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

潼關又名雲潼關,亦曰衝關,古爲桃林之塞,分割關中、中原之地,居弘農郡華陰縣東,始建於漢末。

自打設立潼關以來,此處便是天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可以說,誰得了潼關,便是得了半個關中。

八月末,秋風漸起,潼關這座古戰場一片肅殺,李隆基、安祿山兩方近四十萬大軍雲集於此,一場關係天下的大戰已經漸開帷幕。

潼關城內,李隆基的鑾駕已經在此駐蹕數日,在這幾日裡,他收到的消息卻是好壞參半。

好消息是朔方大捷,朔方鎮下單于大都護府大都護郭子儀領振武軍東進,於潞州大敗史思明所率的靜邊軍,破敵兩萬,基本穩固了河東局勢,關中北部理當不必操心。

對於這個開戰以來唯一的捷報,李隆基聞之大悅,當即冊封郭子儀爲朔方節度使,九原郡公,統朔方兵馬東進平叛。

壞消息是李瑁南歸後迅速起兵,兵出巴陝,李瑁一路幾乎沒有收到任何抵抗,各州郡縣傳檄而定,聞風而下,不過區區十日,李瑁便佔據了荊、襄、鄧、唐等一十二州之地,佔據了大唐山南半壁。

恰巧正逢潼關大戰,爲糧草週轉便利,江淮所徵賦稅盡數囤積於荊州,李瑁在得了荊州後便將這些賦稅據爲己有,扣下自行招兵買馬,並未送抵長安。

長安乃天下富庶之地,就算沒有了這批糧草倒也不至於立刻捉襟見肘,但當李隆基得到這個消息還是氣的雷霆大怒,當場便頒下了一道足以霍亂天下的聖旨。

李隆基將天下劃分各鎮,並命諸子兼領天下各鎮節度,統領兵馬軍政。

潁王李璬爲河南道節度使,洛州大都督;永王李璘爲江南道節度使,越州大都督;延王李玢爲淮南道節度使,揚州大都督;濟王李環爲嶺南道節度使,廣州大都督;信王李瑝爲山南道節度使,荊州大都督...諸皇子各統地方兵馬,以備勤王之用。

李隆基口中所言之勤王,恐怕除了已經造反的安祿山,還有已經出兵的李瑁。

李隆基之命一出,頓時天下譁然,分封皇子統領天下,上次發生這樣的事情還是西晉。

而西晉分封諸王的結果就八王之亂,不止直接斷送了西晉的國祚,而且因爲內耗嚴重,給了外族趁虛而入的機會,導致五胡亂華,掀起了三百年的混戰,一直到隋朝才真正緩過勁來。

百官不傻,有西晉前車之鑑在目,分封諸王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他們都很清楚,但是他們都不會再去出言進諫,如今的李隆基已經不像是一個皇帝,而是一個負氣而又幼稚的老人,誰去勸諫就是觸了他的眉頭,自尋死路。

“咚、咚、咚...”

關外一陣密集的鼓聲如雨點般響起,擾了李隆基的清夢。

Wшw ▪ттkan ▪¢ ○

自打數日前李隆基來了潼關,他就從未睡過一場好覺。

李隆基年邁,睡眠本就淺地很,更何況如今戰事迫在眉睫,他哪裡還有那份安然就寢的閒情逸致?

“陛下,您醒啦。”在李隆基行宮寢殿的妝臺前,李隆基新近冊封的林美人見到李隆基翻身,於是柔聲問道。

林美人姓林名婧,出自山東世家下邳林氏,本是李隆基身邊侍候的宮女,後來因爲近來得李隆基恩寵,被冊爲了美人。

說起來林美人能夠侍奉李隆基也是一種巧合,本來自打楊玉瑤入宮後,十多年來集後宮三千寵愛於一身,本沒有林美人近前的機會。

但因爲此次出征,楊玉瑤需得留京,一面是爲了穩定人心,一面是爲了照看年幼,不宜遠行的英王李珺,所以就沒有隨駕出征,便給了旁人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林美人長相秀麗,清瘦可人,惹人憐愛,倒是和體態豐美的楊玉瑤頗有幾分截然不同的味道,也叫李隆基極爲上心,這纔不過區區幾日,便封了美人。要是按照這樣的勢頭下去,等將來李隆基凱旋迴京,這林美人豈不是要封四妃之一,和楊玉瑤平起平坐了嗎?

能跟在李隆基身邊伺候的都是人精,他們一發現這樣的苗頭,哪會輕易錯過這麼好的機會?於是一個個有意無意地都會上去套套近乎,獻獻殷勤,彷彿林婧真就成了貴妃一般。

林婧出身山東世家,她的心思自然也不簡單,她這些天跟在李隆基的身旁,收到了自打她入宮以來前所未有的禮遇,她又怎會甘心再回去做那個一無所有的宮女。

更何況下邳林氏乃徐州第一門閥,源遠流長,家族能夠給到林婧的幫助也不在少數。

年方雙十的林婧她很清楚地知道,她雖不比楊玉瑤得李隆基的歡心,孃家也比不上如今楊氏的滔天權勢,但她勝在年輕,,林家也勝在清貴,只要她能在李隆基御駕親征期間懷上李隆基的龍種,她便有成爲下個楊玉瑤的機會。

李隆基雖然年邁,但皇后楊玉瑤懷有身孕也不過是近三年的事情,所以說林婧也未嘗沒有這樣的可能。

有些時候,林婧甚至希望這場戰爭不要結束地太早,最好能夠拖個一年半載,那她便有足夠的時間了。

李隆基看着在梳妝檯前的林婧,對她道:“城外忽然鼓響,想必是戰事又起了,爲朕更衣,朕要出去看看。”

“諾。”林婧乖巧地應了一聲,盈盈地站起身子,爲李隆基穿上了衣衫。

因爲是在軍中,所以李隆基沒有入尋常在宮中那般身着龍袍,而是披上了一身金甲。

李隆基的這身金甲乃是宮中的尚衣局專程爲李隆基此次出征加急打造,這身金甲通身由赤金所鍛,內襯錦衣,較之明光鎧還要輕上許多,年邁的李隆基穿上也能行動無虞。

“美人以爲朕之氣度如何?”

人靠衣來馬靠鞍,穿上了一身金甲,李隆基看着竟也多了幾分威武之氣,得意地對林婧問道。

林婧故作仔細地看了看,笑着回道:“陛下乃真龍天子,本就氣度不凡,穿上這身金甲後更是天神下凡,當真是虎視鷹揚。陛下若親自統兵,必是一員驍將。”

“哈哈哈。”

如今的李隆基早已聽不進真話,反倒他聽了林婧的奉承心情大悅,低着頭對李婧笑道:“朕乃天子,長在治國,安定天下,兩軍陣前廝殺豈是天子所爲,朕不欲也。不過陣前廝殺雖非朕之所長,但在其他地方,朕還是頗有建樹的。”

自打安祿山造反後,李隆基便命人重新配製了類似於助情花的丹藥,而且每日必服,從不間斷,提起牀笫之事,李隆基還有自信地很。

林婧看得出李隆基眼中的得意,也很應景地回道:“陛下威武,每夜直殺得臣妾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臣妾願降。”

感謝近來許多書友的打賞,謹言有些愧對大家的支持。更新量少是謹言一直以來的問題,一方面謹言是個上班族,經常晚上還要加班,碼字的時間很緊張;另一方面謹言也是個剛剛開始着筆歷史的小白,碼字速度真的有些慢,很多字句和情節一再斟酌,每章都要寫蠻久的。謹言以後會多抓住碎片時間碼字,儘量保證一週七到八更吧。

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章 衝突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章 稱帝第十一章 挑撥第八章 瑛娘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十八章 鎖拿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七章 救人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二章 誤闖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章 心機第九章 論戰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六章 名將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章 稱帝第五章 再遇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一章 面聖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五章 出關第一章 勸進
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十章 衝突第十六章 中毒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二章 稱帝第十一章 挑撥第八章 瑛娘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三十二章 水門第十八章 鎖拿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七章 救人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十二章 誤闖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二十二章 雪中琴聲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五章 提點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二章 龍袍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十九章 回京第二十一章 商會初立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章 心機第九章 論戰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六章 名將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章 稱帝第五章 再遇第十九章 賑災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一章 面聖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五章 出關第一章 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