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決戰

凌晨,初冬已至,氣候漸寒,橫亙在兩軍之前的奕川已經進入了枯水期。

奕川一旦入冬,水流迅速大減,上游水淺處水深不過沒膝,奕川已經失去天險的作用,成爲了不過是分隔兩軍的象徵性界線。

兩軍決戰,干係重大,誰都不會在未站穩腳跟的前提下匆忙出手,自打午時兩軍安營紮寨,一直到了深夜,兩軍都默契地守着這條奕川,不過雷池一步。不過今日的凌晨,唐軍終於率先打破了這份默契。

而就在李瑁大軍剛剛稍動的一瞬間,對岸的燕軍已經得到了消息,迅速行動了起來。

水淺流緩,騎兵騎馬渡河,河水連士卒的腳腕都沒有打溼,半渡而擊自然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不過燕軍依舊不會將河岸輕易讓與唐軍。

“咚!咚!咚!”

隨着兩岸震耳欲聾的鼓點聲響起,一場搶渡已經變成了強攻,隨即三軍雲動,二十餘萬大軍都被調動了起來,雲集河水兩岸。

奕川東岸的高地上,李瑁正迎着冷風策馬而立,看着奕川對岸軍容整肅的燕軍,雙眉凝重。

隨着隴右鎮潼關大敗,安西鎮損失同樣慘重,而朔方鎮被史思明限制於河東,河西的安思順又不敢不敢重用,眼下各處邊鎮,真正能與河北一戰的只有劍南了。

今日之戰,乃是劍南邊軍與河北邊軍的第一次正面對話,雙方人數相差不多,兵甲俱精,而且奕川兩岸地勢相對開闊,雖有山谷高地,卻也無伏兵之能,這一場仗取不得巧,只能硬碰硬地與安祿山決戰。

李瑁雖心裡對麾下將士極具信心,但依舊難免忐忑,當然,與李瑁這般同樣忐忑的當然還有奕川對面的安祿山。

安祿山立於中軍陣前,看着在奕川上游與燕軍殺地有來有往的劍南軍,一口吐沫重重地啐在了地上。

“啊呸,天下人都說我安祿山早有反意,蓄意起兵,其中尤以他李瑁叫地最兇。你們看看,難道他李瑁就是什麼孝子忠臣嗎?若非有意謀反,他一個劍南鎮何來的十餘萬精兵。”安祿山指着對岸烏壓壓的劍南軍,對身旁的高尚抱怨道。

其實安祿山所言倒是一點不假,李瑁八月初出關南下,四日後過得劍門關,他回到劍南不過區區五日,便統兵十八萬出蜀,北上與安祿山爲敵。

要說這些兵馬是李瑁臨時徵召,天下誰人會信?唯一的解釋就是李瑁早有預謀,屯兵已久了。

高尚對安祿山道:“以臣看來,李瑁早有反意對陛下來說卻也不是什麼壞事。”

“此話怎講?”安祿山聽高尚這麼說,轉頭問道。

高尚回道:“李瑁此前多次與陛下爲難,拒絕陛下二分天下之計,無非就是因爲他未見識過我河北兵鋒。此戰殿下能殺了李瑁最好,若是不能,到時李瑁自己也會縮回襄樊,讓出中原和關中,轉而對江南道動手。到時唐廷四面楚歌,李瑁牽制住唐廷江南的兵力,陛下再想奪取天下豈非容易許多。”

如今的大唐朝廷雖然腐朽不堪,但還未全失天下民心,富庶的江淮和江南兩道也還在唐廷手中,安祿山想要一戰而定着實不是易事。

可若是有李瑁攻取江南,那他便會吸住大唐在江南甚至淮南一代的兵力和錢糧,他只需專心攻取關中、朔方便可,全據長江以北,不過舉手之勞。

安祿山聽了高尚的話,指着對岸高地上督戰的李瑁,開口道:“傳令下去,能取李瑁首級者,官拜太尉,河南節度使,爵加周王,爲諸王之首,朕把整個洛陽都封給他!”

此戰關係到安祿山能否在中原立足,自然也是下了血本,不惜以洛陽相封。

此時的李瑁尚不知自己的人頭竟然如此值錢,他還站在對岸的高地上緊緊地注視着奕川的局勢。

奕川之畔,兩軍的拉鋸已經持續了有一會兒,兩軍你來我往,箭雨槍林,卻始終沒有能夠突破對方的防線。

劍南軍不能搶灘,李瑁便無法再奕川對岸布軍,李瑁花了大代價自安西李嗣業處借來的一千陌刀軍便無從施展。

對付河北鐵騎,陌刀軍遠比騎兵要好上許多,也是李瑁用以對付安祿山的神兵利器,可是如今劍南軍無法徹底在河灘站穩腳跟,陌刀軍無法過河佈置,李瑁這把利劍出不了鞘,縱然再鋒利又能如何?

“啓稟殿下,馬將軍請令率背嵬軍衝陣。”前方負責傳令的士卒拿着馬璘的令旗請示道。

李瑁坐於後方押陣,前方指揮作戰的主將是馬璘,馬璘見劍南軍久久無法打開局面,於是派軍上前對李瑁請示。

馬璘善於臨陣作戰,尤善用精兵,這一點李瑁毫不懷疑,若是準他以背嵬軍出戰,自然有打開局面的機會,但李瑁卻沒有上來就交底牌的意思。

背嵬軍是他拿來壓死安祿山的最後一根稻草,絕不該現在就拿出來。

李瑁想都不想搖了搖頭道:“背嵬軍本王自有用處,但絕不是現在,此事讓馬璘暫且不必再提,本王會命崔乾佑出兵助他。”

說着,李瑁又對身旁的傳令道:“傳令崔乾佑,命他即刻率軍自下游渡河,吸引敵軍注意,助馬璘搶灘。”

“諾。”傳令兵應了一聲,下去傳令了。

自打凌晨馬璘自上游淺灘率軍渡河,下游的崔乾佑已經開始整軍備戰,隨時率大軍渡河。

崔乾佑一得到李瑁的消息,便知道上游馬璘戰事不順,立刻精神一振,對麾下行軍司馬魯炅吩咐道:“殿下有命,全軍渡河!”

隨着崔乾佑一聲令下,奕川東岸上千條舟船如水,載着上萬劍南軍往西岸攻去。

上游的馬璘確實吸引了燕軍的注意,燕軍的主力都被調往了上游禦敵,下游的防衛便要鬆懈上一些。而且下游的東岸是平地,但西岸卻是伏牛山山丘,地勢雖不算太高,但高低不平,根本無法屯兵,崔乾佑顯然就是想借助此處破了燕軍的防線。

劍南多山,論及平原之廣遠不及河北,李瑁雖然刻意掛練,但騎兵規模仍舊還要差上一些,但若是山地作戰之能,大唐十大邊鎮中卻要以劍南鎮爲首。

不過西岸雖然沒有燕軍主力駐守,但安祿山也在此處派遣了斥候,劍南軍的船隻方纔下水,消息便傳到了安祿山那邊,安祿山當即下令大將蔡希德率右翼主力前往堵截劍南軍。

奕川兩岸,兩方二十萬大軍交互廝殺,不過兩炷香已經死傷萬餘,上流兩軍士卒的鮮血早就染紅了奕川,河水爲之變色。

就在兩方主將都認爲此戰將是一場曠日之久的大戰,縱然勝也將是一場慘勝時,燕軍的後方卻突然出現了變故。

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四章 交易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七章 新軍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章 稱帝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八章 提點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四章 平亂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三章 威嚇
第十八章 鎖拿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十一章 激將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四章 交易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三十五章 河北平定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二章 誤闖第二十一章 義子第十三章 贈劍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七章 新軍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章 稱帝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章 夜取南陽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三十二章 騙城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八章 李林甫的試探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十三章 再傳聖旨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第三十七章 危局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七章 大捷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八章 提點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二章 稱帝第二十三章 以卵擊石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十五章 玉龍關失守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三十八章 小園梅精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二十七章 聯姻第十四章 平亂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二章 軍中比武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十三章 威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