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接風

益州與長安相隔不算太遠,但因山路難行,故而走了也有十日左右。

蜀地多山,大多崎嶇陡峭,李瑁生平第一次涉足蜀地,望着連綿不絕,一座銜着一座的山峰,也不得不感嘆一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李瑁率領大軍穿過劍閣,途徑德陽,而後便算進入了益州地界,到了益州地勢便平坦了許多,走起來便便捷了一些。

益州上下的官員方一得知李瑁即將行抵CD,便早早地聚集在城門外等候,就連原先在綿竹備戰的劍南節度副使章仇兼瓊也趕了回來。

章仇兼瓊此人李瑁倒是有所瞭解,能力極強,文武雙全,也算是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的幹臣了,在劍南一地也頗有賢名。

不過章仇兼瓊雖然能力不弱,名聲不差,但他的仕途卻並不順暢。

章仇兼瓊開元八年入仕,至今已二十有一年矣。與他同年入仕的好友盧煥已經官拜兵部侍郎,當朝少司馬,而他卻依舊在地方蹉跎。

其實說來劍南節度副使官居正四品,已經是個不小的官了,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此時的節度使還不是數十年那個藩鎮割據的局面,權勢也沒有那麼大。

不如中樞終爲螻蟻,就算是節度副使也不過是別人的棋子罷了,那他有沒有其他的想法呢?

有,他太有了。

章仇兼瓊的上官便是壽王李瑁,眼下看來他絕沒有擠掉李瑁,成爲劍南節度使的機會,所以他唯一的機會就只能往京官發展。

如果他沒有想法的話,歷史上的他也不會爲了討好楊貴妃引楊國忠入朝,爲了自己的史評抹下一個致命的污點。

近兩年來章仇兼瓊見楊玉瑤日益得寵,已經漸漸有些交好楊家,以求上進的意思了,只不過他還沒來得及真正實施,李瑁便來了劍南。

李瑁這麼一來,章仇兼瓊立馬就有了更好地選擇。

交好楊家外戚固然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升遷,但勾結外戚的名聲卻很不好聽。可李瑁就不同了,李瑁非但與楊玉瑤關係親密,他還是皇子,還是一位有機會問鼎皇位的皇子。

接好楊家外戚那叫倖進,可投靠李瑁那就叫朝爭,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這也正是爲何章仇兼瓊巴巴地從綿竹趕來迎接的原因。

“臣章仇兼瓊率益州諸臣拜見壽王殿下。”章仇兼瓊看見一位身披明光鎧,腰跨寶馬,如衆星攬月般被護在正中的俊俏男子,拜道。

“衆位大人都是劍南重臣,本王如何當得這般大禮,章仇大人請起,衆位大人請起。”李瑁下馬將章仇兼瓊扶了起來。

章仇兼瓊被李瑁扶起後,擡頭道了聲謝,這才真正看清了李瑁地廬山真面目。

章仇兼瓊早先在長安爲官,曾見過太子李亨和壽王李琮。太子李亨眉目平和,看似老成敦儒,慶王李琮身體寬胖,待人隨和易近,章仇兼瓊都有着不淺的映象。

但眼前的李瑁卻和太子還有慶王大不相同。

李瑁比他們年輕許多,儀表堂堂,氣宇不凡,眉宇間還帶着一股少年人特有的英氣,與年輕時候的李隆基頗有幾分神似,這也難怪李隆基這般看重他了。

單就賣相而言,李瑁已經勝出他們許多。

“殿下長安玉郎之名下官在劍南也聽得許多,今日總算有幸一面。”章仇兼瓊有意交好李瑁,上來便恭維道。

章仇兼瓊是一名能臣,他也是李瑁此來的目的之一。

李瑁拉過他的手臂,淡淡笑了笑:“章仇大人賢名本王在長安也有耳聞,本王出京前父皇曾特地叮囑本王要與大人好生親近,多多討教。”

李瑁話雖簡單,但字裡行間中已經透出了強烈的拉攏之意。

章仇兼瓊當即拱手笑道:“殿下客氣了,能爲皇上,爲殿下效力是下官的福分。”

見李瑁和章仇兼瓊寒暄結束,站在章仇兼瓊一步之後的走了上來:“我等劍南官員特在城中備了酒宴,爲殿下接風洗塵,還請殿下賞光。”

上前的官員一身朱袍,身材高大,與章仇兼瓊相若,生來嚴肅的臉上帶着一絲討好的意味。

李瑁看着這位官員,朝章仇兼瓊問道:“這位是?”

章仇兼瓊回道:“這位是劍南採訪使,鮮于仲通。”

“原來是鮮于大人。”李瑁見他竟是天寶年間有名的草包將軍鮮于仲通,不動聲色地笑道。

——————

CD,西南重鎮,物資豐饒,百姓富足,故有天府之稱。

CD城南有一座酒樓名爲錦雲樓,取CD錦城之名而冠之,華貴非常,爲權貴富商雲集之處。

天邊還未見昏暗,錦雲樓中已經點起燈火,錦雲樓二樓一片沉寂,不時有左金吾軍士來回巡視,不復往日的人來人往。二樓的內廂卻不時傳出一陣陣談話聲,推門而入,裡面約莫坐了八九人。

若是仔細數去,無一不是CD各衙門數得着的要員。

席中,劍南節度副使、防禦使、採訪使、益州刺史、長史俱都在列,能調起這般陣仗的自然只有李瑁了。

“本王雖官拜劍南節度使,但卻久在京城,對劍南的諸多政務極少涉及。此次本王奉旨督軍,還請諸位勿辭辛勞,鼎力相助。”

李瑁不僅貴爲親王,更是劍南節度使,益州大都督,真正的劍南道首官。方一開席,李瑁便舉杯對席間衆人寒暄道。

衆人連忙舉杯起身道:“我等職責所在,當不得殿下一個‘請’字。”

一杯飲罷,隨即衆人落座,這接風宴便算是正是開始了。

衆人各自向李瑁敬酒,推杯換盞了一番,宴過一半,此次宴會的主角之一章仇兼瓊爲李瑁斟了杯酒,小心地問道:“殿下此次奉皇命掛帥劍南,想必心中已有計較,不知殿下以爲吐蕃叩邊之事該如何處置?”

李瑁看了眼章仇兼瓊,稍稍想了想,如實回道:“本王雖爲主帥,但畢竟久居長安,對行軍作戰一事涉獵不深,恐怕一時難以勝任,此事還需章仇大人多多上心。”

李瑁的話方出口,章仇兼瓊的臉色便略微輕鬆的一些。

章仇兼瓊雖爲文臣出身,但對軍略卻也很是熟稔,對劍南的軍備更是頗有研究。若是能放的開手,他自信以他的安排和鬆洲城的險固,要擊退吐蕃並非難事。

他唯一擔憂的便是李瑁,他害怕李瑁不通軍事,卻又喜歡胡亂指揮,壞了他的計劃。如今聽了李瑁地話,不禁送了口氣。

章仇兼瓊的心思李瑁自然看的出來,李瑁笑了笑,端起手中的酒樽一飲而盡:“本王雖對軍政不甚精通,但請賞卻比你們都要方便。此次乃本王初次掛帥,若能得勝還朝,本王必如實上報父皇,爲諸位論功行賞。”

李瑁是李隆基看重的皇子,和後宮的貴妃娘娘又很是親近,與其他的節度使大不相同,有了李瑁這句話,朝中的封賞想必會厚上許多。

“謝壽王殿下。”

有了李瑁這句話,衆人臉上的笑容明顯多了起來。

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三十章 內鬥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四章 提詩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章 謀算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一章 冷箭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六章 盧婠婠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六章 盧婠婠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六章 人選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五章 退封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五章 入宮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六章 名將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六章 名將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章 決策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一章 定議第五章 立儲第十八章 襲城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三十一章 風起
第二十二章 接風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章 平叛人選第二十七章 情濃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三十章 內鬥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五章 離間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十九章 回京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四章 提詩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章 謀算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七章 入城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章 貴妃產子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一章 冷箭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六章 盧婠婠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二章 設伏飛虹谷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六章 盧婠婠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十八章 河北戰起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十六章 人選第八章 南詔秘聞第十五章 退封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十五章 入宮第三十五章 教坊司第五十六章 破劍川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二章 緣起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十一章 盤算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六章 名將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十七章 小道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一章 叛亂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六章 名將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章 決策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一章 定議第五章 立儲第十八章 襲城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三十一章 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