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酒入愁腸

丫鬟紫竹年紀不過二八,但自打十三歲時被武惠妃從萬千宮女中選中,跟在李瑁的身邊服侍,算到今天已經有三年了。

“紫竹,你是不是很看不起我?連自己的妻子都護不住。”李茂打了個酒嗝,問道。

紫竹連忙擺頭道:“殿下不必憂心,王妃不過去玉真觀中爲太后祈福,過不了幾日便會回來的。”

祈福?是嗎?

李茂搖了搖頭。

皇帝的弦外之意連坊內打更的更夫都能猜地到,又豈能瞞得過來自後世的李茂?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將來將會發生什麼事情,他比誰都清楚。

李茂擡起頭來,用帶着血絲的雙眼看着紫竹,聲音嘶啞地諷刺笑道:“祈福?哈哈,只怕祈着祈着就該祈到皇帝的寢宮去了吧!”

李茂的話彷彿一把利刃,一下子便捅破了最後一層窗紙,將自己的可悲完全暴露在了別人的面前。

紫竹嬌軀一顫,看着眼前神色猙獰的李茂,心中竟有說不出的陌生與畏懼。

“哎。”一聲嘆息,自李瑁胸中響起。

只要過了今日,待到此事遍傳長安,他就該和歷史上的李瑁一般,成爲天下人的笑柄了吧。

一如後來詩家所言:“壽王不忍金宮冷,獨獻君王一玉環。”他就是這樣被天下人譏諷,在戲謔中渡過自己的餘生。

甘心嗎?難道他魂穿千年,來到他夢寐以求的大唐便是爲了承受這等屈辱嗎?就是爲了重複一遍李瑁已經上演過的悲劇嗎?

生或死,榮或辱,是拼死一搏還是逆來順受?冷風中,李茂閉目掙扎了起來。

他知道自己屈服後的結局,雖然爲人所笑,雖然揹負屈辱,卻也不失人前榮華,嬌娘美妾,富貴終老。

說真的,他怕死,真的怕,但人生中總該有些事情比生死更重要吧。他今日若是選擇了妥協,選擇了退縮,那他以後的路便將和歷史上的李瑁一般無二。

庸庸碌碌,戰戰兢兢,在壽王府中枯坐十數年,然後在將來的安史之亂中跟着長安城中的其他權貴一起奔逃劍南,最後偏安一隅地度過餘生。

畢竟大唐好武,尚義任俠,誰都不會把一個送出去自己妻子的男人放在心上。

難道他就該這樣嗎?真的嗎?

月光下,冷風中,他安靜了下來。

良久,過了良久。

忽然,李茂平靜的身子突然一顫,他猛地睜開了眼。他回頭望向天際,望着那片烏黑中漸漸照耀出的白光,他在心中吼道:

不!絕不!

他決不能成爲那個在史書上叫人嘲笑千年的懦夫,他絕不能就這樣向他既定的命運屈服,他要反抗,哪怕他會爲此付出及其昂貴的代價,甚至是他的性命。

他絕不後悔!

從此,李茂便是李瑁,他的命運將由我來改寫!

“啪!”

一聲脆響,水花四濺,昂貴的青瓷酒壺被李瑁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四裂開來,接着便是滿樓酒香。

“我乃七尺男兒,若是連自己的妻子都護不住,還有何顏面立於世間!紫竹,更衣備馬,我要出城。”

李瑁站起身子,踩着木梯毅然往樓下走去,這一刻,李瑁擁堵了一夜的心似乎好受了許多。

“阿郎止步,你要做什麼?”李瑁還沒走出閣樓,便在門口被一位身着素色錦衣的中年女子攔在了門口。

“雲姨。”李瑁想都不想,便猜到了素衣女子的身份。

壽王府雖大,奴僕雖多,但能在府中成爲稱呼李瑁爲阿郎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壽王府的女管家武雲娘。

武雲娘年已四十,在武惠妃尚未入宮前就跟在她的身邊做婢女,這一跟便是近三十年。

後來武惠妃去世了,武雲娘便離開了皇宮,回到了壽王府,從此跟在了李瑁的身邊。

武惠妃和武雲娘之間名爲主僕,情同姐妹,可以說李瑁便是武雲娘看着長大的,所以李瑁也一直稱呼武雲娘爲雲姨。

武雲娘走到李瑁的身前,緊張地問道:“阿郎,天色尚早,你要出去做什麼?”

“我要去玉真觀帶玉環回家。”李瑁直視着雲孃的眼睛,決然回道。

武雲娘眼中閃過一絲慌張的神色,她最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

武雲娘擋在李瑁的身前,指着李瑁的佩劍搖頭道:“你可知道你在做什麼?你現在若是這樣做便會惹惱陛下,你的太子之位便會不翼而飛,惠妃娘娘這些年的謀劃也就白費了!難道你爲了一個女人連太子之位都不要了嗎?”

“太子之位?”

李瑁低頭看了眼腰間懸着的,花紋古樸的承影劍,嘴角掛上了一絲譏笑。

名劍承影,商天子三劍之一。這是他十四歲束髮時,父皇在母妃的請求下,翻遍少府左藏,爲自己搜尋出的生辰禮物。

承影既曾是天子之劍,武惠妃之舉,其意不言自明。

若是從前的李瑁,他或許還會再三猶豫,但如今的這個他,卻是連半個字都不會相信。因爲沒有人會認可一個連自己妻子都護不住的儲君。

李瑁手指着大明宮的方向,不屑地笑道:“雲姨你在宮中二十餘載,父皇是什麼樣的人你應該比更我清楚。你覺得以他的性子會因爲一時的虧欠把太子之位許給我嗎?”

李瑁的話一出口,雲娘頓時沉默了。

她在宮中伴隨着武惠妃沉浮二十餘載,她如何會不知道皇帝薄情寡義的性情。今日李瑁將王妃相讓,恐怕非但不會讓皇帝心生虧欠,反而會讓他更加疏遠李瑁。

精明如武雲娘,她又怎會沒有想到,但她又能做什麼?她能做的不過是勸李瑁忍下這口氣,千萬不要惱了皇上,害了自己的性命。

“你說的卻有些道理,可是……”

“我意已決,雲姨不必再勸。”

雲娘還要開口,可李瑁已經將她輕輕推開到了一旁。

李瑁緩緩移開門,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大步走了出去。

李瑁仰天喝道:“我李瑁乃堂堂男兒,拋妻苟活,受辱求榮,必不爲也!”

沐浴在清晨的陽光下,李瑁的身影似乎一下子變得高大了起來。

武雲娘迎着曙光看向李瑁的方向,這一刻,她竟覺得眼前的李瑁是如此的陌生,這還是那個性情懦弱,優柔寡斷的自家阿郎嗎?

經喪母奪妻之痛,原本性情如孩童般的李瑁似乎一夜成熟了許多。

“娘娘,你看到了嗎?你看到了嗎?阿郎長大了,阿郎終於長大了。”武雲娘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瑁,眼角含着淚,在心中悄悄地呼喚着。

備註:

1:承影劍和含光劍、煉霄劍合成爲商天子三劍,曾爲帝王佩劍。

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四章 贈禮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章 衝突第十六章 人選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九章 寧王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章 賑災第二章 神箭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五章 出關第四章 交易第五章 再遇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九章 決裂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三章 圈套第二章 稱帝第五章 再遇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七章 閿鄉城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十一章 冷箭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六章 封后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十七章 論戰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八章 起兵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三章 威嚇
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四章 贈禮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十三章 圈套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十章 衝突第十六章 人選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九章 寧王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將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二十章 賑災第二章 神箭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五章 出關第四章 交易第五章 再遇第四章 徵前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十九章 決裂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九章 王府參軍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七章 試探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三十一章 郭子儀南下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十三章 圈套第二章 稱帝第五章 再遇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章 賑災第十九章 決裂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七章 閿鄉城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十一章 冷箭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六章 封后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七章 監國太子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十七章 論戰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八章 起兵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三章 威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