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刺殺

李瑁一聲重喝,這個不曉事的女娃自然不知道如何回答,回答他的是一連串的腳步聲,和隨着腳步聲趕來的七八名殺手。

“壽王殿下罪人無數,恐怕臨死也想不到是誰要你的命吧。”一個首領模樣的男子拿着雪亮的冰刃出現在李瑁的面前,喋喋笑道。

李瑁看着眼前的衆多殺手,知道自己進了別人的圈套。

他拔出了腰間的承影劍,不屑道:“本王行事端堂,自然得罪過不少宵小之輩,本王如何能一一記得。”

“殿下口氣倒是很硬,但這些話殿下還是留着跟閻王說吧,殺!”殺手的首領不給李瑁任何拖延的機會,手臂重重向前一揮,下令道。

這些殺手都是安祿山豢養的死士,對他忠心耿耿,隨着首領一聲令下,跟本不管李瑁的親王身份,在他們的眼中,李瑁只是他們將要搏殺的獵物罷了。

其中一個死士將手中的佩刀抽出,猛地向李瑁刺去。

李瑁看着看着這些死士佩刀上的紋飾,瞳孔猛的收縮,臉上滿是震驚之色。

原因無他,佩刀的刀刃底部竟然刻着隴右二字,這分明就是隴右鎮的佩刀。

眼下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正在京中,而且皇甫惟明又是太子李亨的心腹,他要弄來這些刀自然不是難事,難不成這些死士竟是皇甫惟明派來的?

不過只是眨眼的功夫,李瑁便否定了這種猜測。

皇甫惟明不是傻子,李亨更不是傻子,用隴右的軍刀刺殺自己,就算自己死在了這裡,難道他們就能逃了?

這手法明顯的就是栽贓,想要將行刺自己的罪責推到李亨和皇甫惟明的身上,因爲李瑁和李亨矛盾極大,又是皇位的競爭者,派人行刺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君不見,昔年太宗皇帝和建成太子之間的爭鬥,行刺、下毒還有埋伏,比這還要激烈上數倍。

這行刺之人顯然不會是李亨派來的,但到底是誰派來的李瑁已經無暇多想,因爲最快的那把刀已經到了李瑁的胸前。

李瑁跟隨公孫含光練劍數載,雖然他大半的精力都放在了軍政事務和朝堂上的勾心鬥角上,但畢竟有名師教導,劍聖裴旻的一身劍術倒也學了個兩三成。

李瑁提起承影劍往前一斬,劈向了刺向胸前的那把刀,那把刀畢竟是尋常的士兵佩刀,如何比得上承影劍這樣的神兵利器,一下子便被李瑁斬作了兩截,掉在了地上。

能被安祿山派來刺殺李瑁地死士無一不是各中高手,李瑁只一出手,便知道他手上還是有些真功夫的,先前的這個人倒是小瞧了他。

“一齊上,不要給他半點機會。”首領看出了李瑁功夫不差,擔心出現疏漏,對大堂中的死士一齊吩咐道。

大堂中對我懸殊嚴重,若是他們當真一擁而上,李瑁必死無疑,唯一的生路就是自己殺出去。

李瑁心中拿定注意,看了眼只站了一個人的窗口方向,一腳踢飛了腳邊的木桌,緊接着持劍主動衝了過去。

死士顯然沒想到李瑁以少敵多竟還敢主動出手,微微地一愣,李瑁已經持劍衝了過來。

李瑁趁着死士愣神的一剎那,抓住機會將他擊退,破窗墜樓而逃了。

這首領也是安祿山的心腹將領,見李瑁跳窗而逃,連忙將手中的短刀擲向了李瑁,不過匆忙之下失了準頭,沒能正中李瑁的後心,只是割破了他的肩膀。

李瑁從二樓落地,也顧不得肩膀上的傷口和腳踝的疼痛,爬起身子便往隔壁的巷中逃去。

“快追,跑了李瑁你們誰都活不了。”死士的手令一聲重喝,死士們也紛紛跳窗追了上去。

月光下,寒風中,光線晦暗的小巷裡,李瑁捂着自己的肩膀拼命地往裡面奔逃。這些年來,李瑁還從未如今日這般狼狽過。

不過好在此處畢竟是長安,天子腳下,安祿山派人刺殺也未敢大動干戈,無法派人大肆搜查,李瑁躲進小巷中一時半會兒倒也還算安全。

李瑁常年習武,體力自然不錯,但他肩膀上的傷口卻讓他難以久持,不過跑了半柱香的功夫,神智已經有些昏迷。

李瑁想要呼救,但今日正值佳節,街坊中的百姓大多出門賞燈去了,李瑁呼救也是無用,而且萬一引來了這些死士的注意,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壯志未酬,難道我今日竟要死在這些人的手中?”李瑁聽着後面逐漸靠近的腳步聲,心中無奈地想道。

“快,應該就在前面。”不遠處的巷角又是一陣呼喝,顯然他們也察覺到了李瑁的蹤跡。

李瑁不敢有絲毫的歇息和放鬆,強撐着已經有些逐漸昏迷的意識,繼續向前奔逃。

天無絕人之路。

李瑁越跑,越覺得身體乏力,本想着這次在劫難逃了,可沒想到他竟看到了一處十分眼熟的院子。李瑁仔細看去,,這不正是公孫含光的別院嗎?

只要公孫含光在此,憑她的武藝擊殺這七八個賊人應該不是難事。

李瑁通過門縫,用承影劍斬斷上面卡着的門栓,一腳穿開門,連忙走了進去。

李瑁走進院中,看見裡屋正亮着一絲微弱的燭光,心知公孫含光應該並未外出,心裡頓時安定了許多。

“誰!”

裡屋的公孫含光顯然也聽到了院外的動靜,擔心是有賊人趁機行竊,提着含光劍便迎了出來。

“含光,後面有人行刺,救我。”

李瑁看着迎面而來的熟悉身影,用承影劍強撐着自己的身體,踉踉蹌蹌地走到了公孫含光的身前,撲在了她柔軟的懷裡。

公孫含光和李瑁極爲熟稔,甚至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小情愫,豈能聽不出李瑁的聲音。

乘着月光,公孫含光看着李瑁被鮮血染紅了的半邊身子,臉上露出驚駭之色。

李瑁貴爲親王,身邊從來離不得護衛,究竟是誰竟能把他傷成這副模樣?

公孫含光連忙將李瑁扶住,把他攙到到了自己的裡屋,剛剛替他上藥止了血,屋外便響起了一連串的腳步聲,聽起來怕不得有七八人。

公孫含光知道,想必是行刺李瑁的人追過來了。

公孫含光看着李瑁蒼白虛弱的臉色,心中竟隱隱有一絲心疼,她看了眼院外的方向,起身輕輕合上門,提着含光劍,面色冰冷地走了出去。

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一章 勸進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八章 返程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一章 責罰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一章 勸進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十六章 人選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九章 寧王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二章 稱帝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章 心機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九章 論戰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一章 盤算
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四十四章 名劍含光第四十一章 提詩黃鶴樓第二十八章 全據中原第二十四章 逼退第二十章 相州之戰第四十六章 下馬威第二十五章 初戰第三十九章 勸降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四章 美人玉環第十五章 退封第十三章 急報入京第一章 勸進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二十七章 退戎書第六章 南詔入京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二十六章 終破僵局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十八章 返程第十八章 玉環吃醋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十一章 責罰第三十章 命犯吐蕃第三十一章 糧價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十五章 威逼第二十六章 決定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十四章 重賞第十六章 定策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三十九章 所謂世家第二十四章 蟄伏第七章 救人第二十三章 梅姬釆萍第二十三章 離京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十二章 林美人第九章 論戰第三十七章 妥協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二十章 光復東都第一章 勸進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七章 閿鄉城第二十二章 賑撫使第十六章 人選第四十章 張天師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一章 高仙芝送禮第十二章 史思明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四十七章 崔乾佑第二章 王忠嗣貶謫第四十三章 潼關戰起第十章 謠言四起第十七章 豆蔻初開第九章 拜訪相府第二十四章 鬆洲司馬第三十四章 救人第三十七章 陳倉古道第二十章 臨朝大封第二十四章 賑災第三十九章 安祿山獻捷第三十二章 盛王李琦第三章 心機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宮終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九章 土地兼併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九章 寧王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一章 出征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敗第二章 稱帝第三十二章 宴無好宴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三章 心機第四十章 范陽之爭第三十一章 屠殺第五十七章 夜襲第二十九章 慾望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十八章 芙蓉園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章 國事家事第二章 坦羅斯之敗第九章 論戰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六章 春和日麗第二十八章 設計第十一章 盤算