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宰相、帝師、大儒,范陽堂人才輩出,天下能與之比肩的也不過寥寥數家,就連大唐皇室都要對其禮讓三分普天之下誰敢與他們爲難?

“范陽盧氏乃天下有數的世家門閥,誰能爲難你們,又何須本王相救呢?”李瑁看着跪在地上的盧婠婠,不解地問道。

盧婠婠的眼角留下兩行清淚,梨花帶雨地看着李瑁道:“安祿山在范陽興建雄武城,大肆練兵屯糧,反意已顯。將來安祿山若反,勢必禍及盧氏,還望殿下相救。”

如今的安祿山雖爲范陽節度使,但范陽最大的門閥卻是盧氏,盧氏在范陽經營千年,耳目遍及范陽,只要不是傻子、聾子,通過安祿山這些年的所作所爲自然能夠察覺出安祿山意圖不軌。

練兵,屯糧,建雄武城,收八千胡人子弟爲義子,無一不是在爲造反做準備,但偏偏范陽鎮的御史都被安祿山收買,李隆基也對這些視而不見,相信安祿山忠心耿耿,任由安祿山做大,李瑁對此雖然焦急,但也沒有半點辦法。

李瑁低頭將盧婠婠扶起,搖頭道:“盧家耳目聰慧,本王和安祿山不和,想必你們也早已知曉,只是父皇對安祿山深信不疑,本王遠離河北,想要扳倒安祿山也是極難之事,恐怕你是所託非人吧。”

李瑁和安祿山不對付,私底下,明面上針鋒相對早已不是秘密,只是他們多年較量,一直都沒能把對方怎麼樣罷了。

李瑁的話盧婠婠自然也能聽懂,不過她似乎並未因李瑁的話而感到失落,反倒繼續道:“普天之下除了殿下,還有誰能叫安祿山萬分忌憚,婠婠已經是殿下的人了,婠婠願殿下身旁,侍奉殿下,還望殿下勿要嫌棄。”

如果說這天底下除了李隆基和楊玉瑤,還有誰能叫安祿山忌憚三分的話,那麼這個人就只有李瑁了,不過李瑁看着盧婠婠楚楚可憐的模樣,回味着盧婠婠的話,心裡卻又總覺得有些不對。

范陽盧氏乃天下數一數二的名門,在朝中爲官者也有十數人,實力之前大唐屈指可數,他若是有求於李瑁,爲何偏偏派了一個女子前來,而且還用這樣拙劣的方法?

難道他們不會面對面,做下來和李瑁把問題擺出來談嗎?只要范陽盧氏願意拿出足夠的籌碼,李瑁一定會很心動的。

李瑁雖然娶了樊川韋家的女郎,但來自世家的支持相比還是單薄上許多,若是能聯合盧氏,想必李瑁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李瑁這麼思考着,便越發覺得盧婠婠的話漏洞百出,范陽盧氏再危機,也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

李瑁忽然低頭仔細地注視着盧婠婠,看着她的眼睛,彷彿要將她的心思看穿。

“今日之事不是范陽盧氏的意思,是嗎?”李瑁盯着盧婠婠,問道。

盧婠婠臉上先是閃過一絲驚訝,緊接着便迅速地掩蓋了過去,對李瑁問道:“婠婠不知殿下所言何意?”

盧婠婠的慌張雖然掩飾地很好,但還是被李瑁看在了眼裡,李瑁嘴角輕輕一挑,接着問道:“你是自己偷偷出來的,范陽盧氏千年世家,最終門譽,若非你自己偷偷跑出來,他們絕不會允許你出現在青樓。”

李瑁的話一下子戳穿了盧婠婠的小心思,不過盧婠婠卻絲毫沒有覺得慌張,反倒從袖中取了一方絲帕,慢慢地擦乾了自己眼角的淚漬,竟輕輕地笑了出來。

“殿下神目如電,婠婠竟絲毫瞞不過。”臉頰淚痕猶在,盧婠婠看着李瑁露出了嬌花般的笑容。

她哭時梨花帶雨,我見猶憐,她笑時卻又滿城花開,燦若星辰,這個女人似乎天生就有獨特的魔力,能隨意地轉換自己並操控男人的情緒。

若是她面前的是尋常男子,而非見慣了美人的李瑁,恐怕早就落入圈套,難以自拔了吧。

李瑁看着婷婷立於身前的盧婠婠,彷彿看着一隻美麗卻又狡猾的小狐狸。

李瑁心中帶着一絲警惕,問道:“那你現在可以告訴本王你的原因和目的了嗎?”

盧婠婠點了點頭道:“安祿山爲了鞏固河北勢力,有意聯合盧氏,她已經不止一次地向盧氏求親,希望盧氏能將一名嫡女嫁與其六子安慶則。”

李瑁聽着盧婠婠的話,隱約猜到了一些,於是問道:“安祿山心懷不軌,她想要整合河北的勢力,聯合范陽盧氏自然就是首選,這不奇怪。只是爲了單單是你跑了出來,難不成安祿山看上的人選是你嗎?”

盧婠婠也收起了臉上的笑容,嘆了口氣回道:“殿下猜的不錯,安祿山挑中的正是我。一開始阿爹也看不上安祿山這等胡人,只是後來安祿山以權勢相逼,阿爹無奈之下才送的口。”

范陽盧氏這等傳承千年的世家一向最重血脈和門第,自然看不上安祿山這個一朝得勢的突厥人,更遑論將盧氏嫡女下嫁了。

但安祿山畢竟是范陽節度使,論聲望自然比不得盧氏,但比起手段,卻比盧氏多的多,武週年間酷吏來俊臣都能逼娶太原王氏嫡女,更何況是安祿山這樣的朝中大員。

和家族的利益存續相比,犧牲一個女兒自然也在容忍的範圍之內。

可以想象將來若是盧婠婠嫁去了安府,必然會成爲盧氏的恥辱,成爲盧家不願承認的女兒,這也難怪盧婠婠不願嫁給安慶則了。

李瑁問道:“盧氏選擇了忍讓,而你卻不願嫁給安慶則,所以你便逃了出來?”

盧婠婠回道:“安慶則是整個范陽皆知的暴戾之人,他的兩個小妾都是被他活活打死的,我若嫁給她等於是羊入虎口,逃婚是我唯一的活路。”

李瑁聽着盧婠婠的話,想着她今日的所作所爲,一瞬間便反應了過來。

難怪她會逃到自己這邊,原來她是爲了逃婚。

盧婠婠逃婚,雖然一時逃了出來,但又擔心盧氏和安祿山追究,於是便逃到了他這裡,稀裡糊塗地把身子給了他,讓他李瑁去和安祿山對抗,而不是盧婠婠或者是盧氏。

不得不說,盧婠婠當真是走了一步好棋。

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八章 回府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十一章 責罰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九章 論戰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章 謀算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章 謀算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六章 封后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六章 中毒第九章 劍舞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十七章 小道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五章 離間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章 結盟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十章 逐鹿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六章 名將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一章 勸進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八章 起兵第九章 密謀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一章 水淹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六章 盧婠婠
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八章 回府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十一章 責罰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九章 論戰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三章 謀算第十一章 挑撥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四十六章 安祿山賠罪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三章 謀算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六章 封后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十六章 中毒第九章 劍舞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十七章 小道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五章 離間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章 結盟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十章 逐鹿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六章 名將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十六章 安慶緒授首第一章 勸進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八章 起兵第九章 密謀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一章 水淹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六章 盧婠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