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南詔秘聞

“本王只當皮邏閣是個人物,沒想到竟也如此卑鄙陰險,竟利用祭祀之事剷除異己。”李瑁聽着香花夫人的話,不由嘆道。

香花夫人的眼中也露出些許仇恨,冷冷道:“皮邏閣何止卑鄙,他更加無恥,他將五詔詔主殺了之後更是美其名曰:‘天火’,派人在南詔四處傳唱‘松明樓上一把火,贏來南詔千秋業。’當真是無恥至極。”

皮邏閣非但用詭計殺人,而且還利用此事四處爲自己營勢,說這些死去詔主正是阻礙六詔統一才被天火燒死,宣揚他自己纔是天命所歸,這樣的做法確實有些太過下作了些。

香花夫人見李瑁面露不屑,只當他也痛恨皮邏閣所爲,以爲所求之事有望,於是道:“皮邏閣的一舉一動非但卑鄙無恥,而且又欺瞞大唐天朝的嫌疑,殿下貴爲親王,更任劍南節度使,鎮撫南疆,還望殿下爲小女做主。”

麻煩,這便是李瑁對香花夫人的定義,李瑁萬萬沒想到,香花夫人所求之事竟這般棘手。

李瑁雖對南詔垂涎已久,但不代表他會爲了一個女人與整個南詔爲敵,這樣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李瑁低着頭,看着香花夫人,緩緩問道:“南詔雖非大國,卻也頗具實力,想要將它拿下絕非易事,你要本王爲你做主,你又能給本王什麼呢?”

此時,李瑁地雙眸恢復了清澈,不似之前那般熾熱,冷靜下來之後,他又成爲了一名合格的政客。

他已經想好,若是香花夫人開口便是以身體爲酬的話,他將扭頭便走,因爲香花夫人雖美,但卻不會讓李瑁失去理智。

劍南鎮貿然與南詔爲敵必然雖是慘重,要一隻狡猾狐狸用自己身上的一塊肉去換嘴邊的一塊肉,這是決計不可能的。

不過香花夫人也不是愚鈍之人,她雖然久聞李瑁是個喜好美色之人,而且她對自己的美貌也有足夠的信心,但她知道,李瑁這樣的人物絕不會爲了一時的慾望失去理智。

香花夫人擡頭看着李瑁,一雙眼睛彷彿散發着火光。

“南詔,小女願以整個南詔國作爲酬謝。”

李瑁聽了香花夫人的話,一下子愣住了。

李瑁看着目光有些熾熱的香花夫人,竟從她的眼中看出了一絲瘋狂。

李瑁連忙問道:“你只是未來南詔王的妻子,你憑什麼能拿南詔來酬謝本王。”

香花夫人如實回道:“新王登位之時南詔必亂,屆時便是殿下出兵的大好時機。”

“此話怎講?”李瑁不解地問道。

香花夫人道:“殿下有所不知,閣羅鳳並非皮邏閣的親子,他乃是皮邏閣的養子,”

“什麼?南詔王的世子人選竟不是他的親子?”李瑁聽到這個消息,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情。

誰能想得到,皮邏閣披荊斬棘二十載,一統南疆六詔,千辛萬苦建立了南詔國,他所選擇的繼承人竟不是自己的親子。

香花夫人點了點頭道:“皮邏閣雖有次誠節、崇、成進三個親子,但這三人才幹俱都尋常,甚至連中人之資都談不上,皮邏閣不忍辛苦開創的基業斷送在他們手中,於是便將王位傳給了養子閣羅鳳。待過段時日,皮邏閣病死,閣羅鳳繼位,皮邏閣的親子必然起事,屆時南詔內亂,殿下只要願意,只需派五萬大軍南下,便可一舉平之,將南詔國收爲己有。”

香花夫人說的話極具誘惑,李瑁聽了也不免心動,但李瑁知道,香花夫人雖說的容易,可若是實際做起來絕非易事。光是這五萬大軍便是不小的成本,李瑁不得不慎重考慮。

“南詔乃父皇所封之國,打與不打,滅與不滅恐怕不是本王說了算的吧,本王可未必有佔據南詔的心思。”李瑁似是而非地搖了搖頭,對香花夫人道。

香花夫人聽了李瑁的話,非但沒有半點慌張,反倒大聲笑了出來:“有道是臥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南詔雖國力不及大唐,但閣羅鳳卻是野心勃勃之輩,殿下若是讓他安心發展,恐怕要不了十年,南詔就會變成大唐的大患。更何況殿下胸懷大志,滅國之戰乃是何等的功勞,殿下若是能滅掉南詔,豈不是在儲君之位上又前進了一步?”

香花夫人有備而來,自然是下足了功夫,李瑁的東西在大唐並不難查,稍稍用些功夫香花夫人也就知道了大概。

李瑁在香花夫人的面前絲毫不隱瞞自己的抱負,他凝視着香花夫人問道:“你雖與皮邏閣有仇,但南詔卻也有許多蒙崔詔的子民,難道你就不擔心本王攻下南詔後大行苛政,搞得天翻地覆嗎?”

“自然不擔心。”

香花夫人輕聲一笑,搖了搖頭道:“殿下乃是賢王,名傳天下,自然知道教化外民的道理,又豈會胡亂施爲呢?”

李瑁看着香花夫人的樣子,心中竟對她產生了許多好奇,她到底是怎樣的女子,竟能有這樣的眼力和心機。

唐史上,自打閣羅鳳繼位後,南詔在閣羅鳳的帶領下便成了大唐的一塊心病,大唐在對南詔的戰爭中前後摺進去至少十五萬大軍,直到晚唐名將高駢南征,殺敵五萬餘,這才徹底平定了南詔之患。

南詔始終是李瑁地一塊心病,如果南詔不平,將來中原若是有亂,劍南後方始終不安穩。

平定南詔早已在李瑁和李泌的謀劃之中,香花夫人的話確實給了他們一個難得的機會。

李瑁在心中琢磨着香花夫人的話,心中竟冒起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李瑁將香花夫人扶起問道:“要本王出征南詔倒也並非不可,不過本王卻有一個條件,不知夫人能否答應?”

香花夫人聽聞李瑁鬆口,滿心歡喜,連忙回道:“殿下但請開口,小女絕不推辭。”

李瑁道:“南疆之地民風彪悍,百姓不服王化,本王縱然得之也難治理,唯一能夠採取的便只有以蠻治蠻之策,慢慢將南詔收入囊中。本王見夫人雖是一屆女子,卻頗有幾分銳氣,將來本王若是能夠拿下南詔,不知夫人是否願意爲本王做這南詔的攝政王妃呢?”

李瑁的話一字一句地傳入香花夫人的耳中,香花夫人的呼吸不自覺地都加重了。

南詔的攝政王妃,雖然只是李瑁的傀儡,但這已經足夠吸引人。

香花夫人幾乎沒有半點的猶豫,立刻便應道:“多謝殿下恩德,小女感激不盡。”

今天只有一更,因爲謹言本身也在上班,所以可能時間有限,下月謹言加油,儘量衝一個全勤獎,每天兩更。

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九章 劍舞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九章 寧王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章 決策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七章 論戰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四章 交易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章 逐鹿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五章 離間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九章 劍舞第二十章 叮囑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五章 離間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十一章 屠殺
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十一章 盤算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九章 劍舞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九章 寧王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章 決策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七章 論戰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四章 交易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四十六章 返京第三章 節帥人選第十二章 誤闖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章 逐鹿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五章 離間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七章 入城第三十六章 譙氏之殤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一章 明月樓高休獨倚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九章 劍舞第二十章 叮囑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十九章 激將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五章 離間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三十一章 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