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

李隆基一紙調令下至各處邊鎮,各地節度使、都督得令,紛紛放下手頭的邊務,急赴關中。

秦州、隴州、渭州等幾處較近的州府大都督已經率軍自各自的駐地趕來。

而於此同時,李瑁苦侯已久的南下良機終於到了。

八月,長安已然入秋,盛夏已過,關中大地多了幾分蕭條,也終於到了武惠妃離世十四年祭日。

武惠妃生前極得李隆基寵愛,冠絕後宮,所以武惠妃的陵墓規格也不是一般嬪妃所能比擬的。

武惠妃所葬之敬陵位於驪山腳下,佔地三十畝,一應規格均參照皇后規制,頗具氣象。

李瑁祭祀生母,乃是人倫綱常,無論是誰也挑不出半點毛病,更不會阻撓。

到了拜祭的日子,清晨,李瑁便帶着王妃楊玉環、世子李儴,還有韋清兒等一衆家眷一齊出了長安,直奔驪山而去。

“殿下,驪山那邊已經準備好了,一應馬車俱以齊備,只要殿下到了驪山變便可立即出城。”一出了長安城,嚴莊便到了李瑁的身邊,低聲道。

隨着唐軍大敗,丟失洛陽,叛軍即將兵臨潼關,李隆基對李瑁的防範已經越發地嚴密起來。

李隆基非但派人在府外監視,而且已經漸漸將釘子埋在了王府中,更有甚者,李隆基竟然藉口叛軍橫行,安祿山又與李瑁深有仇怨,從左龍武衛中抽調出一隊百餘人的禁軍,派駐到了王府,日夜監視。

這隊護衛是李隆基指派,奉左右龍武衛大將軍陳玄禮之名而來,近身隨侍李瑁身旁,所以就連嚴莊和李瑁說話都要小心謹慎些。

李瑁指了指龍武衛的校尉林州道:“背嵬軍到了嗎?想要南下先要將這些人處理掉,否則是是個大問題。”

嚴莊點頭道:“殿下放心,背嵬軍已經準備就緒,只要殿下進了驪山,王府的儀仗便會被‘山賊’突襲。山賊人數衆多,護衛必然不敵敗退,到時殿下就會被山賊擄走,殿下包括王府女眷都會被帶走。”

“然後呢?”李瑁聽了嚴莊的安排,嘴角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接着問道。

嚴莊回道:“這些山賊將會擄殿下出關,而一旦出了關,他們便會不巧遇到率軍前來營救的秦州大都督武彥平,然後武都督一路追擊慌不擇路的山賊至劍門關外,然後武都督率衆將山賊擊敗,將殿下救回劍南。”

嚴莊的安排和事後的說辭看起來並不嚴密,若是仔細計較起來自然有許多的漏洞,但這些漏洞李瑁一點都不擔憂。

因爲李瑁只要回到了劍南,這世上就再無人能夠制約他,就算是皇帝李隆基也拿他沒有半點辦法,只能選擇吞下這個苦果。

驪山距離長安不遠,不過一個多時辰,靖王府祭拜的隊伍已經進了驪山的境內。

前方帶隊的王府親衛走的不是熱鬧的官道,而是偏僻,人流較少的小道,兩側草木密佈,還時不時傳來一陣陣野獸的叫聲,只聽得左龍武衛校尉林州心裡瘮的慌。

林州快步來到李瑁的身邊,看着這周圍的環境,對李瑁道:“殿下,此處荒涼地很,又沒有什麼人煙,恐怕不安全呀。”

李瑁聽了林州的話,和身旁護衛的南霽雲相視一笑道:“哈哈,林校尉在禁軍任職,久在長安,怕是沒去過劍南邊關吧。劍南的鬆州、茂州之地可比這邊偏僻多了。”

李瑁本就是故意挑的這條路走,豈會因爲林州的一兩句話就改了主意。

林州還是擔憂道:“末將奉命護衛殿下安全,此路確實不宜通行,還望殿下不要叫末將難做。”

林州心裡始終覺得不妥,還在說着,但李瑁的臉色卻突然沉了下來。

李瑁重重一哼道:“怎麼,林校尉是在管制本王嗎?”

林州雖有皇命在身,但李瑁畢竟是親王,也不是他能冒犯得了的,林州忙道:“末將並無管制殿下之一,只是末將身負皇命,隨身護衛殿下,末將擔心殿下出什麼事情,末將和陛下還有大將軍交代不了,還望殿下體諒。”

林州話音剛落,李瑁的臉色便猛地一下沉了下來,李瑁指着林州的臉道:“你算什麼東西,也敢跟本王指手畫腳。父皇是讓你來護衛本王的,不是讓你來管東管西的嗎?本王的行程輪得到你來安排嗎?那本王以後用膳就寢是不是也要經過你的許可呢?”

這句話若是出自旁人口中倒也罷了了,但李瑁乃堂堂靖親王,當朝天策上將,太尉,以他的身份說出這種話已經很是嚴重了。

林州看着李瑁的臉色,心裡猛地一沉,翻身下馬跪拜道:“殿下嚴重了,末將萬萬不敢冒犯殿下。”

李瑁看着跪身在地的林州,面無表情地擡了擡手道:“知道不敢就好,你若當真惹惱了本王,本王想要殺你的話,父皇不會保你,陳玄禮保不住你,你可知道?”

李瑁的話雖然說的有些乖張,但也絕非虛言。

林州悻悻起身道:“末將謝殿下不殺之恩。”

林州被李瑁呵斥了一頓,頓時老實了許多,也不敢再多言一句,只是老老實實地跟在李瑁的身後,順着這條偏僻的小路往裡面行去。

靖王府的儀仗往前又走了約摸一炷香的功夫,樹木越發地茂密,漸漸地,道路也越來越窄。

“呱、呱。”

一陣淒涼的鳥啼生在林州的耳邊響起,他的腦海中忽然閃過一絲不詳的預感。

林州正想着是不是要遣人往四周探查一下環境,忽然一道冷箭自密林中射了出來。

“噗呲。”

一陣入肉之聲響起,這支冷箭狠狠地紮在了林州的大腿上。

“有刺客,護駕!”

林州顧不得身上的疼痛,忽然高聲叫了起來。

林州的話音剛落,護衛的龍武衛禁軍還沒反應過來,密林窄道兩側的密林中就衝出了數百名身着布衣,手拿單刀的山匪。

龍武衛禁軍看到眼下的場景,連忙抽出腰間所配的橫刀,正準備要與山匪廝殺。

但山匪的動作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快,不過一個照面的功夫,就把他們全部擊倒在地,殺散了開來。

待禁軍士卒傷的傷,散的散,密林中終於走出了一個身材魁梧,面容剛正的中年男子,中年男子走到李瑁的身前,躬身拜道:“門下馬璘,拜見殿下!”

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十七章 新軍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六章 盧婠婠第九章 論戰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九章 賑災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八章 議政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章 決策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章 賑災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六章 人選第一章 水淹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章 賑災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一章 激將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十章 阻撓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七章 論戰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五章 立儲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八章 提點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十二章 危機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六章 封后第九章 城破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
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燒糧第二十四章 吐蕃來使第十四章 請戰第四十五章 逼戰第十三章 威嚇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四章 平亂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十七章 新軍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二章 危機第三十一章 薊城內亂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六章 盧婠婠第九章 論戰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章 隴右軍報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九章 賑災第七章 所謂妙人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八章 議政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章 決策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九章 破城第三十七章 太華出家第四十九章 桀驁的安祿山第一章 水淹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三十一章 強取奴契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二十章 賑災第二十五章 決戰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六章 人選第一章 水淹第五十三章 徒勞第二十章 賑災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一章 激將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十章 阻撓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十七章 論戰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五章 立儲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十一章 祿山拜母第八章 提點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二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三章 觀門難入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四十一章 收爲己用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戰第十六章 楊慎矜投靠第三十二章 別苑密謀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十二章 危機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六章 封后第九章 城破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