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兵敗靈寶

王思禮麾下的人馬拼了命地往前追趕,根本聽不進主帥的命令,緊追着田乾真進了山谷,而爲王思禮殿後的龐忠也不知前方發生了何事,看着衝進山谷的前鋒軍,也跟着衝進了山谷。

王思禮的前鋒軍緊緊地跟在田乾真的後面,始終保持着百步上下的距離,既不甩開,也不讓他們靠近,始終是一種若即若離的距離。

唐軍越往前追去,時間又過了半個時辰,唐軍已經追進了山谷十多裡,唐軍越往前,王思禮便發現前面的山道便越發地狹窄,漸漸地只夠三五匹戰馬同行了。

王思禮擡頭看着兩側高逾三丈的峭壁,心中越發地不安,於是他再次下令止軍。

追了這麼許久,唐軍士卒的體力早已被消耗殆盡,就算前面是一大片唾手可得的良田,這些士卒也提不起一開始的那種衝勁了,隨着王思禮的將令也慢慢地停了下來。

“此戰蹊蹺,前方敵情不明,傳令下去先行撤退。”王思禮擡起手,對身旁的副將吩咐道。

副將得了王思禮的將令,剛剛準備傳令,突然異變陡生。

一聲鼓響,在崖壁上猛然炸開,緊接着,一堆巨石突然從上面滾落下來,“轟隆隆”的聲音,如同雷鳴,將王思禮的前路死死堵住。

“有埋伏,快退!”

王思禮見前路被封,立刻警覺了起來,扭轉馬頭,扯着嗓子吼道。

這個圈套是安祿山佈局已久的,如今王思禮再想退哪裡還來得及?就在前路被巨石堵住之後。緊接着,無數的木頭、石塊便從崖上落了下來,砸向了大唐將士。

這山道本就狹窄,再加上形勢緊急,衆人慌不擇路,衆人擠在了一處,想退都退不出去,被落石砸死了許多。

“哈哈,朕已經再次恭候多時啦,今日這山谷便是你們的埋骨之地。”不遠處的崖壁上,傳來了安祿山放肆的大笑聲。

隨着安祿山的笑聲在山谷間迴盪,又有許多陶罐被安軍從崖上丟了下來。

“哐啷、哐啷...”

許多陶罐的破碎聲的山谷中響起,陶罐紛紛碎裂開來,裡面流出了許多黑色的液體。

“火油,這是火油!”有見多識廣的老卒聞到了破罐上刺鼻的氣溫,高聲叫道。

許多士卒興許認不出火油,但火油是什麼他們卻大多知道,一聽到這些嚷嚷聲,一下子人羣更加混亂了。

似乎是爲了印證這些老卒的話,不過片刻的功夫,上萬支火箭便從崖上射落下來,點燃了淌在地上的火油,燃起了熊熊大火。

火油觸火即燃,一時間山谷化作一片火海,濃濃的黑煙自谷中涌出,遮天蔽日,霎時間天黑如夜。

“啊、啊、啊...”

無數的痛呼聲自山谷中傳來,谷中的唐軍已經被黑煙矇蔽,伸手不見五指,只能聽得到周圍同袍的慘叫聲,和烈火熾燒的呼嘯聲,時不時地還傳來身體被灸烤的聲音,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宛如人間煉獄。

更加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面,因爲山谷中黑霧瀰漫。不見旁人,再加上崖上箭矢不斷,唐軍只能往谷外奔去,爲了尋求這一線生機,許多唐軍士卒競對當了自己路的同袍舉起了屠刀,無情地劈斬了下去。

有人是爲了求生,有人是爲了自保,山谷中十餘萬唐軍自相殘殺了起來。

“陛下,唐軍已死傷過半,可要下去收尾?”安祿山的身旁,此次埋伏的主將田乾真請示道。

安祿山搖了搖頭道:“不急,且讓他們再自相殘殺一會兒,你現在帶人去擋住哥舒翰纔是要緊。”

安祿山顯然對山谷中的殘軍沒有什麼興趣,而是指着在黃河對岸,高地上的哥舒翰,對田乾真下了命令。

此時的哥舒翰哪還坐得住,他看着山谷中股股冒出的黑煙,心知唐軍必定是中了埋伏,心中大急,於是便準備領兵前往馳援,可他還沒來得及趕到谷口,便在山腳遇到了前來截殺他的田乾真。

田乾真正率領八萬河北鐵騎,正虎視眈眈地盯着率軍衝下山的哥舒翰,儼然一副要將他就地格殺的模樣。

此時哥舒翰身旁的唐軍可於被困在山谷中的十五萬唐軍不同,這是他從隴右帶來的精銳,俱是這些年跟着他橫行青海的老卒,甚至就連衛伯玉率領的神策軍都在其中,可以說,論起戰力,哥舒翰麾下的這五萬唐軍絲毫不在河北鐵騎之下。

被困在山谷中的唐軍是他能夠對付安祿山的先鋒,也是他在中原自保的憑仗,其中更有十萬左右的禁軍,他救得救,不救也得救。若是沒有了這些人馬,他憑藉着隴右本部精銳最多能夠勉強自保,何談完成李隆基收復洛陽的囑託。

隴右、河北,兩地俱是大唐戰馬數量最多的節鎮,竟在這河南之地第一次正面廝殺。

哥舒翰想要奪得山谷的入口救人,而田乾真卻想要將哥舒翰擋在谷外,甚至是生擒了哥舒翰。

田乾真以逸待勞,哥舒翰居高臨下麾下士卒俱是精銳,卻又各有倚仗,雙方十三萬人馬,於黃河北岸廝殺良久,死傷枕籍,整整廝殺了兩個多時辰,卻也未分勝負。

哥舒翰雖然心急,但正面戰場上卻始終未能攻破八萬河北軍形成的鐵閘,最終錯過了時機。

而就在哥舒翰和田乾真在黃河北岸廝殺的時候,黃河南岸山谷的戰鬥已經漸漸收了尾,這幾乎是一邊倒的屠殺,被困谷中的十五萬唐軍,除去少數僥倖逃脫的散兵,大多都死在了谷中。

哥舒翰和田乾真勝負未分,但安祿山這邊卻已經騰出了手。

安祿山遣孫孝哲領兵三萬繞襲敵後,直取哥舒翰的後陣,隴右軍再強,也禁不住如此夾擊。

不過片刻,哥舒翰的後方便亂了陣型,徹底攪亂了哥舒翰的佈陣。

哥舒翰看着眼下形勢,心知今日大敗已成,再想挽回局面已不可能,於是急令大軍上船渡河。

一時間萬人爭渡,數萬人被淹死河中,隴右軍的哭嚎之聲響徹天地。

經此一戰,那個縱橫高原,叫西北異族聞之膽寒的隴右精騎就此損失殆盡,從此一蹶不振。

第十八章 返程第六章 鳳棲梧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七章 試探第十章 逐鹿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五章 立儲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九章 封后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章 緣起第八章 瑛娘第四章 交易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一章 面聖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三章 暗探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六章 鳳棲梧第九章 城破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十章 決策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三章 心機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章 問安第六章 名將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三章 問安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八章 起兵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六章 人選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四章 逼退
第十八章 返程第六章 鳳棲梧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十八章 返程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十章 韋清兒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七章 試探第十章 逐鹿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二章 請降第十章 阻撓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五章 立儲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九章 封后第三章 暗探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十五章 武庫大火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五章 再遇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二章 緣起第八章 瑛娘第四章 交易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七章 范陽盧氏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一章 面聖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三十九章 再入安戎城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三章 暗探第二十三章 機會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請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六章 鳳棲梧第九章 城破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十章 決策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三十七章 皇帝駕崩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三章 心機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七章 蠱惑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二章 酒入愁腸第三章 問安第六章 名將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三章 問安第一章 北上之議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八章 起兵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章 叮囑第二十六章 安思順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六章 人選第四章 提詩第二十四章 逼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