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節帥人選

王忠嗣被貶,留下的還有他原本身兼的隴右、河西、朔方、河東四鎮節度的官職。

隴右節度使關係重大,關係到李隆基對西北的部署,李隆基尤爲關注,於是一番計較後親自認命了哥舒翰爲隴右節度使,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總掌隴右軍政,主持石堡之戰。

除隴右節度使外,尚有朔方、河西、河東節度使暫無人選,這三個位置自然也就成了朝中黨派爭奪的關鍵。

不過衆人的想法是衆人的想法,李隆基卻有自己的算盤,經過王忠嗣一事,他對中樞和邊鎮關係過密已經極爲忌憚,他要任用那些在朝中沒有根基,不涉黨派的胡人。

於是,隴右節度使給了突騎施族的哥舒翰,河西節度使給了突厥族的安思順,河東節度使封給了曾任中書舍人的心腹韓休琳,如此一來,便只剩下朔方節度使暫無人選。

朔方節度使統河套七軍府,領六州,三受降城,兼領關內支度營天田使、關內鹽池使、檢校渾部落使等職,職權極大,自然也就成了衆人爭奪的香餑餑。

其中最爲在意的便是慶王李琮了。

自打夫蒙靈察因失職被罷免,李琮在地方節度使一級便沒了支持他的人,再加上近來李瑁勢頭極強,作爲長子的李琮已經被漸漸淡忘,默認一般地退出了爭儲的人選。

所以說,這一次的節度使之爭,李琮不容有失。

可惜朝會剛剛開始,李琮便被打亂了節奏。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節度使屬於武職,自然也與兵部相關,朝議方一開始,兵部尚書章仇兼瓊便做了一件情理之中,卻又叫衆人意外的事情--舉薦單于都護府副都護郭子儀爲朔方節度使。

郭子儀乃華州人,初任不過左衛長史,是王忠嗣發掘他的才幹,一步步提拔他,這纔有瞭如今的地位。

按理說,這郭子儀既受王忠嗣知遇之恩,那便該是太子的人,他章仇兼瓊是不折不扣的壽王黨羽,好端端地舉薦郭子儀做甚?

此時心中嘀咕最多的莫過於太子李亨了。

郭子儀有帥才,王忠嗣在臨走前特地託人告知太子,可大用此人,可李亨還沒來得及安排,竟叫章仇兼瓊搶了先。

李亨不禁想起了之前收到的消息,壽王李瑁於大雪之日在灞橋驛密會王忠嗣,但因戒備森嚴,所談不詳,難道王忠嗣已經投靠了李瑁,所以李瑁才舉薦拉攏郭子儀的嗎?

李亨本就是多疑之人,他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心中對王忠嗣也就多了些不滿,對郭子儀也多了些提防。

不過此時的郭子儀還不是將來那個名震天下的汾陽郡王,只是一個頗有戰功的邊將,無論是名氣還是官職比憑着隴右之戰名揚天下的李光弼還多有不如。

果然,章仇兼瓊的提議剛纔拋出,便遭到了朝堂上下的一致反對,郭子儀資歷尚淺,年初剛纔晉升的副都護,何德何能能居節度之位?

章仇兼瓊本就是受李瑁指使,舉薦郭子儀而已,本也沒想着力薦他,壽王黨其他官員也並無幫腔,遭到了阻力自然也就不再堅持,悻悻地退回了自己的隊列。

坐在龍椅上的李隆基看着章仇兼瓊灰頭土臉的樣子,心情確實舒暢地很。

李瑁雖有軍功,在劍南也頗有威望,但在中樞的人緣和人脈實在是差了些,終究難成氣候,這也正是他一直想要看到的東西。

其實他們不知李瑁本就不是真心想要舉薦郭子儀,李亨多疑,經此一事,他再也不可能放心地重用郭子儀。而其他人又將郭子儀看做了李瑁黨羽,偏偏李瑁也不會庇護於他,可以預見,爲了的五年內,郭子儀的官位絕對再難有所寸進。

--------

大明宮,承香殿。

雖是深冬,但承香殿的寢殿中卻是暖融融的一片。

承香殿內室的大牀上,兩具衣縷不着的身體真癡迷地纏綿在一起,透過厚厚的錦簾還不時穿出一陣陣顫抖的呻吟聲。

“你明裡和老傢伙告了假,暗地裡卻偷偷到後宮來找我,難道你就不擔心朝堂上的事情嗎?”

楊玉瑤伏在李瑁的胸前,一邊如水蛇般扭動着自己的身子,一邊貼着李瑁的耳朵輕聲問道。

李瑁嘴角輕揚,扶着楊玉瑤如絲綢般光滑的柳腰笑道:“朝堂之事與我何干?我現在最想要的就是你。”

楊玉瑤拍開了他的手,嗔怪道:“別人不瞭解,難道我還不瞭解嗎?你一定留有後手,對不對?”

楊玉瑤極爲聰慧,尤其懂得男人的心思,她與李瑁相交已久,豈會看不出李瑁的想法?

李瑁微微一笑,翻身將她壓在了身下。

“父皇對我愈加忌憚,有些事情我還是不要過多摻和地好,朔方節度使雖好,但卻註定與我無緣。”

李瑁和楊玉瑤本就沒有絲毫的感情可言,不過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罷了,他們很清楚自己對對方意味着什麼,所以每每如此,李瑁總是肆意妄爲,甚至沒有絲毫的疼惜,而偏偏楊玉瑤還對此食髓知味,很是受用。

“恩...”

楊玉瑤伸出一雙玉臂懸掛在李瑁地脖頸上,用貝齒緩緩地磨着李瑁地耳垂,媚聲道:“那你可知老傢伙屬意誰去做這朔方節度使?”

李瑁身下的動作不停,凝眉想了想,問道:“李琮?”

楊玉瑤搖了搖頭:“再猜。”

“李林甫亦或是陳希烈?”李瑁接着猜道。

朔方節度使治所靈州居長安極近,至關重要,所以朔方節度使一職常由宰相兼任,在此之前,便有張說、王睃、蕭嵩、李林甫等多位宰相兼過此職,此次李隆基若是叫李林甫或者陳希烈兼任倒也不奇怪。

不過楊玉瑤依舊搖了搖頭,對李瑁笑道道:“你又錯了,既不是李琮,也不是宰相,老傢伙屬意的人選是楊國忠。”

“楊國忠!”李瑁神色一愣,身上的動作也停了下來。

緊接着,李瑁說出了他的猜測:“父皇要扶楊國忠爲相?”

朔方節度使干係重大,絕不會輕易交給一個文臣,尤其是楊國忠這樣不學無術的文臣。

“不錯。”

楊玉瑤見李瑁停住了,於是自己又翻過了身,坐在李瑁地身上,一邊慢慢地撫摸着李瑁結實的胸膛,一邊雙眼含煙地笑道:“老傢伙的確有意培養楊國忠爲相,楊國忠若爲相,我的皇后之位也就不遠了,但是老傢伙也說了,任命楊國忠爲相朝堂上壓力頗大,所以你一定要幫我。”

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九章 劍舞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九章 劍舞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八章 起兵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章 衝突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五章 官學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九章 密謀第十五章 授首第四章 徵前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十九章 回京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一章 面聖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
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第四十五章 林招隱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十三章 再露崢嶸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二十二章 囑咐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四十章 潼關戰起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三章 銀礦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九章 劍舞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三十一章 風起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十四章 巧度子河第二十章 佈局耳目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九章 劍舞第二十四章 暗會第二十二章 南詔女王第五十一章 壽國公第三十章 內鬥第二十九章 糧倉第七章 試探第二十章 定南詔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五章 出關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四十五章 安慶緒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八章 起兵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二十五章 密謀封后第四十四章 入關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二十八章 靖王納妃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十八章 鎖拿第十章 衝突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十五章 官學第二十四章 涼州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四十一章 加封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十八章 爭分奪秒第十九章 蜀商求見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三十二章 李適之罷相第十三章 安祿山加官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七章 斬草除根第三十八章 風雲匯中州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鋤奸第九章 密謀第十五章 授首第四章 徵前第十五章 紛爭第十章 位次之爭第十一章 冷箭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十一章 薰風殿第十九章 回京第一章 楊安之爭第七章 香花夫人第十五章 退封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三十八章 黜置大使第四十四章 監軍第一章 面聖第五章 佳人如梅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十七章 威脅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四十三章 嶲州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