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

自打紫竹被武惠妃從萬千宮女中選出,跟在李瑁身邊侍候已經三年。

三年中,李瑁貼身的生活起居無關大小都是由紫竹一手操持,無論是該知道的,還是不該知道的,紫竹也都看了個遍,但是如今日這般難爲情的場面,紫竹卻還是第一次遇到。

聽到了自家殿下的傳喚,紫竹輕輕地推開房門,紫竹剛剛一隻腳踏入房中,便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

遍地散落的衣服首飾,褶皺地不成樣子的衾被,東倒西歪的桌椅,還有王爺王妃稍顯凌亂的頭髮,直看得紫竹的臉蛋如紅燒般紅紅的。

紫竹端着錦盤躡手躡腳地繞過散落在地上的那些個物件,走到牀前,羞怯道:“奴婢爲殿下更衣。”

也不知道是看出了紫竹臉上的羞怯,還是自己忽然臨時的想法,楊玉環忽然坐了起來,齊胸半掖着衾被,勉強遮住自己豐滿的身軀,對紫竹吩咐道:“紫竹,你把盛衣服的錦盤放到一邊,今日我來爲秋郎更衣,你先出去吧。”

平日裡紫竹爲李瑁更衣時,李瑁貼身都是穿着裡衣的。不過今日紫竹看着地上散落的衣物,估摸着李瑁裡面也沒穿什麼衣服。紫竹的臉上本還有些窘迫,聽得王妃的吩咐,連忙回了聲諾,把錦盤擱在了牀邊,逃也似地出去了。

看着紫竹關了門,楊玉環赤着身子從衾被中緩緩走了出來。

楊玉環簡單地給自己套了件淺粉色的小衣,便端過錦盤,學着紫竹往日的樣子,輕跪在牀邊,露出半邊花白的**,對李瑁吃吃笑道:“奴家玉環爲秋郎殿下更衣。”

李瑁坐在牀沿看着楊玉環的嬌俏的模樣,不禁心頭大動,原來這原來這楊家美人也這般懂得閨中樂趣。

李瑁坐到牀邊,用食指伸手輕輕擡起玉環潔白無暇的下巴,嬉笑道:“那就有勞娘子了。”

說着,站起身子任由楊玉環擺弄起來。

大唐親王正式的服侍講究甚多,華服、朝冠、白玉帶、重臺履,缺一不可。若是在朝會時穿着不整,縱然是貴爲親王也是要被殿中侍御史彈劾的,不過若是日常家居,便沒有這麼多的講究。

李瑁今日沒有入宮的打算,只是穿了往日的常服。

楊玉環先將裡衣穿在李瑁的身上,然後將一件窄袖圓領的襴衣套了上去,束以革帶,佩冠懸玉,外面再披上一件長身錦袍,踩上一雙平履,最後,仔細地爲李瑁撫平衣服上的每一個褶皺,這個樣子,像極了一個吹毛求疵的匠人。

李瑁低着頭,看着楊玉環一絲不苟的樣子,不禁笑了出來,誰能想到,原本唐史上,這個本該霍亂後宮的貴妃竟是一個如此外賢內媚的女子。

“天姿惹出安史亂,至今西風哭白綾。”

時人多將唐朝中衰之禍歸結於楊玉環,可在李瑁看來,楊玉環只是一個比尋常妃子更嬌美些的女人罷了。

她是如此的完美,任是哪一個男人,都會情不自禁的給予她無數的寵愛,哪怕是不合規矩的,哪怕是毫無限度的。

美人何辜?從始至終錯的都不是她,錯的只是那個昏聵的老皇帝罷了。

帝王無能,乃至山河淪陷;將帥不爲,乃致喪師辱國,這各種因果豈是這樣一個胸無城府的女子所能決定的。

馬嵬坡下的三尺白綾,不過是大唐君臣的一塊遮羞布罷了。

用一條美麗而又鮮活的生命,遮住這些人的醜陋與不堪。

看着這一幕,李瑁心中一頓惻隱,在心中暗自決定:這一世,你既是我李瑁的女人,我便當護你一生周全,但我李瑁尚在,絕不叫你背上這千古罵名,絕不讓人傷你分毫。

楊玉環猶自再爲李瑁更衣,不知他內心的涌動與波瀾。

楊玉環爲李瑁更衣完,擡起頭,恰好迎上了李瑁柔情似水的目光,楊玉環好奇地問道:“秋郎,你在看什麼?”

李瑁將楊玉環的玉體擁入懷中,貼着她的耳際輕聲笑道:“娘子如此賢惠,難道我不該多看看嗎?”

躺在李瑁的懷中,楊玉環被李瑁摟地心頭一顫。

哪個女子不希望得到丈夫的寵溺?哪個女子不希望被丈夫捧在手心?

過去,李瑁對楊玉環雖然也算體貼,但受李瑁呆板性格的影響,舉止間總有些刻意的疏遠,不似尋常人家夫妻那般親近。

但不知怎地,自從李瑁將她從玉真觀接回來後,李瑁整個人都和以往不同了。冷冰冰的性格一下子變得如火一樣熾熱,對自己的寵溺也越發地溢於言表。若非楊玉環確確實實地知道這是自家相公,否則真會懷疑這是換了一個人。

楊玉環的心裡彷彿塗了蜜一般,扭了扭身子道:“虧你你還是堂堂秦王呢,回家叫府中的下人看人看到多不好。”

李瑁依舊摟着楊玉環,指尖從她修長的脖頸劃過:“怕什麼?沒有你我的允許,王府內院誰能輕易進出。”

“你記住,以後無論什麼人,無論時候時候,我都不會再讓你離開我,絕不!”

楊玉環依偎在李瑁的懷中,聽着李瑁的承諾,哪還看不出他心中所想,重重地點了點頭,獻上了自己的雙脣。

等到李瑁和楊玉環穿戴整齊,從裡院出來時已經巳時,太陽早已高懸於天。

壽王府前院的迴廊裡,紫竹急匆匆地走了過來,一見到李瑁便忙道:“殿下,昨夜來宣旨的高公公又來了。”

高力士又來了?李瑁心頭暗暗一驚。

李瑁凝眉問道:“你可知他所來何事?”

紫竹搖了搖頭道:“高公公並未提及何事,只說是件大喜。”

王府能有什麼大喜?

“君無戲言,高力士此來想必不是爲了玉環,但高力士在宮中地位極高,壽王府有什麼喜事能叫他親自出馬?”李瑁在心中暗自揣度到。

李瑁想了片刻,依舊沒有什麼頭緒,於是拍了拍楊玉環的手道:“玉環也是王府主人,既是是聖旨,你便與我同去。”

楊玉環點了點頭,和李瑁一同往王府正堂走去。

李瑁和楊玉環攜手剛入正堂,便看到高力士笑呵呵地迎面走了過來。

“壽王,壽王妃,大喜啊。”高力士拱了拱手,對李瑁和楊玉環笑道。

李瑁也回了一禮,問道:“高翁乃父皇身邊的要人,從來都是片刻離不得的,高翁此來想必是奉了父皇的旨意吧。”

高力士哈哈一笑,環顧地看了看四周,問道:“殿下,昨夜老奴在中見到的楊家三姐呢?此事她可是正主。”

高力士的話一下子讓李瑁回憶起了昨夜的情景,李瑁一下子想到了什麼,心中猛的一顫。

李瑁立刻對身旁的一位婢女吩咐道:“速去落雨樓將三姐請來。”

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九章 劍舞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六章 謀退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九章 決裂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七章 小道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章 徵前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章 問安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章 決策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八章 起兵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二章 斬將第十七章 論戰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章 問安第十六章 謀退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六章 名將第十八章 襲城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七章 論志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一章 面聖第十一章 叛亂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
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九章 劍舞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十六章 謀退第六章 西北平亂第二十章 賑災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九章 決裂第九章 寧王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七章 小道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四章 徵前第十二章 危機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章 問安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十一章 叛亂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章 決策第二章 貴妃玉瑤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七章 張天師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七章 宣慰河北第八章 起兵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二章 斬將第十七章 論戰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十一章 定議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十九章 賑災第三章 問安第十六章 謀退第三十四章 南歸在即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六章 名將第十八章 襲城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十七章 論志第九章 密謀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一章 面聖第十一章 叛亂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一章 勸進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