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開門見山的兩個選擇一下子讓張天師陷入了兩難,他萬萬沒想到李瑁竟然問地如此直接。
李瑁仗着自己的身份拿着張天師及五斗米教的證據,張口便是死罪,這幾乎與脅迫無異了。
李瑁如此行事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若張天師當真有才,亦或是良善之輩,李瑁自然不介意如延請李泌般禮賢下士,可張天師卻是貪得無厭之徒,這樣的人李瑁也懶得和他談什麼禮節和歸心,這種人信奉的就是利益,而活着便是這世上最大,也是最要緊的好處。
不過單着僅此一項似乎還不能徹底叫張天師屈服,李瑁固然能決定張天師的生死,楊國忠也同樣可以,若是他棄楊國忠而投李瑁,將來若是李瑁放棄了他,難道他就能逃過一個“死”字了嗎?
李瑁貴爲親王,又身兼劍南節度使,楊國忠則是當朝右相,都是頂了天的人物,這兩人誰都能決定張天師的生死。神仙打架,小鬼自然難免遭殃,而張天師就是這個難免遭殃的小鬼。
張天師知道楊國忠利用他是爲了斂財,他卻不知李瑁要拿他做什麼。
“貧道並無官職在身,不知有什麼能爲殿下效力的?”張天師小心地問道。
李瑁見張天師過了許久纔回話,也猜到了他的想法。
李瑁也不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問道:“信州龍虎山正一教張天師應該知道吧。”
李瑁不提還好,一提正一教,張天師的臉色一下子難看了起來。
正一教和五斗米教本是同源,都是張道陵傳下的道統,只因爲了道法外傳,正一教便成了道統的正宗,而五斗米教便成了旁支。
同爲張道陵嫡系後人,爲何待遇相差如此之大,張天師對此早已極爲不滿。
張天師雖然不滿如此的安排,但這畢竟是內部的事情他也不會和李瑁細說。
張天師只是簡單地回道:“龍虎山與青城山同出一源,貧道自然知道。”
李瑁笑道:“好一個同出一源,青城山本王張道陵正統,卻被龍虎山後來居上,失了正統傳承,難道你當真就甘心嗎?”
李瑁的話彷彿一把刀一樣紮在了張天師的心上,張天師整個人都感覺揪了起來。
甘心?他如何能夠甘心。傳來這麼多年的道統,如今卻成了偏門,他心裡的不滿和怨恨比誰都深,他甘心放下自己清高的身份,淪爲楊國忠的走狗,除了利益,更多的就是爲了能夠得到宰相的扶持,讓青城山重回正統。
“事關祖師道統,小人如何甘心。”
張天師似乎猜到了李瑁的意思,不自覺地,他連對自己的稱呼也不知不覺地變了,從原本的貧道變成了小人,變得恭謙了許多。
李瑁看着張天師的反應,也懶得和他多言,直白地說道:“楊國忠將來走地再遠,無非也就是個臣,他能給你什麼?而本王便不同了,只要你和五斗米教爲本王所用,藉助五斗米教的旗子助本王安定蜀中,將來本王讓你做這張道陵道統的嫡傳,如何?”
李瑁的交代很簡單,張天師也聽得很清楚,不過片刻的功夫,張天師終於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或者說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李瑁爲劍南節度使,想要他的命如探囊取物般容易,而楊國忠雖爲右相,但一時半會他的手應該也伸不到劍南,只要李瑁願意庇護他,他的安全應該無虞。
更何況,李瑁也答應了助他重奪道統。
李瑁是皇子,是想要成爲皇帝的皇子,一旦他將來成了皇帝,只要一道聖旨便可將青城山尊爲正統,這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至於李瑁可能失敗的風險嘛,他重要先活下去再說。
“小人蒙殿下厚愛,願爲殿下效力。”張天師拜倒在李瑁的身前,恭敬道。
李瑁低頭看着跪在身前的張天師,說不上喜,也談不上憂,他的心裡卻多了一分對自己的無奈。
十多年的光陰已經改變了他太多,若是放在從前,譙爲周、張天師這樣的人他恨不得殺之而後快,豈會與他們爲伍,可如今,只要他們還有利用的價值,李瑁已經可以從容地容忍他們,甚至和他們爲伍,將他們收爲己用。
在回去成都的路上,李瑁回想這幾日的事情,心裡也不禁唏噓,對於他同行的李泌嘆道:“長源,譙爲周和張天師實乃有才無德之輩,這些人將來若據高位,恐怕不是百姓之福啊,你說本王這麼做對是不對。”
李泌看着李瑁地樣子,笑道:“殿下想岔了,將來他們身居要位後做地如何,是不是百姓之福,並不取決於他們自己的才德,而是取決於殿下。”
“我?”李瑁聽李泌這麼一說,臉上不禁露出了不解的神情。
李泌笑了笑,接着問道:“殿下可知昔年漢光武郭皇后事?”
李泌口中的郭皇后便是漢光武帝的皇后,真定王劉楊的侄女兒郭聖通,李瑁知道郭皇后是爲何人,卻不知李泌所指何事。、
李瑁點了點頭道:“願聞其詳。”
李泌道:“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天下亂起,劉秀爲更始帝所算,流亡河北,被王朗追殺。爲求自保劉秀不得已聯合品性敗壞的真定王劉楊,並迎娶劉楊之女郭聖通爲妻,以謀得劉楊的幫助。而後劉秀沙場百戰,乃有天下,劉秀本不喜郭氏親族所爲,郭聖通本人更有“呂霍之風”,不欲封其爲後,無奈郭氏親族兵權極重,爲穩定天下,不得已冊封郭聖通爲皇后。整整一十七年後,待天下平穩,劉秀方纔廢黜易後,改立陰麗華,殿下以爲劉秀所爲錯否?”
劉秀乃漢朝中興的明君,若無劉秀迎娶郭聖通之舉,恐怕劉秀早就死在了兵荒馬亂之中,也不會有後來的東漢了,劉秀做的自然不會錯。
李瑁聽了李泌的話,想了想自己眼下的處境,長安、劍南、河北,大唐天下已經在悄然間風起雲涌,危機四伏。
他需要有一個方法儘快地穩定劍南,將劍南變作自己最穩固的後方,讓他擁有角逐天下的資本,而同時拉攏世家和教派無異就是安定劍南最好的選擇。
“陳平無德有才,劉邦用之乃有天下,宋襄公有德無才,最後卻落得兵敗身死的下場。長源的意思本王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