他和程芊斬草除根,免留後患呢。”

李瑁回道:“這程錦若是個心術不正之人,本王自會殺他。但他卻是個孝順之人,倒不是非死不可,更何況程芊尚在長安殿,大小也有些價值,留着她,興許還有用。”

大牢中,李瑁和章仇兼瓊剛剛商議好程錦之事,新任壽王府記事參軍高適已經在偏廳中等候。

李瑁方一出現高適就連忙迎了上去。

“達夫何事如此着急?”李瑁看着高適臉上緊張的神色,問道。

高適回道:“方纔薰風殿的江姑娘託人傳出消息,太華公主向陛下請求代發出家,陛下已經同意了。”

“什麼!”一聽高適的話,李瑁的臉上露出了驚愕的神色。

結鬆力之事已了,太華公主雖然面子上受了些委屈,但也不至於就出家呀。

“速速備馬,本王要入宮。”李瑁朝廳外的壽王府衛高聲吩咐道。

——————————

太華公主出家爲道的消息剛一傳出,整個薰風殿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

但凡是宮中的女人,見慣了爾虞我詐,沉沉浮浮,沒有幾個是能潔身自好,不貪圖榮華富貴的,公主身邊的人亦是如此。

有唐一代,公主地位頗高,但凡是公主出嫁。無論是夫家還是皇上,無一不是巨禮相贈。尤其是像太華公主這樣既得皇帝寵愛,外面又有親王兄長的公主。

將來太華公主一旦出嫁,李隆基贈予的嫁妝自不必說,就是壽王李瑁、盛王李琦也會送上一大筆私房錢,而太華公主又不善理財,這些錢財自然就由公主身邊的人打理,屆時光是指縫中留下的油水就足夠他們吃喝不盡了。

可如今太華公主一旦出家,這些嫁妝之類的錢財可就都打了水漂,而且道觀辛苦,弄不好還得跟着後面後面受罪,這一前一後地顯著對比,薰風殿上下自然就慌張了起來。

不過太華公主畢竟是天皇貴胄,尋常的奴婢不敢在她跟前抱怨,但有一個人卻是身份特殊,就連太華公主都要對她禮敬三分,這個就是太華公主的奶孃王氏。

大唐宮中一直就有奶孃之制,奶孃在公主襁褓時負責給公主哺乳,公主年幼時教習宮中禮儀,嫁人後服侍公主左右,權力極大。

太華公主的奶孃王氏一聽說公主要出家,擔心自己以後要跟着太華公主過清貧的日子,一下子急了起來,匆匆忙忙地就趕到了薰風殿的內室要勸說公主。

“公主啊,你說你以前將這姓江的小妮子帶進薰風殿我也就不說什麼了,可你現在怎麼還聽了她的蠱惑要出家啊。”王氏剛一進門,就指着一旁的江採萍不依不饒,一副要生吞了江採萍的樣子。

太華公主見王氏說話這般不客氣,頓時就反駁了起來:“本宮要出家是本宮自己的意思,和江姐姐無關,你們不要胡亂攀扯。”

雖說奶孃對公主有哺育之恩,在公主殿中權力極大,但那也是要視人而定的。

有些公主的生母不得寵,只是尋常的妃嬪,外面又沒有強勢的兄弟支撐,自然是任由奶孃拿捏,可太華公主卻並非如此。

昔年太華公主年幼時,她的生母武惠妃乃是宮中獨一無二的寵妃,權勢極大,太華公主又被養在武惠妃身邊,王氏自然不敢造次,只能老老實實地伏低做小。

後來好不容易武惠妃去世了,王氏剛覺得太華公主性格和善可欺,自己的春天要來了,可太華公主的嫡親長兄壽王李瑁又橫空出世,憑藉着自己的才名和軍功博得李隆基的偏愛,成爲大唐史上唯一一個兼領方鎮節度使和十六衛大將軍的親王,風頭一時無兩。外面有這樣一個強勢的兄長護着,王氏又不敢造次了。

王氏見太華公主不聽自己的勸告,自己礙於李瑁地權勢又不敢和太華公主硬嗆,只得耍起了無奈,如潑婦般當着一衆宮人的面在地上翻滾,口中還振振有詞地念着:“公主長大了,斷奶了,也不把老奴這個老東西看在眼裡了,惠妃娘娘,公主要出家呀,老奴勸不住,老奴對不起你啊!”

奶孃王氏說來也算是太華公主的半個長輩,太華公主雖對王氏的作爲頗爲不悅,但也那她沒有半點辦法。

“奶孃,你快起來吧,被別人看到多不體面。”太華公主皺着眉勸道。

王氏依舊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繼續嚷嚷道:“公主都要去做姑子了,老奴還要什麼體面,老奴不活了。”

王氏的嗓門極大,恨不得讓整個太極宮都知道此事。

這奶孃王氏就像是一塊滾刀肉,打也不是,扔也不是,拿她沒有半點辦法。

就在太華公主光是頭疼,卻拿她束手無策的時候,一個在殿外伺候的宮女卻突然走了進來:“啓稟公主,壽王殿下到。”

王氏一聽到李瑁地名字,立刻頓住了身形,身體也不滾了,嘴上也不叫了。

太華公主看了王氏一眼,不悅地問道:“阿兄來了,你還要繼續撒潑嗎?”

王氏悻悻地搖了搖頭,撣了撣身上的灰塵,老老實實地站了起來。

“阿兄,你來了。”太華公主見李瑁進門,如往常一般笑呵呵的迎了上去。

“跪下!”李瑁面色鐵青,一臉不悅地教訓道。

太華公主一見李瑁如此凶神惡煞的模樣,一下子愣住了,太華公主長這麼大,李瑁何曾如此兇過她。

倒是一旁的奶孃王氏一見李瑁表態,立刻面露得意之色,跟着李瑁後面道:“殿下,你可管管公主吧,她學什麼不好,學人家出家,這是一個公主該做的事情嗎?”

李瑁見了王氏這副嘴臉,一臉的嫌棄,對她吩咐道:“你也給本王出去,這裡沒你的事了。”

“殿下,我大小也是公主的奶孃,這...”王氏見李瑁轟她出去,縮着頭解釋道。

李瑁顯然已經不耐煩王氏的表現了,瞥了她一眼,再次問道:“怎麼,本王做事還需要向你解釋嗎?”

“老奴不敢。”王氏面有畏色,老老實實地出去了。

王氏走後,李瑁低頭看着跪在地上的太華公主,重聲問道:“告訴阿兄,你爲什麼要出家,你這樣做,讓阿兄怎麼跟九泉之下的母妃交代。”

太華公主委屈巴巴地跪在地上悶了半天一聲不吭,倒是是一旁的江採萍替她解釋了起來:“壽王殿下息怒,公主出家並非爲了一時貪玩,而是爲了殿下。”

“爲了我?”李瑁臉上露出滿臉的疑惑。

江採萍點了點頭,目光灼灼地盯着李瑁:“殿下志向高遠,在朝中自然樹敵極多,此次有人藉助公主的婚事來算計殿下,這一次雖然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但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難道殿下每次都能幫助公主逢凶化吉嗎?”

李瑁看着江採萍如星辰般靈秀閃耀的雙眼,無奈嘆道:“只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江採萍接上道:“所以公主與其在宮中遭人算計,拿着公主的婚事做文章,不如讓公主暫時讓出宮,一來可壓下今日關於公主的不利傳聞,二來殿下也不必在爲公主分心。”

這時太華公主也忽然擡頭看着李瑁,語氣堅定地說道:“阿兄之志亦是母妃和阿姊生平所願,婉兒力有不及,不能在朝堂上爲阿兄發聲,就讓婉兒已自己的方式幫助阿兄吧,”

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九章 破城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章 叮囑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十章 賑災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章 稱帝第三十一章 風起終章 盛世再起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章 叮囑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九章 城破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五章 官學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九章 劍舞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章 衝突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九章 論戰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章 緣起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章 問安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八章 提點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十六章 定策第四章 提詩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六章 謀退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
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九章 破城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二十章 叮囑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十章 賑災第一章 水淹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章 稱帝第三十一章 風起終章 盛世再起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二十章 叮囑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九章 城破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五章 官學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十一章 盤算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九章 劍舞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章 衝突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九章 論戰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二章 緣起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章 問安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十五章 刺客第八章 提點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十六章 定策第四章 提詩第十六章 人選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六章 謀退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