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

中使馮神威封聖喻傳旨河北,着安祿山十日後當還京觀榮義郡主下嫁之禮,安祿山爲了穩住李隆基,使其放鬆警惕,當場一口應了下來,滿口答應六月必定親往長安,拜見陛下。

另外,安祿山還重金賄賂馮神威,望其返京後在李隆基爲其多加美言,馮神威不知事情的嚴重性,收下了安祿山的重禮,也答應了替安祿山美言,慢悠悠地回了長安。

“安祿山得知臣奉旨前來,竟拖着帶病的身體,親自出城二十里相迎,以示對陛下的敬重,看他那副誠惶誠恐的模樣,倒是滑稽地很。”

“哈哈哈...”

大明宮紫宸殿中,時不時傳來李隆基爽朗的笑聲,顯然,安祿山的麻痹李隆基的策略起到了作用。

馮神威的話讓李隆基相信了他自己之前的判斷,安祿山並非有意怠慢給事中裴士淹,而是身體着實不適,下不來牀,這不,安祿山的身體纔剛有好轉,便開始親自出迎中使了,這豈是有反意的表現。

馮神威與李隆基說着,大肆褒獎安祿山心懷君主,還特地從貼身的行囊中取出了一個六寸長,三寸寬的木盒,交到了李隆基的手中。

馮神威將這個木盒交到了李隆基的手中道:“陛下,此乃安將軍託臣交於陛下的‘助情花’,要臣千萬親自交到陛下手中。”

李隆基一聽到“助情花”三個字,臉上頓時露出了難掩的笑意,接着他從馮神威手中接過木盒,打開一看,只見木盒中安靜地躺着上百粒粳米大小的紅丸,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其實所謂“助情花”,就是安祿山獻給李隆基的春藥。

李隆基年邁,在男女之事上已經時常力不從心,不比年輕時的感覺。可自從李隆基服用了安祿山上貢的“助情花”後,他每每與楊玉瑤同牀時便含上一粒,用以催動情慾,周旋一夜而筋力不倦,效果極佳。

但“助情花”雖然能助李隆基重振雄風,但畢竟是虎狼之藥,服用久了難免傷身。

李隆基服用春藥李瑁也是聽宮中的內線提起過的,但畢竟事涉內闈,李瑁就算是皇子也不好多言。而且李隆基卻早已經深陷其中,難以自拔,聽不進旁人的話了。

河北新進貢的助情花送到李隆基的手中,趁着好心情,李隆基頓時豪情大發,當夜便去了紫蘭殿,找了楊玉瑤侍寢。

是夜,李隆基臨睡前送水口服了一粒,竟覺得精力旺盛非常,牀笫之間顛鸞倒鳳,比起往日還要快意和酣暢許多,一連搗鼓了一炷香的功夫,還不覺得絲毫的疲累,李隆基對安祿山新進的藥越發地滿意了。

李隆基只當是自己服藥日久,藥效起了效果,他的身子骨比起以往越發地硬朗了,可是他卻不知,這次安祿山送來的助情花要比以往的顏色深上許多,因爲這次的用藥足足是以往的五倍!

李隆基一晌貪歡,已經被慾望迷失了心智,貪婪伏在楊玉瑤的身上不停地蠕動着,吮吸着,一直弄得楊玉瑤香汗淋漓,精疲力盡。

楊玉瑤早已發現,這一年多來,李隆基的身體雖越發地老邁,鬚髮也比過去斑白了許多,但夫妻之事上他的體力卻偏偏異常地充盈,和這個年歲的老人全然不同,若是她的意識還很清醒,她幾乎要認爲這個久久不知力竭的男子是她的曾經的情郎李瑁了。

楊玉瑤知道,皇帝是人,也有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她纔不相信什麼真龍天子之說,她曾派人調查過,她也知道李隆基正在服用一種虎狼之藥,只是聰敏如她絕不會去阻攔,平白惹惱了李隆基。

李隆基正沉迷於牀笫之事的快感,可就在此時,門外竟響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啓稟陛下,觀州刺史府下觀州別駕司恩持裴給事中的令符求見。”御前太監李大宜立於門外小心地稟奏道。

觀州別駕乃從五品官職,按理說自然是沒有求見李隆基的資格,但他的手中卻拿着給事中裴士淹的令符,這枚令符是李隆基親自賜予,可以隨時面聖。

李隆基正在興頭上,聽到李大宜的話一下子皺起了眉頭,不滿地問道:“司恩可有言明何事?難道就不能等到明日再說嗎?”

李大宜回道:“啓稟陛下,安祿山造反,起兵二十萬南下,如今河北軍已兵圍觀州,恐怕觀州撐不了幾日了。”

“轟!”

李隆基毫無準備地聽到這個消息,只覺得腦袋一下子炸開了,猛地一震,全身的力氣都像被抽光了一樣,死死地趴在了楊玉瑤柔軟的身上,一瀉千里。

此時的李隆基的身體就像是一塊被仍進冰湖的,燒的通紅的鐵塊,極熱遇冷,一下子癱了下去,險些背過氣去。

今日馮神威纔剛剛帶回安祿山的消息,信誓旦旦地說其忠心耿耿,絕無反意,沒想到這才過了幾個時辰,安祿山造反的消息就已經傳了過來。

河北三鎮,二十萬大軍,如此規模的造反自大唐立國至今還從未有過,無論將來安祿山成功與否,李隆基這個皇帝都註定要被史書唾棄,成爲歷代昏君中的一位。

李隆基辛苦經營近四十年,纔有如今的聲望,沒想到竟被安祿山一夜之間打了回去。

“三郎,你怎麼了?”楊玉瑤見李隆基癱軟在自己的身上,生怕他有個三長兩短,連忙坐了起來,掐着李隆基的人中。

李隆基方纔會癱倒在牀,雖然有驚訝和惱恨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心裡上的反差造成了,他畢竟做了這麼些年皇帝,倒還不至於被嚇得一倒不起。

李隆基慢慢地緩了過去,咬着牙恨恨道:“狗賊安祿山該死!混賬馮神威也該死!朕要將他拖出去杖斃!”

可憐馮神威,收受了安祿山鉅額的賄賂,卻沒有享用的命,金子還沒捂熱乎就丟掉了性命。

安祿山是楊玉瑤的義子,安祿山能有今天的權勢也少不了她的支持,楊玉瑤得知安祿山早飯的消息後終於想起了李瑁的話,覺得後悔萬分。

“陛下,安祿山造反,當務之急是出兵平亂。”楊玉瑤建議道。

李隆基命楊玉瑤爲自己穿起衣服,起身對殿外的李大宜吩咐道:“來人!立刻傳楊國忠、靖王等一干要臣入宮議事。”

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章 胡兒第十章 韋清兒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章 暗探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七章 新軍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四章 危局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五章 立儲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七章 新軍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一章 冷箭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四章 密信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一章 勸進第九章 高仙芝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三章 心機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七章 論志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
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十章 胡兒第十章 韋清兒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三章 暗探第十一章 激將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三十五章 宮宴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四十八章 安祿山生恨第十八章 返程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二十二章 八姐喬遷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四章 楊昭儀第三十四章 永王潰敗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五章 攬玉樓宴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十七章 新軍第二十一章 寧王病危第二十四章 開解第十四章 危局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五章 立儲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三十章 無情亦有情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五章 元日朝會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二十二章 決戰將臨第十七章 新軍第五十八章 俟羅君授首第三十三章 威懾第十五章 提點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十七章 玉環產子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四十五章 終得長安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二章 美人恩重第十一章 冷箭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四十二章 沐浴華清宮第四章 密信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一章 勸進第九章 高仙芝第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三十章 內外交困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二十九章 張巡第四十三章 破關第十八章 攬東風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十七章 論戰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三十章 威逼利誘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十七章 論志第二十五章 兵圍范陽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五章 秦州再會第三章 心機第十六章 世家女第四十三章 華清春色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三章 威嚇第十九章 決裂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十七章 論志第四章 意外的封官第四十四章 春日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